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藝展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的智慧和哲理,澤被后人,光耀世界,其詩詞歌賦更是經(jīng)久不衰、萬古流芳。先輩們的文學作品、那些浩如煙海的古詩詞,猶如天上繁星點點,數(shù)不勝數(shù)。然而每一顆,都是那樣的明亮,璀璨了整個人類文明的星河。
古詩詞中,描述“秋”的語句很多。秋,是柳永別離時留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是杜甫登高時感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是納蘭容若擬古時哀怨“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畫悲扇”。自古文人騷客寫秋總不離愁,似乎是約定俗成。若追溯其源頭,恐怕就是宋玉在《楚辭·九辨》中流露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衰”吧。所以,人們就叫“心上之秋”為“愁”。
可是,秋天一定籠罩著淡淡的愁緒嗎?依舊回望歷史,劉禹錫那樣一個大文豪卻在《秋詞》這首詩中發(fā)出了與眾不同的感慨。
初識《秋詞》這首詩還是小學,見慣了悲秋傷時之作,這么一句突兀的詩卻激發(fā)了我的好奇心。那時,劉禹錫正被貶朗州司馬,仕途不順,明明應(yīng)該像杜甫那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卻揮袖笑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句詩讓我如夢初醒——秋,原來還可以這樣描繪!
秋天帶給詩人的,是無盡的靈感;帶給農(nóng)民的,是豐收的喜悅;帶給我的,是遠離塵世的寂靜。
毋庸置疑的是,我喜歡秋雨,但竟筆拙說不出理由,大概是因為它就是秋雨吧。我曾在秋日雨中扔下花傘,在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城市盡情享受雨點打在身上的愜意;也曾手捧一卷古書,望著窗外纏綿朦朧的雨絲打在窗上,留下一道道印痕。褪去夏日的浮躁,萬物即將圓滿謝幕,百花爭艷的場面一去不復(fù)返,爭強好勝在蒙蒙細雨中顯得黯然失色。
隨筆談秋,縱是有無盡的感慨,我也無法一一寫下來。其實我們寫作,作的是文,寫的是心,正如劉禹錫一樣,不一定要千篇一律、隨波逐流,有時候,信手拈來就是一句佳妙。人生的路,有時是充滿坎坷的,既然人生的秋天總會來,那何不放下憂愁,讓秋堪比春朝!
指導(dǎo)老師:董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