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池
摘要:基于貴州省從江縣月亮山區(qū)加魁鄉(xiāng)的田野調查,再現(xiàn)“登麥”支系龍氏宗族間隔30年舉辦持續(xù)三年的鼓藏節(jié)儀式。該節(jié)日以祛病除厄為目的,由蛋卜和造鼓儀式、宗族祭祖和歸魂儀式及立耶規(guī)、椎豬和送鼓儀式等巫術性質濃厚的重要儀式和若干次要儀式組成。通過鼓藏節(jié)的舉辦,“登麥”苗人建立了臨時性、宗族性的儀式領導組織,表達了對祖先的群體性哀思,實現(xiàn)了宗族內部的禮物流動,宣泄了生活中被壓抑的情緒。同時,這一鼓藏節(jié)也展示了苗族保存完好、形式各異的祭祀文化。
關鍵詞:月亮山;苗族;鼓藏節(jié);宗族祭祖
一、前言
鼓藏節(jié)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但每一個支系的鼓藏節(jié)在時間、內容、地點等方面各不相同。其中湘黔桂三省區(qū)交界處的月亮山地區(qū)的苗族鼓藏節(jié)因保存完好、充滿神圣性而獨具特色。據(jù)考證,苗族有200多個支系,因而各個支系內部的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例如最具特色的鼓藏節(jié)(又稱吃鼓藏、吃牯臟),都柳江流域和雷公山附近的村落每隔13年舉辦一次,名聲日隆,引客無數(shù);而月亮山腹地的苗族村落舉辦時間卻不固定。由于高山深壑的地理條件和不便的交通,研究者對于該地域的鼓藏節(jié)關注較少。
2015年11月21日至25日,筆者來到加勉鄉(xiāng),參加當?shù)孛缱寰勐涞墓牟毓?jié)儀式。本文主要以田野調查資料為主,包括錄像、錄音和訪談記錄,并參照地方志和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資料等內容,嘗試對加勉鄉(xiāng)黨翁村龍氏宗族持續(xù)3年的鼓藏節(jié)習俗進行描述。
二、村落概況
從江縣加勉鄉(xiāng)地處月亮山區(qū)腹地、從江縣西部,距縣城121千米。其東接該縣加榜鄉(xiāng),北靠光輝鄉(xiāng),西連荔波縣佳榮鎮(zhèn),南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環(huán)江縣馴樂鄉(xiāng)。全鄉(xiāng)面積為151.37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80個村民小組,103個自然寨,總人口為8659人,苗族占絕大多數(shù)。
加勉鄉(xiāng)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切割地形,地勢陡峭,水源短缺。為了養(yǎng)活更多人口,苗族人依山開辟梯田,在田里飼養(yǎng)“稻花魚”和麻鴨,保存著獨特的“稻魚鴨”農業(yè)生產(chǎn)系統(tǒng)。同時,當?shù)厝酥匾晫ι搅值谋Wo和繁育,堅持對神山、神樹和神水的原始崇拜,使得該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梯田農業(yè)、家庭養(yǎng)殖業(yè)和外出打工是村落主要經(jīng)濟構成部分,以前人們還擅長火銃打獵,現(xiàn)在已被禁止。由于年輕人外出打工,中老年人和留守兒童成了主要勞動力。因加勉人均耕地僅為0.65畝,導致沒有外出打工者的家庭多陷入貧困。不過因為這里山林繁茂、梯田壯觀、木屋鱗次櫛比、民族風情濃厚,所以具有一定的旅游開發(fā)價值。不遠處的加榜梯田就因《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的拍攝而聲名鵲起,旅游業(yè)開始發(fā)展。這就讓加勉的風土人情擁有發(fā)展利用的可能性。
加勉的苗族自稱“登麥”,據(jù)介紹其先祖曾從中原遷徙至江西,后輾轉到洞庭湖,以種麻捕魚為業(yè)。經(jīng)過長期遷徙,族人由貴州省榕江縣順都柳江而下定居月亮山。數(shù)百年的繁衍生息使得登麥支系成為月亮山東部較大、具有代表性的族群,族裔遍布荔波、環(huán)江、從江和榕江等地。長期的遷徙生活讓當?shù)厝怂钭诰醋嬉庾R濃厚,各個家族都將鼓藏節(jié)與祖靈觀念緊密結合。
三、緣起:祖先的降臨
與其他支系比較,登麥支系的鼓藏節(jié)問隔時間長且不固定,少則10多年,多則50年。苗族多將鼓藏節(jié)與“蝴蝶媽媽”相關聯(lián),可當?shù)厝藚s認為逝去的祖先離世日久會思念活著的后代,鬼魂就會來到子孫家中。當某個家庭的祖先降臨,會出現(xiàn)兩種異狀:家長患上莫名其妙的病癥,疼痛不止卻無法用現(xiàn)代醫(yī)療手段診斷,或者家中的泡萊壇子長蘑菇,只能通過舉行鼓藏節(jié)來化解。這一觀念是對祖先的撫養(yǎng)之情的回報,也是對宗族社會關系的再確認,使得鼓藏節(jié)與宗族聯(lián)系起來。
2013年至2015年,加勉鄉(xiāng)黨翁村的龍氏宗族操辦了歷時持久的鼓藏節(jié)?;顒悠鹨蚴且粦酏埿杖思业募议L出現(xiàn)了劇烈關節(jié)痛、腳痛現(xiàn)象。這個60多歲的老漢四處求醫(yī)訪藥,甚至去了貴州醫(yī)科大學見專家也找不出問題所在。無奈之下,經(jīng)別人介紹,他找了個宰便鄉(xiāng)的巫師到家進行蛋卜儀式。巫師根據(jù)占卜結果告知是祖靈到家,必須盡快舉行鼓藏節(jié)。巫師建議家長擔任鼓藏節(jié)的鼓藏頭,舉行一次持續(xù)時間3年、整個龍氏宗族參加的隆重鼓藏節(jié),直到將祖先滿意送走,才能恢復健康。巫師強硬地警告家長,如果拒絕擔任鼓藏頭和舉行鼓藏節(jié),那么他家庭所有人都會死去。懷著對祖先的敬畏和對死亡的恐懼,龍老漢于2012年下半年認真地籌備來年的鼓藏節(jié)儀式。恰好不遠處白棒村的王家有人患了怪病,他們也在醞釀鼓藏節(jié)。在互相商定后,兩個宗族按照王家在前、龍家在后的順序著手舉行鼓藏節(jié)。
四、蛋卜和造鼓
加勉龍氏鼓藏節(jié)包括3個階段:主要包括第一年的蛋卜和造鼓儀式;第二年的宗族祭祖和歸魂儀式;第三年的立耶規(guī)、椎豬和送鼓儀式。
2013年3月,鼓藏頭龍老漢組織了一個鼓藏節(jié)長老會,開始第一年名為“喪節(jié)”(苗語:邵牛)。所謂“喪節(jié)”指參與者在前兩年祭祀時必須保持悲傷之心,盡量不要面露喜色。長老會由12人組成,老漢自任老大,叫做“蓋?!?。不過因為他對鼓藏節(jié)一竅不通,所以這3年鼓藏節(jié)由龍氏宗族的一個德高望重、懂得鼓藏節(jié)流程的巫師“神懂”主持。神懂后面的排位依次是別內喲——活動任務分配和優(yōu)先者;迪內喲——提酒肉碗者、蘆笙指揮者;兩個神索給——小蘆笙手;給喲——大蘆笙手;兩個窩懂——神廟守護者和拿鋤頭人以及助手兩名。接下來的儀式中,長老們都必須身穿苗族青亮布衣,頭戴插著雉雞長尾的青帽子,腰扎青布,頸掛厚重的銀項圈。這種裝束與在一些苗族地區(qū)的鼓藏節(jié)百鳥衣服飾有了較大區(qū)別。他們認為,宗族祖先身著這種裝束,到了現(xiàn)代也不能忘本,同時身著這些衣服也會帶著祖先的靈性。此后,長老會開始了這一年的活動——蛋卜與造鼓。蛋卜是根據(jù)煮好的雞蛋蛋清占卜吉兇。神懂認為蛋清出現(xiàn)了污點,說明龍老漢嚴重的病情必定是祖先的鬼魂在家所致,只能馬上開始鼓藏節(jié)。
蛋卜一結束,長老會成員們來到已是水泥平地的鼓藏堂舊址擺好酒肉祭品,吹起蘆笙圍成圓圈跳起舞來。舞畢,龍家人排著隊跳著祭祖舞一字排開奔赴深山密林尋找造祖鼓(苗語:多牛)的木料。當?shù)厝苏J為,鼓藏節(jié)的鼓有著神圣的力量,鼓的材料只能選擇當?shù)厣虾玫墓臉洹按!?,即金絲楠木。木匠們砍倒一棵粗壯的金絲楠木后用樹藤捆綁,由年輕人整齊有序地將樹木從密林拉回村子。按照規(guī)矩,龍氏宗族來自黨翁和羊達兩個村落,如果在牽引過程中樹藤斷裂,羊達人就會以祖先意志的名義拒絕參加接下來的活動,黨翁人只能獨自挑起大粱。
很幸運這一次樹藤并沒有斷裂,龍家人將合伙操辦接下來的儀式。當原木被運到鼓藏堂時,神懂念起古歌,別內喲指揮助手打著糍粑送給參加活動和圍觀的人們。人們牽來一頭牛,將牛頭架在一座“x”形狀的木支架上,在頌歌聲中長老會年輕成員用斧頭的鈍面使勁地敲打牛頭直至牛死亡。接下來男男女女一哄而上將牛肢解。牛肉按照約定分給不同的人,而牛皮則由神懂親自剝下,蒙在已經(jīng)被掏空的楠木上,制成一面長約一米的鼓。當?shù)厝苏J為,神懂念古歌后龍老漢家的祖先鬼魅將轉移到鼓中,鼓成為寄住地,而龍老漢的疾病也會大幅好轉。所有儀式完畢,長老會成員抬著木鼓和做好的樺樹凳子來到村子的山坡下,這里有一個剛剛建好的小木屋。人們將木鼓、樺樹凳子和剩下的楠木放進木屋,神懂用繩子將屋子圍了起來。村民明白,木屋是祖先的藏身之處,一旦觸碰就會給自己家庭乃至整個村寨帶來厄運和災難。不準探視,更不能觸碰,必須遠遠地躲開。為了防止不明事理的人闖入,住在附近的兩個窩懂會經(jīng)常遂視木屋,以保證結界的完整性和村落的安全。
放鼓殺牛之后,神懂還要蛋卜一次。龍老漢有4個兄弟,神懂必須測算兄弟們是否該臺力支持龍老漢把鼓藏節(jié)辦下去,如果結果為否,龍老漢的鼓藏節(jié)就因兄弟不合而取消,只能靜待死亡。幸運的是,卦象為吉,兄弟們將出錢出力幫老漢繼續(xù)辦下去。龍老漢在這一年還有一件重要事要做:買豬,為第三年的椎豬活動做準備。按照神懂的指點,龍老漢在集市左挑右選,舍棄晦氣的白豬和花豬,選了兩頭象征吉祥的黑色土豬。當兩頭豬生出豬仔后,他就給其他4個兄弟一人一頭養(yǎng)著,以備第三年的椎豬活動。
五、祭祖與歸魂
2014年10月,長老們又聚在一起,商定本年的祭祖儀式。月亮山苗族沒有清明祭祖的觀念,只有本宗族經(jīng)歷鼓藏節(jié)時才會上墳祭奠。祭祖時,每戶人家都要準備酒肉和祖飯等祭品,同時置辦給自家祖先的衣物。祖衣的制作有著嚴格的規(guī)則。如果有家庭成員去世,親屬就會按照亡者體型和性別制作青亮布衣。而先人生前喜歡穿現(xiàn)代衣的話,家人也會去集市上購買合適的服飾。無論男女老少,逝者都會得到屬于自己的衣服,而預備衣服的數(shù)目象征著家庭財富的多寡,活著的人也會感到榮耀。不過,如果家庭的男性家長均去世、兄弟們已經(jīng)分家,祭品和衣物的制作則由有繼承權的兒子承擔,沒有繼承家產(chǎn)的兄弟可不參與。
會議后的第二天上午,長老們帶人來到木屋,所有人都與祖鼓保持一定距離。這時神懂圍著祖鼓唱起古歌。兩三分鐘后,他吩咐大家掀開罩布,把祖鼓放到地上,一個長老將套著長木棍的麻繩穿過祖鼓上的鐵環(huán)。神懂一聲令下,壯漢們抬起祖鼓,嘶叫著往鼓藏堂抬去,這個過程稱為“遷鼓”,苗語俗稱“拉?!?。
祖鼓被放到鼓藏堂的木架上時,各家各戶圍攏過來,爭著往祖鼓周圍的樺樹凳子上擺滿祭品。神懂也圍著祖鼓吟唱古歌,用繩子在鼓身上纏成3圈,形成祭臺。待轉了5圈后,他吩咐助手平均分發(fā)大家準備的祭品。祭品散發(fā)完畢,人們也心滿意足地回家了。
次日早上,準備好祖衣的人們全家出動,奔赴先人的墓地。他們將已分類的衣物放在墓碑上,燃香、燒紙、放鞭炮和擺祭品。這時必須有人站在墳頭踩踏,做跳舞狀,有條件的還會在旁邊吹蘆笙。人們認為,這一過程會使祖先的靈魂因舞蹈、音樂、氣味和鞭炮聲被喚醒,附著在衣服上,衣服就具備了靈性。
所有墓地祭奠完畢后,活人會背著象征靈魂個體的衣服放到鼓藏堂的靈床旁,按照輩分依次擺放,進行歸魂儀式,苗語稱為“波步龍”。每戶家庭仍會擺好祭品、安排家長忿祭詞。但有些人會偏向于請巫師代勞或者在人多時讓神懂統(tǒng)一祭奠。衣物擺放最少需要三天三夜,最長可達七天七夜。擺放期間,人們常來祭奠、念詞。祭祀結束,人們拿走自家的衣物,自留或者分發(fā)給沒有繼承權的兄弟家庭成員。未來這些祭服會變成普通人的穿著,參與日常生活。
歸魂儀式后,長老們會操辦第二年最后一場祭祀儀式——老鼠過鼓,苗語稱“南龍江”。幾只老鼠被抓來做成老鼠祭肉。他們帶著米酒、端著鼠肉,跳著祭祖舞,吹吹打打來到鼓藏堂。擺放老鼠肉和酒后,神懂就引領大家唱古歌并圍著祖鼓轉圈。轉完5圈,酒肉被送給在場的觀眾分食。待參與者散去,長老們討論了第三年的祭祀安排。
六、立耶規(guī)、椎豬和送鼓
第三年的祭祀是鼓藏節(jié)儀式最豐富、也是龍氏宗族最重視的階段,包含了立耶規(guī)、椎豬、送鼓三大儀式和若干小儀式。
(一)立耶規(guī)
從江是從廣西進八云貴高原的咽喉,歷史上包括苗族在內的不少民族從這里沿江而上,流轉到西部各地,形成“民族走廊”。苗族在從江定居,形成制定習慣法的規(guī)矩——埋巖。埋巖制定的法規(guī)則被稱為“耶規(guī)”。一般情況下,如果遭遇外敵八侵、宗族復仇或天災人禍等重大事件及出現(xiàn)打架斗毆、違悖倫理、毀林截水等事件,族內的寨老就會召集一定地域內全體民眾,形成埋巖議事會。在合適的場所埋下刻有習慣法的堅硬長石,讓文字露出地面。一旦有事情發(fā)生,寨老們就會召集有關人員按照這種村規(guī)民約進行判定和裁決。歷史上從江地區(qū)曾有3個總埋巖議事會,而加勉苗族隸屬其中的“能秋囊嘗”總巖。明朝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一部分苗族因人口增加及居住區(qū)域的變動從總巖分離出來,分別成立了7個埋巖議事會。由于加勉地區(qū)當時屬于白巖鄉(xiāng),因此該族群的議事會被稱為“七百巖”分會,管轄區(qū)域包括加勉鄉(xiāng)、加榜鄉(xiāng)、佳榮鎮(zhèn)及馴樂鄉(xiāng)等地的苗族村落。
2015年初,重建后的“七百巖”議事會決定利用龍姓舉行鼓藏節(jié)、外客眾多的機會重新埋巖,革除原來耶規(guī)所含的陳規(guī)陋習,努力適應“依法治國”理念和群眾需求。人們定于11月22日上午召集管轄區(qū)內所有村民在“七百巖”分巖遺址所在的加勉鄉(xiāng)松灰坡進行立碑儀式。當天,黔桂兩省4000多名苗族群眾準時趕到松灰坡。9時整,議事會長老宣布埋巖開始。鞭炮聲中,壯漢們將3塊石碑樹立在遺址上。成員們在石碑旁唱念祭詞,將麻繩系著的魚干掛在石碑上并灑上雞血、沾上雞毛。樹立完畢,壯漢牽來牛羊各1只,架在木樁上用刀宰殺。
這次新訂立的耶規(guī)涉及刑事犯罪、民事糾紛、毀林燒山、火災投毒、毀田盜魚、吸毒賭博、社會倫理和衛(wèi)生防疫等方面。如果轄區(qū)內有群眾破壞了耶規(guī),議事會有權按照輕重緩急處以4個款級的罰款。最嚴重者罰3個“120”,即120斤豬肉、120斤大米和120斤米酒;嚴重者罰3個“66”,即66斤豬肉、66斤大米和66斤米酒;中等程度者罰3個"33”,即33斤豬肉、33斤大米和33斤米酒;輕微者罰3個“12”,即12斤豬肉、12斤大米和12斤米酒。
(二)椎豬和送鼓儀式群
埋巖的當天下午舉行第三年的鼓藏節(jié)儀式,苗語稱為“游牧牛”。如果說前兩年的活動是“喪節(jié)”的話,這一年的儀式則是整個宗族的“喜節(jié)”,也是三年里最重要和隆重的節(jié)日。下午3時,龍氏宗族和訪客聚集在黨翁街上,等待第一項儀式的開始:椎豬。
椎豬前,鼓藏節(jié)長老會齊聚鼓藏堂祭祀祖先,擺放祭品、唱起古歌、吹起蘆笙轉圈。五圈后,所有人來到村口堆砌整齊的木材旁,長老一聲令下,龍家壯漢們扛起木頭。宗族的3個寨老分別披著紅、綠、黃色絲質大方巾在前開路,后面緊跟蘆笙隊和扛木壯漢。眾人左右搖晃著緩慢往鼓藏堂方向走去。鼓藏頭、神懂、別內喲和迪內喲早已在那等候多時,他們手端米酒,吟唱古歌,看著到來的人們。有人用電鉆打好地洞,以備豎立木頭。隊伍到達后,眾人在古歌和蘆笙聲中措建豬圈。待木料用完,隊伍又如來時情形往村口取木頭。如此反復數(shù)次,直到木料被全部取來,建好一個高為1.2米,長寬為3米的正方形豬圈為止。
豬圈建好后,隊伍仍往村口行進。那里有一個剛剛做好的錐形豬籠,一端開口,一端封閉,當?shù)厝朔Q為撮豬用具。壯漢們有說有笑,用木棍架起撮豬用具,嬉笑嘶吼著奔向鼓藏堂。有人鉆進豬籠,坐在里面;有人站在籠子上,手扶木棍如航海舵手;有人口含酒水,使勁往籠子里的人噴吐;也有人想盡辦法往籠子里鉆而不可得。這時,尊卑長幼、社會等級蕩然無存,狂歡的年青人與前面默默行走的長老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錐形豬籠搬運完畢,四大長老頸上掛著象征遠古食物和衣物的魚干與麻繩,念著古歌,恭請祖先的魂靈來看豬圈的建造。男人們將撮豬用具放到鼓藏堂后仍沒有安靜下來,他們爭相往豬籠里鉆、往豬籠上站、往豬籠噴酒和搖晃豬籠,動作更加激烈。女人們卻都在旁邊看著這一切,雖然偶有說笑,但是十分冷靜。
11月23日清晨,龍家的外村親戚擔著稻禾,帶著酒肉、雞鴨,前來串門。這時鼓藏堂聚滿了人,第二步抬豬儀式即將開始。龍家5兄弟的土豬經(jīng)過3年的精心飼養(yǎng),已經(jīng)膘肥體壯。寨老、長老會、壯漢、群眾及外來考察者首先列隊來到龍老大家中,3個男人將撮豬用具的開口對準豬窩出口,用棍子驅趕豬進入。隨后兩人也坐了進去,用自己的身體堵住籠口。另一人則站上豬籠,用兩根木棍插在口子上,封住籠子防止豬跑出來。一切準備妥當,人們抬著豬,列隊往鼓藏堂走去。嬉笑、嘶叫充斥了行進過程。豬籠里的豬也似乎很興奮,不斷跳動,而籠子上的“舵手”更是歡呼雀躍,絲毫不顧及這種行為會給抬豬籠增加難度。吼叫聲分散了抬豬籠人對重量的注意力,到了大街后速度明顯加快,好像豬籠如鴻毛般輕。事實上,月亮山區(qū)盛產(chǎn)“從江香豬”,傳統(tǒng)方式養(yǎng)出來的黑土豬重量僅約50千克。因此,抬一頭豬對這些壯漢來說并不是難事。
鼓藏堂的豬圈已被人架好了木板,抬豬籠者大吼一聲沖上木板去,把豬倒進豬圈。長老們唱著古歌,讓祖宗來觀看這一場面,這也是為了驅趕豬身上的病毒,防止吃豬肉的人得“黃病”。然后,所有人又狂歡著奔向龍老大另外一個兄弟家。抬豬、倒豬,如此反復5次,直至抬豬儀式結束。
下午,村子里擠滿了人,各地的商販匯聚而來,家家戶戶燃放起鞭炮,和親友共進晚餐。餐后的人們走街串市,有人品嘗路邊燒烤;有人抓緊機會照幾張盛裝照;有人購買生活用品,將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平時月亮山的集市上貨物本就不多,因此對于山民來說,貨物如此豐富的集市是十分難得的。另外,山路的崎嶇和農事的繁重,導致他們很少有機會和閑暇全家出動逛街。僅有的一條街道猶如大城市里的購物天堂,滿足著他們改善生活的渴望。
晚上8時,長老們齊聚在鼓藏頭家,邊吃邊聊半夜的殺牛和明早的椎豬儀式。吃罷晚餐,一人拿著火把圍著鼓藏頭家走了一圈,緊跟著的另一個人將走過的路灑上雞血。家人在家門口燒香紙,象征著家門已經(jīng)封禁,任何人和不潔之物將不得進入,在過去,寨門也會封禁。很快,幾個長老來到神懂家中,他們站在二樓門內,其中一個成員手抓1只公雞對著門外念詞。念了5分鐘,他突然大吼一聲,抓起公雞反復砸向門框。砸死的雞被扔在地上。神懂解釋說公雞代表著不好的鬼魂,砸死公雞也就意味著砸死惡鬼。
23時,長老會來到鼓藏堂,此時已經(jīng)有人準備好了打糍粑的用具。別內喲首先來到糍粑槽旁,放進糯米,舉起長棍打下第一棒。待他擊打后,壯漢們才接過木棍打起糍粑。這個小儀式更像是一場游戲,人們可以歡快地邊打邊吃。本地人用兩只手打,而外地人卻只能用一只手,還有人給連續(xù)擊打者贈送包肉粑粑和熟豬耳朵吃。
24日凌晨3時整,一陣鞭炮聲劃破月亮山無邊黑暗中的沉寂。長老會、寨老們和一些青壯年已經(jīng)圍在豬圈旁,開始椎豬儀式的第三步:宰殺牛羊。長老們仍念著驅趕“黃病”的古歌。一頭羊被牽了過來,羊頭被架在“x”形木架上,用麻繩捆好。一個壯漢對著羊頭幾斧頭砸下去,羊就沒了氣息。接著一頭牛被牽了過來,牛嘴已被捆死,被同樣的方式斃殺。儀式完畢,幾個男女過來拖走牛羊并利索地肢解,以便分發(fā)給參與者。
鼓藏節(jié)有“黑鼓藏”和“白鼓藏”之分,前者在鼓藏節(jié)期間主要椎牛祭祀,而后者主要椎豬。清晨,天還沒亮。人們又進行第四步——椎豬。這是一種“白鼓藏”。6時50分,古歌聲響起,3個年輕的長老會員站在豬圈上,其中一人手持一裉鐵頭標槍,試圖尋找下手的準確部位。突然,標槍手對準腳下的一頭豬,發(fā)力向其脖子椎刺。豬已知不妙,到處躲閃,加之膘肥皮厚,第一槍并沒有刺中要害。標槍手努力判定其躲閃方向,凝神聚氣對準脖子再次發(fā)力突刺。刺殺十幾下后,豬倒在地上死去。當標槍手刺第三頭豬時,標槍木柄竟然斷裂,有圍觀群眾稱這是祖先的旨意,但沒人建議停止儀式。無奈之下標槍手只好拿根棍重新制作。7時40分,5頭豬皆已斃命。人們紛紛圍攏,將豬圈拆除,鼓藏頭5兄弟則將各自的豬抬回家。椎豬儀式的結束意味著鼓藏頭家的結界開啟,可以自由進出了。
晨曦灑在月亮山上,家家戶戶炊煙飄散,黨翁村所有的龍姓家庭都忙活起來。家長將自家養(yǎng)的豬趕出豬窩綁好,拿起尖刀宰殺。每殺完一頭,旁邊等候的晚輩就將稻草鋪在豬身上點燃。在火焰的噼啪聲中,豬毛被燒光,豬皮彌散著焦香味。褪毛后,婦女們負責割解。因為成年的豬必須殺光,所以放眼望去很多家庭的地上躺滿了豬。這一天每戶人家至少宰殺三四頭豬,而最多的一戶竟然宰殺了17頭。
龍家人殺完豬后,他們就在自家宴請賓客。豬肉被炒脆,心腔里的新鮮血被做成名為“血紅”的萊肴。當?shù)厝苏J為:祖先在遷徙中多以狩獵為生,分食“血紅”象征著遠古時族群內部分享捕獲獵物的鮮血。人們坐在小板凳上,圍成一圈喝著牛癟湯,抓起糯米飯包著“血紅”捏成團往嘴里塞。主家向賓客按照尊卑長幼依次敬酒,雙方用筷子蘸著米酒往地上一點,然后一飲而盡。
下午5時,街上擠滿酒足飯飽的人群。這時已經(jīng)有9個男子在路中間圍成圓圈吹著大小蘆笙并按逆時針走動。在他們的帶動下,一些婦女在圈外也跟著音樂跳起苗族舞,而9個身著苗族盛裝的女子更是自發(fā)走進國內展示自己。舞蹈緩慢、整齊而簡單,富有節(jié)奏的舞步吸引了眾多圍觀者。
午夜12時,山村歸于沉寂。這時12個長老會成員悄悄走出鼓藏頭家,進行鼓藏節(jié)儀式的最后一步:送鼓。雖然下著小雨,道路濕滑??伤麄儧]有點燈,在黑暗中摸索著向存放祖鼓的小屋走去。長老們取出木鼓,來到木屋下方神懂預先占卜好的地點,將木鼓放在地上,蓋上嚴嚴實實的稻草。木鼓會被遺棄在那,直至腐爛。儀式結束后,人們沿原路返回。整個過程誰也沒有說話,更不準往回看,趕緊各回各家關門休息。祖鼓的放置,代表著這3年鼓藏節(jié)的結束,也意味著祖先得到祭祀,鼓藏頭的怪病即將痊愈,家庭生活回歸正常。
11月25日上午,賓客即將離開。每家每戶紛紛來到村口,端起酒杯,高唱送客歌向親友們告別。離別之人則從主家處領走了與來訪時所帶禮物等值的豬肉。
七、結語
鼓藏節(jié)在苗族地區(qū)常見,都柳江流域尤為集中??墒牵铝辽礁沟氐墓牟毓?jié)卻有著間隔時間長、時間跨度大和儀式繁瑣的特點。這里的鼓藏節(jié)的舉行時問問隔很長,一個宗族數(shù)十年才會舉辦一次。其他地區(qū)的鼓藏節(jié)一般以13年為間隔,只持續(xù)3天,而加勉區(qū)域則會持續(xù)3年,總計會有20多天。當?shù)氐膬x式內容也和其他苗族聚居區(qū)有所區(qū)別,3年內的所要舉行的項目不盡相同。月亮山里的苗族人將鼓藏節(jié)與人的生理狀況連接在一起,讓儀式成為人和神之間的橋梁,希望通過儀式讓人恢復健康。3年的儀式里,悲喜的界限都十分清晰。頭兩年的喪節(jié)階段,尊卑長幼、社會地位被凸顯,祭祀祖先成了要務。其充滿著對祖先的緬懷與畏懼,感懷先人之德的悲傷成為主旋律。而在第三年的喜節(jié)時,人們舉行的眾多儀式呈現(xiàn)出“反結構”特征,原有的社會結構被打亂,人們不分彼此參與其中,盡情狂歡。月亮山的鼓藏節(jié)是一場宗族特質強烈、神圣性質濃厚的儀式群,暗含著苗族人對祖先的反哺和對宗族關系的再確認。這一切內容使得發(fā)生在加勉鄉(xiāng)的鼓藏節(jié)體現(xiàn)著苗族文化的原真性與濃郁的民族特色,具有極其明顯的民族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