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永紅
有人總說,楷書刻板,尤其是歐陽詢的楷書(如下圖)最為刻板。真的這樣嗎?在此,我只想弱弱地問一句:“您見過歐陽詢寫的‘弱’字嗎?如果您見過歐體‘弱’字,您還堅持認為其楷書最為刻板嗎?”
所謂刻板,就是機械呆板,沒有變化。就書法來說,一般認為,篆、隸、楷是相對靜態(tài)的字體,而行、草書是相對動態(tài)的字體。靜態(tài)的字體相比動態(tài)的字體,總是端正有余而靈動不足,嚴肅有余而活潑不足,規(guī)矩有余而變化不足,但這并不是他們的缺點,而是其字體本質(zhì)使然。不過,任何字體,都有寫得好的,也有寫得不好的;寫得不好的,少不了會有刻板之病,即便行、草也是如此;寫得好的,自然不乏靈動活潑、富于變化之美,雖篆、隸、楷亦不例外。而歐楷就屬于那種為數(shù)不多的寫得極精彩的一類楷書。
下面我們就以歐陽詢經(jīng)典楷書《九成宮醴泉銘》中的“弱”字為例(如下圖)來略作分析,以期修正一些人對楷書,尤其是歐楷那種與生俱來的、根深蒂固的世俗偏見。
“弱”字由左右完全相同的兩個部分組成,但是歐陽詢在寫這個字時,將完全相同的兩個部分寫得左右顧盼,搖曳生姿,極富變化。首先,從字的外輪廓看,他并沒有把這個字寫成正方形或長方形,而是寫成一個圓形。圓形相對于方形來說,顯得更加靈動、活潑。再細分析,在圓形之中,又呈上窄下寬、上小下大的“凸”字形,這樣就使這個字顯得更加結(jié)實、穩(wěn)重。其次,這個字上部的筆畫安排得比較緊密,下部的筆畫相對寬松,字的重心居于中心之上,呈上緊下松,上收下放,這樣,就顯得更加挺拔,更有精神。其三,此字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前兩個橫折左右兩部分寫得基本一樣,而第三個橫折則截然不同:左部橫折的橫筆向左伸出,折部與上兩個折部在一條直線上,而右部橫折的橫筆則向右伸出,折部與前兩個折不在一條直線上,通過橫筆的左右伸展處理,使字的下部空間開闊并富于變化。而變化最為巧妙的則是四個點的處理:左部的兩點,變?yōu)橐粋€小豎加一個提筆,從而成為一個筆畫,呈收的狀態(tài);右部的兩點,則分別居于右上和左下的位置,呈散的狀態(tài)。但卻又形散神不散,第一個點帶出一個小尖,指向第二個點,比較靈動;第二個點承接第一個點,輕起重收,收筆不再出鋒,比較穩(wěn)重。從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