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雙
摘要:《神秘巨星》作為《摔跤吧,爸爸》的姐妹電影,上映十天,國內票房已經突破四億,該影片之所以受到中國大眾的喜愛,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這部電影表現出來的留白藝術、人性美、獨立精神等審美特性,另一方面是對中國教育現狀中家庭教育、勵志教育、審美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神秘巨星》;審美表現;教育啟示
一、電影創(chuàng)作的審美表現
(一)留白藝術手法
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藝術手法留白經常運用在美術和建筑中,留白藝術設計內在豐富,外在空虛,能夠通過懸念,給觀眾無限的想象空間,吸引觀眾繼續(xù)欣賞下去,很多影片的留白藝術是在影片的光影設計、空鏡頭設計中,《神秘巨星》的留白設計主要是在影片的題目“神秘”二字中,巨星如何神秘,是表演奇特?長相奇特?經歷奇特?給人無限的遐想,在一系列想象之后,在影片中我們才慢慢發(fā)現,原來是蒙面唱歌的神秘歌唱者,歌聲動聽、美妙,卻不能讓觀眾看到真正的面孔。影片題目留白藝術的運用,使電影觀眾的審美意識獲得滿足,讓觀眾參與到電影意義的創(chuàng)造之中,啟發(fā)觀眾展開審美想象,獲得一些人生的感悟。
影片女主尹希婭在直播自己演唱時,帶著面具,給喜歡聽她唱歌的粉絲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這也是留白藝術手法的運用,觀眾會有很多疑問,為什么要帶著面具唱歌,既然想讓大家知道自己的歌聲,想成為歌星,為什么又要隱藏自己的面孔,是不是歌唱著對自己的長相不夠自信……,蒙面歌唱的設計給影片中尹希婭的現實觀眾也留下了很多期待,電影在結尾給大家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期待的心理,也是一種審美體驗。
(二)音樂美——印度電影鮮明的音樂律動特色
印度“寶萊塢”電影的獨特的音樂、場景、明星、情節(jié)等制作風格,是其成為全球電影的著名品牌,在1996年到2001年期間的印度電影調查中,印度電影始終強調配唱歌曲在商業(yè)電影中的純文化性?!渡衩鼐扌恰穼懙氖且粋€為音樂而生為音樂而死的追求音樂夢想的中學女學生,她出生在印度這樣一個嚴重重男輕女的、女性地位極其低下的家庭環(huán)境中,她的文化課成績很差,丹但對音樂具有超強的敏感性和潛質,她能夠用歌聲把自己和母親的精神壓力動情的歌唱。整部影片時而通過音樂歡快優(yōu)美的旋律來襯托女主尹希婭的心情和心理活動,時而通過深情高亢的音樂歌唱自己的壓力和夢想,雖然影片中的歌詞作為國外觀眾來說,聽不懂是什么含義,但是音樂韻律的感染力卻是共同的,因為影片中音樂的節(jié)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進入觀眾心靈的最深處。2011年日本著名廣告公司電通株式會社發(fā)布了數字時代的消費者行為分析工具“SIPS模型”(Sympathize共鳴Identify確認,Participate參與,Share&Spread;共享與擴散)2。影片中的音樂感染力也是打動觀眾的一種藝術方式,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會與其中的音樂發(fā)生共鳴,并參與其中,甚至手舞足蹈,小聲哼哼,這時人的感官和精神都有了審美愉悅感,也就是美感,這種美感讓人回味無窮。
在尹希婭冒著各種風險和阻力去見當紅明星夏克提試唱時,根據音樂制作商為迎合當今人們追求快節(jié)奏、假沉醉、性感的音樂潮流歌唱時,尹希婭怎么也找不到音樂的感覺,一方面是年齡的問題,一方面是尹希婭喜愛的音樂風格問題,最終在尹希婭歌唱轉換成田園抒情風格時,所有人都驚訝,在場的人聽到這樣天籟的聲音,瞬間石化了,沉浸在享受之中,這是夏克提之前的音樂風格,是一種音樂的經典,被印度樂迷喜愛,包括尹希婭的母親。最終證明,這名蒙著臉唱歌的神秘巨星憑著自己的執(zhí)著的追求音樂夢想的信念和天賦,她獲得了成功。
(三)人性美——人物形象的審美塑造
一部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打動觀眾的不僅僅是其藝術形式的精心設計和安排,更重要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往往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值得我們觀眾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改變著自己的人生觀。影片《神秘巨星》女主角尹希婭音樂夢想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執(zhí)著追求和音樂天賦,還有周邊人物的默默支持和幫助。
第一位是在物質和精神上支持尹希婭追逐夢想的她的母親,她性格善良、具有包容心,在女兒的啟發(fā)下,最終覺醒,與丈夫徹底決裂,具有反抗精神,她在這個對女性來說無我的世界里,為自己的女兒找尋到一點自我。尹希婭的母親在其家庭里是一個典型的含淚地過著隱忍生活的印度女婦,長年忍受著丈夫的家暴,有一件很小的家務事沒符合爸爸的心理,爸爸就會又打罵尹希婭媽媽,只要爸爸出門工作,尹希婭的家庭就充滿了輕松和歡樂,她和母親、弟弟一起欣賞印度最受歡迎的藝術節(jié)目,關注喜愛的歌星。盡管母親在家里無論受到父親怎樣的家暴,她依然支持女兒的音樂夢想,冒著受家暴風險給女兒買吉他,瞞著丈夫賣掉自己的金項鏈為女兒買電腦,幫助女兒隱瞞買電腦的事實,騙丈夫說是自己的弟弟買的,當尹希婭爸爸發(fā)現丟項鏈時,當著孩子的面把尹希婭媽媽痛打了一番,這時候孩子們的心和觀眾一樣疼痛,還有后來為了女兒的夢想,尹希婭的母親與丈夫決裂,這是一個母親的偉大,尊嚴和疼痛什么都不重要,孩子的夢想最重要,正是尹希婭所說“擁有夢想是最基本的,是每個人都有的權利,沒有夢想一切都會失去意義?!边@也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應該擁有的價值觀;其次是欽騰,一個暗戀尹希婭的小男生,總是在尹希婭煩惱的時候出現,她時時刻刻關注著尹希婭,單純的愛情,無私地幫她記筆記,在學習上幫助她,還幫她逃學、幫她聯(lián)系音樂歌手夏克提、鼓勵她隱瞞網絡視頻、幫助她實現音樂夢想,不求回報,只求尹希婭能夠開心。在尹希婭失落的時候支持她,在她高興的時候祝賀她,至始至終支持她、鼓勵她,同甘共苦,不離不棄,他有一顆單純、善良、正直、真誠的心;他雖然外表很普通,但是影片通過一些日常的細節(jié)把他塑造的很純美;再次是當紅歌手夏克提,他作為音樂藝術家,創(chuàng)作了很多經典的音樂,吸引了印度很多歌迷,雖然有點花心,但影片中他對小人物尹希婭的人文關懷值得觀眾稱贊。夏克提熱愛音樂,也熱愛對音樂充滿摯愛的人,他給尹希婭提供了試唱的機會,并為尹希婭買了來回的飛機票,護送尹希婭回機場,還幫尹希婭聯(lián)系律師打官司,小小的事件展現了夏克提人生藝術化思想,因為“人生藝術化思想是一種充滿了人文關懷的美學思想,也是一種以審美或藝術精神為根本價值取向的人生觀,其精神實質是追求一種擺脫了世俗價值觀念、充滿了個性生命情趣的生存狀態(tài)”。
二、影片中的教育啟示
痛定思痛,影片《神秘巨星》給我們帶來審美價值的同時,也給當下中國教育中家庭教育、勵志教育、審美教育留下了深刻啟示。
(一)家庭教育啟示:父母共同參與
一個孩子的成長,家庭的教育是第一位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更是孩子人生的終身導師。離開父母走向學校,孩子的教育仍然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幫助,不僅是物質上的,精神支持也必不可少。但是一些孩子家長認為,孩子上了學校,家長交了學費,學校就應該老師管理、教育孩子,自己可以高枕無憂啦,導致家長和孩子的代溝越來越大,另外一些家長也參與了孩子的管教之中,但是他們只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感興趣,對孩子自身的興趣和天賦從不關注,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方面的興趣全部壓制下去,如《神秘巨星》的恐怖爸爸,一看到尹希婭的成績如此之差,不去溝通,直接把她最喜愛的吉他摔破,粉碎的孩子的興趣,阻礙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壓抑孩子的個性發(fā)展。
父母共同參與孩子的教育,首先是要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其次應該經常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關注孩子的興趣點,關注孩子的情緒,及時溝通疏導,做孩子真正的人生導師,幫助孩子度過兒童的叛逆期,中學的青春期,大學的適應期。
(二)勵志教育啟示:提高逆商能力
《神秘巨星》作為一部勵志青春電影,能夠給溫室里的花草或者象牙塔里的這類孩子當頭一棒,也給很多家長過于溺愛孩子的教育方式敲起了警鐘。作為當代青年,應該有夢想,更應該為了夢想的實現克服種種困難,勇往直前,不怕失敗,也就是說要有較高的逆商能力。逆商AQ來自英AdversityQuotient全稱逆境商數,是美國職業(yè)培訓師保羅·斯托茨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影片中的尹希婭擁有成為歌手的夢想,卻處處受阻,爸爸毀了他的吉他;好不容易與夢想接近時,爸爸讓她摔了電腦。當紅歌手對她拋出橄欖枝,她又發(fā)揮失常。但是最終克服心理壓力錄了唱片,又要全家移民外國……老天總是喜歡捉弄人,先讓你乘風破浪,又把你推向深淵;在你即將絕望的時候,又給你希望的曙光。尹希婭在一次次的打擊中成長,在一次次磨難中前行,才逐步走向成功。試問,中國的多多少孩子能經得起這樣起起伏伏的人生經驗,中國的一些孩子,逆商能力很差:怕失敗、怕嘲笑、控制力差等不敢面對挫折、不會處理困難境遇。
勵志教育在高校資助工作中是一種發(fā)展性資助,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一些社會實踐、公益活動、朋輩活動、結對幫扶等方式獲得人生的自信、自立、自強,提高學生的逆商能力,高校老師也可以組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觀看類似《神秘巨星》勵志電影,通過觀看,進行討論,產生共鳴,進而啟發(fā)學生勇敢面對人生的困難,任何時候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要有一種陽光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逆商能力。
(三)審美教育啟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審美教育概念的提出是西方美學家希勒在《美育書簡》,該書認為一個真正的人應該是感性和理性相融合的“完滿”人,這里的感性教育,就是審美教育。尹希婭在影片中沒有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沒有重視對孩子的審美教育,甚至處處阻礙孩子審美能力的發(fā)展。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是發(fā)掘學生自身潛能,教授科學文化知識和藝術技能,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鼓勵他們參加社會實踐動,開啟創(chuàng)造性智慧的教育理念。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容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四育的全面發(fā)展和必要的社交能力與心理素質的自我修養(yǎng)。審美教育是能夠樹立大學生的審美理想,使大學生能夠用“美的規(guī)律”塑造自己,讓大學生用藝術化的眼光看待人生。因此在中國開展審美教育,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它們在教育的終極意義上是一致的: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使人成為一個完善、自由的人。
參考文獻:
[1][美國]特賈斯維妮·甘地,付筱茵 李妮鄉(xiāng)譯.不再是華麗的歌舞制造者:印度電影業(yè)及其國際化探求[J].世界電影,2016(3).
[2]黃燕萍,付筱茵.摔跤吧!爸爸的營銷模式創(chuàng)新___基于SIPS模型的分析[J].中國電影市場,2018.
[3]杜衛(wèi).中國現代人生藝術化思想研究[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1.
[4]朱光潛譯.柏拉圖文藝對話集[M].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5]李國興.試論美育對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促進作用[J].晉中學院學報,2012(10).
(作者單位:浙江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