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語言測試是20世紀60年代初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現已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跨學科的綜合科學。不同的語言測試有不同的特點和要求。按照語言測試的用途來劃分,英語測試可分為四類(劉潤清、韓寶成,2000):水平測試(proficiency test)、成績測試(achievement test)、潛能測試(aptitude test)及診斷測試(diagnostic test)。本文所討論的測試是指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的、以檢查學生學習情況為目的的成績測試,如隨堂測試、單元測試、期中測試、期末測試、畢業(yè)考試等。
英語測試作為英語教育活動的四大環(huán)節(jié)(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課堂教學、測試與評估)之一,是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為英語教學提供反饋信息。學生通過參加測試可以了解自己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程度,反思自己的學習計劃和方法,體驗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信心;同時,也可以發(fā)現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便有針對性地學習。對教師來說,通過測試可以對外語教學的效果有一個正確的了解,為其調整教學進度、確定教學重難點、選用教學方法等方面提供依據,并可根據測試的反饋信息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制定補救措施,提高教學效率。因此,科學適度的測試能對教學產生有益的反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外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1.測試脫離教學內容,考試內容脫離學習內容日常教學中運用測試的目的是檢查教學過程中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命題應依據課程標準和所學教材,命題范圍應為本階段所教內容,做到“學什么,考什么”。命題時既要考慮某一語言現象或某一單項技能,設計一定數量的語言點和語法單項考查題,同時也要注意對整體語言能力的要求與考查,設計一些綜合能力題(如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等)。然而,有些單元測試也仿照高考的題型結構,能力題比重過大,與本階段教學有關的內容僅有幾道選擇題,使有些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夠理想,給他們造成“學課本與做考卷是兩碼事,學英語與用英語又是兩碼事”的感覺。這種脫離教學內容的測試是造成中學英語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和部分中學生外語學習動機不強的重要原因之一。
2.測試方法單一,題型單調,客觀題過多日常測試不同于高考。高考是水平考試,是大型的選拔性考試,目的是為高校選拔合格的人才;而教學過程中的測試是成績測試,用來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或技能的掌握情況。兩者測試類型和目的不同,題型和試卷結構也應不同。然而,目前大部分測試與練習卻一味依照高考題型,甚至平時的一課一練、單元檢測等也大量采用客觀性選擇題。選擇題雖然有其形式靈活、覆蓋面大、便于閱卷等優(yōu)點,但無法考察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常常會產生負面的導向作用。一些教師和學生會偏重于接受性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產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的培養(yǎng),不注意用英文真正地寫點什么或者說點什么(高蘭生、陳輝岳,1996)。語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測試應根據不同學習階段和內容,針對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及能力的發(fā)展水平,采用恰當、合理的題型。在階段性測試中,應較多采用由學生實際操作的主觀題,以所學單元、本階段的知識技能的考查為主,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為輔。而對于期終考試、畢業(yè)考試等,則應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應改變“筆試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增加口語測試,以全面檢測學生的英語水平。
1.普及語言測試的基礎知識,了解語言測試的理論與技巧。要保證測試的質量,命題者應首先學習語言測試的基礎知識,了解語言測試的基本原則、試題命制的方法要求、試卷質量的評價方法等。各級各類的英語教師培訓應該將語言測試作為其重要內容,為他們提供測試理論上的指導和方法上的幫助。其次,應認真分析和研究高考英語試題。高考英語試題經過不斷改革,扭轉了低效的語法定向的考試方向,改變了單純測試知識的傳統(tǒng)目標定位,發(fā)展并完善了基于語篇的有效測試手段,加強了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的考查。雖然現行試題仍有一些有待完善之處,如主觀題比重較小、缺乏口語測試等,但其“強化語境、突出語篇、強調應用、注重交際”的命題原則和堅持“以能力立意”的指導思想,值得我們肯定和借鑒。
2.積極探索和實施口語測試,實現測試形式的多樣化口語能力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國內外大型英語考試(如:IELTS、CET等)均增加了口試內容。作為檢測學生語言能力形成情況并為教學服務的日常測試,理應把口語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納入考核范圍?!队⒄Z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終結性評價(如期末考試、結業(yè)考試等)“應包括口試、聽力考試和筆試,全面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我們注意到,近幾年來,英語交際教學的思想不斷深入人心,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得到了重視和加強,許多地方中考英語試題中都實施了口語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