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為牟取超額經濟利益,有組織犯罪開始向合法經濟領域滲透,如以公司的合法身份實施違法犯罪活動,使有組織犯罪逐漸呈現(xiàn)企業(yè)化趨勢。為了應對這種有組織犯罪企業(yè)化的趨勢,世界各國均采取了各種各樣的防控措施。對此,我國應參考和借鑒相關防控措施,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應對有組織犯罪企業(yè)化趨勢的防控模式。
關 鍵 詞:域外;有組織犯罪;企業(yè)化;防控模式
中圖分類號:D9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8)04-0092-08
作者簡介:龔義年(1970—),男,安徽六安人,河南科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刑事法學。
放眼全球,有組織犯罪已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為了有效遏制有組織犯罪企業(yè)化趨勢,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紛紛“嚴密法網、強化執(zhí)法、嚴厲制裁”。[1]在我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組織犯罪的企業(yè)化趨勢日益明顯,危害愈來愈大,必須依法從嚴治理。“盡管中國法治建設主要立足于我國本土資源,探索中國式實踐,但并不能據此排斥對他國法治經驗的必要借鑒。反之,只有對他國法治經驗的深刻理解,才能為解決我國的法治建設問題提供良好的參照和有益借鑒”。[2]因此,面對我國有組織犯罪企業(yè)化的嚴峻態(tài)勢,參考和借鑒域外相關治理經驗,對于有效遏制我國有組織犯罪企業(yè)化趨勢,無疑顯得緊迫而又必要。
有組織犯罪屬于犯罪的最高形態(tài),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公認,被視為當今全球三大犯罪災難之一。[3]歐洲關于有組織犯罪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當時的意大利就存在著黑手黨。在20世紀20年代,隨著意大利移民向北美的大量涌入,黑手黨亦涌入北美,并在美國獲得迅速的發(fā)展。在1991年1月,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獲得國會批準,該修正案規(guī)定:在美國境內,禁止生產、運輸和販賣任何酒類產品。但黑手黨知道美國人喜歡飲酒。于是,就把禁酒令視為一種天賜良機,大肆非法經營酒類業(yè)務。由于從事這種非法經營能夠獲取豐厚的利潤,黑手黨組織者不惜用重金收買警察以及其他執(zhí)法者,同時使用暴力手段來鞏固其“地盤”,從而使得黑手黨組織得以迅速的發(fā)展。[4]在二戰(zhàn)之后,美國有組織犯罪從事的非法行當以及進行投資的渠道日趨多樣化,他們不僅從事傳統(tǒng)的非法活動,如走私、販毒、賣淫等,而且還向國家正規(guī)、合法的經濟領域滲透,比如房屋和道路建設、銀行業(yè)以及勞務市場等。[5]
為了追求更多的經濟利益,同時盡可能地逃避國家的打擊,有組織犯罪越來越隱蔽,對自身組織進行升級和轉型,紛紛注冊成立公司,披著公司的合法外衣,逐漸向國家的合法經濟領域進行滲透。[6]例如:在歐洲國家中,有組織犯罪伺機向合法行業(yè)滲透,使得有組織犯罪出現(xiàn)了“變種”,即“它們在保持有組織犯罪特征的同時,卻采取典型的公司化的法人形式將活動擴展至合法領域”。[7]為了調查世界范圍內有組織犯罪的企業(yè)化情況,聯(lián)合國國際犯罪預防中心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16個國家和1個地區(qū)的40個有組織犯罪集團向合法經濟領域滲透的典型案例進行研究。該項研究結果顯示,將自己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向合法經濟領域進行廣泛投資的有組織犯罪集團共18個,占調查總數(shù)的45%;將自己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向合法經濟領域進行部分投資的有組織犯罪集團共12個,占調查總數(shù)的30%;將自己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向合法經濟領域進行少量投資的有組織犯罪集團共10個,占調查總數(shù)的25%。[8]從聯(lián)合國國際犯罪預防中心的調查結果來看,有組織犯罪明顯呈現(xiàn)企業(yè)化趨勢。
為了遏制有組織犯罪的企業(yè)化趨勢,有效打擊有組織犯罪,各國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應對措施。
(一)對企業(yè)化的有組織犯罪從重處罰
針對有組織犯罪向合法經濟領域的瘋狂滲透,美國制定了《反犯罪組織侵蝕合法組織法》。這部法律對有組織犯罪的企業(yè)化行為采取了從嚴治理的刑事政策,極力遏制有組織犯罪對合法企業(yè)進行投資。為了加大懲治有組織犯罪企業(yè)化的力度,《反犯罪組織侵蝕合法組織法》規(guī)定了十分嚴厲的刑罰。按照該法的規(guī)定,對于企業(yè)化的有組織犯罪的被告人可處以最高20年的監(jiān)禁刑并處最高25萬美元的罰金;對法人犯罪,可處50萬美元以下罰金或非法所得或利潤兩倍以下的罰金;對于被告人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及其收益,必須一律予以沒收;此外,有組織犯罪的被害人還可以提出賠償請求,賠償額可以高達所受損失額的三倍。[9]相比之下,《反犯罪組織侵蝕合法組織法》規(guī)定的刑事制裁更為嚴厲,成為打擊企業(yè)化的有組織犯罪的利器,在打擊企業(yè)化的有組織犯罪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日本制定了《有組織犯罪處罰法》,該法第1條開宗明義地指出:“本法鑒于有組織犯罪干涉事業(yè)活動,對重大的經濟活動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特規(guī)定對有組織犯罪從重處罰;對隱匿、收受及利用犯罪收益支配法人事業(yè)經營進行處罰,沒收及追繳犯罪收益以及可疑交易報告。”該法對于企業(yè)化的有組織犯罪的從嚴懲處,除了提高其法定刑以外,主要表現(xiàn)在對于洗錢犯罪的從嚴規(guī)制。如果允許有組織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收益投資于合法經濟領域,那么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必受干擾,從而對合法的市場產生惡劣的影響,因此,對于這種行為必須給予嚴厲的否定性評價。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有組織犯罪處罰法》規(guī)定了對洗錢犯罪必須從嚴處罰,同時也規(guī)定了對犯罪收益的沒收、追繳及其保全制度以及可疑交易報告制度等??梢哉f,從嚴規(guī)制洗錢犯罪,消除有組織犯罪將黑錢投資于合法經濟領域的可能性,是有效控制有組織犯罪企業(yè)化的對策之一。
(二)廣泛采取秘密偵查措施
在公司的合法外衣掩飾下,有組織犯罪處于更加隱蔽的狀態(tài)。有鑒于此,德國、意大利兩國警方轉變思路一改傳統(tǒng)做法,起初并不急于對具體案件的調查,而是重視對組織及有關人員的經營,即重視長線經營。因此,警方注重采取電訊監(jiān)聽、派員打入犯罪組織內部進行臥底偵查以及精心培育使用線人等方式來偵查企業(yè)化的有組織犯罪行為。如:德國成立了有組織犯罪調查局。在該調查局中專門設立一個部門,具體負責有組織犯罪的臥底工作和線人工作,對于派出臥底的警察,需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輪換調用。采取臥底偵查手段,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其一,必須經過檢察官同意,才可以派遣臥底偵查。如果延遲就會產生危險但又不能及時獲得檢察官的批準時,警察部門可以自行先派遣臥底警察,之后再向檢察官提請批準,即警察部門在緊急情況下享有“先斬后奏”之權力。其二,倘若是向特定的被指控人進行臥底,必須經過法官的允許方可執(zhí)行。其三,對于同意派遣臥底警察的決定必須以書面形式作出,并附有派遣臥底警察的具體期限。但只要派遣臥底警察的前提條件沒有消失,就應當允許延長派遣的期限。德國《刑事訴訟法》不僅規(guī)定了臥底警察制度,而且還規(guī)定了關于秘密偵查員的身份保密制度。[10]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假如公開秘密偵查員的真實身份,就會對秘密偵查員或者其他相關人員的人身安全產生危險,或者會導致秘密偵查員難以正常開展工作,因此必須嚴格保守秘密偵查員的身份。
(三)建立證人保護制度
眾所周知,企業(yè)化的有組織犯罪處于更加隱蔽的狀態(tài),因此,知情人士的舉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由于司法機關對舉報者保護不力,導致知情人士心存畏懼,不敢大膽舉報。健全證人保護制度,加強證人保護力度,勢在必行。為此,意大利制定了證人保護法案,構建專門的證人保護系統(tǒng),對有組織犯罪的證人提供有力的保護。其具體工作流程為:首先由國家司法機關提出證人保護之申請,然后由證人保護中央委員會(國家內政部副部長擔任該委員會主席,2名法官擔任該委員會成員)對證人保護之申請予以審查,最后交由證人保護中心具體負責實施保護。這個證人保護中心設立在中央內政部刑警總局,在全國范圍內共設立19個分支機構,負責向被保護的證人提供虛假身份證明、具體住處、日常經濟來源,并且?guī)椭C人融入社會等。通常情況下,每隔兩年證人保護中心就要對被保護的證人情況進行審查,然后作出是否需要繼續(xù)保護的決定。一般來說,如果證人所作證的案件訴訟沒有結束,就不會停止對證人的保護。目前,意大利已經對5000多名證人給予了保護,其中有的證人受保護時間長達10年,每年用于保護證人的費用大約20億歐元。
在德國,為了保護有組織犯罪的證人,國家出臺了《證人保護法》,就證人保護所應遵循的原則、所應履行的程序以及采取的措施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國家成立證人保護中心,分布在聯(lián)邦刑事調查總局(具體設置在刑事中心局)以及各個州的警察局,并且配有保護證人的專職警官。證人保護的對象主要包括證人本人、證人的親屬以及與證人關系密切的其他人,具體保護范圍由證人保護中心來審查確定。證人保護具體流程為:首先是偵查部門發(fā)現(xiàn)證人的人身安全可能受到威脅,因而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護,于是向證人保護中心提出保護證人的申請。證人保護中心收到偵查部門提交的證人保護申請后,需要再次進行獨立評估,提出是否需要予以保護的意見并送交刑事中心局,由局長做出最終決定。正常情況下,走完全部審批程序大約需要3個月時間,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可以采取一些應急性的措施對證人進行先期保護。證人保護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對證人的個人信息進行變更,對證人的居住地點進行變更,對特別重要的證人可將其送到國外,等等。此外,證人保護中心還對證人進行培訓并提供社工陪護,以便證人盡快融入社會。
與域外國家相比,我國在遏制有組織犯罪的企業(yè)化趨勢方面具有自己的政治優(yōu)勢,政法各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合力打擊有組織犯罪。通過開展幾次“打黑除惡”的專項斗爭,政法機關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作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有組織犯罪企業(yè)化的發(fā)展勢頭。但從整體來說,我國在打擊有組織犯罪企業(yè)化方面起步較晚,存在諸多不足,特別是在法律和制度方面有待進一步強化。因此,可以參考借鑒域外有組織犯罪企業(yè)化的防控對策,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有組織犯罪企業(yè)化的防控機制。
(一)加大刑罰懲罰力度
域外對企業(yè)化的有組織犯罪從重處罰的立法精神,對修改完善我國相關法律不無啟示。根據我國1997年《刑法》第294條第1款規(guī)定:對組織、領導和積極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參加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可見,當時的《刑法》對有組織犯罪的處罰相對較輕,這與有組織犯罪的萌芽狀態(tài)以及立法者對有組織犯罪認識的局限性密切相關。隨著有組織犯罪出現(xiàn)企業(yè)化趨勢之后,我國《刑法》逐漸加大了對其處罰力度,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第43條規(guī)定: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積極參加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其他參加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可以并處罰金。從《刑法修正案(八)》可以看出,對于有組織犯罪的處罰,不僅加重了主刑(法定最高刑由原來的10年有期徒刑提高到現(xiàn)在的15年有期徒刑),而且還增加了附加刑(包括沒收財產和罰金)。根據刑罰配置原則,對于那些行為隱蔽、不易發(fā)現(xiàn)、難以破獲而又危害巨大的犯罪,可以通過適當提高法定刑的辦法來實現(xiàn)刑罰效益,達到懲罰犯罪和預防犯罪的效果。就目前來看,盡管經過幾次“打黑除惡”的專項斗爭,有組織犯罪的猖狂態(tài)勢有所收斂,但卻以公司、企業(yè)的形式轉入了“地下活動”,增強了其自身的隱蔽性,加大了公安機關的偵破難度,其社會危害性有增無減。鑒于這種情況,筆者認為,要繼續(xù)提高有組織犯罪的主刑,如將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法定最低刑由現(xiàn)在的7年有期徒刑提高到10年有期徒刑。與此同時,將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中的“可以型”財產刑改為“應當型”財產刑,即由現(xiàn)在的“可以”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改為“應當”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為了有效遏制有組織犯罪的企業(yè)化趨勢,除了提高有組織犯罪的刑罰成本之外,還可以從資金來源上防止犯罪組織將不義之財投入合法的市場經濟領域,這就需要嚴格治理洗錢行為。事實上,犯罪組織用于開辦公司、企業(yè)的資金,往往來自于先前有組織犯罪的違法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將“黑錢”用于開辦公司、企業(yè),實質上是一種洗錢行為。因此,嚴厲打擊洗錢犯罪,對于遏制有組織犯罪的企業(yè)化趨勢,無疑起到重要的“關口前移”的預防作用。為了用刑罰手段懲治洗錢行為,我國在1997刑法典中首次增設了洗錢罪。2006年6月29日,經過《刑法修正案(六)》的修改,擴大了洗錢罪的上游犯罪范圍。這種立法進程與當前國際立法趨勢相吻合,反映了國內立法與國際立法的漸次接軌,體現(xiàn)了立法者不斷擴大洗錢罪構罪空間的基本精神。[11]但對于洗錢罪的處罰力度并未改變,這就難以抑制洗錢行為的猖狂態(tài)勢,尤其是對于犯罪組織的“投資式洗錢”行為的處罰更顯力不從心。從配刑原理來說,刑罰的輕重應當取決于犯罪社會危害性的大小,實際上反映的是立法者在懲治犯罪時對犯罪危害程度的認識。[12]為此,筆者建議應加大洗錢犯罪的懲治力度。對于洗錢罪,除了沒收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還可以將洗錢罪的主刑上?。ㄈ鐚⑾村X罪有期徒刑的幅度上浮2年),將洗錢罪的附加刑亦上?。ㄈ鐚⑾村X罪罰金刑的比例上浮5%)。加重洗錢罪的刑罰砝碼,防止“黑錢”通過“投資”形式流入企業(yè),對于遏制有組織犯罪的企業(yè)化趨勢,必將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完善臥底偵查制度
有組織犯罪的企業(yè)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有組織犯罪更加隱蔽化、復雜化,這就增加了公安機關查處打擊工作的難度,因為企業(yè)化的有組織犯罪活動,其犯罪性在外界看來并不明顯,單純采取常規(guī)的偵查手段是難以奏效的,一般需要采取特定的偵查手段?!笆澜绺鲊驌舴缸锏慕涷灡砻鳎瞬捎秒娮颖O(jiān)聽等措施,從內部瓦解犯罪集團是一個相當有效的方法”。[13]目前,作為打擊企業(yè)化的有組織犯罪的利刃,“對抗組織犯罪最古老、最有效且最不可能被放棄的刑事程序‘手工業(yè)”,[14]臥底偵查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和廣泛運用,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偵破效果。我國可以參考借鑒域外的臥底偵查制度,通過派遣臥底警察打入犯罪組織內部,查明犯罪事實,獲取犯罪組織的深層次證據,提高偵破有組織犯罪的能力。就打入犯罪組織內部的臥底警察來說,由于臥底偵查具有一定的法律風險①和人身危險②,因此,對臥底偵查行為必須進行一定的法律規(guī)范。
在2012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實施以前,對于臥底偵查在法律上并無明確規(guī)定,基本上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tài)。為了規(guī)范實踐中早已存在的臥底偵查行為,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151條明確規(guī)定:“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可以由有關人員隱匿其身份實施偵查?!北M管從表面上看不到“臥底偵查”的字樣,但從“可以由有關人員隱匿其身份實施偵查”的文字表述中,無疑肯定了臥底偵查的合法地位,因為臥底偵查顯然屬于“隱匿身份實施偵查”的題中應有之意。然而,由于立法技術的粗糙,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對臥底偵查的規(guī)定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對于臥底偵查的實施,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即可,采取的是公安機關“內部決定模式”,缺乏外部監(jiān)督與制約,容易造成臥底偵查權的濫用。對于臥底偵查的啟動,根據德國《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其采取的是“事前審批為原則,事后追認為例外”的做法,即“除特殊事項必須經法官同意外,臥底偵查員的派遣必須得到檢察院的同意。但在緊急情況下,警察機關可以先派遣臥底行使偵查權,而后再申請檢察機關同意”。[15]借鑒德國的立法例,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筆者認為,我國對于臥底偵查的啟動首先應由負責偵查的公安機關同級檢察機關提出臥底偵查的書面申請,然后由檢察機關進行審查批準。盡管我國并非像德國一樣實行檢警一體化,但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jiān)督機關的憲法定位,以及公安機關與檢察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的“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法律規(guī)定,均為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的臥底偵查行使審批權提供了法律依據。當然,鑒于檢察機關對有組織犯罪的偵查專業(yè)知識比較薄弱,因此,檢察機關在對臥底偵查的申請進行審批的過程中,可以聽取公安機關偵查人員的意見。此外,對于臥底偵查的時限,檢察機關在履行審批程序時也應一并予以規(guī)定,通常應為6個月,如若發(fā)生不應繼續(xù)適用臥底偵查的情形時,則應立即停止,及時取消;如若出現(xiàn)特殊情況需延長時限時,則須報經檢察機關批準,予以適當延長。
(三)構建污點證人保護制度
從訴訟角度來看,證人有無辜證人與污點證人之分。無辜證人是指證人本身沒有參與實施犯罪行為,但由于其處于特定的時空關系之中,因而成為案發(fā)事實的見證者或受害者。與無辜證人相對,污點證人則參與了犯罪組織的犯罪活動,知悉本組織的結構形式、運作狀況,掌握本組織的活動計劃等情況,為獲取司法機關的寬大處理,愿意提供破案的關鍵證言或重要線索。從司法實踐來看,證人作證往往遭受打擊報復,這就需要國家對證人進行保護。目前,我國《刑事訴訟法》只對無辜證人的保護進行了相應的規(guī)定,采取了一定的保護措施,而對于人身安全可能遭受更大威脅的污點證人卻沒有做出特殊的規(guī)定,更談不上采取特殊的保護措施,這就嚴重挫傷了污點證人作證的積極性,從而不利于有組織犯罪的偵破。可以說,“盡管我國已經構建了保護一般證人(即無辜證人——筆者注)合法權益的總體框架,但對于‘污點證人的概念并沒有從立法上予以界定,更沒有制定污點證人保護的具體措施。不僅如此,從現(xiàn)有法律規(guī)定來看,涉及證人保護的法律規(guī)定均屬于事后救濟措施,無法及時有效地保護污點證人及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可以說,我國的污點證人保護制度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16]為了更好地打擊有組織犯罪尤其是企業(yè)化的有組織犯罪,我們應當借鑒域外的污點證人制度,同時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盡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污點證人保護模式。
首先,設立污點證人保護之專門機構。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61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目前,我國的證人保護機構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即公、檢、法三機關都要履行證人保護的職責。但在辦理刑事案件的過程中,公、檢、法三機關如何具體履行證人保護之職責,法律并未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因而在具體適用時往往無所適從或者相互扯皮推諉,導致證人保護工作難以落實。對于污點證人的保護工作來說,同樣存在上述問題。事實上,從公、檢、法三機關具體情況來看,在證人保護(包括污點證人保護)方面,無論在保護證人的人力、物力、財力方面還是在保護證人的經驗方面,檢察院和法院都不及公安機關,難以勝任證人保護之職責。因此,可以借鑒域外國家的經驗,在公安機關內部設立獨立的證人保護機構。如在我國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內部單獨成立“證人保護中心”,具體負責證人(包括污點證人)保護工作在履行證人保護職責過程中,依法有權要求一切組織或個人予以協(xié)助或配合,對于拒不協(xié)助或配合的組織或個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其次,規(guī)范污點證人保護之啟動程序。能否及時有效地開展證人保護工作,程序啟動是關鍵。在一般情況下,由污點證人本人或者由其聘請的律師向證人保護機構提出申請;如果證人本人因故無法提出申請,也沒有聘請律師,證人保護機構可以依職權主動啟動保護程序。證人本人或者其聘請的律師提出保護申請時,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具體內容主要包括證人及其近親屬的身份情況、居住地點、作證案由、請求保護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以及請求保護的具體方式等。當然,如果遇到緊急情況,經公安機關主管領導批準,即使只有污點證人的口頭申請,證人保護機構亦可迅速啟動保護程序。證人保護程序啟動后,證人保護機構應當立即著手制定嚴密的證人保護方案,方案內容主要包括污點證人及其近親屬的身份情況、居住地點、所要作證的具體案由、所要保護的具體對象、擬采取的保護措施以及實施保護的具體期限等。對于制定的保護方案,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隨時進行相應的調整,直至證人危險消除。[17]在證人保護過程中,參與證人保護任務的所有人員均應當嚴守秘密,對于故意或過失泄密者,應依法追究其相應責任。
再次,強化污點證人保護之特殊措施。由于“污點證人是從犯罪參與者的身份轉化為控方的關鍵證人。這一身份的轉變使其面臨的生命威脅遠遠大于清白證人,容易被發(fā)現(xiàn)并成為犯罪團伙殘余力量隱性打擊和報復的對象,其面臨的危險性極大”。[18]因此,對于污點證人的保護,除了采取常規(guī)的一般保護措施之外,還應當根據污點證人的特點制定更為嚴格的、行之有效的特殊保護方案。也就是說,對于污點證人的保護措施應當具有特殊性和實效性。借鑒域外國家的經驗,對于污點證人可以采取以下特殊保護措施:一是對污點證人采取“貼身保護”措施。這類措施的主要適用對象是有組織犯罪等重大復雜案件中的關鍵證人,如果這類關鍵證人的人身安全可能要受到威脅或者已經受到某種程度的傷害,就必須啟動“貼身保護”程序,將證人臨時轉移到安全場所,由證人保護機構派專人進行24小時保護。二是對污點證人進行移居安置。我國可以借鑒英國、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成功做法,如為作證后的污點證人進行身份變更,對污點證人的就業(yè)與生活提供保障,對污點證人進行居所遷移,對污點證人進行整容等,所有這些都是保護證人的最強有力措施。
[1][9]張遠煌.美國懲治有組織犯罪的法治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借鑒與啟示[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1,(01):14-21.
[2][13]吳楊澤.比較法視野下的證人保護制度[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44-48.
[3](瑞士)尼古拉斯·奎勒茲.有組織犯罪的國際狀況[J].周欣譯,外國法譯評,1997,(04):16-19.
[4](美)卡爾·西法基斯.黑手黨百科全書[M].韓英鑫,沈俊譯.文匯出版社,2006.142.
[5]謝飛,王勇.有組織犯罪研究[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128.
[6][7](英)文森佐·魯杰羅.論歐洲跨國有組織犯罪[J].陳波譯,社會科學家,2014,(10):15-20.
[8]趙赤.聯(lián)合國有組織犯罪調查評估及其啟示[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444-451.
[10]劉寧寧.意大利德國打擊有組織犯罪的做法及其對我國打黑工作的啟示[J].公安研究,2012,(02):85-89.
[11]張寶.全球化背景下洗錢罪爭議問題探析[J].河北法學,2017,(04):81-92.
[12]吳健勇.瀆職犯罪主體刑事政策的審視與完善[J].河北法學,2016,(03):155-163.
[14][18]吳景欽.臥底偵查所取得證據之證據能力探討[A].何家弘.證據學論壇(第十卷)[C].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105.
[15]徐良峰.淺議臥底偵查權之規(guī)制——以司法審查為視角[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2):126-128.
[16]黃樹標.污點證人權利保護問題研究——兼論我國污點證人保護制度的構建[J].學術論壇,2013,(06):121-124.
[17]胡雋.論我國打擊有組織犯罪中證人保護制度的完善[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19-25.
(責任編輯:苗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