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靜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從改革開放到加入世貿(mào)組織,再到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叭蚧且环N壓縮”[1]11,既指經(jīng)濟生活的一致性,也指文化觀念的“共融”和“消失”[2]28。因此,如何在提高國際形象的同時,推廣中華文化并擴大中國話語權(quán)的任務迫在眉睫。
電影以其生動的視聽效果,廣受各國人民喜愛。要想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據(jù)優(yōu)勢,電影無疑是最有效的傳播手段。風靡全球的好萊塢影片,就是美國全球化戰(zhàn)略的重要一環(huán)。這些影片所傳播的西方文化觀念,潛移默化地進入傳播受眾的意識形態(tài),使其模糊了本身的文化觀念,代之以電影所傳播的“想象性認同”[3]32。同樣,中國應該重視國產(chǎn)電影的海外傳播,盡可能通過電影翻譯降低文化折扣率、去除觀影障礙,使世界更欣賞中國電影、更尊重中國文化,從而在提高經(jīng)濟效益同時,也能深化文化影響力,擴大文化話語權(quán)。
電影翻譯是指影片客體的翻譯,一般涉及片名、對白、海報、預告片等材料或文本的翻譯。其中,片名是電影的靈魂,直接凸顯創(chuàng)作意圖并傳遞文化信息,是電影最先吸引觀眾的部分[4]37。恰當?shù)碾娪捌麜鞑ナ鼙姰a(chǎn)生積極影響,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反之,不當?shù)碾娪捌麜饌鞑ナ鼙姷牟涣几惺?,從而遭遇觀影抵制。比如,好萊塢電影《兇兆》初期將片名定為“The Omen 666”,因為數(shù)字“666”在基督教中象征著惡魔,與影片中男孩身上的胎記吻合。但是,因為歐美文化非常忌諱這組數(shù)字,為了避免觀眾產(chǎn)生負面心理,該片最終改名為“The Omen”。所以,國產(chǎn)電影片名的翻譯質(zhì)量會直接關系電影票房和口碑[5]150,是影響影片海外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1948年,美國四大傳播學先驅(qū)之一的Harold Lasswell提出著名的傳播五要素[6]216:傳播主體(Who)、傳播內(nèi)容(Says What)、傳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傳播受眾(To Whom)和傳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電影作為最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無疑也具備這五要素。
電影傳播主體由出品方、制片方、發(fā)行方共同構(gòu)成。出品方對電影項目進行整體把控,包括影片前期市場調(diào)查、導演和演員選擇、贊助商招募以及拍攝資金來源等。制片方一般為電影制作公司,主要負責影片前期準備、劇本統(tǒng)籌、劇組組建、財務核算、拍攝制作等。發(fā)行方通常是專門的電影發(fā)行公司或制片公司的發(fā)行部門,決定電影拷貝制作、密鑰申請、銷售策略、展出形式,同時和院線及影院商量上映時間、購買商業(yè)廣告、談判分帳比例、簽署放映合同。此外,發(fā)行方還需負責具體宣傳活動、排場監(jiān)票以及衍生產(chǎn)品設計和推廣。
電影傳播內(nèi)容是傳播主體與傳播受眾直接交流的客體,包括片名、對白、海報、預告片等。片名是電影的靈魂所在,承載著影片故事的主干情節(jié)和大量信息。對白是電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塑造影片人物、推進影片情節(jié)、展示影片風采的必要載體。海報包括片名或少量對白,是文字、顏色、圖片等視覺要素的有機結(jié)合,包括諸如類型、導演、主要演員、創(chuàng)作人員、出品單位等信息,同時也體現(xiàn)了影片的藝術(shù)風格。預告片是影片上映前進行預告宣傳的片段合集,除了海報上的基本內(nèi)容外,還加入了聲音和畫面特效,以視聽形式生動地將電影的精華展現(xiàn)給傳播受眾。
在信息時代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電影傳播渠道日益多元化,影片資源已從傳統(tǒng)的影院、電視、錄像帶/光碟擴大到電腦和手持設備。網(wǎng)絡媒介的開放性和共享性消除了時間和空間限制,讓不同國家、民族、年齡、性別的人都可以自由地欣賞世界各地影片。手持設備的移動性,使觀看影片變得更加便利,是近年來發(fā)展最為迅猛的傳播渠道。
電影的傳播受眾是傳播過程的核心部分,是其他傳播要素的締結(jié)者。傳播受眾是傳播主體的服務對象、傳播內(nèi)容的接受者、傳播渠道的使用者以及傳播效果的反饋者。傳播受眾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直接決定影片成功和失敗。因此,電影的創(chuàng)作和宣傳,必須符合受眾需求,而分析受眾的偏好與選擇,也是確保影片占領市場、進行文化推廣的重要手段。
電影傳播效果指傳播受眾對傳播內(nèi)容的接受程度。取得滿意的傳播效果是電影最終追求的目的。在市場經(jīng)濟主導下,電影的傳播效果可以通過票房收入、收視率和網(wǎng)絡評分得以量化,其中票房收入是公認的衡量影片成功的風向標。因此,研究票房收入對于提高電影傳播效果具有實際價值。
在電影傳播五要素中,簡短的片名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為潛在受眾傳遞大量信息,激發(fā)其觀影欲望,是最快捷、最高效的傳播內(nèi)容。換言之,電影片名是傳播主體通過各種傳播渠道向傳播受眾輸出傳播內(nèi)容的首個窗口,其傳播效果直接影響電影本身命運。電影片名的英譯效果,也是中國電影打開海外市場、推廣中華文化的先導條件。
從傳播學角度看,中國電影對外宣傳是否成功首先要考慮海外傳播受眾。受眾的觀影需求得不到滿足,其他的傳播努力也就失效。因此,電影翻譯應以海外傳播受眾為中心,考慮他們的喜愛偏好,用他們所認同的表達方式來翻譯影片,尤其是翻譯片名,從而激發(fā)其觀影熱情,擴大影片影響力并為后期傳播奠定良好基礎。
海外傳播受眾對中國電影的接受起源于成龍主演的電影《紅番區(qū)》。之后,中國電影成功扭轉(zhuǎn)了好萊塢影片的單向出口流向,開啟了向全球輸出的新局面[7]63。如圖1所示(數(shù)據(jù)來源于歷年《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研究報告》),雖然中國電影海外票房在2012年遭遇低谷,但近年來回暖趨勢明顯,連續(xù)四年呈快速增長態(tài)勢,以及《美人魚》《功夫瑜伽》《戰(zhàn)狼2》等優(yōu)秀影片在海外市場較高的收益,都說明中國在文化全球化進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積極作用。
同時,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5年中國電影共參加了60個國際電影節(jié),參賽作品高達200部次,獲得114個獎項。中國還在36個國家或地區(qū)的55次“中國電影展映”活動中放映了425部次國產(chǎn)電影[3]32。萬達集團陸續(xù)并購了美國AMC院線、 制片公司傳奇影業(yè)以及澳大利亞第二大影院
圖1 2006—2016年中國電影海外票房收益趨勢圖(單位:億元)
運營商Hoyts,華誼兄弟公司牽手、合作美國STX電影公司,這些都反映了中國電影在海外推廣路徑的不斷拓寬。
雖然中國電影逐漸得到國際認可,但傳播效果不盡人意。2016年中國電影海外總票房收入38.257億元人民幣,而好萊塢同年上映的大片《美國隊長3》在海外就斬獲了49.566億元人民幣,動畫片《瘋狂動物城》海外票房也高達45.671億元人民幣(數(shù)據(jù)來源于美國電影票房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網(wǎng)站Box Office Mojo)。此外,據(jù)調(diào)查,中國周邊國家的觀眾對電影的偏好仍以英、美國家為主,中國電影受歡迎程度排名第21位,詳情見表1(數(shù)據(jù)來源于《2016年度中國電影國際傳播調(diào)研報告》)。
表1 各國電影印象均值分析表
由表1可見,目前美國好萊塢幾乎壟斷了整個電影市場。中國電影如果一味地堅持自身的風格特色,無疑是不能引起海外受眾的關注,亦不可能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為了讓中國文化走向全球,并在世界電影市場建立起話語權(quán),中國電影首先要做出的就是“讓步”和“妥協(xié)”。思考好萊塢電影獲得成功的深層原因,借鑒其表達方式來包裝中國文化,從而探索出中國電影的制勝之道。本文從好萊塢高票房電影著手,對七類最受歡迎的電影片名進行語體分析,探究中國電影片名的英譯原則。
語體特征是翻譯學研究的重要對象。語體是為了適應不同交際需要而形成的語言特點體系[8]3,是為滿足使用者交際需求的一種語言手段[9]210。電影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其片名兼具口語和書面語的語體特征。據(jù)統(tǒng)計公司Statista的相關數(shù)據(jù),1995到2017年最受歡迎的影片為冒險片(adventure)、喜劇片(comedy)、動作片(action)、劇情片(drama)、驚悚片(thriller)、愛情片(romantic comedy)和恐怖片(horror),見圖2?;诖?,本文在以上每種類型的好萊塢電影中各選擇100部高票房電影(數(shù)據(jù)提取網(wǎng)站:Box Office Mojo;提取時間:2017年11月20日)進行詞數(shù)、詞性、結(jié)構(gòu)和修辭四大語體特征的量化分析。
圖2 最受歡迎的美國電影類型
電影片名的詞數(shù)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太長的片名容易讓傳播受眾失去繼續(xù)閱讀興趣,也會在海報、預告片及電影畫面中占據(jù)過多空間,極大降低觀影感受;太短的片名又可能無法讓傳播受眾全面了解影片的核心內(nèi)容,從而可能失去觀影興趣。因此,如何確定電影片名的詞數(shù),是影片傳播主體首先考慮的問題。
由圖3可知,盡管類型不同,但所研究的700部電影片名均在10詞以內(nèi),主要集中在1—7詞的區(qū)間,7詞以上的片名較為罕見,頻率最高的為2—3詞。其中,6詞以上的片名大多為系列電影片名,比如研究語料中唯一一部10詞片名的電影《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第一部“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平均片名詞數(shù)由多到少的電影類型分別為冒險片(3.55詞)、愛情片(2.99詞)、喜劇片(2.82詞)、動作片(2.81詞)、劇情片(2.61詞)、恐怖片(2.55詞)和驚悚片(2.35詞)。
圖3 美國高票房電影片名詞數(shù)對比圖
詞性是單詞的基本屬性,是按照單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中所起的語法作用劃分的。一般而言,現(xiàn)代英語中共有十種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冠詞、連詞、數(shù)詞、代詞、感嘆詞。其中,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shù)詞、代詞為開放詞類,詞數(shù)無限,具有實際意義,能在句中承擔獨立成分,有詞形變化,故為實詞;介詞、冠詞、連詞、感嘆詞為封閉詞類,詞數(shù)有限,沒有實際意義,不能在句中承擔獨立成分,無詞形變化,故為虛詞。
由圖4可知,各種類型的電影片名在詞性選擇上幾乎趨于一致,換言之,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均為實詞中的名詞,而頻率最低的均為虛詞中的感嘆詞。名詞包括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反映著電影的主要角色、地點和事件,是信息最主要的載體。形容詞是用來修飾名詞的單詞,說明名詞的特征,出現(xiàn)頻率也較高。反之,因為動詞的頻率較低,用來修飾動詞的副詞頻率也較低。數(shù)詞(包括基數(shù)詞和序數(shù)詞)的出現(xiàn)頻率較高,主要原因因為研究語料中包含了部分系列電影片名。虛詞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性為冠詞,主要為定冠詞the,用以指代獨一無二或特定的事物。比如,電影《尼羅河寶石》(The Jewel of the Nile),尼羅河為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而寶石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特指哲人阿扎瓦拉。感嘆詞的頻率極低,只在一部電影《黑瘋婆子的萬圣節(jié)》(Boo! A Madea Halloween)中出現(xiàn)。
圖4 美國高票房電影片名詞性對比圖
結(jié)構(gòu)指電影片名的句法形式,包括單詞、獨立短語、并列短語、簡單句、從屬句以及復雜句。由圖5可知,各類好萊塢高票房電影片名以獨立短語為主,主要為名詞短語,如《完美風暴》(The Perfect Storm),并有少數(shù)動詞短語如《真愛至上》(Love Actually)、非謂語動詞短語如《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介詞短語如《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形容詞短語如《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和副詞短語如《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
此外,單詞和并列短語構(gòu)成片名在好萊塢電影中也較常見。單詞片名通常為名詞,如《泰坦尼克號》(Titanic),間或為動詞,如《現(xiàn)代美人魚》(Splash)、形容詞如《不忠誘罪》(Unfaithful)、數(shù)詞如《七宗罪 》(Seven)、縮略詞如《刺殺肯尼迪》(JFK)。并列短語一般以連詞“and”或符號“:”“,”“&”或縮略詞“Vs”連接,如《三個奶爸一個娃》(Three Men and a Baby)、《碟中諜》(Mission: Impossible)、《六天七夜》(Six Days, Seven Nights)、《史密斯夫婦》(Mr. & Mrs. Smith)、《弗萊迪大戰(zhàn)杰森》(Freddy Vs. Jason)。其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為符號“:”和“and”連接的并列短語,其余的并列短語出現(xiàn)頻率均非常低。符號“:”一般出現(xiàn)在系列電影片名中,如《加勒比海盜》《星球大戰(zhàn)》《饑餓游戲》等系列影片,起到解釋說明作用?!癮nd”極少出現(xiàn)在系列電影片名中,研究語料只有《奪寶奇兵》系列片使用了該連詞?!?”和“and”一般連接單詞、短語和句子,如《加勒比海盜:世界的盡頭》(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大地雄心》(Far and Away)、《星球大戰(zhàn):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總體而言,句子在電影片名中頻率不高,一般為簡單句,其次為從屬句。出現(xiàn)頻率最低的為復雜句,研究語料中只有影片《我知道你去年暑假干了什么》(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使用了該句式。簡單句多出現(xiàn)在愛情片中,包括主謂賓句式,如《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主謂補句式《愛真復雜》(It’s Complicated)、祈使句式《像男人一樣思考》(Think Like a Man)、倒裝句式《遇上波莉》(Along Came Polly)、疑問句式《情迷拉斯維加斯》(What Happens in Vegas)、存在句式《我為瑪麗狂》(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從屬句多為時間狀語從句,如《來電驚魂》(When a Stranger Calls)和《二見鐘情》(While You Were Sleeping)。條件狀語從句《如果我留下》(If I Stay)在語料中只出現(xiàn)過一次。
圖5 美國高票房電影片名結(jié)構(gòu)對比圖
修辭是運用生動的語言,使表達更鮮明、有效的語言手段之一,包括比喻、押韻、雙關、反復、借代、矛盾、對比、反語、擬人等。由圖6可知,各類電影中,修辭最多的為冒險片和愛情片;其次為劇情片、動作片、喜劇片、驚悚片和恐怖片。
圖6 美國高票房電影片名修辭對比圖
電影片名的修辭手法中,押韻出現(xiàn)頻率最高,包括頭韻、尾韻和諧元韻。頭韻指相鄰或相隔的兩個(含)以上的單詞首字母發(fā)音相同,如電影《絕地戰(zhàn)警》(Bad Boys)中的“Bad”和“Boys”均以輔音/b/開頭,構(gòu)成頭韻。尾韻指相鄰或相隔的兩個(含)以上的單詞尾字母發(fā)音相同,如電影《殺死比爾》(Kill Bill)中的“Kill”和“Bill”均以輔音/l/結(jié)尾,構(gòu)成尾韻。諧元韻指相鄰或相隔的兩個(含)以上的單詞中的元音發(fā)音相同,如電影《絕地戰(zhàn)警》(Rob Roy)中的“Rob”和“Roy”具有相同的重讀元音/p/,構(gòu)成諧元韻。
比喻和雙關在電影片名中出現(xiàn)的頻率也較高,其次為借代,其余的修辭手法如擬人等在研究語料中出現(xiàn)頻率均不超過10次。受論文篇幅限制,這里不一一贅述。比喻是用一種事物去形容和其有相似之處的另一事物。比如電影《總統(tǒng)殺局》(The Ides of March)的字面意思為3月15日,這一天也是尤利烏斯·凱撒的遇刺日,這里用來比喻政治陰謀。雙關是一種有意使話語具有雙重含義的修辭手法,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語言表達含蓄,如電影《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中的“Grey”便有雙重含義,既指男主角的姓名“格雷”,又指男主角陰晴難辨、黑白莫測的性格。借代側(cè)重兩個事物之間的相關性,不直接說明要表達的人或事,而借用與之密切相關的人或事進行代替。電影《雙槍》(2 Guns)的兩位主角分別是緝毒署特工和海軍情報處人員。片名借用兩人的辦公用品——槍支來指代兩人的聯(lián)手反擊,從而搗毀販毒黑幫的英雄事跡。
中國電影要想在海外打開市場,首先要考慮傳播受眾的需求。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的電影觀眾偏好好萊塢電影,這也是美國電影在全球取得高票房的主要原因。因此,從語言層面來看,英譯的中國電影片名需要契合好萊塢電影的語體特征,并遵循以下原則。
電影傳播過程中,由于受海報和其他因素的限制,片名詞數(shù)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以便讓傳播受眾一目了然,在最短時間內(nèi)了解電影的核心內(nèi)容,而核心內(nèi)容一般由具有實際意義的實詞承載。從好萊塢高票房電影的詞匯特征可知,電影片名應該控制在1—7詞的長度,以名詞和形容詞為主。
根據(jù)時光網(wǎng)的內(nèi)地影史票房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1月31日),中國高票房電影的英文譯名均符合1—7詞的長度,大部分影片以名詞為主,但部分影片出現(xiàn)了誤用名詞情況。如《匆匆那年》的英文譯名為“Fleet of Time”。根據(jù)《牛津詞典》的解釋,“fleet”作名詞用時,指同一機構(gòu)或統(tǒng)一調(diào)度的隊伍,如a fishing/whaling fleet(捕魚/捕鯨船隊),British fleet(英國艦隊)、fleet of vans(客貨車隊)。fleet 只有作動詞時才指時間的飛逝,但of屬格通常只修飾名詞。因此,該影片英文譯名可改成“Fleeting Time”,使用fleet的動名詞形式構(gòu)成主動語態(tài)的形容詞fleeting修飾名詞time,用以形容流年歲月。同樣,影片《后會無期》講述的是五個年輕人在橫跨中國大陸時的經(jīng)歷,其英文譯名為“The Continent”。在英語文化中,The Continent常指除英國和愛爾蘭之外的歐洲大陸。該影片的內(nèi)容主要側(cè)重于這些年輕人旅途經(jīng)歷對其人生的影響,因此可將名詞continent換成journey。
此外,還有部分影片如《悟空傳》(Wu Kong)和《煎餅俠》(Jian Bing Man),使用漢語拼音的形式翻譯,這樣容易讓不懂中文的外國觀眾不解,從而失去觀影興趣,導致傳播失敗。因此,應該換用相應的英語名詞進行翻譯。如《悟空傳》可選用西方人熟知的Monkey King譯為“The Legend of Monkey King”,《煎餅俠》亦可按照《蝙蝠俠》《蜘蛛俠》《鋼鐵俠》等影片的片名直譯為“Pancake Man”。
電影片名既要一目了然,又要信息完整,才能吸引傳播受眾興趣。一目了然要求電影片名的詞數(shù)長短適中,信息完整要求電影片名結(jié)構(gòu)完整。從好萊塢高票房電影的句式結(jié)構(gòu)特征可知,電影片名應以獨立短語為主,尤其是名詞短語,系列電影片名應以“:”連接的并列短語為主。
中國高票房電影的英文譯名大多為名詞短語,但部分影片的短語使用錯誤。如影片《唐人街探案》的英譯名為“Detective Chinatown”。根據(jù)《柯林斯詞典》的解釋,detective作名詞時一般單獨使用,指警局探員或私人偵探,比如Detectives are appealing for witnesses who may have seen anything suspicious(探員呼吁看到任何可疑情況的人進行舉報)。detective后直接加另一名詞構(gòu)成名詞短語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稱謂用于稱呼偵探,一般直接在detective后加上人名,如Detective Nardosa of the New York City Police Department(紐約市警察局的納爾多薩警探);另一種是將detective作為形容詞修飾其他名詞,比如detective novel(偵探小說)和detective work(偵探工作)?!短迫私痔桨浮分v述的是兩位華人在泰國破案的故事,因此,可將片名改為“Detectives of Chinatown”或“Detective Buddies”。此外,在中國電影外譯時,要注意英文片名的重復性,以免引起觀眾誤解。如影片《情圣》的英語片名為“Some Like It Hot”,容易讓國外傳播受眾誤解該影片是瑪麗蓮·夢露主演的美國喜劇片《熱情似火》(1959年)的翻拍版。
同時,部分中國系列電影片名并未采用以“:”連接的并列短語,而僅在片名中加個數(shù)字以示區(qū)別,比如《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和《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英文譯名分別是“The Monkey King”和“The Monkey King 2”,為了讓傳播受眾了解影片的具體內(nèi)容,這兩部系列片應該補充具體的信息,仿照《加勒比海盜》系列片的英語片名分別譯為“Monkey King: In the Heavenly Palace”和“Monkey King: Lady Skeleton”。
電影片名如同廣告一般,需要在第一時間激發(fā)傳播受眾興趣。過于平淡的電影片名,可能無法吸引觀眾。因此,國產(chǎn)電影英譯片名需要適當使用押韻、比喻和雙關等修辭手法進行潤色,從而達到更好傳播效果。
中國高票房電影的英文譯名通常都比較直白,很少使用修辭手法,往往失去中文片名的神韻。比如影片《寒戰(zhàn)》的中文片名使用了尾韻的修辭手法,而其英語譯名“Cold War”則失去了中文片名的韻律。此外,Cold War通常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冷戰(zhàn)時期,特指美國與蘇聯(lián)之間的緊張對峙,極易誤導海外傳播受眾。又如影片《花樣年華》的中文片名使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將男女主角在一起的時光比喻像花一樣美好,但其英文譯名“In the Mood for Love”則失去了此浪漫的比喻含義。再如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的中文片名使用了雙關修辭手法,北京和西雅圖既指男女主角來自兩個不同地方,也指兩人之間的文化沖突。該片的英文譯名“Finding Mr. Right”雖然避免了直譯會產(chǎn)生的尷尬,但也缺失了中文片名的雙重含義,變成一部普通愛情片。這三部影片的英文譯名均不及中文片名的表達力度,所起到的宣傳效果也極為有限。因此,這三部影片應采用相應的修辭手法進行翻譯,提高片名的生動感。比如《寒戰(zhàn)》可譯為“The Covert Wreckers”,一來可直接點名影片的內(nèi)容——香港警方因為內(nèi)奸而遭受重創(chuàng);二來“covert”和“wreckers”均有元音//,亦使用了押韻的修辭手法。英語文化中玫瑰是愛情的象征,因此《花樣年華》可譯為“The Years of Roses”,在使用比喻的同時也點名影片的愛情主旨?!侗本┯錾衔餮艌D》可譯為“Love Across the Ocean”。Ocean可指北京和西雅圖之間的太平洋,也可指男女主角之間的文化鴻溝,從而達到雙關的修辭效果。
作為最生動的傳播媒介,電影在文化輸出和話語建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電影傳播過程中,傳播受眾(即影片的觀眾)處于核心地位,其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直接決定了影片的傳播效果。從好萊塢電影的全球高票房收入情況可知,大多數(shù)觀眾對電影的偏好仍以美國為主。因此,為了讓中國文化走向全球,并在世界電影市場建立起話語權(quán),中國電影首先需要借鑒好萊塢電影的表達方式,從而有效傳播中國電影。
在電影要素的組成中,片名是首要的傳播內(nèi)容。電影片名的英譯效果,也是中國電影打開海外市場、推廣中華文化的先導條件。通過對好萊塢最受歡迎的七類電影片名在詞數(shù)、詞性、結(jié)構(gòu)和修辭方面的語體分析,本文對國產(chǎn)電影片名的英譯原則進行了梳理:在詞匯方面,英譯片名在詞匯上應控制1—7詞的長度,且以名詞和形容詞為主;在結(jié)構(gòu)方面,一般譯名應以獨立短語為主,系列電影譯名應以“:”連接的并列短語為主;在修辭方面,應適當使用押韻、比喻和雙關等修辭手法,從而確保電影傳播的準確度、信息量和生動感。
[參 考 文 獻]
[1]羅蘭·羅伯森. 全球化: 社會理論和全球文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金丹元, 周旭. 直面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的新窘境——對中國電影海外傳播策略的再思考[J].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2).
[3]孫劍. 2015:好萊塢與中國電影發(fā)展比較暨國際傳播態(tài)勢研究[J]. 當代電影, 2016, (2).
[4]何寧. 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縱橫談[J]. 上海翻譯, 1998, (3).
[5]譚慧. 關于中國電影對外翻譯理論研究——以電影《狼圖騰》的翻譯為例[J].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16, (1).
[6]Lasswell, H. 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EB/OL].http://www.irfanerdogan.com/dergiweb2008/24/12.pdf. 2007.
[7]魯曉鵬. 影像·文學·理論——重新審視中國現(xiàn)代性[M]. 北京: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6.
[8]袁暉, 李熙宗. 漢語語體概論[M].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5.
[9]張穎煒. 新媒體視野下網(wǎng)絡語言的語體特征[J]. 江蘇社會科學, 201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