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遠剛
摘要:“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德育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德育教育卻沒有真正發(fā)揮到?jīng)Q定性的作用。本文根據(jù)自身教學實踐,分析傳統(tǒng)德育的誤區(qū),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德育教育;交流;參與式教學
傳統(tǒng)教育一貫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但事實并非如此。經(jīng)常聽到德育主任掛在嘴邊的話語“學生越來越難教”?,F(xiàn)在由于多數(shù)學生為獨生子女,孩子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的性格,導致學生發(fā)生問題的層出不窮,學校德育工作者長期受困于處理學生中發(fā)生的大大小小的問題之中。如何改變德育教育方法以適應新時代中的需要,這給學校育人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
帶著問題去深究根源,其實會發(fā)現(xiàn)學校德育教育的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大,德育內容存在“遠、大、虛、空”成份,不能切合學生思想的實際。在德育教育方式上重說教灌輸?shù)膲浩仁浇逃?,沒有學生實踐,學生缺乏體驗感悟,調動不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與學兩者之間掛不上勾,還容易造成受教育者對教育者產(chǎn)生逆反情緒,當然難產(chǎn)生教育效果。
現(xiàn)在國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社會普遍重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適應新時期德育教育的需要,改變原有落后的德育教育模式已是勢在必行,經(jīng)過幾年的研究,確定以學生參與為教育方式的“定目標、參與式”德育教學方式的應運而生。
討論式教學法是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誘導下,通過探討研究,議論得失,進行自我教育的一種形式。它與傳統(tǒng)說教式的德育教學最大的區(qū)別是:注重道德的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而非道德的灌輸;教師在討論過程中采取中立的角色,不介入或干預學生的道德推理,讓學生廣泛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給與學生闡發(fā)“政見”,交流思想的機會,教師只是適當?shù)募ぐl(fā)學生參與討論的動機、引導討論的方向以及掌握討論的氣氛。具體步驟如下:
一、設定學生目標
學校德育處的首要工作是選定目標,“定目標”是選定教育對象,學校首先把“討論式”教學分為多個學生范圍:1全校性范圍,2、年級性范圍,3、班級范圍,4、男生與女生范圍,5學生的居住地域范圍,6、具有相近行為習慣偏差學生范圍,7不同交通方式范圍,8住宿學生范圍等等。不同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范圍進行討論、引導,使教育目標更加明確化,針對性強。
二、選好討論問題,發(fā)揮案例的典型性作用
討論式教學法的引入,目的在于解決德育理論教學內容更新與學科穩(wěn)定性的矛盾,并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集中實現(xiàn)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觀教育的功能。所選案例來自現(xiàn)實生活,對學生來說問題接地氣,更具有挑戰(zhàn)性,與中學生樂于挑戰(zhàn)、思維敏捷、勤于思考的特點相吻合,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思考的熱情,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找到了契合點,也使得許多學生改變了過去對德育理論課的冷漠、厭倦、當耳邊風的態(tài)度。
三、運用案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
為有成效的組織好討論課,我們重視幾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討論準備,即在討論之前深入學生實際,廣泛搜集學生的問題,經(jīng)過梳理,提前擬出討論題。其次重視分組討論的意義,因為分組討論,可以使學生圍繞問題有更多機會各抒己見,相互切磋,有利于激活學生有關的先前知識,在原有知識背景與當前信息之間生成更多的聯(lián)系;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過程表現(xiàn)出來,學生會感受到一些觀點、方法的不同,從而可以更好地進行反思和評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還可以把解決問題所帶來的“認知負擔”分散到各個小組成員的身上,學生分別負責某個學習要點,他可以變成某個主題上的“專家”,通過討論來解決單個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后還要對學生的討論分析進行考核,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相關問題,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1:發(fā)現(xiàn)我校有學生沉迷網(wǎng)絡游戲問題,學校就此問題對全校學生舉行專題教育課,由德育處主任做出分析,列出現(xiàn)象: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 ,如何迅速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利與弊在哪些方面?然后把問題交給同學們進行分班公開討論,討論時間到后每班由一名代表上臺講自己班的討論結果,分析出上網(wǎng)造成的影響:1、長時間上網(wǎng)容易造成眼睛近視,不利于身體健康,2、容易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3、會受到黃、賭等侵蝕心靈,4、會因虛幻世界迷失自己,5、會因虛假信息而上當受騙等等。學生把利與弊的分析得非常透徹。還有學生代表把自己班同學的現(xiàn)狀提出來,由于是由同學來分析,有此問題的學生也不會覺得沮喪,自己參與討論,并聽到同學對自己的批評、鼓勵與幫助對問題的認識就更具有實效性。全體同學參與討論,讓要解決的問題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全員參與調動了學生在解決問題中主動性和積極性,適當利用網(wǎng)絡反對沉迷于網(wǎng)絡的主流思想悄悄地滲透入全校學生的心靈,收獲良好的教育效果,完全避免了以往說教灌輸式的教育。
案例2:某某學生沒做好家務事與家長發(fā)生矛盾,被家長批評后離家出走,后來家長在網(wǎng)吧找到某某,并帶回學校教育。請同學們想想,這同學處事方法有何不妥,如果你與家長發(fā)生矛盾又會如何做(我校是利用早操后的20鐘,由年級組長主持,定范圍初一級。)?由于問題簡單,又是發(fā)生在身邊或自己身上的事,學生反應迅速,經(jīng)短時間討論后,紛紛上臺發(fā)表意見,講述自己的面對方式,甲同學觀點:父母說得對的,會接受家長的批評。乙同學觀點:自己沒做好,父母批評時會感到心里不安,并馬上把沒做好的事情完成。有兩位學生還當場檢討自己在家中不愿做事,跟父母鬧矛盾的現(xiàn)象,得到臺下同學信任,鼓勵的掌聲。整個討論會的過程氣氛熱烈,有條不紊,充分表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主題的德育教學,收獲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過幾年的實踐,可以整理出針對學生系列問題的教育主題,針對不同的學生調整教學的方式,調動學生對德育教育的參與性、積極性等,使德育教育跨出新天地。
新的德育教學實踐,讓我們感悟到:教學方法是教法和學法的統(tǒng)一,學校的德育教育是否能產(chǎn)生好的教育效果,取決于學校的教育方法是否適當,也取決于學生否能利用所學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近幾年我校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待人禮貌等有明顯的改變,問題學生明顯少了,主流思想細細滲入學生的心田。學校的校風受到社會的認可和好評,“確定目標、參與討論”式的新教育方式在我校德育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科學討論與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物理通報》,趙國慶等著
[2]《德育新論》魯潔、王逢賢主編 江蘇教育出版社
[3]《案例教學指南》鄭金洲華東師大出版社
[4]《討論式教學法:實現(xiàn)民主課堂的方法與技巧》(美)布魯克菲爾德、普瑞斯基爾著,羅靜、褚保堂譯,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5]《有效教學方法》,(美)鮑里奇著,易東平譯,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