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景霖
摘要:“慕課是印刷術發(fā)明以來最大的教育革新,更重要的是,它將改革大學教育,重塑高等教育版圖。”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長、張杰對慕課的評價甚高。在教學資源匱乏的廣西,如果能有這樣一所“虛擬”學校,能不能對學生學習高中物理起到脫離課堂也能在線學習的效果呢?
關鍵詞:慕課;高中物理;實踐應用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可直譯為“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國內亦有人將MOOC譯為“慕課”。一般認為,(John Daniel,2012)2012年9 月16日,維基百科上對MOOC的 定義為:“一種參與者分布在各地,而課程材料也分布于網絡之中的課程”,并且“這種課程是開放的,規(guī)模越大,它的運行效果會越好”。它通過基于主題或問題的討論與交流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和教師聯(lián)系在一起。2012 年 9 月 20 日,該定義演變?yōu)椋骸癕OOC 是一種以開放訪問和大規(guī)模參與為目的的在線課程”。MOOC既是遠程教育領域的新發(fā)展,也是開放教育資源所推崇的開放教育理念的新發(fā)展。盡管MOOC 的設計與傳統(tǒng)課程有些類似,但是其典型特征在于它不提供學分。不過為了相關認證,它也可以對學習進行評估。
與以往的網絡公開課不同,Coursera、Udacity、edX等提供的MOOC,不再僅僅只是視頻授課,學生注冊、課表安排、隨堂測驗、期中期末考試以及結課后相應的某種證書等環(huán)節(jié)設計,讓新型的公開課模式變得更像一座虛擬的學校。
一、國內外對MOOC的研究
MOOC課程模式起源于基于互聯(lián)網的開放課程,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當時,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David Wiley教授基于wiki發(fā)起了一門名為“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的網絡開放課程,世界各地的用戶都可以分享課程資源并參與該課程。隨后,2008年1月,加拿大里賈納大學(University of Regina)的Alec Couros教授開設了一門網絡開放課程,“Me?dia and Open Education(EC&I; 831)”,并邀請全球眾多專家遠程參與教學。這兩個開放課程從思想和技術上為MOOC這一新的課程模式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是MOOC的前身。“MOOC”是2008 年戴夫·科米爾(DaveCormier)和布萊恩·亞歷山大(Bryan Alexander)對喬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在馬尼托巴大學開設的一種新型的大規(guī)模開放網絡課程英文名“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s”首字母的縮寫。這門名為“聯(lián)通主義和連接性知識”的課程吸引了25名在校生和2,300名免費在線參與的學生。
“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率先啟動的開放式課程計劃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對世界高等教育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而Coursera、Udacity、edX三個網絡平臺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世界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延續(xù)和深化發(fā)展”,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焦建利教授評價說。在他看來,國外MOOC提供商在課程設計與開發(fā)模式與方法、在線教育的推廣與營銷、質量監(jiān)控和認證、與大學和大學教授合作的方式方法等許多方面,都值得中國本土在線教育機構學習和借鑒。
二、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1、研究的內容
現(xiàn)階段mooc的建設和使用主要在大學,“在線課程不可能取代傳統(tǒng)課堂,但會倒逼大學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否則,我們的大學容易淪為一流大學的教學實驗室和輔導教室。
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表示,學校加入Coursera有兩個目的:一是與世界共享中國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二是研究如何利用這一平臺輔導學生,提高本校教學質量。據悉,復旦將率先選擇在計算機、英語等量大面廣的基礎課程中借鑒慕課模式,即要求學生在課堂外先上網“聽課”,在課堂內側重探討和解決問題。這種“翻轉課堂”可以加快以教師為中心、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模式的轉變,讓學校教育更多從靜態(tài)知識傳授轉為智能教育。
研究的問題是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如何像大學一樣借助mooc這一種教育的形式,使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時能更高效,更生動,更深入的學好高中物理。
2、研究的方法
實驗法 調查法
Mooc的優(yōu)點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只要身邊有臺能上網的電腦,就能在線學習。我們可以在學前預習,課上學習,以及課后復習。這樣就突破了教師只能在課堂上教學的局限。同時mooc是很多優(yōu)秀老師解決難點的經典方法,容易讓學生更好的學習高中物理。
研究時采用對比教學法的方式進行高中物理的教學,同等情況下一個班采用普通教學法,而另一個班采用mooc的這種形式,先預習,再學習,討論和復習的順序進行教學,用實際的方式來進行研究。再通過調查法和實驗法,分析mooc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起到的效果。
三、研究的基礎
國內的在線教育平臺建設和開放課程積累,主要由政府投入和主導,大多還是各自為戰(zhàn),投入產出效益如何,技術模式是否互通,還缺少關注與研究。而慕課的快速成長,背后是大量風險基金和慈善基金的加入。MOOC由5個主要元素組成:教師,學習者,主題,學習材料和情境。中國遠程教育分析師李青等觀察和分析了十門MOOC課程,總結出了MOOC的一般運行模式,從中提取出MOOC的組成要素:物的要素 (平臺與工具,課程信息,學習活動)和人的要素(課程教師,學習者,課程協(xié)調人)。從這些研究當中可以看到,對MOOC組成要素的剖析已經較多包含了“人”的因素。可見,關于MOOC的研究焦點開始從表象上的規(guī)模大、范圍廣、資源豐富,轉向了更實質性的教與學的本質層面,跟教學相關的要素以及跟“人”相關的要素開始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從課程本身來說,MOOC具有如下的特征:具有比較完整的課程結構(課程目標、協(xié)調人、話題、時間安排、作業(yè)等),這是一般的網絡主題討論沒有的;是一種資源和信息均開放且全部通過網絡傳播的教育形式,沒有人數、時間、地點限制;是一種擁有大量參與者的巨型課程,使用海量資源;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和偏好使用多種工具或平臺參與學習,學習環(huán)境是開放和個性化的;是一種生成式課程,課程初始時僅提供少量預先準備好的學習材料,而學習者更主要是通過對某一領域的話題討論、組織活動、思考和交流獲得知識。
現(xiàn)在在中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尚無關于高中物理慕課的網站,名師工作室建立網絡設施,工作人員上傳各自的慕課作品,使大家能有一個完善的mooc資源平臺。使老師和高中的學生通過該平臺進行這種新形式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