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宇 黃載國 劉沂
脊柱骨折在臨床中較為常見, 發(fā)病率在骨折中占5%~6%, 而MSF(multiple level spinal fracture)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脊柱骨折, 其定義為凡脊柱骨節(jié)段(除棘突和橫突外)兩個或兩個以上發(fā)生骨折, 即為MSF, 最早由Kosven[1]提出。隨著現(xiàn)代交通、建筑業(yè)的發(fā)展, 發(fā)病率逐年增加, 對此病認識不足,易導致嚴重并發(fā)癥。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MSF患者60例, 按照骨折分型分為不穩(wěn)定型骨折組(甲組)和穩(wěn)定型骨折組(乙組), 每組30例。患者中男35例, 女25例,年齡26~63歲;致傷原因:高處墜落傷19例, 車禍傷26例,重物砸傷15例;合并四肢骨折15例、合并肋骨骨折10例、合并顱腦損傷6例、合并腹部臟器損傷2例。
1.2診斷標準 患者均完善X線、三維CT及MR檢查, 若椎體高度丟失>30%、椎管侵占>1/3, 診斷為不穩(wěn)定型骨折,否則診斷為穩(wěn)定型骨折。
1.3方法 甲組患者采用短節(jié)段、長節(jié)段和(或)分段固定手術(shù)治療, 乙組患者采用臥床方式保守治療。
1.4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椎體后凸角度、椎體前柱高度變化情況。治愈:患者疼痛癥狀完全消失, 脊柱功能恢復良好, 經(jīng)X線檢查提示骨折愈合良好;有效:患者疼痛癥狀明顯緩解, 脊柱功能未能完全恢復, 經(jīng)X線檢查提示骨折愈合較好;無效;患者疼痛癥狀無緩解, 脊柱功能沒有恢復, 經(jīng)X線檢查提示骨折愈合較差??傆行?治愈率+有效率。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傷椎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椎體后凸角度及椎體前柱高度均優(yōu)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椎體后凸角度及椎體前柱高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傷椎變化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傷椎變化情況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 aP<0.05;與甲組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椎體后凸角度(°) 椎體前柱高度(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 30 18.31±2.20 5.20±3.10a 21.38±4.31 33.46±4.29a乙組 30 17.93±2.10 6.51±3.22ab 24.68±4.10 31.26±4.37ab
MSF系強大暴力所致, 致傷原因多為交通事故、高處墜落或重物砸傷, 受傷機制復雜, 多數(shù)患者伴急性脊髓損傷,損傷往往由一個關(guān)鍵損傷部位決定[2], Bensch[3]認為損傷多發(fā)生在脊柱交界部位, 多數(shù)為非相鄰型脊柱骨折。臨床上對MSF的漏診及延遲診斷亦不少見, Wittenberg等[4]報道漏診或延遲診斷率為23.1%;Powell等[5]報告14例, 4例存在延遲診斷;唐三元等[8]報告23例, 11例存在漏診或延遲診斷, 最長延遲診斷可達6個月。
MSF的分型目前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臨床上常用的有Calenoff法[6]、Henderson 法[7]及唐三元[8]法 , 國內(nèi)多采用唐三元法。此法根據(jù)脊柱骨折節(jié)段相鄰與否及間隔的節(jié)段數(shù)目將MSF分為兩型及五種亞型。根據(jù)唐三元法分型非手術(shù)治療僅可適用于Ⅰ型骨折中單純的椎體壓縮骨折、椎體高度丟失<1/3、不伴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且無后柱骨折的患者, 其余分型均需手術(shù)治療。Wittenberg等[4]認為手術(shù)治療能早期恢復脊柱的穩(wěn)定性和傷椎的高度, 并通過有效的植骨融合避免后凸畸形, 故建議對所有不穩(wěn)定的損傷節(jié)段均行手術(shù)治療。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 治療后, 甲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 乙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椎體后凸角度及椎體前柱高度均優(yōu)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椎體后凸角度及椎體前柱高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按照骨折類型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可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 對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的患者, 按照不同的骨折分型, 選取合理化的治療方案, 可顯著恢復脊柱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1] Kosven AM.Lechenii oslozhenennykh perelomov posvonoekika.Orthop Trav- matol Protez, 1965, 2(4):56-59.
[2]王華東, 史亞民, 侯樹勛, 等.非相鄰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的診斷與手術(shù)治療.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5, 15(2):91-94.
[3] Bensch FV, Kiuru MJ, Koivikko MP, et al.Spine fractures in falling accidents: analysis of multidetector CT findings.European Radiology, 2004, 14(4):618-624.
[4] Wittenberg RH, Hargus S, Steffen R, et al.Noncontiguous unstable spine fractures.Spine, 2002, 27(3):254-257.
[5] Powell JN, Waddell JP, Tucker WS, et al.Multiple-level noncontiguous spinal fractures.Journal of Trauma, 1989, 29(8):1150-1151.
[6] Calenoff L, Chessare JW, Rogers LF, et al.Multiple level spinal injuries: importance of early recognition.Ajr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1978, 130(4):665.
[7] Henderson RL, Reid DC, Saboe LA.Multiple noncontiguous spine fractures.Spine, 1991, 16(2):128-131.
[8]唐三元, 陳莊洪.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的分類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1995(4):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