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 要: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yǎng)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特點以及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都要求初中語文教學務必關注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豐富與提高。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單元內容與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積累各種文化知識,并化為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砥礪思想,使學生擁有民族情感,提升語文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素養(yǎng);豐富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2-01
作者簡介:徐 芳(1966—),女,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
一、引言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說的是三國名將呂蒙在孫權的勸學下開始學習,才略驚人長進,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吳下阿蒙”的故事。其實,呂蒙的變化最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豐富了內心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了認識問題的能力,這給我們初中語文教學的啟發(fā)應當是要注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就是要多引導學生積累與豐富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知識并化為認識問題的能力。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中,編者在每一冊“寫在前面的話”中也明確指出:“語文學習之旅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你自己能否主動地在實踐中豐富人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能力?!倍Z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特點更明確了語文教學的方向。同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家庭、社會的發(fā)展息息相關,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不應該讓學生成為各類考試的工具,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應當讓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中不斷地豐富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使之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初中語文教學盡管側重于學科基礎知識的梳理與積累,還是得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看,關注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應當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目標與出發(fā)點。
二、要依照“單元安排”分門別類,明確語文教學的方向
所謂人文,即指人類社會中存在的各類文化現(xiàn)象,語文學科實際上與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學語文其實也在學其他學科的知識。例如,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關于文藝方面的內容,在對文章進行閱讀之后,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對藝術的追求和表達,引發(fā)他們不斷思考自己的人生,通過這種方式的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很多都是關于我國各地民俗習慣的,通過學習學生就可以了解一些名族與民間文化,感受各地民俗風情,激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所選的課文多是些隨筆、雜文,闡述的是求知的問題,學生通過學習對作者的論述做出思考與判斷,以此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豐富文化素養(yǎng)。為此,語文教師必須有“單元教學”意識,要對每一冊每一單元的內容先有所了解,明確單元教學目標與方向,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做好分類引導積累的準備。
三、要針對“課文內容”有的放矢,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歸根結底就是要讓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有各種“情懷”,使之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信仰的“人”。
1.要讓學生有“家國情懷”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歷來是儒家重要思想,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儒家的這種思想實質上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擁有“家國情懷”?!凹摇辈⒎浅橄罂斩吹母拍睿怯扇舾蓚€不同“輩分關系”的人組成,有著“人倫關系”的家庭,熱愛“家”實質就是一個人的“感恩”情懷的體現(xiàn),儒家稱之為“孝悌”。初中生正處在性格叛逆期,因此,讓學生擁有“家”的情懷,這是一個人最起碼的情感。這一方面,初中語文教材為學生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教育內容。朱自清的《背影》會讓學生從“深沉的”父愛的與無微不至中感受到“家”的溫暖;胡適在《我的母親》中則更明白地告訴我們“家”給他帶來深遠影響的“情懷”:“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钡绻f“家的情懷”是一種“小情懷”,是“國的情懷”的起始點,那么,“國的情懷”就是一種“大情懷”,它是一個青少年必須承擔起的一份家國責任,也是“家的情懷”境界的提升??v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為了國家、民族毅然拋棄“小家”犧牲“小我”的偉大人物不勝枚舉。昭君出塞,她把一切都留在了塞外,在金色的沙漠上,在廣闊的草原上,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她撐起了歷史的天空,改變了國家的命運;“兩彈元勛”鄧稼先隱姓埋名十多年,犧牲“小家”,為國家的核武器工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國著名的女排教練郎平,在中國女排最低谷的階段,自愿回國接受女排教練一職,承受住巨大的壓力,把拼搏精神帶進人生,喚醒大國體育夢想……所有的這些人物的身上,無不透露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家國責任與家國情懷,是那么催人思考、促人奮進!
在語文教材中,光未然的《黃河頌》唱出了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培養(yǎng)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李大釗的《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以散文的形式寫黃河與民族精神,要在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中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懷與偉大精神,感受中華民族憑借雄健的精神在艱難的國運中悲壯前行的情懷;都德的《最后一課》則要從另一個角度啟迪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就是熱愛祖國的表現(xiàn)。因此,初中語文教學要滲透家國情懷的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的一份家國責任與擔當精神。那么,教學中教師應靈活地結合相關的課文內容讓學生真切地認識到“家國情懷”就是一個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一種厚重的文化情懷的傳承。
2.要讓學生有“和諧情懷”
“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和諧情懷”表現(xiàn)為“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初中語文教材中有關“家的和諧”的文章比比皆是,閱讀這樣的文章要讓學生明白“家的和諧”關鍵在如何“做人”與“相處”。胡適在《我的母親》中說:“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喪人感情的話?!鼻摇皻饬看螅宰雍?,事事格外容忍。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痹谶@里,我們不妨告訴學生,“和諧情懷”的關鍵在不要說“傷人的感情”的話,要有氣量,學會“容忍”;魯迅先生的《社戲》盡管說的是童年生活經(jīng)歷,但表現(xiàn)的分明是自己與農(nóng)村小朋友之間那段美好的友情,而“人與社會的和諧”主要在于“友善”、在于“誠信”,這是一個學生立足于社會的根本點;“人與自然的和諧”也是一個人必須懂得的道理:作為人類的好朋友,動物在人類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們讓人類的世界變得更加的生機勃勃。雖然人類的生存空間日益狹窄,但是動物應該和人類一樣,擁有屬于自己的空間。教師在教學這種內容的時候應該以倡導學生愛護動物為目的,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人類和動物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動物、平等對待生命的情感。教材中說到,三只與人類朝夕相處的貓所經(jīng)歷的不幸,一群生性溫順的斑羚,面臨種群滅絕時所做出的選擇;一只困于籠中的猛虎;曾經(jīng)美麗的仙湖羅布泊的消逝……所有這類文章的學習,其實意在讓學生要敬畏自然,樹立環(huán)保意識,關注自然、保護自然,要有對生存環(huán)境憂慮與思考的情懷,要意識到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類自己?!昂椭C情懷”其實就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