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周英姿
(福州市茶園山中心小學,福建 福州 350002)
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結晶,是凝聚學校師生員工的精神紐帶,是促進學校發(fā)展的前進方向和強大動力。[1]學校確立了“軍德立校,軍藝活校”為國防教育特色文化的創(chuàng)建指向:一是福州市茶園山中心小學的前身是福州空軍干部子弟學校,有著悠久的學軍擁軍傳統(tǒng)。二是2017年先后頒布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和《少先隊員改革方案》都強調實施了國防教育,致力于引導少年兒童傳承軍旅風尚,砥礪道德意志,有利于養(yǎng)成勇武體魄和勇敢擔責、勇于前行的心理品質和良好品格。三是軍德立校,強調了德育為先的素質教育理念,以軍人“忠誠、勇敢、堅強、剛毅”的優(yōu)秀品德熏陶少先隊員,以軍隊嚴明的紀律、優(yōu)良的作風影響少先隊員;軍藝活校,有效開辟了少先隊員發(fā)展美育的富有特色的途徑。融軍隊藝術嚴肅活潑、剛毅健美、豐富多彩的特性于學校國防教育活動中,活躍學校的文化氛圍。
在創(chuàng)建“軍德立?!ぼ娝嚮钚!眹澜逃厣幕膶嵺`過程中,學校以活動錘煉為核心,以精神引領、氛圍熏陶、活動錘煉、課程滲透四個維度協(xié)同配合,探討有效創(chuàng)建特色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建之道。
孔子在《論語·憲問》中把“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2]列為人才培養(yǎng)三大要素,蘊含德、智、體育人的基本目標,表明了教育不僅要讓人善良睿智,更讓人堅毅勇敢。受到這一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啟迪,在國防教育文化特色創(chuàng)建中,提煉出“智以修心,勇而正身”的校訓作為精神引領,來統(tǒng)帥“益智益勇”“達己成人”的校風建設、“大氣養(yǎng)智、大愛率勇”的教風建設和“智而博聞、勇而多藝”的學風建設,以促進“軍德立校,軍藝活?!钡乃刭|教育理念的落實,彰顯以“全面+特色”來培養(yǎng)“身心健康、智識豐富、勇于擔當、向上向善”的新一代智勇少年的辦學目標,為下一代的美麗人生奠定牢固的素質基礎。
學校全面建構“智勇”文化的形象標識系統(tǒng),修建了高大的“智勇”理念墻、優(yōu)美的“智勇”浮雕墻、寬敞的國防教育互動體驗廳與戶外體能訓練區(qū)、軍體長廊、充滿童趣的小兵成長記主題墻等。特別是在國防教育互動體驗廳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軍德立校,軍藝活?!毙1菊n程內容和國防知識的學習與軍體技術的互動體驗融于一體,設置了先進武器裝備模型展示和拼裝區(qū)、電子平臺學習區(qū)、飛行體驗區(qū)、射擊模擬區(qū)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互動體驗中學習粗淺的軍事知識技術,潛移默化中受到現代國防的神奇與強大的熏陶,進而萌發(fā)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情感。
校園活動是“軍德立校、軍藝活?!钡暮诵妮d體,也是開展國防教育文化特色建設的主渠道。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也彰顯國防教育文化特色。
1.軍校共建,譜寫攜手共進之歌
近年來,學校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定期開展軍校共建活動并行成常態(tài)。在近百場的共建活動中,引領隊員學習軍德、崇尚軍魂,同時引領少年兒童鍛煉身體、磨煉毅力,勇而正身,培養(yǎng)頑強拼搏、百折不撓、奮勇直前的意志力。請進來的活動主要有:請國旗班戰(zhàn)士為師生展示每學期一次的升旗儀式;進行隊列訓練、軍體拳傳授主題班會活動等;走出去主要有:帶領隊員實地參觀軍營,學習軍人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他們自理自立的意識;帶領隊員與部隊教官一起瞻仰祭掃烈士墓,緬懷先烈英勇事跡等。
2.軍星璀璨,點亮爭當先鋒之夢
學校借校少先隊大隊部被授予省級“軍星璀璨先鋒大隊”榮譽稱號之良機,在各中隊中成立了校級先鋒中隊,分別以抗日小英雄、革命先烈、元帥將軍、等解放軍領軍人物進行命名,并開展豐富多彩的學先鋒、當先鋒的中隊主題活動,隊員們還設計“學軍園地”,各中隊開展讀先鋒故事,觀紅色電影,唱紅色歌曲等活動,為創(chuàng)設軍德氛圍錦上添花。
學校的軍鼓樂團活動是彰顯軍藝活校特色的藝術活動,形成低年級普及鼓樂基本功、中年級普及鼓樂興趣小組、高年級成立校級鼓樂隊、優(yōu)秀鼓手隊員參加校鼓樂俱樂部的四級鼓樂活動梯隊。軍鼓活動不僅鍛煉了隊員的手腦協(xié)調能力,受到了音樂藝術熏陶,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吃苦、進取、團結、協(xié)作的軍人作風,收到了學軍藝中育軍德的雙重效果。
3.軍操齊動,亮出英姿颯爽之風
在“勇而修身”校訓引領下,音樂教師結合部隊軍體拳特點自編自創(chuàng)一套簡單易學、軍味十足的軍體操。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中,學生在軍樂聲伴隨下跳起了模擬行軍禮、整著裝、立軍姿的舞蹈,英姿颯爽又略帶稚氣,展現生機勃發(fā)的無限生命力,激發(fā)對軍隊舞蹈藝術的熱愛之情。
學校為彰顯軍藝活校,還開展多種藝術活動,如組織開展“先鋒行動——紅色新聲代”歌詠活動,向隊員推薦并教唱優(yōu)秀軍歌曲目,讓校園歌聲處處,曲樂連連,形成了“班班有歌聲,人人唱軍歌”的濃厚軍藝氛圍。在此基礎上多次組織全校性軍歌競賽,不僅激發(fā)了少先隊員對軍歌演唱的興趣,提高了少先隊員音樂素養(yǎng),還增強了少先隊員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展現了軍魂。
課程是傳播和創(chuàng)建校園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徑。一方面要求各學科教師結合本學科教材內容,有機滲透以軍德、軍魂為核心的思想教育。例如語文學科結合教材《狼牙山五壯士》《小英雄雨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文章,引導學生感受紅軍、八路軍、解放軍戰(zhàn)士代代相傳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偉大精神和勇敢堅毅、不怕困難、奮不顧身的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學校積極開發(fā)體現國防教育文化特色的《軍韻》校本課程,按低、中、高學段編寫教材,包括戰(zhàn)斗英雄故事、軍人格言、軍事常識、軍事游戲等豐富內容。以少先隊活動、主題班隊會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形式實施,這些課中帶領學生到國防互動體驗大廳中與各種國防設施互動,生動活潑地開展融知識性、生動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國防教育活動,激發(fā)少先隊員熱愛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思想情感,拓寬了軍德教育的平臺。此外,學校還運用學軍小報、學軍繪畫、誦讀軍旅詩詞、講演軍人故事等各種形式使得校園軍德教育熱潮滾滾,國防教育文化特色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