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
《世說新語·尤悔》中有這樣一條:
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陸平原說的是陸機,因為他做過平原內(nèi)史的官。
陸機指揮河橋戰(zhàn)役打了敗仗,又受到盧志的讒害,被殺。臨刑時嘆息說:“想聽一聽故鄉(xiāng)華亭的鶴鳴,不能再聽到了!”
陸機是東吳名將陸遜的孫子、陸抗的兒子。華亭(上海松江的古稱)是陸遜出生的地方。東吳滅亡后,陸機的處境有點尷尬。對故國盡忠,他不應再出仕;但為了重振家聲,他又有義務出來做官。就這么糾結著,陸機倒是在家鄉(xiāng)過了一段優(yōu)游歲月。
西晉滅吳那一年(280年),陸機20歲。接下來的十余年,他人雖然在家隱居,文章卻不脛而走,所謂“譽流京華,聲溢四表”,“況乃海隅,播名上京”。
這些年里,吳地隔三岔五的有叛亂發(fā)生。太康九年(288年),東吳故地發(fā)生了多次地震,按天人感應的思維,這被理解為南方人怨氣郁結的反應,朝廷引用江東人才的力度于是大大增強。
陸機就北上洛陽了,途中寫了《赴洛陽道中作》?!氨橛|物感,沉思郁纏綿。佇立望故鄉(xiāng),顧影凄自憐?!笨蘅尢涮涞恼{(diào)子,完全看不出要去當官的好心情。
但若因此認為陸機是個性格柔弱的人,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陸機個子高,嗓門大,詞鋒銳利。他到洛陽后,很快就以善于懟人出名。
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shù)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世說新語·言語》)
王濟出身太原王氏,是花天酒地的公子哥,也是有名的臭嘴。
陸機見王濟,王濟指著面前的幾斛羊奶酪說:“這么好吃的東西,你們江東沒有吧?”
陸機回答:“千里湖(在溧陽,不過今天已經(jīng)沒有了)的莼菜湯,沒擱鹽豉(大豆燒熟發(fā)酵后加鹽做的調(diào)味料)的時候,跟這玩意兒的口味算一個檔次?!币馑际牵由消}豉,當然就勝你一籌了。
盧志于眾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盧毓、盧珽?!笔魁埵?,既出戶,謂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內(nèi),寧有不知,鬼子敢爾!”(《世說新語·方正》)
一個公開場合,盧志問陸機:“陸遜、陸抗是你什么人???”
當時人最重“家諱”,喊人家父祖的名字和當面打臉差不多。陸機怒了,一巴掌抽了回去:“就像盧毓、盧珽和你的關系一樣?!?/p>
陸云覺得兄長有點過了,出門后勸解:何至于此?人家或許真不知道這層關系。但陸機很嚴肅:我爺爺、爸爸是什么人,天下還有不知道的嗎?“鬼子”(子讀上聲,兒子的意思)怎敢這樣!
細想下來,陸機的邏輯是有問題的。知不知道陸遜、陸抗是一回事,知不知道你陸機又是一回事,至于知不知道你們之間的關系,更是另一回事。
從陸機罵盧志“鬼子”看,對怎么和盧志交往,他是做足了準備工作的。盧是河北大姓,傳說有個叫盧充的,曾與女鬼(當然是大家族的女鬼)結婚生子。這個盧充,就是盧志六世祖——我連你爺爺?shù)臓敔數(shù)陌职值陌素远即蚵犌宄?,我爸爸是誰你不知道?這也太傷自尊了。
臨刑時,陸機嘆息說:“想聽一聽故鄉(xiāng)華亭的鶴鳴,不能再聽到了!”(李云中 / 繪)
其實,當時的主流是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不過大多數(shù)南方人選擇了忍氣吞聲,所以陸機毫不客氣的反擊態(tài)度格外引人矚目。
陸機還攻擊過左思。左思要寫《三都賦》,對東吳首都建業(yè)的情況不了解,找陸機打聽。這之后,陸機給弟弟陸云寫信說:“這邊有個粗鄙的北方佬,竟想寫《三都賦》,等他寫完,稿子用來蓋酒罐,想必是極好的?!?/p>
當然,后來陸機看到左思寫成的作品,認輸了,承認人家寫得好,甚至放棄了自己寫《三都賦》的計劃??梢娺@不是什么文人相輕,恰恰相反,作為文人,他樂意承認同行的才華,但在此之前,他還是喜歡對北方人攻擊了再說。
陸機還罵過另一位文人、著名的美男子潘岳。有一次,陸機看見潘岳來了就要走。潘岳說:“清風來了,塵土飛揚。”陸機回答:“凡鳥落下,鳳凰飛翔?!?/p>
其實,陸機雖然對北方士人擺出相當有攻擊性的對抗姿態(tài),但骨子里對他們還是很在乎的。
作為江東名門的后代,他不可能真的甘心隱居。但這么多年過去,北方人士對陸機才華的認可,始終停留在口頭表彰的層次。朝廷需要一些南方人裝門面,不然體現(xiàn)不出這是一個統(tǒng)一政權。陸機、陸云兄弟和其他所有的南方名士,只好一直在一些低級閑散的官位上蹉跎著。
隨著時局越來越亂,很多南方人都選擇回到家鄉(xiāng)躲避紛爭。他們也勸陸機離開,但是陸機總覺得還有一線機會,選擇了留下。
這支大軍里,有北方士族出身的高級將領,他們是瞧不起陸機的;也有成都王寵信的宦官,他們也和陸機不對付。這支軍隊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是一盤散沙。
于是他就犯了一個大錯。當時,趙王司馬倫逼晉惠帝讓位給自己,按照流程,晉惠帝應該先下一道詔書,表示這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司馬倫希望這道詔書由陸機來寫。陸機借口為兄弟陸云的妻子發(fā)喪,不去上班,躲起來不寫。司馬倫也就沒強求。
本來這事就過去了,但不久司馬倫垮臺,司馬倫的黨羽都成了亂黨,這個時候卻有人揭發(fā)說,那份禪讓詔書是陸機寫的。
禪文的草稿和定稿在中書省都有存檔,只要核對筆跡,很容易就可以證明陸機的清白。但是,打擊反派集團的時候,辦案人員往往是唯恐不能把問題擴大化的。于是陸機就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一家老小都被丟進了監(jiān)獄。
幸賴晉惠帝的弟弟、成都王司馬穎等人出面說情,陸機死罪減等,流配邊疆。接下來趕上大赦,連徙邊也免了。陸機感謝司馬穎的救命之恩,又覺得他“推功不居,勞謙下士”,于是43歲的陸機“遂委身焉”。
司馬穎是晉武帝的第十六個兒子,年紀雖然不大,但絕對是炙手可熱的大人物。這位年輕的大人物對陸機也很賞識,正是在他的安排下,陸機成了平原內(nèi)史,后來他又引陸機入自己的幕府,“為司馬,參大將軍軍事”。
這時候,“八王之亂”差不多也到了高潮。根據(jù)地在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要和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音同義)開戰(zhàn)了。司馬穎把偉大而光榮的任務交給了陸機,任命陸機為后將軍、河北大都督,統(tǒng)帥了一支20余萬人的大軍。
這支軍隊開出去確實很拉風,所謂“列軍自朝歌至于河橋,鼓聲聞數(shù)百里,漢魏以來,出師之盛未嘗有也”。當年,陸機的爺爺陸遜為東吳大都督,在猇(音同梟)亭大破劉備時,麾下各部不過5萬人??雌饋恚憴C強爺勝祖的機會到了。
然而作為統(tǒng)帥,陸機的表現(xiàn)卻很丟人。這支大軍里,有北方士族出身的高級將領,他們是瞧不起陸機的;也有成都王寵信的宦官,他們也和陸機不對付。
這支軍隊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是一盤散沙。而他們要面對的敵人長沙王司馬乂,是此時皇室中最杰出的軍事人才。不聽陸機指揮,沖到洛陽城外想搶功的軍隊,被長沙王輕而易舉地擊敗。潰逃的敗兵沖散了陸機的大營,20萬大軍就作鳥獸散,“赴七里澗而死者如積焉,水為之不流”。
陸機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
粗讀《晉書·陸機傳》,會覺得這一戰(zhàn)中陸機的無能是驚人的。一不能整頓軍紀,二不能協(xié)調(diào)和同僚的關系,三不能趕緊辭職,整個作戰(zhàn)過程,看不見他這個主帥存在的作用,簡直可說是“不戰(zhàn)、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陸機確實也很無奈,他雖然出身將門,卻沒有帶兵的經(jīng)驗,在北方又毫無人脈基礎,本來就不可能指揮這些驕兵悍將。所以接到任命后,陸機的第一反應,也確實是跟成都王“固辭”。但成都王不知道怎么想的,就你了。
大敗后,陸機還能追求的,只剩讓自己死得盡量像個名士了。他脫下戎裝,換上喪服,靜靜等待收捕自己的人到來。
他對來者說,吳國滅亡后,自己受到晉朝和成都王的厚恩,這次本不想統(tǒng)兵,卻沒有獲得批準,結局如此,大概是命運吧。他給成都王寫了一封“詞甚凄惻”的信,長嘆說了本文開篇的那句話。
《晉書》上說,陸機死的那一天,“日昏霧晝合,大風折木,平地尺雪”。這也許是碰巧,也許是《晉書》的作者用這種方式表達對陸機的同情。后世的歷代文人,往往也有仕和隱之間的糾結,讀到陸機的遭遇,很容易代入進去。但要說他們從中吸取了什么經(jīng)驗教訓,那就只能是說說了。就像跟好賭的人再講賭博的危害也不會有效果一樣,跟求官的人講官場兇險,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