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陸機和庾信都為魏晉南北朝時期聲名顯赫文采出眾的有識之士,同有由南入北的屈辱經(jīng)歷,但相同的遭遇與不同的遇事態(tài)度決定著二人不同的為臣心態(tài),即由南入北后的貳臣心態(tài)。本文通過對陸機、庾信入北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二人為臣心態(tài)的不同,進一步揭示出影響二人貳臣心態(tài)不同的深層原因。
關鍵詞:陸機;庾信;貳臣心態(tài)
陸機(261--303),吳郡(今江蘇吳縣)人,出生于東吳的世家大族,十四歲為牙門將軍,二十歲時吳滅,退居舊里,閉門勤學,十年后踏上了入洛求官之路。庾信(513--581),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出生貴族,從小出入梁朝的宮廷,其父為齊、梁時期著名的宮體詩人庾肩吾。庾信四十二歲時出使西魏,在此期間,梁朝被西魏所滅,而他因為出眾的文學成就,被強留在長安。兩個不同時期的人,卻有著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即都出仕于使自己國家滅亡的國家。
貳臣是中國歷史發(fā)展中產(chǎn)生的特殊的群體,一般出現(xiàn)在改朝換代之際,他們先在前朝為官,然后又屈從于新朝,出仕他國總會或多或少的表現(xiàn)出貳臣心態(tài),下面我們就陸機、庾信入北后的詩歌來分析他們的貳臣心態(tài),并且進一步探究影響他們貳臣心態(tài)的深層原因。
一、行矣勉良圖,使而修名立
陸機的詩被鐘嶸列為上品,稱其詩“才高詞贍,舉體華美”“咀嚼英華,厭飫膏澤,文章之源泉也”①,因此陸機被世人成為“太康之英”。徐公持先生認為:“陸機的詩歌佳作,以表現(xiàn)兩方面內(nèi)容為主,一是功名追求不能遂意時之憂思,一是在洛游宦中之孤獨”②我們知道陸機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大成就在句法和詞藻兩方面,但就內(nèi)容而言,除了早期的一些唱和應酬之作,其余的都為仕宦道路上的不順意和對故土親人的思念。
一首《赴洛道中作》③表現(xiàn)了他排除千難萬險也要為官立名的決心?!斑h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廣”,一方面是說從東吳去洛陽道路的艱難,另一方面暗示出為官道路和人生道路的艱險,詩人要想博取功名光耀門楣是需要走過一段很長很曲折的道路,可是即使這樣,他也要排除萬難,勇敢地踏上人生的征程,這樣的功名心態(tài)就決定了他銳意進取的貳臣心態(tài),雖然出仕他國,但仍然熱衷政治,在動亂的時局中,沒有因艱難和個人情感就放棄建立功業(yè)的機會。
二、故國從此去,子山不復還
庾信的詩歌創(chuàng)作,學者大多以出使西魏不返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詩歌文風清麗,多以應制之作為主,后期詩歌善用典故,內(nèi)容多以思鄉(xiāng)之情和屈身仕于北朝的痛苦為主。其由南入北的經(jīng)歷,對北方文學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同時也將北方文風吸收進自己的創(chuàng)作,亡國之痛并未減弱,但文學創(chuàng)作卻漸入佳境。
《烏夜啼》以一名女性的口吻訴說著聽到烏夜啼所引起的離愁別緒,“詎不自驚長落淚,到頭啼烏互夜啼”不禁讓詩人觸景生情聞聲落淚?!稊M詠懷》④共二十七首,多寫自己羈留他國不得南歸的苦悶惆悵心情,詩歌中多用典故,以李陵、荊軻自比,表現(xiàn)出自己的無奈與悲傷。
庾信是強制被羈留在他國郁郁不得歸的文人,他因為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在北朝受到了特殊的禮遇,但就是這些殊榮也留不住他對故土念念不忘的心。據(jù)《北史·庾信傳》載:“時陳氏與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并許還其舊國。陳氏乃請王褒及信等十數(shù)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⑤由此可見,因為出眾的文學才能讓他失去了一次南歸的機會,至死都沒回到故土。
陸機的銳意進取和庾信的低沉消極展現(xiàn)給我們兩種完全相反的貳臣心態(tài),一個是能回而不想回,一個是想回而不能回。二人雖同在他國為臣,但陸機還可以與自己的家人朋友有交流的自由,庾信就只能看著自己的書信石沉大海杳無音信,一個人苦悶惆悵。
三、貳臣心態(tài)不同的原因
上文中我們通過對陸機、庾信入北后的詩歌分析,發(fā)現(xiàn)兩人截然不同的貳臣心態(tài),接下來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入分析兩人貳臣心態(tài)不同的原因。
1、主動博取功名和被動羈留異國
主觀能動性決定著二人出仕他國的最初心態(tài)。陸機是吳國戰(zhàn)敗投降潛心學習十年后應皇命征詔赴洛陽求取功名,雖說是應詔出仕有被迫之意,但當時不應命者也頗多,因此陸機完全有機會不赴洛,他既然愿意出仕則說明赴洛求官符合他本人的意愿。庾信是在出使西魏的過程中故國被西魏所滅而被強留他國,他的內(nèi)心沒有一點點準備就被羈留他國。因此,主動與否、有無準備造就了二人主觀上最初的貳臣心態(tài)。
2、文官武將的父祖差異
不同的家族背景和受教育程度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重要因素。陸機和庾信明顯一個尚武一個崇文,而決定他們這種差異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中。《晉書·陸機傳》載:“陸機字士衡,吳郡人也。祖遜,吳丞相。父抗,吳大司馬?!詫O氏在吳,而祖、父世為將相,有大功于江表?!雹揸憴C世代為將相之才,從小就懂得在軍事方面建功立業(yè),且在其十四歲時就領父兵為牙門將,可見其軍事能力之強。相比之下,庾信則出生于書香門第,庾氏家族并沒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只安心于為臣的分內(nèi)之事,故而兩人在不同家族和祖、父的影響下會有明顯不同的貳臣心態(tài)。
3、根深蒂固的文化差異
《晉書·陸機傳》載:“機身長七尺,其聲如雷。少有異才,文章冠世。伏膺儒術,非禮不動”,他深厚的儒學修養(yǎng)來自于南方的文化傳統(tǒng),影響著他的政治行為。自東漢開始,吳越之地就培養(yǎng)出了不少儒學大師,至三國時期,經(jīng)學著作已相當豐富?!胺呷逍g”的主導思想必然主導他治國平天下的積極入世態(tài)度,影響著他一生的政治追求。
到了南北朝時期,士人對政局和社會現(xiàn)實已不像陸機那樣關心了,他們的命運取決于家門的閥閱而不是朝廷,因此,時局的動蕩和皇權的更迭并不是他們所關心的。所以,庾信更多的只是獨自孤苦哀愁,并不投身于政治去改變現(xiàn)實博取功名。
4、人物的內(nèi)在性格差異
陸機和庾信有著近似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懷揣著不同的心態(tài)為臣于他國,造成他們貳臣心態(tài)不同的原因除了以上三點,相對內(nèi)在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性格的差異。陸機從小受到祖、父兵戎之戰(zhàn)的影響,對戰(zhàn)事和動亂有一種臨危不懼的勇敢心態(tài)。庾信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和內(nèi)在的膽量則遜于陸機,《北史·庾信傳》載:“侯景作亂,梁簡文帝命信率宮中文武千余人,營于朱雀航。及景至,信及眾先退。臺城陷后,信奔于江陵。”兵臨城下,自己作為守城主帥卻先忙于逃命,性格中的軟弱與膽小使庾信對建功立業(yè)無所希冀。所以,勇敢堅毅和膽小軟弱的性格差異也是影響他們貳臣心態(tài)不同的重要原因。
陸機和庾信相同的境遇,因為主觀意愿、父祖影響、文化背景、內(nèi)在性格等不同的原因,致使一個銳意進取、一個消極低沉的貳臣心態(tài),也進一步?jīng)Q定著其人生道路和最終結局。
參考文獻
[1][梁]鐘嶸著,周振甫譯注:《詩品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第43頁。
[2]徐公持編著:《魏晉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第353-354頁。
[3]《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249頁。
[4]《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706頁。
[5][唐]李延壽撰:《北史·庾信傳》,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2793-2794頁。
[6][唐]房玄齡等撰:《晉書·陸機傳》,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1467頁。
作者簡介
單曉芳(1991.10—),女,漢族,甘肅敦煌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晉南北朝文學,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