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磊 高益榮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19)
王筠,字松坪,號綠窗女史,陜西長安縣人?!凹螒c年間著名女詩人、劇作家,擅畫花卉人物?!盵1](P883)“父親王元常,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年進士,歷任直隸武邑、永清等縣知縣”[2](P567)。“王元常官至翰林,工余不廢吟詩填詞作畫,有詩一卷行世。王筠幼時隨父官居山東、江蘇等地,博覽群書,年無暇日,十三四歲就能吟詩填詞,并能自成一家,長短句亦工,有《槐慶堂集》,收詩、詞二百余首,尤其戲曲,遍覽元人雜劇與明清傳奇,深受影響,有影劇、觀劇詩三十多首,傳奇兩種,有‘臨川四夢’風格,被譽為‘長安才女’”[3](P700)。兒子王百齡,“字介眉,一字芝田,乾隆壬子舉人,嘉慶壬戍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選直隸新城縣,調(diào)臨榆升延慶知州,晉深州直隸州署保定府知府,年六十七卒。”[4]王筠,出生在宦門書香門第之家,“她自幼受家庭環(huán)境熏陶,喜歡讀書,愛好文學,性格豪爽,有男子慷慨之態(tài),常羨蘇武之節(jié),班超之勇,十四歲就能吟詞填詩。胸懷宏愿,才情非凡?!盵5](P607)王筠自幼好學聰明,“長恨身為女子,不能施展抱負,就撰作詞曲以抒懷。劇作有傳奇《繁華夢》《全福記》《游仙記》三種,前兩種今存?!斗比A夢》完成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分為上下兩卷,共25出,《全福記》完成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分為上下兩卷,共28出。著有詩詞著作《西園瓣香集》。收于《槐慶堂集》中。”[2](P567)《西園瓣香集》為王筠之子王百齡刊行,收錄了王元常、王筠、王百齡自己的詩集共三卷,王筠詩集為中卷,其后附有詩馀。“王筠恨墮女身,不得展其志,設為幻想,以舒胸臆,作《繁華夢》一劇,或謂其結束過于冷寂,使人意興索然,乃又以富貴歡愉收場圓滿者矯之,作《全福記》一劇,筠之詞遠勝詩,至其傳奇院本,則諧聲合律,意遠態(tài)濃,有《牡丹亭》《桃花扇》風味?!盵4](P272)
由于年代久遠,資料匱乏,關于王筠的生卒年研究,學界一直都沒有確切可靠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關于王筠的生年研究?,F(xiàn)就目前搜集到的資料羅列如下:
《長安縣志》中“王筠,1749—1819,清代長安人”[1](P883)
《陜西省·人物志》第七十九卷中“王筠(1749—1819),女,字松坪,號綠窗女史,陜西長安縣人……16歲出嫁,丈夫早逝,與兒子寡居……乾隆二十三年(1768),22歲的王筠創(chuàng)作傳奇《繁華夢》”[6](P560)
《清代戲曲史》中“王筠,1749—1819,字松坪,號綠窗女史,陜西長安縣人……當王筠二十二歲時,乾隆三十五年(1770)因自悵身為女子不能有所作為,撰《繁華夢》傳奇。”[7](P290)
《古本戲曲劇目提要》中“王筠,1749?—1819,字松坪,號綠窗女史。”[2](P567)
《西安通覽》中“王筠,1749—1819,字松坪,號綠窗女史?!盵5](P607)
《清代詩文集匯編》四百二十五卷《槐慶堂集》中“王筠,女,字松坪,生于乾隆十四年(1749)(參考文獻來源《古本戲曲劇目提要等》)”[8](P115)。
《中國戲曲志·陜西卷·陜西戲曲大事年表》中“清乾隆三十三年,長安才女王筠22歲,作《繁華夢》傳奇兩卷?!盵9](46)
《秦腔史稿》中“王筠于乾隆十四年(1749)生于陜西省長安縣一個世代書香之家……16歲承父命嫁與同村王某,家貧,丈夫早逝,他就一個人撫養(yǎng)兒子長大……《繁華夢》兩卷是王筠22歲(1768)時的處女作?!盵10](P458)
《戲劇通典》中“王筠(1749?—1819)清代女戲曲作家?!盵11](P440)
鄧丹《三位清代女劇作家生平資料》一文中通過對王筠的詩作《丁亥正月二十一日使塽兒迎女筠歸寧以四詩寄之》進行仔細分析指出“王筠生年為1747年與詩歌所指時間是比較接近的?!?/p>
由此可見,目前關于王筠的生年研究,普遍傾向于1749年。但通過對上述材料的梳理和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其一,部分文獻對于王筠生年為1749年存疑,如《古本戲曲劇目提要》《戲劇通典》。其二,文獻之間相互引用而不加考證,導致出現(xiàn)斷章取義和自相矛盾之處。如《秦腔史稿》中認為王筠生于1749年,但后文又指出王筠于22歲(1768)創(chuàng)作《繁華夢》,前后年齡自相矛盾;《清代戲曲史》引用王筠22歲創(chuàng)作《繁華夢》,得到了“1770年創(chuàng)作《繁華夢》”這一錯誤結論。足見,目前可供參考的相關文獻資料都需要謹慎引用、仔細甄別。而王筠出生于1749年的結論也值得再考證。
明清時期,雖然有不少名門望族鼓勵女性參與文學創(chuàng)作和讀書活動,但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社會仍然堅持“外言不入于閫,內(nèi)言不出于閫”的封建禮教傳統(tǒng)。因此關于女性作家的傳記資料更是少之又少。那么關于王筠的生平資料只能借助于父親王元常和兒子王百齡的生平信息和三人合刊的文集資料內(nèi)證研究。
在《西園瓣香集》中收錄了王元常于1767年所做的詩詞《丁亥正月二十一日使塽兒迎女筠歸寧以四詩寄之》:
風雨連朝靜掩門,蕭然兀坐近黃昏。
推敲舊句難工穩(wěn),期汝歸來仔細論。
嬌雛遙隔渭城西,雪擁長橋路欲迷。
幾度夢中閑笑語,覺來剩得數(shù)行啼。
膝下曾分舞彩歡,而今頓覺形影單。
謝家詠雪尋常事,好繼當年孟與桓。
廿年珠玉掌中擎,惜別牽衣涕淚橫。
計日雙親翹首望,暮云紅處雪初晴。
詩中提到是為了迎接女兒歸寧而作,那么1767年就是王筠出嫁的那一年。
王筠于1806年隨兒子王百齡宦游新城縣時所作的《丙寅春赴任北上游溫泉感成》:
束羽垂翎四十年,何期重到古溫泉。
花光匝道添行色,鳥語迎車話舊緣。
白發(fā)蕭蕭人老矣,青山疊疊景依然。
不堪回首斜陽里,幾許離情寄晚煙。
在這首詩里明確提到“束羽垂翎四十年”,詩人自認已經(jīng)不像年輕時那么富有斗志,那般英氣勃發(fā),那般肆意青春,現(xiàn)在只能“束羽垂翎”。然而“追憶閨中佳節(jié),評歌舞,畫燭高燒,金樽倒,朱欄醉倚,春暖小梅梢”(《滿庭芳·元夜有感》),這張揚暢懷的往事確實是詩人曾經(jīng)真真切切的體驗。那么如今只能束羽垂翎只因為一個原因,那就是詩人因為出嫁而造成生活上的巨大反差,不能夠繼續(xù)“朱欄醉倚”,只能“束羽垂翎”。正如詩人在《嘆春》中提到的“何時完滿窮愁債,也向花前嘯永狂”。可見婚后不如意的生活確實讓詩人不能“嘯永狂”。同時也可以推測出王筠結婚時間為1806年之前四十年,也就是1766年左右,也與《丁亥正月二十一日使塽兒迎女筠歸寧以四詩寄之》中的歸寧時間相吻合。由此可見,王筠確實于1766年左右出嫁。在《丙寅春赴任北上游溫泉感成》末尾,王筠自注為“時兒官直至新城”,那么這首詩中提到的“古溫泉”就是王筠幼時隨父親宦游時游玩的遵化湯泉。在《西園瓣香集》中收錄了《戊辰等第言懷》《丙子九月之官武邑入境口占一首》《辛已五月廿日由武邑赴永清任留別士民》《戊子八月僑居永清自壽》《丙戍五月再到武邑舊治》《乙亥中秋再游遵化之湯泉,記戊辰游此已八年矣,即景成詩,工拙都不計也》《壬午冬改官歸里抒懷四首》等詩,可以知道王元常于1748年及第,1701年由武邑遷永清,1706年遷武邑,1708年僑居永清,1756年遷武邑,1762年辭官歸里。從《乙亥中秋再游遵化之湯泉,記戊辰游此已八年矣,即景成詩,工拙都不計也》這首詩得知王元常第一次出游古溫泉是1748年,第二次出游是在1755年。也就是王元常一家僑居永清的時候。假如王筠第一次來到古溫泉是1748年的話,那么1748年時王筠至少有三歲,她才可以感知到這次游歷溫泉的經(jīng)歷①。按照這種推算可知,王筠1767年結婚時應該超過21歲,不符合清朝的婚俗②,而且相關記載中也沒有提及王筠晚婚的經(jīng)歷。那么王筠第一次游歷古溫泉是在1755年,而這時王筠也應該在3—7歲,由此可推測出王筠應該出生于1748—1752年之間,出嫁年齡為14—18歲。
從王元?!抖『フ露蝗帐箟u兒迎女筠歸寧以四詩寄之》中可見王筠嫁一渭城西(現(xiàn)陜西省咸陽市)王姓男子同時還有一位同胞兄長王塽,而王筠丈夫和兄長的生平資料已經(jīng)不可考。據(jù)王百齡題《繁華夢》后記記載:“齡八歲就傳于外祖南圃公,……二十三歲領壬子鄉(xiāng)薦”[12]。王百齡23歲于乾隆壬子年(1792年)選中鄉(xiāng)薦,那么可以推算出王筠在1770年,也就是王筠24歲生下王百齡。從王筠《辛亥除夕哭長女畹清》一詩中推出王筠于1767年生下女兒畹清,而女兒王畹清于1791年去世。
電光石火了塵緣,只在人間廿四年。
閬苑花殘愁默然,瑤臺月缺恨綿綿。
無經(jīng)可讖三生孽,有力難除二豎愆。
唯有催人癡歲月,寒來暑去自依然。
這首作于1791年的悼亡詩,表達了對亡女畹清深深的思念,同時在字里行間也點出了王畹清出生和去世的時間。
“王筠的卒年當在嘉慶二十四年乙卯(1819)年?!盵13](P112)“王百齡,字介眉,一字芝田,乾隆壬子舉人,嘉慶壬戍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選直隸新城縣,調(diào)臨榆升延慶知州,晉深州直隸州署保定府知府,所至多惠政。久之,丁母憂,去官,遂不出。百齡性敏好學,耿介自恃,而接人和厚,不茍取與。少貧苦,母王太恭人博學工文瀚,生平學問,得于毋教者居多?!暧馕迨砰T課子,有暇則讀書飲酒以自怡悅”[4](P22)。從王百齡的傳記可知因為母親去世,則王百齡從此離職?!侗6ǜ尽肪砹毠俦恚厦嬗涊d:“知府王百齡,長安進士,(嘉慶)二十四年任。黃鳴杰,安徽監(jiān)生,二十四年任?!盵14]可知王百齡就任保定知府和離職為同一年,即嘉慶二十四年(1819)。因此王筠的卒年是1819年。
王筠性格豪爽,富有詩情,樂于結交朋友,不僅與高氏鵬九、觀海、楊氏靜山、巨川幾位表兄交好以外,王筠還和當時的社會名流、才媛、梨園伶人等相交甚好。
張藻便是王筠的一位忘年交?!皬堅?,字于湘,江蘇青浦人,知縣之頊女,畢禮室尚書沅母,誥贈一品太夫人,著有《培元堂集》,按于湘為女史顧若憲女,幼承母教,堂詠梅云:出身首荷東皇賜,點額親添帝女裝。乾隆庚辰,子沅舉進士,殿試第一,竟成詩讖。開府陜西,貽詩作戒。庚子歲,高宗南巡,沅居憂,門里謁于行在,具陳母氏賢行,圣書:‘經(jīng)訓克家’四字以賜之?!盵15]就是這樣一位德才兼具的老夫人對王筠也是青眼有加?!扒∷氖辏?778),王筠將傳奇《繁華夢》呈給畢沅母張藻過目,夫人讀后大加稱贊,夸王筠為‘女中漢元龍’”[9](P48)。在張藻的幫助下,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出資刊行王筠的《繁華夢》,并題詞一首:
秦臺仙子愛吹簫,鳳去臺空不可招。
剩與芳閨傳慧業(yè),不付男兒付女兒。
不為海上騎鯨客,暫作花間化蝶人。
是幻是真都是夢,三生誰證本來身?
夙世應知是彩鸞,日抄宮韻忘朝餐。
囀喉怪底譜宮徵,玉茗天池學步難。
掃眉才罷襲冠簪。海水蓬萊淺復深。
真倩麻姑抓背癢,聲聲擊節(jié)快人心。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張藻對王筠才氣的賞識,認為上天將慧業(yè)全部都傳給了王筠,認為王筠的傳奇《繁華夢》聲律協(xié)暢,曲文有湯顯祖的風味,甚至將王筠的劇作放到了《桃花扇》《燕子箋》這樣的高度上,讀完《繁華夢》,張藻覺得真可謂“聲聲擊節(jié)快人心”。面對好友張藻的稱贊,王筠也即興完成了《感莊太夫人知遇偶成二首》一詩:
羽毛落落老秋風,四海誰憐阮籍窮。
敢惜尊前流水奏,女中重見漢元龍。
噩夢迷離誤半生,苦將傲骨與天撐。
年來何幸逢青眼,云漢仙舟附李膺。
王筠自認已年近遲暮,老氣橫秋,然而自己的才華卻仍然不被別人賞識,這種埋沒溝渠之恨一直折磨著王筠。然而幸得遇見張藻對自己青眼有加,如此賞識自己的作品,王筠除了覺得慰藉與開心之外,更多的則是與這位忘年好友之間惺惺相惜的感動。
《咸寧長安兩縣續(xù)志》人物篇中在介紹王筠的相關資料中說:“王筠與徐杭氏溫其時有唱和”[4](P522)。通過梳理地方志等得知“杭溫其,字溫如,又字玉輝,咸寧縣人,乾隆時儒士徐枚之室,徐早歿,其玉守節(jié)五十余年,詔賜旌表,著有正續(xù)《息存室吟稿》,事跡具《列女傳》”[16]。“杭氏,名溫其,潮陽典史崇德之女,幼穎慧,嗜讀書,能為古今體詩,年十九,歸咸寧徐枚……然《息存室吟稿》今已無傳本。李元春序曰:室名息存,取朱子一息尚存之語,即未亡人之義也”[17](P395)。從《咸寧長安兩縣續(xù)志》的《陵墓考》和《金石錄》中可知:在長安縣鳳棲原五殿坡村,有節(jié)婦徐杭氏墓一座,墓作周垣,遍嵌詩刻,左有石坊?!暗拦舛荒?,商州牧許麗景正書,選取杭溫其古今各體二十八首,又書札一首,刻石四方,首冠以《序》,嵌置墓壁,今墓在城南五典坡石存?!盵4](P261、314)由于王筠、杭溫其詩作散軼情況比較嚴重,就目前搜集到的資料,很難找到兩人相互唱和之作,但從《續(xù)修陜西通志稿》和《國朝閨秀正始集》所收錄的作品來看,杭溫其目前存世的詩作有《繳奩》《蒙旌記恩》《弔蒲城縣翔鸞村蔡烈女》《雜興》等四首詩。
筆者翻閱民國三十年《蒲城縣志稿》中的人物志查得蔡烈女為“米氏聘妻也,米子遠商,病歿,隨母吊諸其家,謂‘翁姑無悲,媳能養(yǎng),且旅櫬可歸也’拜辭其母曰:‘兒不返矣’。操女工,日夜弗輟,居五六年,稍有積,即請命取夫柩還,寄廟中??薜煲眩H眾出扃門。刎于柩旁,后祀貞烈祠,王劉恪公豎碑志其墓?!盵18](P729)就是這樣如此貞烈的女子,王筠和杭溫其都曾為這個鄰鄉(xiāng)的女子賦詩吊唁。
弔蒲城縣翔鸞村蔡烈女
杭溫其
獨罷酸心節(jié)義辭,低回幾度細尋思。
天無貞雁留霜羽,墳有孤松寄雪枝。
烈氣芳齡千古艷,香風振世萬人知。
幾多名下鬚眉客,可似蒲鄉(xiāng)小兒女。
弔蔡烈女
王 筠
紅絲浪說百年牽,未結生前一面緣。
三寸魚腸碧血濺,抱將長恨化啼鵑。
深惡楊花易往還,苦貞直欲繼文山。
昭昭靈魂歸何處,萬古清風碧落間。
杭溫其作為一個早年寡居的女詩人,對于蔡烈女這一行為的刺激,除了“低回幾度細尋思”之外,有著同樣喪夫的經(jīng)歷更讓杭溫其切身體會到“酸心”。而王筠作為一個飽受婚姻之苦的女子,除了“抱將長恨化啼鵑”的感嘆外,還有一絲絲對“紅絲百年相牽”的懷疑與埋怨。然而無論如何,王筠和杭溫其都從女性的角度出發(fā)對蔡烈女的貞潔烈行表示敬佩,對蔡烈女芳齡永逝表示悲嘆,對自己生活中的酸心悲苦的回味,都展現(xiàn)出女性內(nèi)心細膩纖微的感觸。雖然現(xiàn)在沒有兩人相互唱和的直接證據(jù),但是同樣悲苦凄涼的生活境況、忠貞守節(jié)的堅守都成為兩人相互交好的內(nèi)在因素,而彼此之間的地緣關系也為兩人之間惺惺相惜創(chuàng)造了條件。
王筠由于性格豪爽、家風開明,因此王筠有更多機會結交閨閣以外的人物?!稇騽⊥ǖ洹分兄赋觯骸啊痘卮簤簟方翊娴拦馊辏?850)三鳣堂刊本,外孫楊坊編訂,王元常評,張寶樹序及張鳳詔、王筠等人題詞?!盵11](P440)在《西園瓣香集》中也收錄了不少與顧森相關的詩歌,如《顧云庵和杜秋興八首寄余索和走筆寄之》《庚子三月遙寄顧云庵四律》《為顧云庵題壁》《讀云庵雜錄贈云庵顧先生》等,可見王元常、王筠與《回春夢》的作者顧森也相互熟識?!邦櫳?,字延培,一字錦柏,號云庵,江蘇常州人。家系吳下大族,書香門第,幼聰穎悟,歲甫成童,因貧廢學。”[2](P552)“涿鹿尉,因事鼠謫西安,安置同官縣。著有《云庵雜錄》,皆天文、地理、山川、人物以及鬼神、鳥獸可怖可愕之事。未刊。”[19](P338)《回春夢》凡兩卷二十四出,嚴敦易的《元明清戲曲論集》中《顧森的〈回春夢〉》一文指出:“本劇可以說是完全模擬《邯鄲夢》的,作者仿佛是一個變相的盧生……他始終沒有跳出歷來士大夫文人可憐的窠臼以外,出將入相,帶上道學面具的女性占有欲,說是超脫醒悟、勘破一切,披了這樣的外衣,其實正是一心想跳入那熱中的火炕里去一趟?!盵20](P258)這種模仿湯顯祖《邯鄲夢》的寫作模式,描寫夢中及第,建功立業(yè),嬌妻美妾等等情節(jié)都和王筠的《繁華夢》十分相似。顧森在《回春夢》自序中說:“《回春夢》何由而作也,傷余生平之命蹇也。……今老矣,鬢毛如雪,齒牙搖落,心如槁木,無能為矣。抑郁之氣猶耿胸次,因患天意既不可回,好夢或可得乎?夢者意也,意之所及即屬夢矣,夢之所成即為真矣,此《回春夢》之所由作也,借此以消心中之塊壘?!盵2](P552)從創(chuàng)作心境上看,顧森和王筠的創(chuàng)作動機也基本相似,且王筠對《回春夢》還有相關題詞,可見兩人確實有心靈上的共鳴。
王筠是一位十分優(yōu)秀的戲曲作家,她同時也十分喜歡看戲觀劇。王筠“尤喜戲曲,遍覽元人雜劇與明清傳奇,深受影響,有影劇、觀劇詩三十多首,傳奇兩種,有‘臨川四夢’風格”[3](P700),在觀劇的過程中也結交了不少梨園好友,如朱成、陸曉云、張秋華、錢月娥等。陸曉云,姬姓陸氏,字曉云,云間人,美而慧,能書,解音律,琵琶歌曲尤精,人以永新善才目之,年十六歸張將軍為小星,將軍陜?nèi)?,?jié)鎮(zhèn)荊楚,得姬寵冠后房,遂有釵盒之盟。歲戊午,將軍被罪遠戍,姬思憶成疾,竟至玉碎珠沉。對于這樣一個多才多情的女子,王筠憐惜傷痛之下為之作挽詩一首《已未中秋挽陸姬》:
古今無術識癡人,零落梨花早謝春。
莫向月明泣短夢,玉環(huán)飛燕總成塵。
聞到情深化碧山,可知花月誤紅顏。
而今好借西風力,吹送殘魂到玉關。
妝樓寂寞紫琵琶,一度春風鏡里花。
妒粉嬌香成底事,空留遺恨繞天涯。
翡翠瑤釵金縷裙,陽臺化做○歸云。
他年塞上刀環(huán)賜,好覓人間李少君。
王筠對于癡情好友的離世,總是分外傷心,忍不住怨恨相聚日短,陰陽永隔。濃濃的思念與不舍溢于言表,只是期待曉云的芳魂在來世能夠和李少君一樣長生不老。雖然梨園好友錢月娥、張秋華的生平事跡已經(jīng)不可考,但是在王筠的心中,它們確實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丁已年秋(1797),面對好友錢月娥的去世,王筠血淚寫下“當年莫訝青衫濕,今日潸潸盡血痕”(《丁已秋日別前錢姬月娥》),當初王筠與錢月娥相見時便覺得相見恨晚、惺惺相惜,如今陰陽永訣,即使是血淚滴盡,也抵不上對好友無盡的思念?;叵肫鹪?jīng)“助人歡笑解人愁”的張秋華,如今斯人已去,空余環(huán)佩叮咚,好友永訣,隔窗依舊送秋聲?!肮沤窭苏f黃金貴,難買人間如意珠”(《夜雨哭張秋華》),這等摯友良伴,如今一別,相逢無期。死別亦此,生離亦苦。舊伶人朱成作為王元常和王筠的梨園好友,聲韻俱佳,為梨園絕調(diào),彼此之間陪伴數(shù)十年,王筠也一直和這位好朋友保持著書信往來。面對“人物半凋存,白發(fā)新愁境”(《甲寅春得舊伶人朱成信感吟六首》)的人生近況,王筠在為自己感傷之時,收到老友的來信,也為朱成年老浮游而愁悶不已,想起當年“一曲伊州秋夢”的團圓相聚,如今各自天涯,唯有說不盡的霜滿重簾月滿天的凄然。
作為一個十分有才華的劇作家,王筠以才交友、以劇交心。認識了一大批和自己一樣有才情的人。張藻對王筠的賞識讓王筠抑郁不得志的苦悶得到稍許舒緩,與孀居才女杭溫其的友好往來讓有著“天壤王郎”之嘆的王筠找到來自同性的補償,日常觀劇之余結交的梨園好友讓王筠感受到來自朋友之間的溫暖,而與落寞儒士之間的惺惺相惜讓王筠對人生、對功名富貴又有了另一番的感受和認知。
王百齡翰林院期間,有《家書頻問歸期二八月告假不果,因附四詩以慰二親懸望》:
一紙封題盥手開,雙親囑咐幾徘徊。
歸心鎮(zhèn)日常顛倒,轉眼炎消秋又來。
翰林聲價似登仙,無那窮愁總未捐。
羞澀行囊還似舊,為圖清俸緩歸鞭。
這首詩中是王百齡宦游在外,收到雙親的家信不免引起思家之念,然而告假不許,因以賦詩,以慰雙親。
王百齡于1802年及第后作《第后寄家信》,第一時間將好消息告知雙親。
一紙泥金去似飛,先將喜氣到庭帷。
高堂博得開顏笑,便是爾曹舞彩衣。
在送同門閆望卿高中舉人回鄉(xiāng)之時,王百齡作《送閆望卿第后榮旋》也拜托友人回家向自己的父母報平安。
折得瓊林最艷枝,羨君衣錦反轅時。
秦中故舊如相問,為說平安王介眉。
兩載論交義氣深,也曾甘苦做知音。
先鞭早逐秋風發(fā),撩我懷人千里心。
同年同里復同門,促膝攀談酒滿樽。
此去長安應計日。馮君寄語報椿萱。
瀟瀟細雨濕征塵,慷慨登車氣概新。
渭水終南秋色好,也應回首宦游人。
從以上三首詩中反復出現(xiàn)的“雙親”、“二親”、“高堂”、“椿萱”等等,可以看出在王百齡在外考取功名以及為官作宰的時間里,自己的父母兩人都在長安的老家生活。那么“從丁亥年(1767)出嫁到王百齡壬戍年(1802)中進士,王筠與丈夫至少共同生活了三十六年。”[21](P73)
而王筠的婚姻確實是不盡如人意的??v觀王筠的詩集共存詩113題233首,詞23首,然而沒有一首提及自己的丈夫王氏,但是卻也能從相關詩詞中明顯地把握到王筠對這段婚姻的不滿意。在王筠的詩詞中經(jīng)常會流露出對以往閨房美好時光的回憶與感嘆,如《滿庭芳·元夜有感》:
月飏晴輝,燈搖素影,傷心又是元宵。小窗靜掩,聒耳厭笙簫。追憶閨中佳節(jié),評歌舞,畫燭高燒,金樽倒,朱欄醉倚,春暖小梅梢。
繁華皆夢境,蘭亭金谷,云散星飄,自嘆時,華業(yè)重度年光,貧病瀟瀟,惟望取,爾曹奮志,攜我上青霄。
通過對婚前和婚后生活的比較,王筠在表達對婚前生活的向往與留戀時,也不自覺地表達了對婚后生活的一種不滿與抵觸。那么造成這種不滿的原因也絕對不是簡單的貧與病,更多的則是對自己丈夫的不滿,對自己婚姻的不滿。如《秋日讀〈龍女傳〉感成》:
西風長夜送秋聲,舊卷披吟百感生。滄海自憐龍種貴,溝渠豈識夜明珠。
淚消紅粉迷鄉(xiāng)夢,血染云箋寄遠情。千載有人同此恨,羨君獨得破愁城。
王筠在讀到龍女傳時,將自己和龍女進行比照,認為龍女和自己一樣都曾在“愁城”里掙扎,然而龍女有了柳毅的幫助終回龍宮,并且與所愛之人共結連理。然而自己仍然在這個溝渠之中不被人賞識、不被人理解,只能埋沒自己龍種般珍貴的青春年華。很顯然這種“明珠暗投”之恨就是對自己丈夫的抱怨之情。同樣的《讀〈紅拂記〉有感》也對自己丈夫這種庸碌才能與眼力表示嫌棄與不滿。
披卷舒懷羨古風,俠腸偏出女英雄。
而今多少庸脂粉,誰解塵埃識衛(wèi)公。
王筠通過高度的贊賞紅拂女慧眼識衛(wèi)公的風流韻事來指責自己的丈夫不能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獨特之處,不能和自己產(chǎn)生共鳴,不能達到精神層面的交流。而這種夫妻之間的思維隔閡已經(jīng)深深地讓王筠厭惡這段婚姻,甚至對自己的丈夫產(chǎn)生的“天壤王郎”之嘆?!队嗌谢?,而牡丹尤為珍重。奈何家貧居僻,六載竟無一面,誠人生恨事也,每值春時,則悵然若失,臨風對月,斷夢勞魂。偶成絕句四首開慨之》:
群玉瑤臺路杳然,愁魂消盡暮春天。
東皇慢道花如錦,不惹余香已數(shù)年。
何處雕欄鎖艷姿,晨風夜雨寄相思。
年來白發(fā)添多少,說與庸郎那得知。
無聊欲借夢盤桓,老景迷離夢亦難。
國色天香如解恨,也應羞與俗人看。
上苑原稱富貴花,仙蹤豈合住貧家。
情癡欲化閑蜂蝶,賞邊春光萬里涯。
在這首詩中,詩人也是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對“庸郎”的嫌棄與厭惡,甚至認為庸郎都配不上欣賞這國色天香之美?!澳陙戆装l(fā)添多少,說與庸郎那得知?!本瓦B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王筠覺得這等俗人也難以理解其中的滋味,也更也不愿與俗人分享??梢娡躞迣ψ约旱幕橐鍪嵌嗝吹氖?。
這位乾隆年間的才女王筠,于1748—1752年出生于一個宦門書香門第,作為進士之女,幼承庭訓,才氣非凡,創(chuàng)作出《繁華夢》、《全福記》等多種傳奇,有詩集《西園瓣香集》一卷。于1767年嫁與渭城西一王姓男子,但是王筠對她的婚姻生活十分不滿意。1767年生下女兒王畹清,而女兒王畹清于1791年去世。王筠于1770年生子王百齡。王筠與名流張藻、才媛杭溫其、儒士顧森,梨園伶人朱成、陸曉云、張秋華等相交甚好。開放的交友圈為王筠單調(diào)的生活注入了很多新鮮的活力,為王筠細膩的內(nèi)心書寫添加了不一樣的獨特的生命感受。王筠最后于1819年病逝家中。
注釋:
①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2—7(不包括2歲)歲的兒童由于語言的發(fā)展,兒童的表象日益豐富,開始運用語言或者較為抽象的語言來代表他們所經(jīng)歷的事物。
②《清通典》規(guī)定男子十六歲,女子十四歲為婚嫁年齡。
[1](民國)張聰賢.長安縣志[M].三秦出版社,2004.
[2]李修生.古本戲曲劇目提要[M].文學藝術出版社,1997.
[3]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戲曲志·陜西卷[M].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5.
[4](民國)宋連奎.咸寧長安兩縣續(xù)志[M].三秦出版社,2014年,卷十五。
[5]西安市地方志館,西安市檔案局編.西安通覽古代人物[M].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
[6]陜西省地方志編輯委員會編.陜西省志·人物志[M].第七十九卷,三秦出版社,1998.
[7]周妙中.清代戲曲史[M].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8]《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編.清代詩文集匯編[C].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9]焦文彬,王洪綿,童增琪編.中國戲曲志·陜西卷·陜西戲曲大事年表[M].中國戲曲志陜西卷編委會出版,1986.
[10]焦文彬.秦腔史稿[M].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
[11]么書儀.戲劇通典[M].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
[12](清)王筠.繁華夢傳奇[M].槐慶堂刊本,乾隆四十三年(1778)
[13]王永寬.清代陜西女曲家王筠[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81(1).
[14](清)李鴻章,李豫凱纂修.保定府志[M].保定府署,1886年,卷六.
[15]完顏惲珠著.國朝閨秀正始集[C].紅香館,1831 年,卷八.
[16](民國)吳延錫.續(xù)修陜西通志稿[M].蘭州古籍書店,1990年,卷222.
[1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8](民國)李約祉.蒲城縣志稿[M].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
[19]莊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0]嚴敦易.元明清戲曲論集[C].中州書畫社,1982.
[21]鄧丹.清代女曲家王筠考略[J].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