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文娟
【摘要】上海市貿易學校商務英語專業(yè)英語視聽說課程,通過教學比較實驗、行動研究的方法,探索了英語學習者的興趣偏好對學習成效的影響,研究了原版電影視聽說學習模式的內涵,建立了校本化視聽說學習模式的應用線性回歸模型,找到了一種基于原版電影的沉浸體驗式英語視聽說學習模式,并展望其未來的應用及推廣價值。
【關鍵詞】英語視聽說;原版電影;沉浸體驗式學習模式;英語趣配音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外語教育要以全球視野詮釋中國發(fā)展,用世界語言表達中國聲音。本課題在以原版電影為載體的沉浸體驗式教學環(huán)境下,通過教學比較實驗、行動研究的方法探索學習者的興趣偏好對學習成效的影響,從而找到一種更優(yōu)化的英語視聽說學習模式?!坝⒄Z趣配音”軟件的配音練習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鞏固過程進行了趣味性強化。學生通過配音軟件將制作的視頻配音作業(yè)通過手機終端發(fā)送至微信朋友圈共享;“吸收內化”是通過小組合作錄制配音音頻來完成的,教師能夠針對音頻配音作業(yè),隨時隨地給予有效的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通過原版電影課程及“英語趣配音”軟件對經典片段的配音活動,能讓學習者置身于影片的情景之中,有效提高學習者對英語視聽說課程的興趣,從而找到一種沉浸體驗式的視聽說學習模式,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一)調研數據
2016年11月,我們完成了一份調研問卷,是關于開放性學習任務喜好的選擇的:1.與外國人合影(圖1中淡藍色模塊),2.英語配音(圖1中淡黃色模塊),二項基于學習偏好的調研。調研樣本是15級電商專業(yè)39名學生,15級商英專業(yè)21名學生,共計60名學生,發(fā)放樣本60份,有效樣本60份。調研結果:1.喜歡與外國人合影的學生數為11人,占18.60%;2.喜歡英語配音的學生數為48人,占81.40%。
(二)學習偏好
雖然需要對學習風格進行更多的研究,但如果學習者表達出的偏好是要看到某些材料的書面形式或記憶某些不需要用非常正式的方式加以學習的材料,我們應該認為他們的學習方式是正確的,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在努力學習另一種語言時使用他們可用的一切手段。至少,對學習風格的調研使我們認識到,以前那種認為某種特定的教學方法或教科書適合所有學習者的觀點是值得懷疑的。
(三)調研結論:課堂學習中,學生的聽覺、視覺、動覺是有偏好的
就我們在課堂所見,很多學生是同時具備聽覺、視覺這兩種學習偏好的,視覺和動覺兼?zhèn)涞囊脖缺冉允恰W習者對學習新材料有明確的偏好,是用于描述一個人所偏好的自然地、習慣地學習、處理和保留新信息和技能的方式(里德,1995)。我們都曾聽到人們說,他們只有親眼看到,才能學會一樣東西。這樣的學習者應該歸入稱為“視覺學習者”的群體。其他人,有的可以被稱為“聽覺學習者”,他們似乎只需要聽到某個東西一次或兩次,就可以了解它。對于被稱為“動覺學習者”的學生,有必要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添加身體動作。與這些基于感知的學習風格相對照,相當多的研究聚焦于“場獨立型”和“場依賴型”學習者的認知學習風格的區(qū)別。這是指學習者傾向于將細節(jié)與一般背景分離開還是傾向于更全面地把場景與學習偏好相融合。調研數據顯示:課堂學習中,學生的聽覺、視覺、動覺是有偏好的。
(一)基于原版電影的校本視聽說課程是解決方案的載體
目前國外影視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業(yè)已突出,并趨向成熟。近年來,國外電影英語教學的諸多課程已獨立在英語專業(yè)開設,比如《電影與文學》《影視翻譯》等。2003年4月6日至12日,第18屆國際文學教學學術研討會在牛津大學Corpus Christi College舉行,討論了有關《電影與文學》《影視翻譯》的課程。
比較而言,我國電影英語教學與研究由于受到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影響仍處于初級階段。電影英語在大部分職業(yè)院校只是作為選修課,因此教材、資源、課程標準及評價檢測等的探索非常有限。上海外國語大學開設的《英美影視翻譯》課程,從理論到實踐作了改革的探索,獲得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好評。
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的通知》(教技〔2016〕2號),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堅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習主席在致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提出的“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為“十三五”期間教育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為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的工作目標指明了途徑。2010年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提高我國的教育國際化水平”,即“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yǎng)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它是以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為特征,建立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支撐的英語教學新模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電影英語教學以多媒體為手段,融視、聽、說為一體,已成為英語視聽說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中職院校由于生源質量較差,更需要通過信息化的手段開發(fā)視聽說課程。在這種教育形勢下,結合我校實際,我們在2009年自主開發(fā)了《原版電影欣賞》校本課程,受到學生的歡迎。
(二)“趣配音”軟件是解決方案的手段
《原版電影欣賞》校本課程的特點是每一單元有電影視頻材料,語料豐富直觀,深受學生喜愛,“英語趣配音”的配音練習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鞏固過程進行了趣味性強化,這種基于原版電影的沉浸體驗式英語視聽說學習模式是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有效學習手段。
(三)方案的實踐過程:沉浸體驗式學習模式
1.內涵。沉浸式體驗學習(Immersive Experiential Learning),是指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習者提供一個接近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借助虛擬學習環(huán)境,學習者通過高度參與互動、演練而提升技能。這一過程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最終有效地完成。不難看出,原版電影的沉浸體驗式學習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種體驗一樣,是內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故事情節(jié)的所得。通過感受故事情節(jié),學習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單方面地傳授知識,而是利用那些可視、可聽、可感的電影情節(jié),讓學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并積極接觸語言,運用語言,在親身體驗故事情節(jié)及任務角色的過程中掌握語言。這種沉浸體驗式學習會給學習者帶來新的感覺、新的刺激,從而加深學習者的記憶和理解。
2.應用模型。(1)過程(步驟)→學習/教學策略實例→實現度。(2)實際體驗→模擬、案例學習、實地考察、親身體驗、演示→完全投入到實際體驗活動中。(3)觀察和思考→討論、小組活動、集體討論、指定的觀察者→多角度思考和體驗活動和經歷。(4)抽象與歸納→內容的分享和傳遞→歸納出符合邏輯的概念和理論。積極的試驗→實訓室試驗、工作體驗、實習、實際應用→運用理論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
3.應用過程與數據。
(1)第一學期實驗數據(2017.3-2017.7)。
(2)第一學期實驗數據(2017.9-2018.1)。
(3)建立線性回歸模型Y=kX+b,Y=2.667X+64.453(2018.1-2018.4)。
實驗組:起點分(63.26),1月考1(71.13),1期中(75.40),1月考2(81.33),1期末(83.40),2月考1(84.67),2期中(87.40),2月考2(89.00),2期末(90.07)。
自然組:起點分(63.33),1月考1(67.13),1期中(70.40),1月考2(75.80),1期末(79.00),2月考1(77.73),2期中(79.27),2月考2(80.53),2期末(81.33)。
4.評價。在傳統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學生只需專心聽講,認真記筆記即可。而沉浸體驗式學習則要求學習者在體驗環(huán)境中發(fā)揮主動精神,對自己的學習負主要責任,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具有如下特征。
(1)寓教于樂。寓教于樂中的“樂”字應包涵兩層意義:一是指教師把傳授的知識融入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中去,盡量使教學過程像娛樂活動一樣吸引人;二是指教師通過調動學生,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掌握的過程?!绑w驗式學習”的提出為這方面的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思路。在這里,“樂”的重心已有所偏移,即并非教師單方面制造的樂趣,而是學生主動體會到的樂趣。學生學得快樂,這才是寓教于“樂”的真正實現和真實效果。
(2)學以致用。這是傳統教育的一個難題,原因之一是學生很少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時間和機會,在語言教學中則表現為不了解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下應該用什么語言最適當,最能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應該讓學習者逐漸意識到語言學習是一個通過實踐運用循序漸進的過程。沉浸體驗式學習的優(yōu)勢在于,它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運用語言的空間,使語言學習者成功地進入活生生的語言表達和思想交流的環(huán)境之中。
(3)虛實結合。沉浸體驗式學習是一種情境化學習,在這里,學習過程被置于各種虛擬或真實的語言情境之中。因為模仿是語言學習的必經之路,但更重要的是,模仿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造。虛擬情境應力求逼近真實的情境,在引導學生體驗時要盡量使學生從外在的環(huán)境和內在的心境兩方面都感到自己正處在生活的語言空間中,而不是在一種被安排好的系列活動之中,要讓學習者對即將發(fā)生和將要發(fā)生的事情無法預料,而又必須馬上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思考,做出反應,加以解決,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對語言的深刻體驗。語言的運用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師應充分抓住這一點,把語言體驗與語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4)豐富體驗?!对骐娪靶蕾p》課程及多媒體技術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參與學習過程的可能性。多媒體能為學習者提供高質量的視聽輔助,十分有利于增進理解,喚起興趣,強化記憶,加速學習者大腦的信息處理過程。多媒體的動畫畫面所展示的仿真環(huán)境使學習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往一些需要教師反復指導練習、記憶的內容,通過一些活潑的動畫、栩栩如生的描述得以實現,充分發(fā)揮了學習者的視覺功能,從而更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其次,聲音也是傳播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徑。語言教學更是離不開語音的訓練。計算機對聲音的處理使學習者除了有視覺上的感受之外,還能隨時反復地體驗聽覺上的感受,使體驗過程更趨于完整。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信息化能為我們提供其他感官刺激,給學習者創(chuàng)造出更逼真的體驗。
(一)成效
當前,世界各國教育界已從重教轉向重學,教師應更多地使用積極的、開放的教學方法。沉浸體驗式學習的提出順應了這一趨勢。這種先于學習的體驗式學習方式,除了在課堂中應用,與同伴、與教師互動,使課堂生動、活躍及充滿挑戰(zhàn)性之外,學生全程都是全身心主動參與,并對正在發(fā)生的學習及過程是察覺的,在省思的體驗中,連接當下的學習到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針對個人及團隊在解決問題的行動方面,提供了一個密集、深入且深遠的實質性學習機會,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關于激發(fā)個人潛能,獲得個人及團隊成功的學習工具。同時,讓我們思考如下問題。
1.什么是一堂好的視聽說課?我們認為是以學生為中心,能引起學生思考以形成一種思維的課。在沉浸體驗式的教學環(huán)境下,在自由的課堂學習氣氛中,教師鼓勵學生模仿,推測,創(chuàng)新,是一種直覺思維的訓練,又通過解讀文本和不斷的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2.備好一堂《原版電影欣賞》課的重點是什么?我們認為是要能夠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人物的情感,解讀這部電影背后的思想,深入理解導演的真正意圖。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中指出:教育的目標不僅是教育出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也要幫助每一個學生獲得最好的智力和情感上的發(fā)展。而智力和情感的生成一定超越文本文字,英語作為一種工具應該是為這二者的發(fā)展服務的。
3.學習模式與原版電影課程如何融合?我們認為配音是一種學習模式,也是一種學習的手段,而手段是為了達成課程的教學目標服務的。配音,這種沉浸體驗式學習手段有助于我們的教學過程達到寓教于樂、體驗感悟、提升效率的效果。教師將配音融入課堂,以體驗、趣味刺激了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4.如何找準學生的興趣點,讓影片啟迪思想,開啟未來?我們認為要根據原版電影的內容,多手段,多途徑,多試探,多引導,在一次次正確的回答中體驗到思考人生的快樂,在快樂中樹立信心,啟迪未來。
(二)展望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國家和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外語教育要構建大格局,樹立大情懷,讓學生激昂的青春融入偉大的中國夢。職業(yè)教育應該著眼國家戰(zhàn)略,服務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一流專業(yè),打造特色課程,以推動外語教育的改革創(chuàng)新,為促進中外交流,中國文化走出去,培養(yǎng)優(yōu)質的復合型人才,為國家實施對外戰(zhàn)略,建設現代化強國提供外語人才支撐。
[1]Lightbown & Spada.語言學習機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的通知(教技〔2016〕2號)[Z].2016-06-07.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020年)[Z].201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