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研究綜述

2018-04-01 03:36:53胡招祺
社會科學動態(tài) 2018年9期
關鍵詞:阿爾都塞決定論合力

胡招祺

馬克思唯物史觀的諸問題中,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的研究一直處于相對滯后、淡化、薄弱的狀況。為扭轉(zhuǎn)此局面,30年來,學者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較多的成就,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F(xiàn)將近30年國內(nèi)歷史合力論思想的研究狀況綜述如下。

一、拓寬、深化歷史合力論思想文本的研究

上世紀80年代歷史合力論思想研究在文本上往往局限于恩格斯的兩封書信,一封是1890年9月《恩格斯致約·布洛赫》,另一封是1894年1月《恩格斯致瓦·博爾吉烏斯》,認為前者是完整表述,后者是進一步補充。

90年代以來,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的研究文本逐漸拓寬,又有新的發(fā)現(xiàn),同時,相關的文本還延伸到馬克思的部分書信和著作以及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幾位哲學家的著作。一種觀點認為歷史合力論思想在《反杜林論》中得到思考,在《路·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以下簡稱《終結》)中公開表述。前面兩封書信是一種私下的解釋,盡管在其中以高度概括的形式清晰地描述了這個思想的基本結構①。由此《終結》取代了《恩格斯致約·布洛赫》成為了歷史合力論思想研究中最重要的文本。另一種觀點認為聯(lián)系到馬克思、恩格斯與歷史合力論思想的關系,研究文本則可追溯到馬克思1846年致安年柯夫的信和1857—1858年的《經(jīng)濟學手稿》。第三種觀點從歷史合力論思想提出的歷史背景,即恩格斯捍衛(wèi)馬克思唯物史觀,與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學家、社會學家作斗爭,教育德國社會民主黨內(nèi)的無政府主義“青年派”以及糾正德國社會民主黨某些領袖的錯誤認識出發(fā),認為研究文本還應包括恩格斯1890年8月5日和10月27日致康·施米特的兩封信和1893年7月14日致梅林的信。第四種觀點從后恩格斯時代歷史合力論思想受到的詰難和面臨的解釋困境出發(fā),認為研究文本還可延伸到阿爾都塞的《保衛(wèi)馬克思》和《讀〈資本論〉》、薩特的《辯證理性批判》、勒龐的《烏合之眾》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

筆者認為,歷史合力論思想的研究文本隨著研究的深入而逐漸拓寬和深化,是恩格斯這一思想具有歷史活力和時代價值的表現(xiàn),但在梳理時,應將這些文本做一個主次之分,著重對恩格斯著作中闡述歷史合力論思想的文本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此作為研究歷史合力論思想和審視、評價其他相關文本的根本依據(jù),而不能夠一概而論。

二、歷史合力論思想的理論來源探討

歷史合力論屬于恩格斯的創(chuàng)造,在此之前沒有這一稱謂,學者們只能從這一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即個人活動的目的、動機與歷史結果之間的關系出發(fā)來探尋其理論來源。

一種觀點以歷史哲學為線索,縱向探尋歷史合力論思想的淵源②,認為歷史合力論思想有一個長時間的演變過程。從古希臘哲學中的“自然神論”和宿命論,到中世紀“上帝的計劃”被解釋為歷史必然性的象征,再到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一步步動搖人們對上帝的崇拜,樹立起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的大旗,形成了歷史背后起推動作用并主宰著歷史中個人命運的,不是神秘的自然,也不是上帝,而是人自身的觀念。最后這一歷史哲學思想發(fā)展到德國古典哲學階段,經(jīng)康德、費希特和謝林,集大成于黑格爾??档職v史哲學立足于目的論,他把歷史規(guī)律歸結為自然規(guī)律,強調(diào)歷史是合目的性與合規(guī)律性的統(tǒng)一。黑格爾達到了理性思辯的絕對統(tǒng)一,認為歷史是受理性支配的,但理性往往隱藏在幕后,使得在歷史上起作用的恰恰是那些盲目的個人意志的沖突,最后的結果是,每個人的目的難以達到,理性的計劃卻得以實現(xiàn)的所謂“理性的狡計”。

另一種觀點認為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直接來源于黑格爾的“理性的狡計”。理性無法直接闡述歷史,必須有一個中介來連接,這個中介在康德哲學中是人感受、接受物自體所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的能力,在黑格爾哲學中則是熱情、情欲,但二者均要受制于理性的控制,要體現(xiàn)理性的意志。當然,此觀點為后來的詰難者留下了“證據(jù)”, 會使人誤認為恩格斯涉及單個意志的論證還沒有拋棄黑格爾那一整套邏輯③。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受黑格爾“理性的狡計”影響的同時,還與斯賓塞的“社會靜力學”思想有相似之處。

總體看來,在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的研究中呈現(xiàn)出一種“倒掛”現(xiàn)象,即詰難者主張歷史合力論思想有理論來源,但其動機是借此將恩格斯這一思想“機械化”、“形而上學化”,以貶低其理論價值;而認同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價值的學者,卻回避其理論來源,以此減輕“誤讀”之嫌。其根據(jù)主要有二:第一,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來源于德國古典哲學這一結論來套用歷史合力論思想,覺得歷史合力論思想的理論來源是一個明問題,沒有必要重新研究;第二,恩格斯闡述歷史合力論思想的文本篇幅較少,其中并未直接提及其理論來源問題。

筆者認為,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有深刻且具體的理論來源,但不是對之前思想的直接繼承,而是對其的揚棄。應該立足恩格斯文本,緊緊圍繞歷史合力論思想的實質(zhì)、解決的核心問題來探尋其理論來源。筆者主張,其理論來源有三。第一,牛頓經(jīng)典力學的啟發(fā)。恩格斯用以表達歷史合力論思想的專用名詞如“合力”、“總的合力”、“力的平行四邊形”等,均是來自于牛頓經(jīng)典力學中的自然科學概念,但是,含義卻大為不同。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理所當然受到了牛頓經(jīng)典力學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啟發(fā)式的。恩格斯只是借用了牛頓力的平行四邊形中合力和對角線的形式和模型來演繹自己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第二,康德目的論的影響。康德的歷史哲學堅持的是理性和熱情、欲望共同在歷史中發(fā)揮作用,人類歷史的實現(xiàn)是既合乎理性規(guī)律,又合乎人的熱情、欲望的目的??档職v史哲學的解釋路徑,與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恩格斯并沒有直接指出其歷史合力論思想受到康德哲學的影響,但從其所闡述的理論內(nèi)容來看,與康德目的論歷史哲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第三,對黑格爾“理性的狡計”的改造。黑格爾是嚴格的理性主義者,主張歷史遵守必然的理性法則,但理性不自己去實現(xiàn)其目標,而是讓熱情來充當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工具,這就是其著名的“理性的狡計”。 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與之存在著相似性,但從根本上說,歷史合力論并不是對黑格爾這一思想的直接繼承,而是對之的揚棄,克服了其思想中的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的色彩。

三、歷史合力論思想的表達圖式、理論模型和喻意

恩格斯是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圖式來形象描述歷史合力論思想的,學者們從這一特點出發(fā),對其思想的表達圖式進行了探討。第一種是1987年提出的“參考系圖式”④。該圖式表明采用不同的參考系標準(如分別以現(xiàn)實社會的歷史階段、歷史的將來方向、各意志和力量所期望的歷史方向、歷史的終極目標即共產(chǎn)主義參考系為標準),得出的歷史合力論思想所表達的結論是不同的。但是,這一圖式的缺點是直接從直觀上丟掉了力的平行四邊行原型,不能體現(xiàn)出合力是許多單個人意志沖突的結果。第二種是1988年提出的“性質(zhì)圖式”⑤。該圖式表明合力同時包含有數(shù)量和性質(zhì)兩個因素,其缺點是過于形式化,對圖示所表達的思想挖掘得不夠,把歷史合力論所傳達的唯物史觀的深刻思想內(nèi)容給“虛無化”了。第三種是1991年提出的“張一兵圖式”⑥。該圖式既能體現(xiàn)人們是在特定的現(xiàn)實物質(zhì)條件下創(chuàng)造歷史,也能表達每個人對合力的貢獻,但是此圖式是單一的直線歷史發(fā)展觀,無法確保每個個體意志的沖突產(chǎn)生的合力最終都會連接到歷史向度的直線方向上來。第四種是迄今為止最新的“切線圖式”⑦,其特點在于能夠說明歷史進程的復雜性和曲折性,并從此圖式出發(fā)闡述了歷史合力論深刻的唯物史觀思想,但問題是各種意志相互作用所產(chǎn)生的歷史合力方向無法確保一定是與歷史進程曲線的切線方向相一致,即難以說明切線的方向即是合力的方向的合法性。

歷史合力論思想理論模型的研究,貫穿于國內(nèi)歷史合力論研究的整個過程,是一個不斷演化、推進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有學者提出了系統(tǒng)論模型,這一模型超越了試圖單純用物理學的平行四邊形法則來解釋歷史的“機械論模型”,認為合力是“諸分力按一定秩序有機結合的一個系統(tǒng)”⑧。同時期還有學者提出,現(xiàn)代數(shù)學的發(fā)展(尤其是系統(tǒng)論、概率論),為研究大系統(tǒng)多變量的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數(shù)學手段,系統(tǒng)工程、電子技術的發(fā)展,使歷史合力論真正成為歷史研究的科學方法⑨。90年代提出的古典經(jīng)濟學的“經(jīng)濟人”模型,把歷史合力論思想理解為歷史由經(jīng)濟的必然性決定,但通過歷史中偶然性的個人活動來體現(xiàn)必然性法則。進入21世紀,在“經(jīng)濟人”模型的基礎上,有學者又提出了“張力”模型⑩,即歷史發(fā)展一方面體現(xiàn)為“經(jīng)濟人”模型的盲目性特征,另一方面,合力又是一個特設的歷史性規(guī)定,當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實現(xiàn)的時候,“經(jīng)濟人”模型將不再發(fā)揮效力。同時期還有群體合作(尤指階級聯(lián)合)模型,認為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思想預示著勒龐“烏合之眾”和弗洛伊德“集體無意識”的危險,并且“群體結構愈復雜,群體范圍愈大,行動者的理性水平愈低,這種可能性也愈大”?。

根據(jù)學者們的研究成果,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的喻意可主要歸納為以下幾種:(1)受客觀物質(zhì)條件的制約,人類歷史呈現(xiàn)出似自然狀態(tài)的盲目性;(2)合力作用的結果就是歷史,合力是恩格斯在《終結》中對歷史含義的一種解釋;(3) 個人意志的沖突會導致歷史中個人活動的有目的性與歷史發(fā)展結果的無目的性;(4)歷史是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歷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tǒng)一??傊鞲袼箽v史合力論思想暗示了:歷史是人們意志活動的產(chǎn)物,人們確實創(chuàng)造了歷史,但是結果并非如人們所愿?。

四、歷史合力論思想的效力范圍、歸屬問題及與歷史決定論的關系

關于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的效力范圍,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可以運用于所有人類歷史時期的普遍原則,20世紀80年代的絕大部分學者都持此觀點。第二種認為只適用于特殊歷史時期。此觀點最早是張一兵教授1991年提出,他認為恩格斯歷史合力論并非適用于所有人類時期,只適用于人類前史時期?。這之后,關于歷史合力論思想的效力范圍的研究成為了一個熱點,目前大多數(shù)學者贊同張一兵教授所持觀點。

關于歷史合力論思想的歸屬問題,學界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認為歷史合力論思想,是恩格斯晚年獨立提出的歷史唯物主義新的理論成果。不僅從歷史合力論思想的研究文本、提出的現(xiàn)實歷史背景、表述方式、內(nèi)容看,都屬于恩格斯,而且后來學者對歷史合力論思想進行批評、詰難,也都指向恩格斯。第二種認為歷史合力論思想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理論成果,可以直接稱之為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合力論。它既不是恩格斯晚年才有的,也不是恩格斯個人單獨提出的?。早在馬克思1846年致安年柯夫的信和1857—1858年的《經(jīng)濟學手稿》中就蘊含著歷史合力論的思想。第三種觀點認為歷史合力論雖然由恩格斯獨立提出,但其中的思想是屬于馬克思、恩格斯兩個人的,是他們一貫堅持的唯物史觀思想,并不是恩格斯的創(chuàng)新,這從恩格斯致約·布洛赫的信中所指出的要根據(jù)馬克思和其本人早年所寫的原著來全面研究和理解唯物史觀,就可以看出來?。

歷史合力論與歷史決定論的關系學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主張歷史合力論包含歷史決定論,并為歷史決定論的真理性提供依據(jù)。學者們從歷史合力是由歷史分力構成出發(fā),認為經(jīng)濟因素是構成歷史合力的一個分力,雖然它起決定作用,但仍然包含于歷史合力之中。歷史合力論進一步從理論和邏輯上論證了歷史決定論的真理性。第二種觀點認為歷史決定論包含歷史合力論,歷史合力論是歷史決定論的一個組成部分。歷史合力論只是對歷史決定論的補充,只是對歷史決定論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分為兩層,第一是物質(zhì)條件決定論,第二是意志合力論或歷史合力論。歷史合力論是歷史決定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另一條理論線索?。但此觀點容易產(chǎn)生將歷史合力論淹沒于歷史決定論的困境。第三種觀點認為恩格斯為了駁斥將馬克思歷史決定論歪曲為經(jīng)濟決定論的觀點,提出歷史合力論思想。恩格斯從單個人的意志這一前提出發(fā),得出經(jīng)濟因素歸根到底是歷史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結論。

五、對歷史合力論思想的詰難、辯護及三重方法論轉(zhuǎn)向

阿爾都塞是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最大和最直接的詰難者。

阿爾都塞對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的詰難主要集中在他的《保衛(wèi)馬克思》這一著作中。其核心觀點是: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具有非馬克思主義的解釋性質(zhì)。其詰難主要概括為以下七個方面:第一,恩格斯歷史合力論的起點、思路和方法退回到了馬克思在《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中所批評過的、清算過的資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水平。第二,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是馬克思之后的“不成問題的問題”?。馬克思唯物史觀從諸如物質(zhì)生產(chǎn)、勞動、生產(chǎn)方式、交往關系等等明確、充實、有內(nèi)容的概念出發(fā),因而能夠構成科學知識,但歷史合力論從“個人意志”和“最后的合力”兩個內(nèi)容不確定、范圍不明確的概念出發(fā),不能構成任何意義上的科學?。第三,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勢必陷入到認識論的真空”?。阿爾都塞在此指責無數(shù)單個人意志的沖突所形成的合力即歷史結果帶有不確定性,必然會陷入無窮后退之中,從而無法判定究竟哪一個是最后的總的合力。第四,恩格斯沒有從意識辯證法的哲學中走出來,這種方法論形式體現(xiàn)在“或者,人們就把自己期待的結果——經(jīng)濟——偷偷地塞進最終的合力中去,這就完全等于在單個意志的情形下一開始就把宏觀決定性因素塞進微觀決定性因素中去”?。第五,合力在本質(zhì)上是無意識的。阿爾都塞認為合力是跟兩個分力即相同又有所不同的第三股力量,“原來的兩個力量在第三個力量里都認不出自己,雖然它們是第三個力量的組成力”?。這樣合力便無法分清自己的主體,被看作是無意識的產(chǎn)物。第六,恩格斯歷史合力論具有壞的形而上學基礎,使得必然性與偶然性之間的聯(lián)系僅僅成了一個愿望。阿爾都塞指出,當我們追問單個人意志的規(guī)定性產(chǎn)生的原因時,“它的內(nèi)容就不再是顯而易見的了。因為這種追問可以一直追問到無窮”?。第七,歷史合力論從個人意志出發(fā)不能產(chǎn)生歷史事件。歷史事件具有確定性,非歷史事件具有不確定性,而從單個人意志的沖突出發(fā),只能說明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國內(nèi)詰難者依據(jù)阿爾都塞的批評,以群體合作(尤其指階級聯(lián)合)理論為視角,來審視并批判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思想。第一,恩格斯歷史合力論只是一個為分析說明社會合作行為所設定的極簡單的理想化模型,不能作為一個標準的唯物史觀原理來對待。第二,歷史合力論不是存在明顯物役性的特殊歷史時期人們社會合作中發(fā)生的具有普遍性的特殊規(guī)律。它只是在任何歷史時期都可能存在但卻概率頗小的一種很少出現(xiàn)的理想性情況。第三,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所采用的思考模式與斯賓塞用以解釋社會合作結構的個體主義方法是非常相似或一致的,由此重新陷入到被馬克思所批判過的神話當中?。第四,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面臨著《精神分析》無意識和《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的解釋困境。

歷史合力論思想的辯護者,對阿爾都塞的詰難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反駁,并指明了歷史合力論走出詰難的出路,有力地捍衛(wèi)了這一理論成果。第一,阿爾都塞的詰難帶有特殊時代歷史環(huán)境的印記。阿爾都塞在晚年對收集于《保衛(wèi)馬克思》的論文中的理論成見也有多次的自省,這些成見明顯地在他反對傳統(tǒng)哲學人本主義及其目的論中有其根源。第二,恩格斯的論題是依循于實踐生存論的視野展開的,尤其是從歷史、時間、發(fā)展與關于人的活動聯(lián)系的角度來論證的。時間成了回答不確定性、偶然性、差異性境域中社會內(nèi)部自然生成秩序如何可能問題的基本視野?。第三,恩格斯歷史合力論的前提早已超越了18世紀唯物主義對單個意志沖突的觀念和假設,是要將思想中的、想象中的歷史認識變成對現(xiàn)實的歷史認識。第四,阿爾都塞把“傳統(tǒng)資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出發(fā)點”歸到恩格斯頭上,顯然是沒有命中靶子。意識問題可以并應該透過對生產(chǎn)力和交換關系的分析得到全面的更新。單個人意志沖突與融合不是人類社會歷史的原生或前提條件,而是與特定生產(chǎn)力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歷史的產(chǎn)物?。第五,阿爾都塞指責合力在本質(zhì)上是無意識的,這是“將單個人意志進行平均化的做法,是將歷史活動中創(chuàng)造歷史的個人抽象化為失去個性的原子個體,這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

對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所提出的種種詰難,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批評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本身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矛盾,這些矛盾根源于馬克思唯物史觀自身,或者是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唯物史觀所進行的“修正”,退回到了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的水平。此類詰難屬于詆毀、歪曲馬克思唯物史觀的行徑,應予以堅決回擊。另一類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面臨著解釋新的時代問題的困境,由此受到了學者的詰難。此類詰難要一分為二地看,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產(chǎn)物,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下面臨困境是正當?shù)模攧罩笔且獙v史合力論思想時代化、中國化,并不斷發(fā)展,不能因其失去了在某些問題上的解釋力而否定其真理性和價值。

隨著歷史合力論思想研究的深入,尤其是為應對詰難者的挑戰(zhàn),學者們指出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帶有巨大的理論張力,理論自身存在著三重不同維度的方法論轉(zhuǎn)向。第一,從機械決定論的思維走向“歷史的辯證決定論”。緊緊圍繞著生產(chǎn)力、生產(chǎn)關系(經(jīng)濟基礎)、政治上層建筑和社會意識這四大環(huán)節(jié),把握他們之間的辯證運動關系,從而深刻領悟唯物史觀的精髓。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現(xiàn)實的方法。第二,實踐生存論的轉(zhuǎn)向。阿爾都塞錯誤地認為恩格斯陷入了所謂“意識的辯證法”的循環(huán)論證之中,實際上,恩格斯早已從這種漩渦中走了出來,上升到了“實踐生存論”的高度?。第三,社會歷史問題認識論化的傾向。歷史合力論為我們提供的,是一種更好地研究社會歷史現(xiàn)象、把握歷史規(guī)律的行動指南和科學方法,而不是具體結論?。這三重轉(zhuǎn)向在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思想中客觀存在,是共時性的,同時存在于歷史合力論思想體系之中,認識到這一點,至關重要。

注釋:

①⑩? 胡大平:《恩格斯“合力論”再探討》,《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

② 莊國雄:《“合力論”思想淵源談》,《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2期。

③??? 張文喜:《恩格斯的公式具有怎樣的哲學視域——駁阿爾都塞對“歷史合力論”的批評》,《學術月刊》2009年第8期。

④ 鄧友平、彭代雄:《歷史合力與社會進步芻議》,《求是學刊》1987年第1期。

⑤ 陳孔立、施偉青:《〈說“合力”〉質(zhì)疑》,《歷史研究》1988年第3期。

⑥? 張一兵:《恩格斯社會歷史觀“合力說”之新解》,《現(xiàn)代哲學》1991年第2期。

⑦ 葉讠戔、李凱林:《歷史進程的多因素之迷圖式》,《學術界》2013年第7期。

⑧ 任慶有:《論合力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動力》,《東北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1期。

⑨ 孫凱飛:《唯物史觀與合力論、系統(tǒng)論和統(tǒng)計律》,《馬克思主義研究》1986年第3期。

?? 劉森林:《群體合作困境的馬克思主義審視:重評恩格斯的合力論》,《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3年第1期。

? 余維:《歷史合力、歷史合力論與唯物史觀》,《晉陽學刊》1991年第2期。

?? 王南湜:《歷史合力論新探》,《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3期。

????? [法] 阿爾都塞: 《保衛(wèi)馬克思》,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第118、119、115、112、113頁。

?? 葉澤雄、胡招祺:《為恩格斯歷史合力論辯護——對阿爾都塞詰難的駁斥與反思》,《河北學刊》2017年第4期。

? 張文喜:《恩格斯“歷史合力論”的歷史語境及其當代意義》,《哲學研究》2009年第4期。

猜你喜歡
阿爾都塞決定論合力
“走出阿爾都塞”還是“回到阿爾都塞”:學術史效應和思想史研究的辯證
理論探討(2021年3期)2021-12-28 00:45:13
論阿爾都塞對權力問題的反思——從生命政治學的視角考察
“芪”心合力
陜西畫報(2021年1期)2021-04-22 14:14:20
淺析阿爾都塞對《資本論》的哲學閱讀
合力
當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阿爾都塞的鏡中自舞
——重讀阿爾都塞的《論青年馬克思》
對麥克盧漢“技術決定論”思想的再審視
新聞傳播(2015年5期)2015-07-18 11:10:27
氣象影響文藝:從結構決定論到文化生產(chǎn)論
閱江學刊(2015年5期)2015-06-22 11:05:22
合力同行 創(chuàng)新共贏
在“合力”中呵護未成年人
中國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47
丰原市| 金平| 高邑县| 太湖县| 隆德县| 武功县| 抚顺县| 皋兰县| 年辖:市辖区| 江川县| 高清| 辉南县| 汤阴县| 夹江县| 忻州市| 镇平县| 武陟县| 崇阳县| 中山市| 湘潭市| 信阳市| 绩溪县| 苏州市| 葫芦岛市| 准格尔旗| 盖州市| 昆明市| 奉化市| 府谷县| 垦利县| 新巴尔虎左旗| 阿鲁科尔沁旗| 宁强县| 唐河县| 张家川| 兴山县| 永善县| 镇沅| 清原| 贵阳市|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