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紅
摘要:新《預算法》的頒布實施開啟了我國預算法制化建設的嶄新一頁。財政制度日趨完善,部門作為獨立的預算單位,從預算編制到預算貫徹執(zhí)行再到決算都逐漸規(guī)范化,進步與提升是有目共睹的。本文對新預算法下部門預算執(zhí)行審計的完善對策做了簡要探討,希望通過簡單敘述提供一些思路,以加強相關審計工作。
關鍵詞:新預算法;部門預算;審計;對策
新預算法極大地提高了財政預算工作的總體質量,有效推動了部門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從以往的預算審計實踐來看,大體上是令人滿意的,但也不是完美到不需要加強和改進。部門預算執(zhí)行審計是審計部門的職責,是預算監(jiān)督的重要抓手。通過分析歷年的審計工作,不難發(fā)現均是以價值為中心來進行審計,往往缺少對執(zhí)行效果的審計,比如預算的經濟性、科學性等。以價值為中心導致了對資金審計的側重,人為割裂非財務部門在整個預算執(zhí)行中的重要作用。
一、部門預算執(zhí)行審計的關注重點
1.預算編制和預算調整
重點檢查預算同本年度工作計劃的關聯情況;重點審查是否因實際工作需要而必須調整預算及調整是否合理、是否合規(guī);重點審查年度結轉、年末重大支出;重點審核預算追加情況,條件是否具備,即追加預算的批復、政府文件、會議紀要等資料及其真實有效性。
2.專項資金和項目資金
重點審查是否存在利用虛假項目套取資金,即財政資金到位,但是項目不能實施的情況;重點審查是否存在通過追加預算來補足經費的情況;是否存在預算編制與實際工作斷檔、脫節(jié),造成相應工作沒有對應資金保證的情況;有否存在工作不細致,導致過度追加預算的情況;是否有非關聯項目間資金串項的情況。
3.“三公”經費支出
重點審查是否存在把不合理支出,化整為零向下屬單位轉移,由下屬單位承擔的情況;是否有向隸屬單位,一般多為自收自支或企業(yè)撥款,把不合理支出轉嫁給下屬單位付款的情況;是否有利用會議培訓,虛假臨時用工、零星修理等名目套取現金的情況;重點加強“三公”經費等公務支出和公款消費審計;支出是否貫徹了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有關規(guī)定。
4.政府集中、分散采購
重點審核是否存在把應集中采購的項目化整為零,變集中采購為分散采購的情況;是否存在未經審批程序擅自自行采購的情況,如車輛采購;是否通過會議培訓等名目購置電子辦公產品,給參會人員使用,達到規(guī)避采購的情況,通過不記資產賬達到逃避審查的目的;是否存在把應集中采購的項目通過轉嫁給所屬單位,再進行使用的情況,如購置超配車輛、辦公用品,通過與供應商共謀更改采購內容,提高標準的情況。
5.補助補貼費用
值班費、加班費、餐補、差旅費、各種獎勵性質的費用等,“八項規(guī)定”出臺前是普遍存在的變相福利,“八項規(guī)定”出臺后,這些費用發(fā)放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有個別人、個別單位心存僥幸、巧立名目、由明轉暗,在賬務處理上做手腳,應適當關注。
二、部門預算執(zhí)行審計的完善對策
1.審計前期、中期對策
(1)介入審計前做足準備,找準審計切入點。審計開始前,要明確審計重點,確認審計方向,充分準備。審前調查要對被審單位財務會計資料進行全面了解,例如編制預算的事由、依據、歷次送審底稿、財政批復意見、追加預算、決算情況等。對會計資料進行初步分析以確定預算審計的切入點。通過各種渠道詳盡調查被審計單位信息資料,了解該單位年度計劃。根據審計初始工作調查結果,初步確定審計切入點、工作重點、審計工作方案等,細化審計實施方法,強化審計步驟,根據具體情況優(yōu)化審計方案,使部門工作針對性更強,可操作性更高,效果最明顯,效率最優(yōu)化。
(2)管好審計現場,細查重點事項。審計能不能出成果,關鍵在于能否做好審計現場工作,切實抓緊抓牢審計現場工作,對審計能否出成效至關重要。審計工作介入后,要有針對性的對審計前期準備確定的重點和切入點,制定實施性較強的工作方案,對審計過程中新確定的審計事項要進行細化,對偏離審計方向的要及時糾偏。要在審計初始階段就有針對性地開展審計培訓工作,讓參與審計的人員對審計對象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審計過程中要經常召開現場協調會、現場例會、小結會等,以充分溝通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的疑點、難點問題,掌握審計工作進度,調整工作力量,糾正工作方向,群策群力,查深查細查實。
(3)與被審對象交流,營造良好審計環(huán)境。審計人員應該具備與被審計單位相關人員溝通交流的能力,尤其是涉及被審單位核心問題時,溝通交流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要與被審計單位各個管理層級的人員交流溝通,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提高對審計工作的認識,從政治高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取得被審計單位的認可和積極的支持,在審計公示中要明確說明審計的重點和內容,避免不必要的猜疑和阻力,以推動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2.審計后期對策
(1)尋根溯源,推進制度建設。處理審計問題時,要結合地區(qū)實際情況,仔細分析問題發(fā)生的主客觀因素,并結合其他部門的共性問題,找出問題的根源,發(fā)現問題的本質,從制度層面給政府做出完善的綜合報告,以推進地區(qū)政府完善相關制度。
(2)分清責任,具體到人。處理審計問題時,要改變十幾年來形成的思維定式,改變以被審單位為責任主體的慣例,細化責任主體,分清責任,根據相關處罰條例,把新常態(tài)下的問題,如不作為、亂作為等,寫進審計報告,由相應的執(zhí)法部門進行問責,以實現正風肅紀,提振精神維護法律尊嚴。
(3)利用公眾監(jiān)督,促進整改落實。審計報告除了向本級政府、人大提交的同時,要適當利用新媒體傳播的優(yōu)勢進行公示,要舍棄做老好人的思想和地方保護主義的束縛,如實公告審計問題,客觀的通告整改措施和結果,為整改營造良好外部環(huán)境,提升審計工作效果。
(4)扎實推進,監(jiān)督有力。雖然新的預算法已經頒布實施了一段時間,但是部門預算執(zhí)行審計經過十幾年的漫漫長路,被審計預算單位已經習慣了原有的審計模式,一時間扭轉長時間積累下來的老觀念、老方法,難度是可想而知的。這就要求審計人員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審計力度不減,工作不懈怠,會用力,用巧勁,要審權重部門,也要審相對弱勢的部門,由點到面,示范推進,通過扎實的工作作風,保證審計工作監(jiān)督有力,促進部門工作順利開展。
三、結束語
預算執(zhí)行審計在預算執(zhí)行中作用突出。新預算法下,部門預算執(zhí)行審計越來越受社會方方面面的關注,新問題、老問題都比較突出,有個性問題也有共性問題,比如政府集中采購、專項資金、“三公”經費等。這就要求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強化預算績效管理,提升內控質量等措施加強部門預算管理,有問題早發(fā)現早處理,增強預算工作效果,有力促進地方經濟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