李丹妮
【摘要】早期的盈余管理研究往往集中于研究企業(yè)的應計盈余管理行為.然而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公司為了達到預定的盈余目標會操控真實經營活動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真實盈余管理也成為近年來理論界與實務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文擬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研究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總結.以期為后續(xù)的相關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同時為監(jiān)管層相關政策的制定以及公司治理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真實盈余管理;會計監(jiān)管;財務舞弊;會計信息質量
一、引言
會計信息是資本市場運作的基石,會計信息質量問題一直備受人們關注。隨著資本市場利潤操縱、財務舞弊等問題的出現(xiàn),會計信息質量受到質疑,盈余管理也成為理論界與實務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西方財務會計理論界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致力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中國國內對盈余管理的研究則是從2l世紀初開始的。
對于盈余管理這一概念,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定義。國內外學者目前對盈余管理定義的分歧主要有以下三點:(1)盈余管理是否是在不違背會計準則的前提下進行;(2)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否包括非會計方法;諸如時間的安排、交易的構建等;(3)盈余管理是否等同于財務舞弊或操縱。筆者認為真實交易盈余管理雖然已超出了會計準則的范圍,但它的目的仍是通過改變財務報告影響利益相關者的決策,且很可能由于推遲凈現(xiàn)值為正的項目等情況而損害企業(yè)的長期價值,故真實盈余管理也屬于盈余管理。
本文試圖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研究相關文獻進行系統(tǒng)梳理?,F(xiàn)有文獻主要從以下三方面研究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1)通過內、外部審計同時治理真實盈余管理;(2)通過獨立董事制度治理真實盈余管理;(3)通過股權制衡治理真實盈余管理。下面筆者將從這幾方面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和評述,以期能夠在現(xiàn)有文獻的基礎上,為后續(xù)的相關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二、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研究
現(xiàn)有文獻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問題進行探討的文獻不多,主要從以下三方面研究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1)通過內、外部審計同時治理真實盈余管理;(2)通過獨立董事制度治理真實盈余管理;(3)通過股權制衡治理真實盈余管理。
(一)審計師專長對治理真實盈余管理的作用
范經華、張雅曼、劉啟亮(2013)研究發(fā)現(xiàn):首先,高質量的內部控制有助于抑制公司的應計盈余管理行為,但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較小。事務所的行業(yè)專長能同時抑制公司的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其次,內部控制與審計師行業(yè)專長在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方面存在互補關系,而不是替代關系,即公司的內部控制越好,越有助于發(fā)揮審計師行業(yè)專長對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蔡利、畢銘悅、蔡春(2015)研究發(fā)現(xiàn)審計師能夠識別真實盈余管理,并將真實盈余管理作為風險因素在審計定價決策中加以考慮:會計師事務所對真實盈余管理帶來的風險現(xiàn)階段整體可控,事務所傾向于采取客戶保留決策;事務所主要通過審計師付出額外的努力和更換審計團隊兩種策略來降低審計風險。該文的研究結果為理解審計師對真實盈余管理的認知提供了直接的經驗證據(jù),對于從審計角度強化真實盈余管理的監(jiān)管提供了政策參考依據(jù)。
(二)股權制衡對治理真實盈余管理的作用
我國學者姜英兵和王清瑩(2011)對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國家股、法人股、高管持股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正相關;流通股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負相關: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成u型關系。林芳和許慧(2012)研究發(fā)現(xiàn)股權制衡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管理層在產品成本方面和可操縱性費用方面的真實交易盈余管理和整體調節(jié)利潤的操縱程度。李增福、董志強和連玉君(2011)則研究發(fā)現(xiàn)國有控股、公司規(guī)模、債務對應計項目操控程度有顯著負效應,對真實活動的盈余管理程度有顯著正效應;管理層薪酬對負向的應計項目操控有負效應,對正向的應計項目操控和真實活動操控均具有顯著的正效應。此外,劉亭立、楊理嘉、王志華基于我國特有的“關系”文化背景和資本市場特征,對我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大股東關系的存在屬性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大股東之間的關系起到相互約束的作用,抑制了管理層對生產經營活動中真實盈余管理的操控。與不存在關系的獨立型公司相比,大股東間存在關系的關系型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三)獨立董事制度對治理真實盈余管理的作用
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特別是獨立董事的治理作用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學者不僅肯定了獨立董事對管理層的監(jiān)督作用,也認可獨立董事具有識別公司盈余管理的能力。我國學者胡元木、劉佩、紀端基于可操控R&D;費用視角,以2007—2013年上市公司為樣本,考察了技術獨立董事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技術獨立董事通過有效抑制管理層操控R&D;費用,以此提高盈余信息質量。在考慮了技術獨立董事內生性的影響后,該結論依然成立。他們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當技術獨立董事具有雙重職業(yè)背景時,有利于監(jiān)督職能的發(fā)揮;當其兼職公司數(shù)量較多時,則會弱化監(jiān)督作用。此外,技術獨立董事的津貼、受教育水平對抑制真實盈余管理并沒有顯著影響。
現(xiàn)有文獻對真實盈余管理治理方式的研究包括內外部審計、股權制衡、獨立董事制度,實證經驗均表明它們能顯著抑制真實盈余管理。但真實盈余管理治理的研究仍相對較少,且研究不夠深入。要提高投資者保護、降低真實盈余管理水平及完善會計信息質量,還需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結論與研究展望
本文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研究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發(fā)現(xiàn):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研究文獻仍不多,現(xiàn)有文獻對真實盈余管理治理的研究主要從外部審計、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和股權制衡)兩個角度進行,缺少從會計準則、投資者保護角度研究真實盈余管理治理。后續(xù)研究或許可以出這些角度出發(fā)對真實盈余管理進行研究。此外,鑒于真實盈余管理會導致企業(yè)的真實經營業(yè)績與報表提供的會計信息脫節(jié)、擾亂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最終會誤導投資者的決策行為、降低資本市場的配置效率。因此,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問題將是后續(xù)研究中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