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偉 張晨暉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交流閱讀收獲,豐滿人物形象,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認知事物的能力。
2.品讀書中描寫離別場景的語言片段,體會字里行間的離別情,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3.體會小英子的內心世界,理解作者林海音“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的深刻內涵。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導入:最近,我們一起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這是作者林海音回顧自己的童年所寫的,她曾這樣說——(課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保?/p>
2.思考:作者實際的童年是什么樣的?心靈的童年又是什么樣的呢?
(設計意圖:讀書匯報課的主角應是學生,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暢所欲言。但學生的各抒己見也不能零散、瑣碎,應該圍繞一個主題展開,這樣有一根主線,一個靈魂,學生的交流也能提升一個層次。本課,我試圖用作者林海音的話點出“童年”這個主題,從而使課堂交流有一個歸宿。)
二、品讀童年點滴
1.句中尋童年。說起童年,留在我們腦海中的,也許就是兒時的一點一滴。書中就有許多這樣的句子。我們一起讀一讀,回味一下童年。(出示)
我的絨褂子口袋里還藏著一小包八珍梅,要給妞兒
吃的。
一只破藤箱子里,養(yǎng)了最近買的幾只剛孵出來的小油雞,那柔軟的小黃絨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兒蹲著玩弄箱里的幾只小油雞??葱‰u啄米吃,總是吃,總是吃,怎么不停?。?/p>
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藍色的大海上,揚著白色的帆。金紅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
四個小板凳就擺在對門的大樹蔭底下,宋媽帶著我們四個人,我,珠珠,弟弟,燕燕坐在新板凳上講故事。
2.組織交流。這些句子中,藏著童年的什么?(童年的零食、玩伴、課文、故事等。)
3.小結:童年的零食、玩
伴、課文、故事……點點滴滴,構成了每個人豐富多彩的童年。讀著書中這些句子,能勾起每個人對童年的回憶。
(設計意圖:圍繞“童年”展開交流,童年不再抽象化、概念化,而是變得具體可感。本環(huán)節(jié)從書中選取一些有關童年的句子進行品讀,這些富有童真童趣的描述,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讓“童年”變得可親。通過品讀這些句子,也強化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重品味語言的意識。)
三、重溫童年故事
1.過渡:然而,英子的童年,遠遠不止這些點點滴滴,更有一些人,一些事,讓她久久不能忘懷,而她遇見的那些人,那些事,也讓英子的童年有了一份別樣的味道。
2.《惠安館》的故事。
(1)(出示)
英子,人家都說我得了瘋病,你說我是不是瘋子?人家瘋子都滿地撿東西吃,亂打人,我怎么會是瘋子,你看我瘋不瘋?
不,我搖搖頭,真的,我只覺得秀貞那么可愛,那么可憐,她只是要找她的思康跟妞兒——不,跟小桂子。
(2)組織學生交流:在英子眼里,秀貞是瘋子嗎?她可愛在哪里?可憐在哪里呢?
(3)小結:當別人認為秀貞是瘋子都害怕她、躲避她的時候,小英子卻與她交朋友,與她聊天,幫助她尋找小桂子,因而看到了秀貞的另一面——她是那么可愛,又是那么可憐。
3.《我們看海去》的故事。
(出示)
“不是好人?”他瞪起眼,指著自己的鼻子。
我還是搖搖頭。
“不是壞人?”他笑了,眼淚從眼屎后面流出來。
交流:這句話是誰說的?從這兩個問句中,你讀懂了青年的什么心理?(本想做一個好人,卻做了壞事的矛盾、糾結的心理。)
交流:媽媽讓小英子長大后
寫一寫這個賊,小英子卻要寫《我們看海去》,這是為什么?(生交流)
小結:在小英子眼里,“我們看海去”也許是一件比區(qū)分好人與壞人更美好的事情。
4. 《蘭姨娘》的故事。
(1)過渡:讀書除了讀懂文字,有時也需要讀懂插圖。(出示插圖:全家人送別蘭姨娘。)
(2)讓學生根據書本,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幅送別圖。
(3)交流:送別蘭姨娘時,英子想起了什么而讓她想哭,也想笑呢?
(4)出示書中描寫送別的片段,指導朗讀。
那馬車越走越遠越快了,揚起一陣滾滾灰塵,就什么也看不清了。我仰頭看爸爸,他用手摸著胸口,像媽每次生了氣犯胃病那樣,我心里只覺得有些對不起爸,更是同情。我輕輕推爸爸的大腿,問他:
“爸,你要吃豆蔻嗎?我去給你買。”
他并沒有聽見,但沖那遠遠的煙塵搖搖頭。
(5) 小結:小英子是一個孩子,也許想起與蘭姨娘在一起快樂的事就想笑,難過的事就想哭,可不管是哭,是笑,蘭姨娘卻坐著馬車越走越遠,離開了他們。
5.《驢打滾兒》的故事。
(1)課件出示插圖:一個雪天的早晨,宋媽騎著毛驢離開。
(2)學生自由交流對圖中主人公——宋媽的印象。
(3)指導朗讀本章節(jié)末尾描寫宋媽離開的片段。思考:驢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鈴鐺,在雪后的清新空氣里,響得真好聽。從“響得真好聽”中讀出了什么樣的味道?
6.《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故事。
(1)課件出示插圖:小英子畢業(yè)回到家,看到園中花落的情景。
(2)交流:就在小英子小學畢業(yè)該值得慶祝的時候,她最最親愛的爸爸卻離開了人世。小英子會想起哪些有關爸爸的事、爸爸說過
的話呢?學生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或話。
(3)課件出示本章最后片段,指導朗讀。
(4)總結:在小英子實際的童年中,不僅僅有童年的零食、玩伴、課文、故事等,更有被人稱為瘋子的秀貞,有被人說成小偷的草叢青年,還有曾經為她做燈的蘭姨娘,還有朝夕相處的宋媽,讓她闖練的爸爸。童年的小英子看到了他們命運的不幸,生活的艱辛,遭遇的悲慘。他們最終都一一離小英子而去,成為她童年的記憶,也讓她的童年蒙上了淡淡的哀愁。
(設計意圖:本書的五個故事雖然獨立成篇,但是具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作者以自己的成長歷程為線,把這五個故事如糖葫蘆一樣串在一起,向讀者娓娓道來。隨著文本的敘述,英子內在的情感也在不斷變化。依據書中的先后順序,帶領學生重溫故事,有助于學生體會全書的敘事線索和情感發(fā)展。遵循書中的前后順序,每個故事選擇一個切入點,展開深度交流,也避免了匯報的隨意、散亂。)
四、英子的心
1.過渡:在兒童節(jié)那天,林海
音女士曾經給小朋友寫過這樣一
段話:
英子的心,還是七十二年前的那顆心,把家人和朋友緊摟在心上,到老不變。
2. 交流:剛才我們重溫了英子的童年,回顧了過去的那些事、那些人。同學們,從這些故事中,你讀到了小英子怎樣的一顆心呢?
3.生交流并板書。(善良、同情、純潔等。)
4.總結:小英子童年的心是善良的、純潔的,她富有同情心、責任心,懂得關愛。這樣的心,到老都不變,心靈的童年也就永存了。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聚焦全書的線索人物——小英子,較全面、深入地探討小英子的形象,體會小英子的善心、愛心、同情心、責任心等,呼應開頭提出的“實際的童年”與“心靈的童年”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實際的童年隨著歲月的流逝,會漸漸離去。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像小英子一樣的心靈,那么我們便可以讓心靈的童年永駐心中。)
【評析】
加強整本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yǎng)
——評《城南舊事》課例
現(xiàn)在,沒有哪個人懷疑閱讀對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意義。語文學習需要大量閱讀,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然而,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的迅猛增長,媒介的豐富便捷,節(jié)奏的快速多變,“碎片閱讀”成為潮流,“整本閱讀”卻不入主流,與人們漸行漸遠。當然,由于閱讀目的的不同,方式也會各異。但在語文學習中,提倡并加強“整本閱讀”,卻顯得格外重要。
葉圣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就提出“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的主張,提出“整本閱讀”。現(xiàn)在《語文課程標準》也積極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梢姡罢鹃喿x”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
“整本閱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不同于“單篇閱讀”“碎片閱讀”,整本書閱讀需要學生持續(xù)專注,對其閱讀思維、閱讀意志等都是一種挑戰(zhàn),一種訓練。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整本閱讀”更能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的閱讀習慣,更能讓學生養(yǎng)成靜心專注的閱讀品質。江老師為我們呈現(xiàn)的是整本書的匯報交流,只有短短的40分鐘,但是在走進這堂課前,每個學生都圍繞《城南舊事》這本書,經歷過一長段時間的閱讀,這會成為他們人生中一段寶貴的閱讀體驗。
“整本閱讀”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庫。當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時候,他面對的就是一個生動、充實的語言庫。豐富的詞匯,多變的句式,靈動的修辭,鮮活的表達,都會在閱讀中不知不覺地豐富著學生的語言積累,啟迪著學生的表達智慧。比如這本書里白描的運用,作者用明白曉暢的語言,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本書中還有許多細節(jié)描寫,有的把我們帶回到童年的場景,有的讓我們領略到老北京的風情。這些閱讀收獲僅靠“單篇閱讀”是難以達成的。
“整本閱讀”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構建?!罢鹃喿x”能讓學生較系統(tǒng)、全面地對某一個話題、專題進行深入、詳細的學習了解,從而自主構建認知體系。而認知體系的建立比零散、瑣碎的一個個知識點具有更強、更廣的生長性,能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罢鹃喿x”也能較好地彌補“碎片閱讀”導致的思維膚淺、認知局限等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走向全面。單篇短章,由于篇幅的限制,人物形象刻畫難以全面而豐富,而整本書就能較全面地刻畫出人物的多面性、復雜性,從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自我“架構”起一個個豐滿的人物。
當然,“整本閱讀”的益處并不止于此,如能扎扎實實地開展好“整本閱讀”,就能切切實實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再說一說“整本閱讀”的匯報教學。江老師為我們呈現(xiàn)的“整本閱讀”匯報交流的課例,給了我們一些思考、啟發(fā)。
匯報課要善分享?!秾W記》有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贝蠹夜餐x一本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收獲,組織一次匯報交流,既是對“整本閱讀”的反饋,也是“學生個體”的展示。《城南舊事》是由五個相對獨立的故事構成的,江老師從每個故事中,精心選擇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交流欲望,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在分享交流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加深、豐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認識,這也是匯報課的功能之一。
匯報課要善提升。匯報課中學生的相互分享,有時是零散的、點狀的,有時是處在同一個層次的反復回旋。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的點撥提升,把學生的認知、體驗等往高處拔一拔,真正發(fā)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在這堂課中,江老師緊扣“童年”這個主題,從“實際的童年”開始,緩步進入“心靈的童年”,板塊清晰,層次分明,教學呈漸進升華之勢。最后,學生體悟到隨著歲月流逝,“實際的童年”終究會過去,但只要永葆一顆善良、純真的心,我們便可永遠留存“心靈的童年”,這樣的提升是富有意味的。
當然,無論是“整本閱讀”,還是“讀書匯報”,學生都應該站在最中央。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整本閱讀”的興趣,發(fā)揮他們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在“整本閱讀”中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我們還需要繼續(xù)深入研究。
(作者單位:江蘇丹陽市實驗小學/江蘇鎮(zhèn)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