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典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中感到比較困難的一部分,因為距離學生生活的時代較遠,學生的理解難度較大,傳統(tǒng)的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當前教師需要提升教學質量及效果,在創(chuàng)新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分析了創(chuàng)新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古典詩歌教學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應采取的策略。
關鍵詞:創(chuàng)新教育背景下;高中古典詩歌;教學策略
古典詩歌是高中語文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讓學生學習古典詩歌可以對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進行熏陶,這也是對我國文化的一種繼承,可以加強學生對民族的認同感,提升他們的愛國情懷,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然而當前高中古典詩歌教學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創(chuàng)新教育背景下,怎樣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也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師所思考的問題,因此教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教學中全面挖掘古典詩歌的有利要素,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意識以及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
一、 傳統(tǒng)高中古典詩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 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要求:“要突破學科中心,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繁、難、偏、舊的現(xiàn)狀。要密切教科書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睂Ω咧姓Z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因為一些現(xiàn)實性的因素影響,如課時緊張等,使得當前課堂教學中還是以教師為主,幫助學生解讀詩詞,對詩詞的情感或者是意象的分析及感悟也是由教師代替學生完成的,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導致這些問題的本質原因就是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標中強調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就需要做到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要運用創(chuàng)新手段,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想象力。
2. 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
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管是內容或者是文體都使用講授的方法,先給學生講解詩詞的背景資料以及作者資料,之后讓學生閱讀詩文,然后給學生講解詩歌的內容,分析中心思想,最后總結詩歌的藝術特色,教師在教學中都是按照這個程序進行,而學生只需要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將知識記憶下來,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失去對詩歌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是機械的記憶,嚴重限制了學生的能力素質提升。這樣的教學模式也將詩歌中展現(xiàn)的意境給肢解了,讓學生缺乏興趣,無法感受到詩歌學習的樂趣,也會限制其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因此,當前教師需要對教學的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改變單一、死板的教學模式。
3. 注重理論知識分析,忽略感性體悟欣賞
古典詩歌教學中就需要學生的感性感悟和欣賞,而教師只是引導和促進的角色,然而實際情況是,教師在詩歌教學中注重的是理性知識的講解,如藝術手法、語言修辭等,但是卻忽視了對學生感受詩歌意境的引導;在教學中每個字每個句子進行翻譯講解,讓學生掌握詩歌的大意,讓他們積累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知識,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及應試內容讓學生不能真正感受到詩歌中蘊含的情感和思想,限制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在創(chuàng)新教育背景下需要對教學內容也進行創(chuàng)新,滿足新課標的要求。
二、 創(chuàng)新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古典詩歌教學策略
1. 知人論詩,知世論詩,既要知道作者,又要知道讀者
在傳統(tǒng)教學中鑒賞古典詩歌強調知人論世,在講授詩歌之前分析作者生平、時代背景等等。這固然沒有錯,帶領學生掌握詩歌產(chǎn)生的歷史文化背景,讓學生不斷積累,長期如此,學生在閱讀古典詩歌時也就會更加鮮活。但是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引起自身的共鳴卻著實不易,因為學生與古詩詞的作者之間有著厚重的歷史隔膜,很難將自己的個人經(jīng)歷、情感體驗同作者之間進行互動,進而阻礙了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詩歌的內容以及意境。所以知人論世,既要知道作者,又要知道讀者,在兩者之間找到一條可以溝通的橋梁,幫助學生拉近與古詩作者的距離。
比如,在學習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登岳陽樓》時,杜甫當時年老多病,國家動蕩,他居無定所,最后三年在船上度過,于是登上岳陽樓,老淚縱橫。對生長于和平時代年僅十幾歲的中學生來說,這樣悲愴的心情,如何引起共鳴?課堂的沉悶也在所難免。所以,要創(chuàng)新手段,讓學生結合時代,構建屬于自己的“語言體系”,打破與作者的歷史隔膜??梢栽诮虒W中引入前幾年火爆互聯(lián)網(wǎng)的一組插圖“杜甫很忙”。圖片中杜甫擺出各種造型,學生樂不可支。誠然,本圖確系惡搞,審美趣味實在不高,但是,為何該圖能火爆網(wǎng)絡,引發(fā)公眾狂歡?原圖來自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三,惡搞顛覆了大家中學時代課堂上對杜甫以及對古詩詞教育刻板沉悶的印象,拉近了所有人對杜甫的距離。杜甫此刻擺脫了“沉郁頓挫”的烙印,騎著摩托,闖入大家的生活。創(chuàng)新教育背景下,通過采取這樣的創(chuàng)新方法方式,能夠有效打破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拉近和作品背景之間的距離,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體會作者的真實情感,在學習詩歌作品過程中得到真正的啟迪和感悟,為之后的深度鑒賞奠定良好的基礎。
2. 創(chuàng)設情境,結合生活
在古典詩歌學習中,意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是對詩歌進行分析及研究的一個特殊名詞,其中的“意”就是詩人的主觀情意,而“象”就是詩人感受到的客觀形象,意象就是融入了生氣的形象。一首詩從字面角度看是詞的連綴,從構思層面看是意象的組合,詩人通過意象感受以及思考,也以此抒發(fā)自身的情感。有些古詩詞中包含的對自然永恒以及人生苦短的感悟,比如,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妨挑個月明朗照的晚自習時間,來到學校的操場上,望著繞校而流淌不知道多少年的小河,大家讀讀背背所有學過的關于月的詩,說一說校園周邊這些年環(huán)境的變與不變。那么,人生的苦短,世事的無常,會多一點切身的感受。
教師和學生的意境都是讀者的意境,唯一差別就在于通常教師的意境要和作者的更接近,這是因為教師在文學素養(yǎng)、審美情趣、知識水平、審美意境、生活經(jīng)歷等方面都要高出學生很多。因為課堂教學的特殊性,教師可以說是詩歌意境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在給學生還原的意境中其實已經(jīng)在詩歌中增加了一些不屬于原詩歌意境的事物,這會限制學生的再造,這就需要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感受、體悟詩歌的個性化及創(chuàng)造性,這也是教師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內容,當前需要重視這一方面,因此,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新教學的理想境界應該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的意境最大化的和詩歌的意境一致,而非教師的意境,教師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領悟個性以及再創(chuàng)造的能力。
3. 反復吟詠,感受詩詞音樂美,以及現(xiàn)代音樂賦予古典詩歌的美
在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教學中,朗讀是一個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朗讀能夠讓學生對詩中的情感進行理解及領悟,感受詩歌中的語言和意境的優(yōu)美。在創(chuàng)新背景的詩歌教學中,需要遵循的“多形式、重實效”的原則,即教師需要采取多樣的形式,注重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朗誦進行指導,讓他們在誦讀中充分體味詩歌的音樂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唱。像宋詞,元曲,本身就是可以吟唱的。比如,在教柳永的《雨霖鈴》,可以事先讓學生上網(wǎng)查找各種版本的配樂演唱的《雨霖鈴》。聽一聽,唱一唱,討論一下,你更喜歡哪種配樂,哪種配樂更符合作品本身,為什么?在聽與唱的過程中,強化詞牌的概念,所有的“雨霖鈴”的詞,在宋代唱起來都應該是一個調子的。在比較各個版本配樂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就會對作者的風格流派、寫作背景以及寫作內容進行深入的研讀。否則無法判斷該版本的配樂是否最貼近作品的創(chuàng)作初衷。
學生會明白:表達了詩人喜悅情感的句子就需要用明快輕松的節(jié)奏,而遇到表達詩人悲涼的情感的句子時就需要轉變節(jié)奏,要做到低沉緩慢。學生初步掌握詩歌的內容以及情感前提下,更能理解像柳永這樣的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人,作品就以十七八歲的女郎淺吟低唱為宜。而蘇東坡、辛棄疾那樣豪放派為主的作品,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才能讀出詩詞中表情達意時的詠嘆意味,才能讓學生提升朗讀的有效性,進而深入地感受詩歌中的藝術魅力以及感人力量。雖然吟詠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但是在其中融入新的形式,如影音材料、信息技術,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提升教學的效果。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古典詩歌是高中語文教學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薄爸攸c做好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痹趧?chuàng)新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改變以往教學中的問題,采取貼近生活,結合時代的創(chuàng)新措施,提升學生對詩歌情感、內容、意境的感受,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姍妮.淺談中學古典詩歌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下旬,2014(11).
[2]宋長江.中學古典詩歌有效教學探究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4(76).
[3]李文龍.高中古文詩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初探[J].文學教育:上,2016(11).
作者簡介:
許熹,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長樂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