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閱讀理解本質(zhì)
語言學家對閱讀有不同的解讀。“閱讀是對印刷信息的智力上和情感上的解讀”(Harris & Smith1979: 5)?!伴喿x是讀者盡量理解書面或印刷信息的一種主動過程;閱讀基本不是被動的接收過程”(Harris & Sipay 1990:25)?!伴喿x是讀者通過對現(xiàn)有知識和文本中包含的信息和閱讀的語境進行解構(gòu)的過程”(Dutcher 1990)。Christine Nuttallis 認為閱讀不僅僅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而且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互動”(Nuttall 1996)。這些定義提醒我們閱讀不是被動而是一個主動和解構(gòu)的過程。從認知角度看,仍存在不同的定義?!伴喿x是印刷或書寫信息中的意義解構(gòu)”(Richards 1998: 12)?!袄斫鈺鴮懙奈谋疽馕吨M量從中有效的提取所需信息,包含著讀者拒絕不相關信息、發(fā)現(xiàn)他或她所要尋找的信息,從理解文本的要旨中獲得更多詳細的理解”(Grellet 1981:3)。“閱讀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讀者要盡量弄清楚書寫或印刷信息的意思;閱讀不是一個被動接收的過程?!保℉arris & Sipay 1970:27)。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定義強調(diào)互動性。上述的定義把閱讀當作思考和語言之間的互動,認可讀者在解讀中的主動角色。就是說,高中閱讀教學不僅僅是老師教,而且是學生根據(jù)以往知識對文本進行推斷做出的正面回應?!傲骼拈喿x是一個有效的過程 ,一個互動的過程,一個評估的過程,一個有目的的過程。(Grabe & Stoller 2002:17)
可以得出,閱讀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要求讀者有大量的主動參與性。是一個主動思考的過程包含了讀者,作者和文本之間的互動。
2. 反撥效應理論
反撥是語言測試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國內(nèi)外已有大量的關于語言測試反撥作用的研究。
“反撥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語言的介紹和使用,如果沒有此考試,師生們就不必做諸如此類的事情?!保ˋlderson and Wall, 1993)
“考試的反撥作用一般被定義為考試對教與學的積極和消極的反饋作用?!保ㄠu申,1998:265)
總之,反撥一般定義為教與學中測試的反饋或影響。對反撥的定義一致認為:它是測試的影響而不是測試本身,而研究應集中致力于這種影響。反撥對教學與學習的影響,有可能是正面的,可能是反面的;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因此,如何提高正反撥,降低負反撥,成了反撥研究的關鍵問題。
2.1 Alderson & Wall 的反撥效應模式
Alderson & Wall(1993)提出十五個反撥效應假設基礎的文章,反撥效應是否存在?這十五個假設分別是:測試會影響教學;測試會影響學習;測試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測試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方法;測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測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法;測試會影響教學的速度和順序;測試會影響學習的速度和順序;測試會影響教學的程度和深度;測試會影響學習的程度和深度;測試會影響教學和學習的態(tài)度;重要的測試才有反撥效應;不重要的測試不會有反撥效應;測試會對所有學生和教師產(chǎn)生反撥效應;測試只對學生和教師產(chǎn)生反撥效應,不會對其他人產(chǎn)生反撥效應 (Alderson & Wall, 1993:120)。
2.2 Hughes 的反撥模式
Hughes (1989)也討論了反撥效應的工作機制,他使用“參與者,過程,結(jié)果”即“PPP”構(gòu)造了基本模式,在這個模式中,參與者是指課堂的老師,學生,教學管理者,教材設計者以及出版者?!八麄兯械恼J知和態(tài)度都可能影響到測試工作” (Bailey1996:262);過程是指教材開發(fā),教學方法的改變,大綱的設計,學習和應試策略的采用等等。結(jié)果指“所學知識和技能的質(zhì)量”(Bailey,1996:262)。
2.3 顯性和隱性反撥模式
Prodromou (1995)結(jié)合課堂觀察和他的觀點,提出反撥分為顯性反撥和隱性反撥,“隱性”指測試中含蓄的結(jié)果,而“顯性”反撥指的是公開的結(jié)果,顯性反撥作用指直接的、明顯的應試教學或應試學習,如做全真試題、模擬試題;而隱性反撥作用是一種對教學的深層次、不易察覺的影響,這種影響在教學中無處不在、根深蒂固、潛移默化。
Bachman & Palmer 的影響觀 Bachman & Palmer 認為反撥的測試操作分為兩個層面: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微觀層面指測試對個人的影響,受到特別測試使用的影響,如老師和學生。宏觀層面指測試對教育系統(tǒng)和社會的影響??雌饋砗唵危@種反撥效應的范圍是指測試與個人和社會或教育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以上的假設,模式和范圍從不同的觀點觀察反撥現(xiàn)象。總之,這四個理論探索強化了反撥作用的研究,為這種現(xiàn)象的實證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礎。根據(jù)目前的研究,這四個理論框架作為設計教師和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訪談和觀察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Buck, G. 1988. Test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n Japanes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s [J]. JALT Journal 10: 12-42.
[2]劉潤清(Liu,Runqing),韓寶成(Han Baocheng),2000,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
北京: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
[3]鄒申(Zou,Shen),2003,語言教學大綱與語言測試的銜接---TEM8 的設計與實施[J],《外語界》(6)71-78。
作者簡介:王自然, 1991年2月15日出生,女,漢族,現(xiàn)就讀于西安外國大學課程與教學論,主要研究方向:外語教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