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琳,楊曉琳,蘇閃閃,王靜宇,包倩倩,楊甜甜,趙錦慧
(周口師范學院 生命科學與農(nóng)學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近年來由于大量污染物排放的增多,大氣臭氧層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地球失去了臭氧層的保護,紫外輻射對地球上的生命產(chǎn)生了危害.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這種狀況,到2075 年大氣臭氧層將減少40%[1],國際科學界已經(jīng)開始關注因臭氧層被破壞導致的紫外輻射的增強.據(jù)相關研究表明,紫外輻射過強會對植物乃至整個生物圈帶來無法預想的危害[2-3],植物的生長受到了抑制,長久下來也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威脅.本實驗借鑒逆境植物生理學中的鈣調(diào)控理論[4],以蠶豆嫩苗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濃度鈣對紫外輻射條件下蠶豆嫩苗生理指標的影響,旨在探索紫外輻射對植物造成傷害的緩解途徑.
顆粒飽滿的蠶豆種子.
紫外燈、離心機、電子天平等.
1.3.1氯化鈣溶液配制
用電子天平稱取一定量的氯化鈣,配制出2 mmol/L和6 mmol/L的氯化鈣溶液.
1.3.2蠶豆種子消毒、萌發(fā)及嫩苗的培養(yǎng)
用5%的次氯酸鈉將蠶豆種子浸泡30 min,清洗干凈,浸泡24 h,將其分別移至鋪有濾紙的托盤中,上面覆蓋一層濾紙,在室溫下培養(yǎng),并噴灑蒸餾水催芽,培養(yǎng)4 d后,將蒸餾水改為培養(yǎng)液進行培養(yǎng),直到長出4~6片葉子.
1.3.3實驗處理設置
將長出4~6片真葉的蠶豆嫩葉分為1個對照組和6個處理組.對照組置于正常條件下培養(yǎng);處理組1為蠶豆嫩苗每天紫外照射4 h,處理1 d;處理組2為蠶豆嫩苗紫外照射4 h,持續(xù)處理3 d;處理組3為蠶豆嫩苗每天紫外照射4 h,處理1 d,輻射結束后葉面噴灑濃度為2 mmol/L的氯化鈣溶液;處理組4為蠶豆嫩苗每天紫外輻射4 h,處理1 d,輻射結束后葉面噴灑6 mmol/L的 氯化鈣溶液;處理組5為蠶豆嫩苗每天紫外輻射4 h,連續(xù)處理3 d,輻射結束后葉面噴灑2 mmol/L 的氯化鈣溶液;處理組6為蠶豆嫩苗每天紫外輻射4 h,連續(xù)處理3 d,輻射結束后葉面噴灑6 mmol/L的氯化鈣溶液.紫外輻射上午8:00開始,12:00結束,葉面噴灑氯化鈣溶液中午12:00進行,噴灑時以葉面無液滴滴落為宜,注意每盤每次噴灑量保持一致.各處理組培養(yǎng)結束后將嫩苗恢復培養(yǎng)1 d,而后取葉片測定蠶豆嫩苗中游離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的生成量、可溶性蛋白合成量以及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標.
1.3.4生理指標測定方法
葉綠素含量的測定:利用分光光度法[5]測定葉綠素合成量,用95%乙醇提取蠶豆嫩葉中的葉綠素,每個處理均設置重復(3個),葉綠素含量用平均值表示,下列所測指標表示方法相同.
游離脯氨酸含量的測定:利用酸性茚三酮法[6].
丙二醛含量的測定: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7].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測定:利用考馬斯亮藍法[8].
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測定:利用愈創(chuàng)木酚比色法[8].
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利用蒽酮法[8].
表1 蠶豆嫩葉中葉綠素的生成量
表1是蠶豆嫩葉中葉綠素合成量在各種處理下受到的影響.在紫外光照射下,蠶豆嫩葉中葉綠素合成受到抑制,葉綠素的合成量下降,輻射時間越長,下降越多.輻射后如果噴灑不同濃度的氯化鈣,則葉綠素合成量有所上升,其中噴灑6 mmol/L的氯化鈣葉綠素含量變化更明顯.由表1可知,6 mmol/L的氯化鈣對紫外照射下蠶豆嫩葉的緩解作用要強于 2 mmol/L對其的緩解.
表2顯示的是蠶豆嫩葉中丙二醛生成量的變化.受到紫外輻射后,MDA生成量與對照比較增加,并且MDA生成量與脅迫時間成正比.蠶豆嫩葉在紫外輻射等惡劣環(huán)境中細胞自身會產(chǎn)生丙二醛,丙二醛含量超過一定量會使細胞膜系統(tǒng)受損害[9].實驗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紫外輻射脅迫會使膜系統(tǒng)受到傷害,脅迫時間越長,膜系統(tǒng)所受到的傷害越大.脅迫后噴灑不同濃度的氯化鈣,則蠶豆嫩葉中的丙二醛生成量都有所降低,這說明鈣能夠減輕紫外輻射對蠶豆葉片中磷脂的傷害.
表2 蠶豆嫩葉中丙二醛的生成量
表3 蠶豆嫩葉中脯氨酸的生成量
實驗結果如表3,紫外脅迫組及紫外脅迫+氯化鈣組與對照相比較,蠶豆嫩葉中游離脯氨酸合成量均增加,噴灑氯化鈣的實驗組游離脯氨酸合成量增加更明顯.這說明鈣能促進蠶豆體內(nèi)游離脯氨酸的合成,而脯氨酸是調(diào)節(jié)滲透平衡的物質,因此蠶豆嫩苗細胞的滲透調(diào)節(jié)能力會增強,使植物增強對外界的抵抗能力.
表4顯示了紫外光照射對蠶豆嫩葉中可溶性蛋白合成的影響,紫外脅迫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可溶性蛋白合成量減少,外施氯化鈣后,可溶性蛋白合成量雖有所提高,但基本上未達到對照組水平.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它主要在植物嫩苗期合成.有研究表明,植物細胞內(nèi)基因表達水平和蛋白質合成對強UV-B 輻射更為敏感[10].本實驗結果表明,紫外輻射對蠶豆嫩葉中可溶性蛋白合成確實有一定的破壞作用,并且輻射劑量與破壞程度呈正比,噴灑氯化鈣后可緩解這種破壞,說明鈣能夠緩解紫外輻射對蠶豆嫩葉的傷害.
表4 蠶豆嫩苗可溶性蛋白的合成量
表5 蠶豆嫩葉中可溶性糖的生成量
表5顯示了不同處理對蠶豆嫩葉中可溶性糖生成量的影響.紫外脅迫下可溶性糖生成量減少,并且減少程度與輻射程度呈正比,噴灑氯化鈣后,可溶性糖生成量雖有所提高,但未達到對照組水平.這說明鈣能有效減輕紫外輻射對蠶豆嫩苗生長的抑制作用.
表6 不同條件下蠶豆嫩葉中過氧化物酶活性
表6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各處理組POD活性與正常培養(yǎng)下的蠶豆嫩葉中POD活性比較明顯上升,其中紫外輻射1 d下,POD活性增加了6.7%;紫外輻射3 d下,POD活性增加了8.6%;紫外輻射1 d + 2 mmol/L氯化鈣處理下,POD活性增加了7.7%;紫外輻射1 d + 6 mmol/L氯化鈣處理下,POD活性增加了8.3%;紫外輻射3 d + 2 mmol/L氯化鈣處理下,POD活性增加了16.4%;紫外輻射3 d + 6 mmol/L氯化鈣處理下,POD活性增加了19.4%.因此鈣能夠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本探究結果表明:蠶豆嫩苗葉片葉綠素、可溶性糖生成量在紫外照射下下降,可溶性蛋白合成量降低,游離脯氨酸和丙二醛生成量增加,過氧化物酶活性增強.外施不同濃度的氯化鈣后,葉綠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游離脯氨酸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過氧化物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強,但丙二醛生成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大量研究顯示,紫外輻射等逆境條件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11-12].本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蠶豆經(jīng)6 mmol/L的鈣離子處理,其生理特征與正常處理的更接近,這說明鈣能夠使蠶豆葉片中葉綠素含量增加,促進植物的生長.蠶豆進行光反應需要葉綠素的參與,在光照、二氧化碳含量一定的條件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速率與葉綠素有關.
植物在逆境下遭到損傷后體內(nèi)活性氧的積累、損傷和活性氧的種類會引起膜脂過氧化物產(chǎn)物丙二醛的產(chǎn)生.本實驗結果表明,蠶豆嫩葉中丙二醛的生成量在紫外脅迫下明顯增加,但是蠶豆嫩葉在噴灑不同濃度的氯化鈣后丙二醛的生成量下降,這說明鈣能夠抑制丙二醛的生成,使植物的膜系統(tǒng)免受傷害.
蠶豆嫩葉在紫外輻射條件下,游離脯氨酸生成量增加,并且與輻射時間成正比,輻射后噴灑氯化鈣,游離脯氨酸生成量繼續(xù)增加,這說明鈣能促進脯氨酸的合成,這與洪法水[13]等研究結果相似.
蛋白質是生物體內(nèi)的重要物質.本實驗結果顯示,在紫外輻射條件下,蠶豆嫩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用不同濃度氯化鈣溶液處理蠶豆嫩苗后,可溶性蛋白生成有所增加,并且與輻射時間呈正比.蛋白質是重要的酶類物質,它能夠參與細胞內(nèi)的多種化學反應,對植物的生長有重要的作用.
糖類是植物的主要養(yǎng)分物質,而且糖類是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本實驗結果顯示,紫外輻射下蠶豆嫩苗葉片中可溶性糖合成量降低,并且輻射劑量越大,可溶性糖含量越低,這可能是由于紫外輻射處理后,蠶豆嫩苗葉片中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遭到毀壞,光合速率下降,導致糖類無法正常積累.
過氧化物酶是保護植物生長發(fā)育的一種酶類,由表6可知,蠶豆嫩葉在紫外輻射下體內(nèi)的過氧化物酶活性升高,這是植物自身的保護機制.在處理組中分別施加了不同濃度的氯化鈣,結果顯示蠶豆嫩葉中POD活性進一步提高,這可減少外界環(huán)境對蠶豆的傷害.
由于近年來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污染物大量排放,嚴重破壞了大氣中的臭氧,據(jù)統(tǒng)計,過去20 年中,全球范圍內(nèi)的臭氧濃度減少了2%~3%,紫外輻射增強的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日趨嚴重,所以研究鈣防御紫外照射對植物生命活動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元,祖艷群,王勛陵.地表紫外輻射增強與植物的響應[J].植物學研究,2000,18(5):42-46.
[2] Li Yuan,YUE Ming,WANG Xun-ling. Effect of enhanced ultraviolet-B raditon on crop structure, growth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spring wheat under field conditonns [J]. Field Crops Research,1988,57:253-263.
[3] Caldwell MM,Teramura AH,Tevini Metal. Effects of increased 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on terrestrial plants[J].Ambi,1995,24(3):166-173.
[4]孫大業(yè),郭艷林,馬力耕.細胞信號傳導[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40-265.
[5]劉絢霞,董振生.油菜葉綠素提取方法的研究[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4(4):45-48.
[6]湯章城.現(xiàn)代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南[M].上海:科學出版社,1999:303.
[7]劉萍,李明軍.植物生理學實驗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50-152.
[8]張志良.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4-137,184-185,258-260.
[9]劉祖祺,張石城.植物抗性生理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4:9.
[10] Teramura AH. Effectof ultraviolet-B radition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crop plants[J]. Physiol Plant,1983,58: 415-427.
[11]林文雄,梁義元,金吉雄.水稻對UV-B輻射增強的抗性遺傳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應用生態(tài)學報,1993,10(1):31-34.
[12]徐秋曼,陳宏,程景勝,等.鎘對油菜葉細胞膜的損傷及細胞自身保護機制初探[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保護, 2001,20(4):235-237.
[13]洪法水,周謀文,董振吉.鈣和聚乙二醇對小麥幼苗水分脅迫的緩和效應[J].植物生理學通訊, 1995,31(3):202.
Studyonalleviationofcalciumtotoxiceffect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