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隨著課程游戲化實施的進一步開展,現(xiàn)有的基礎課程已不能滿足兒童發(fā)展的需要。種植活動在充分了解兒童興趣的基礎上,設計適宜的活動日程促進兒童積極學習,建立一個積極的社會互動氛圍;鼓勵兒童有目的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新的學習經(jīng)驗。
一、確立活動中學習者的目標取向
《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兒童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睋?jù)此,在一切為了孩子發(fā)展的大方向引領下,每年春秋結合地域特點——中國花木之鄉(xiāng),開展了主題為“慢慢長大”的班本種植活動。通過開展系列種植活動,和孩子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增加對自然界的熱愛和探索欲望,提高兒童的觀察探究能力,孩子在豐富的種植活動中陪伴植物慢慢成長。
二、基于兒童興趣的種植活動內(nèi)容
基于兒童已有經(jīng)驗的前提下,與孩子們充分商討后,選擇與生活有積極聯(lián)系的、孩子在學習中感興趣的資源作為種植活動的內(nèi)容,輔助兒童。
基本需要之蔬菜——兒童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如芹菜、蘿卜、豆類等易成活的蔬菜是他們熟悉的,成為孩子們的首選種植作物;補充營養(yǎng)之果樹——色彩多樣營養(yǎng)豐富的水果一直都是孩子們的最愛,也成了他們喜愛的種植對象,選擇大家都會種植的來試試。今年就移栽了新技術培育的8424西瓜苗,孩子們滿懷期盼,天天去看護;美化環(huán)境之花草——在積累了粗淺的種植經(jīng)驗后,孩子們已經(jīng)不滿足于種植蔬果了,對于能美化環(huán)境的各種花草興趣盎然。因此,波斯菊、太陽花等在種植園生根發(fā)芽,種植園邊上緊靠圍墻處孩子們還栽種了爬山虎等爬藤植物。只要是孩子喜愛的植物,都會嘗試著進行種植,在過程中孩子收獲著體驗。
三、建構兒童需要的種植理解模式
充分尊重兒童的意愿,選擇合適的種植方式,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兒童的需要。通過回應新的經(jīng)驗,建構實際的理解模式,構建自己對種植的理解,更能促進兒童有效學習。
(一)試驗種植——豆趣叢生
我們是豆豆班,孩子們對各種豆豆情有獨鐘,于是發(fā)動家長的力量,收集了各種各樣的豆豆——黃豆、赤豆、綠豆、豌豆……從自制種植“花盆”到種植的形式都是孩子自己選擇。
泥土種植。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泥土,認識了豆豆后,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豆豆種在自制的盛滿泥土的“小花盆”里。對于中班孩子來說,已經(jīng)歷經(jīng)多次的種植活動,累積的種植經(jīng)驗足以自行在泥土里進行種植豆豆——舒適的家、合適的土壤、成長的搖籃。
沙土種植。植物的生長離不開空氣、水、泥土,那么在沙子里能不能發(fā)芽壯大呢?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在裝有沙子的盆里種上各種豆豆,豆豆又有了新家。
水培種植——彩色的豆豆。在小班時就水培過土豆,只要不離開水,土豆長勢一直旺盛。這次,孩子們決定水培黃豆,在小小酸奶杯里注入自制的彩色水,“黃豆喝了彩色的水會長出彩色豆苗嗎”,這是這次水培種植活動孩子們需要尋求的答案,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孩子驗證了自己的猜想,收獲了快樂。
(二)戶外種植——花兒競相
多彩的種植園——前幾次戶外種植的都是農(nóng)作物,在征求了孩子的意見后,這次商定種花。孩子們用小腳在田地里踩出彎彎曲曲的小路,把長方形的田地自然分隔成好看的圖案,一個圖案種一種花,正好三個大格子,分別撒上波斯菊、薰衣草、太陽花的種子,踩一踩,小鳥吃不到種子,又更加易于發(fā)芽,遺憾的是薰衣草沒有發(fā)芽。
扦插的藝術——薔薇花。鄰邊的外國語小學圍墻上爬滿了粉色的薔薇花,每年春天都吸引了無數(shù)羨慕的目光,孩子更是流連忘返。請教了園藝專家,決定剪取薔薇花的枝條進行扦插。聘請小朋友樂樂的奶奶做顧問,給孩子上了一節(jié)課《扦插的藝術》,讓他們了解最基本的扦插技巧,知道薔薇花的扦插屬于枝插。和孩子們實地剪取枝葉粗壯的枝條,進行了埋枝、澆水,沒有多少天就看見細嫩的葉子漸漸舒展開來,薔薇成活了。明年是否也能看到盛開的薔薇花呢,孩子們憧憬著。
四、基于兒童發(fā)展的“畫語”記錄評價
在種植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始終置“兒童的發(fā)展”于首位,不以成人的觀點來衡量兒童的表現(xiàn)。根據(jù)中班兒童的實際水平,設計了“畫語”的種植記錄方式,準確闡釋了植物慢慢長大的奧秘。在記錄過程中,孩子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有滿滿的愛心、責任心、堅持。每個活動精彩的瞬間孩子們通過繪畫的形式記錄評價,并與同伴、家長、教師分享,真正做到評價讓兒童做主。
以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為核心展開的種植活動,保證了兒童個體差異的需要,體現(xiàn)了以兒童為本、積極參與式的教育理念,建構起他們對真知的理解,讓種植真正成為溝通兒童生活與學習的橋梁。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
□責任編輯:鄧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