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成
【教學背景和前期準備】
1.揚州中學經(jīng)典閱讀工程已經(jīng)進行至第二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是高一年級下學期必讀書目的第二本(本學期必讀的三本書為《紅樓夢》《野草》《經(jīng)典常談》)。
2.在本節(jié)課之前,同學們已經(jīng)用兩周時間完成了《野草》這本書的閱讀,教師也對學生的閱讀成果(以讀書筆記為主要形式)作了初步檢查和交流。具體過程如下:
①學生用10天時間閱讀《野草》,在不參閱任何資料的情況下,對里面的每一篇提出猜想,并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體驗做出回答,寫在讀書筆記本上。
②教師檢查筆記,了解學生的問題和想法,針對部分筆記做出點評。
③教師推薦兩篇論文,分別為孫玉石的《魯迅〈野草〉的生命哲學和象征藝術(shù)》和江弱水的《論〈野草〉的視覺藝術(shù)及其淵源》,讓學生在精讀論文的基礎(chǔ)上,對之前自己的閱讀結(jié)論進行補充、修正和思辨。
3.教師根據(jù)之前的學情反饋,在《野草》里精選了六篇文章,分為A、B兩組(A組《秋夜》《影的告別》和《復仇》,B組《希望》《過客》和《墓碣文》),由兩個同學自發(fā)領(lǐng)取任務并組隊,每組三人,對這三篇文章進行精讀并形成初步結(jié)論,準備在課堂上面向全班同學做讀書匯報,并接受其他同學的提問和質(zhì)疑。
【教學目標】
1.借助兩個小組同學的讀書匯報,形成對《野草》里六部作品閱讀過程和結(jié)論的感知,并進行討論。
2.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總結(jié)《野草》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野草》是可以“猜”的,因為它是詩歌。而中國詩歌自誕生之初,就一直具有“隱”(謎語)的特質(zhì),詩歌里面使用的形象,形象帶來的豐富意蘊,都使得我們的解讀有眾多空間。魯迅的《野草》,在寫作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整體上借助象征手法,表達了新文化運動遇挫之后那一段時間,他內(nèi)心的陰郁、孤獨和苦悶。
(展示龔樂怡讀書筆記)
剛讀《野草》就深覺其意象與《朝花夕拾》截然不同,用的詞語都類似于死亡一類,文字中透出的絕望令人壓抑、煩悶、窒息。魯迅先生的毒舌與悲觀都顯而易見。
下面我們就請兩位同學代表兩個小組進行他們的讀書匯報,看看他們對這六篇作品分別有怎樣的解讀。每個同學匯報完畢以后,下面同學有5分鐘的提問質(zhì)疑時間。
二、讀書匯報
A組
演講人:從蓉。
供稿人:從蓉、馬欣妍、謝心悅
匯報撮要:
《秋夜》中“棗樹”和“詭異的笑”的含義?
《影的告別》中“影”和“告別”分別指什么?
《復仇》中路人存在的意義是什么,為何復仇?
總結(jié):
這三篇文章,我認為可以說是魯迅一個自我對于另一個自我的對話。在首篇《秋夜》當中他的一個自我對于他另一個自我發(fā)出了吃吃的笑聲,嘲笑另一個自我的虛幻的勝利。在第二篇文章《影的告別》當中,影與光的告別更加體現(xiàn)出了他的一個自我,對于另一個光亮面的虛假的魯迅的反對,他要到虛偽的光明去不了的地方,他要離開這個虛假的戰(zhàn)斗。特別是在《復仇》當中,兩個人相愛相殺,但是最終他們并沒有動,就這樣靜靜地站著,這就是魯迅的兩個人格的對立,這兩個人格并沒有沖突、融合,而是就這樣對立共存,發(fā)出對無聊者的復仇。我們所贊揚的那個思想家、革命家的魯迅,以及隱藏著痛與恨與無奈的從舊時代而來、看過許多社會的陰暗的魯迅,這兩個魯迅才造就了這一個冷眼看穿的荷戟獨彷徨的魯迅。
質(zhì)疑:
焦揚:對于“棗樹”和“影”的屬性的追問(解答略)
B組
演講人:孫穎秋
供稿人:巫天騏、池奕恒、孫穎秋
匯報撮要:
對《希望》中“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這句話的理解。
對《過客》中老翁形象及其與魯迅本人關(guān)系的理解。
對《墓碣文》中深層意蘊的理解過程和糾偏經(jīng)過。
質(zhì)疑:
韋穎鈺、謝心悅對“絕望”的質(zhì)疑(解答略)
三、教師總結(jié)讀書方法
1.猜從形象開始:《野草》是具象化的寫作,很多形象根據(jù)文學傳統(tǒng)、閱讀經(jīng)驗和具體語境,可以初步揣摩其含義。(舉魏晨希讀書筆記的例子講評糾偏)
2.《野草》中形象的互文關(guān)系:不僅如此,《野草》中的形象存在互相指涉和詮釋的關(guān)系,比如B組的三個文本,可以用“希望”這條線一以貫之,可以在不同語境里看到對“希望”的不同解讀。
3.魯迅其他作品形成的文本群:進一步來說,不僅是《野草》,我們讀過的魯迅的其他作品,都可以互相參照驗證,比如《吶喊·自序》里對心路歷程的剖白,“做著好夢的文學青年”和小粉紅花的關(guān)系。
4.在文化傳統(tǒng)中的魯迅:《野草》中借用了很多傳統(tǒng)文化的意象和寫法,如《莊子》中的死亡意象和寓言手法的借用,這是我們理解《野草》主題的一個重要切入角度。
5.整本書閱讀和單篇文章閱讀的區(qū)別:要學會經(jīng)由單篇文章構(gòu)建語義場,要努力對單個意象形成“立體的懂”,要學會接受《野草》中的悖論、矛盾、豐贍性和不確定性,不一定有最終明確的答案。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