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 鄭方東, 包其敏, 林莉斯
(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浙江泰順325500)
2018年1月30日,在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雙坑口保護站(119°40′23″E,27°42′37″N,海拔710 m)發(fā)現(xiàn)2只斑背燕尾Enicurusmaculatus在靠近居民點的溪灘上活動。該鳥腹部白色,頭部、胸部、背部和尾部以黑色為主,尾與軀干幾乎等長,與本地常見鳥類白額燕尾E.leschenaulti相似。該鳥背部有白色的點狀斑,與白額燕尾相區(qū)別。
斑背燕尾共有4個亞種,本次發(fā)現(xiàn)的個體背部白色斑點多,且多為圓形斑點,可與E.m.maculatus亞種(背部白色斑點月牙狀)、E.m.guttatus亞種(背部白色斑點少)、E.m.robinsoni亞種(背部白色斑點少)相區(qū)分,符合E.m.bacatus亞種的特征(Collar,2018)。斑背燕尾分布在亞洲南部,我國見于西藏、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周放等,2011;謝鎮(zhèn)國等,2014;鄭光美,2017)。此次發(fā)現(xiàn)的斑背燕尾為浙江省鳥類新紀錄。
斑背燕尾Enicurus maculatus (劉西 攝)
劉西, 鄭方東, 包其敏, 林莉斯
(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浙江泰順325500)
致謝:感謝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夏燦瑋博士提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