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荔灣區(qū)流花路小學 李麗芬 曹莉娜
現(xiàn)實的教育教學中, “老師沒教,我就不會”的學習邏輯依然根植于學生的思想中,這一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顯然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從發(fā)展的眼光來看,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出發(f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2012年起我校就著力研究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力,通過構建 “大閱讀教育”課堂模式促進學生學習力生成,導學案和小組合作是研究的兩個抓手,從學習方法和組織形式上進行探討,改變學生被動而低效的學習方式。
1.導學案的定義。導:引導;學:自學;案:方案。導學案不是教案。它強調的是 “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其落腳點在 “學”上。它是老師根據(jù)學情和教學內容,首先給學生確定預習目標,然后圍繞目標設計一系列探究性問題,最后通過測試題進行自我檢測的這么一個自學方案。導學案也不是單純的課后作業(yè)。作業(yè)是學生的課后任務,是檢測學生是否掌握課堂所學的一個手段,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與復習,基本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完成。導學案則是學生課前的一個準備,完成多少由自己的能力決定,學生只是借助它自學新知識,提前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知道存在的困惑,帶著問題聽課,上課目標性更強。
2.導學案對提高學習力作用的具體表現(xiàn)。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習動力。學生拿到導學案后,就開始自主學習,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導學案告知了預習的內容和目標,學生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產生學習的需要和興趣。 (2)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毅力。老師設計導學案時,把學情與教材相結合,從內容的選定、目標的確立,到學習步驟和方法的設計等,都是有梯度,設置問題會適時給學生出點難題,以激發(fā)學生不斷探索的欲望,學生要積極面對并設法解決,經過老師長期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學習毅力必會增強。 (3)學會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導學案不僅讓學生明確學什么,更重要是教會學生如何學,讓學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切實提高學習能力。 (4)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思維能力發(fā)展。導學案的問題是圍繞新知識設計的,學生要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長期訓練,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愛閱讀愛思考的習慣,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導學案由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愿意去嘗試和探索,使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導學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學習不可能是個體活動,它需要借助外力,需要與他人交流合作,需要集思廣益,以及時解決自己或別人學習中的困難,所以小組合作是學習的最佳外助力。
1.小組合作的特點。每個小組由4到6人組成,學習不再是個人行為,學生不再彼此看后背,而是面對面圍桌而坐,自學、展示、檢測評價等活動,都在小組的形態(tài)下進行,學習任務從個體轉向個體與合作相結合,學生關系從個體競爭轉向小組競爭的關系,評價也從對個體轉向對小組,合作更直接更高效。
2.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 (1)增強學習積極性,評價都是以小組為單位的,組內成員形成 “利益共同體”,人人都要積極參與,為小組做貢獻。 (2)增強合作意識,學生在交往中學會相互包容,相互鼓勵,共同分享,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3)增強思維能力,小組合作讓同伴交流更密切,主動聯(lián)手求知、質疑、交流和分享。
3.小組的組建與管理。 (1)分組要根據(jù)性別比例、興趣、學習水平、性格特點等因素合理搭配, 每個小組由4-6人組成,按T字型圍坐,除特殊情況外,人員不隨意更換。 (2)每人都有自己的職責,如組長、紀律委員、記分員等。 (3)建立明確的競爭機制。每天對紀律、作業(yè)、測驗、互助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分。 (4)為了激勵人人參與,鼓勵互幫互助,課堂要求以接力的形式輪流發(fā)言匯報。 (5)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匯報小組中的紀律委員負責匯報過程中的紀律管理。 (6)組長是小組的靈魂人物,對組長的培養(yǎng)著重于教會方法,明確責任,適時指導。
學習力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三個要素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缺一不可,同時具備了三要素,才能真正擁有學習力。圍繞學習力的三要素,導學案從內驅動學生去學習,賦予學生學習動力和方法,小組合作從外促進學生學習,使學習更高效,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的,兩者整合在一起,對促進學生學習力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