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又萍
摘 要: 自20世紀90年代起,加拿大文壇涌現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華裔作家,他們的作品榮獲包括加拿大總督獎在內的多項加拿大文學大獎,在主流社會產生了不小影響。大部分華裔英語文學作品都表現出族裔性,但另有一些作品在主題上超越了族裔性,在形式上大膽創(chuàng)新,從而避免落入民族本質主義的陷阱。本文分析總督獎得主弗雷德·華的代表作品,指出華推崇雜糅,并且強調連字符帶來的活力。作為四分之一華裔,華稱自己為“夾在中間先生”,他的作品探索了有色人種與白人、人與自然、自我與他者、形式與內容等眾多二元對立物之間的空間。
關鍵詞: 加拿大華裔 族裔性 弗雷德·華
弗雷德·華是加拿大詩人、小說家、評論家,1939年出生于薩斯喀徹溫省的一個混血家庭,他的父親有二分之一的中國血統(tǒng),母親是瑞典人。多元的民族背景對華的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的影響。1967年華于紐約州立大學獲得了語言學和文學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他回到不列顛哥倫比亞尼爾森地區(qū),在希爾克學院和戴維湯普森大學中心教授寫作。1989年移居卡爾加里,任教于卡爾加里大學直至2003年退休。迄今為止,華已經出版了超過十本詩集,其中《等待薩斯喀徹溫》(1985)獲得詩歌的總督獎,《門》(2009)獲得多蘿西利維塞詩歌獎。他的傳記小說《鉆石燒烤店》(1996)獲得霍華德短篇小說獎。華不僅是作家,還是評論家。他的評論集《偽裝》(2000)獲加布里埃羅伊文學評論獎。2011年12月20日,華被任命為議會的桂冠詩人(2011—2013)。
一、保持連接
根據華的說法,《鉆石燒烤店》“實際上是一首長詩的最后一節(jié)”(Wah, 2006:181),這首長詩之前的一部詩集《一聲嘆息喚出我的名字》(1981)和散文詩《等薩斯喀徹溫》。這首長詩是對華的族裔化的過去不斷的探索。《鉆石燒烤店》采用“片斷軼事”的形式,“作為對小說的專制性,以及可預見的敘事形式如情節(jié)、人物等的抵抗”(Wah, 2006:185)。因此,在一百多個片斷中,雖然一些軼事發(fā)生在1951年的圣誕節(jié)前幾天,但相鄰事件之間沒有時間順序,也沒有明顯的因果關系?;貞洑v史、食譜和其他書籍的摘錄組合成混合在一起,突出了這本書的主題——“雜糅”。
“鉆石燒烤店”是華的父親在20世紀50年代經營的餐館的名字,當時在尼爾森是最新、最現代的中國餐館。它的吧臺是菱形的,華的父親選擇這個名字,是因為鉆石代表好運。從一些中國咖啡館的名字當中,華看到了心愿和渴望。咖啡館的名字體現了希望和夢想。
命名是華關注的一個核心問題,特別是他自己的名字。華的父親的名字是華孫·關,所以他們的姓應該是關。但當他的父親來到加拿大時,移民局官員誤把華當作姓。一個中國朋友告訴華,“華”的意思是海外華人,雖然他的外表幾乎與白人無異,但是他的名字總是揭示他的混血身份,有部分中國血統(tǒng),并使他遭受種族歧視。有一次華打電話到美國領事館申請簽證,在他拼寫他的姓“華”的時候,接待員認出這是一個中國名字,告訴他申請在亞洲的配額需要數年的等待,即使他出生在加拿大。華不愿接受這一點,于是前來與總領事親自交談。以下是他們的對話:
但你看起來不像中國人。
那是因為我是半個瑞典人。我只是四分之一的中國人。
那么,這就大不一樣了。如果你是不到百分之五十的中國人,你可以作為一個加拿大人進入美國。只要問前臺那個女孩要一些表格就行了,用不了幾天時間。(2006:189)
種族比例的偽科學計算用來進行種族歧視,華幽默地模仿了這種計算方法顯示其荒謬。他這樣描述一張家庭照片:“我只是一個孩子,也許六個月(0.5%)大。我的一個阿姨抱著我坐在她的膝蓋上。坐在我們面前的是她的兩個女兒,50%的蘇格蘭人。另一個阿姨,和我的父親一起在中國長大的,坐在臺階上,身邊是她的兩個孩子。他們是75%的中國人……”(2006:83)。可以看到華的家人真的是種族混合的。如果說《等薩斯喀徹溫》主要是華通過與父親對話,重新發(fā)現中國性的一種探索的話,那么《鉆石燒烤店》就進一步探討了雜糅的復雜性。
鉆石燒烤店是一個體現了雜糅的地方。雖然這是一家中國餐館,但它不僅提供中國食品,事實上,中國菜在菜單上只占一小部分。米飯、炸鱈魚、菠蘿雞與索爾茲伯里牛排、三明治、魚和薯條在一起出售。最受歡迎的菜肴之一是混合燒烤。燒烤店的主廚會把小牛排、肋眼、香腸、臘肉、肝臟或面包——如果有剩下的、切片蘑菇、切成片的西紅柿都放到烤架上,鏟進盤子里之后,他會加入一勺土豆泥,一根芹菜,混合蒸熟的蔬菜,有時還有幾個花蘿卜。事實上,“混合”這個術語被華認為是“現代主義把自身嵌入當代社會的主要載體之一,不僅在我們國家想象也在全球想象中”(2006:183-84)。有一次,華甚至想給書的標題取為“混合燒烤”。
在燒烤店的廚房和餐廳之間有兩扇門,既分開又連接著兩個空間。門“在西方和東方之間開合”,“連字符就是這門”(2006:16)。在廚房的門后面,華可以躲避外面的白色世界,輕松地和中國廚師在一起。但門是一個閾限空間,霍米巴巴認為在其中進行著“象征性互動的過程”(Bhabha:5)。華忙碌著通過門進進出出,使廚師和顧客之間進行互動。華喜歡重重地踢門發(fā)出很大的聲音,也許是要強調這一“之間性”。此外,咖啡館還有一個后門,當華的父親打開它時,“哐啷、嘎嘎的噪聲連接起屋外沉悶的冬季和溫暖的廚房里的安靜等待”(2006:176)。門作為連字符的比喻,是這部作品的中心意象。
作為混血兒,華經常要與他的身份帶來的困惑相斗爭。主流白人社會仍然持有單一的民族身份的概念,當華在小學時,每年開學填寫表格他都很困惑,不知道在“種族起源”后的空格里填什么。華想寫加拿大,但老師告訴他寫中文,因為他的父親是中國人。然而,華說“我不是真的中國人。我班上其他一些孩子也不是真正的意大利人,或英國人。像一碗湯。海因茨57號品種。我們很多人像外來者一樣居住在這里,生活在連字符中”(2006:53)。華指出有“很多人”,這樣連字符身份問題就不僅僅關于他自己,而是指向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多元文化主義的固定性遭到一些學者的抵制,正如波特爾所說:“多元文化主義有時是把多種多樣的主體同質化,把它們納入國家規(guī)定的和被接受的民族形象和民族象征中?!保˙eautell: 25)因此,在多元文化主義中,并沒有為不同文化之間的不斷變化和相互作用留下空間。
與多元文化主義所指稱的靜態(tài)的民族認同相反,華賦予連字符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和顯示空白區(qū)域,既保持通道的位置又給它帶來問題,使它不固化”(2000:91-92)。華和他的父親的身份都在中國和加拿大之間,在哪一方都不自在。中國人把他的父親視為外國人,因為他是混血兒,還娶了一個白人婦女。但西方白人認為他的父親是中國人,因為他看起來像中國人,會講漢語,并且經營一家中國咖啡館。至于華,雖然他長得不像中國人,和白人膚色一樣,但是在小學他就被叫做中國佬。
雖然這種“之間性”往往帶來困惑和憤怒,華仍然希望強調它的活力,他說“連字符,即使是表示出來,也往往是無聲的、透明的。我想讓它周圍的聲音更響,使它的膚色更顯眼”(2000:73)。在不同的文化之間穿梭,種族混合的人承擔起建立“接觸地帶”的任務,這個術語是華在試圖解釋在他家里的使用時提到的?!敖佑|地帶”被描述為“殖民接觸的空間,地理上和歷史上彼此分開的人們在其中互相接觸并建立持久的關系,通常含有脅迫、不平等和激烈沖突的狀況”(2006:69)。此外,麥克格內加爾也說:“雖然種族混合的主體無法絕對連接到自己的種族、文化、甚至語言的社區(qū),但他們可以形成網絡連接以前沖突的群體?!保∕cGonegal: 190)鉆石燒烤店本身就可以被視為一個接觸地帶,不同種族不同階級的人在這里匯聚,享受不同風格的美食。
雖然他自己和他的父親都是含有連字符的,受迫于種族主義,但華說他“自己的連字符有特殊的矛盾性。我可以偽裝成白人,直到我必須解釋自己的名字“(2000:76)。為了避免被歧視,他盡量和白人一樣,很少與中國孩子說話或玩。在這個白色的世界里,一個人只有做純粹的白人才能享受安全。然而,雖然只是他的名字會出賣他的偽裝,但華清楚地表明,他的名字仍然是華。他沒有意愿要解決的矛盾,這也是不可能的,他要帶著它生活下去。身份是不確定的,并且華聲稱,他的興趣是“使連接符保持連接;《鉆石燒烤店》不解決任何問題”(2000:97)。
二、探索夾在中間的空間
華的大部分作品是詩集,他在其詩作“伊莎多拉吹”中自稱是“夾在中間先生”,這首詩收錄在詩集《門》中。處于兩者之間,華成功地探索了中國和加拿大之間的空間,但遠不止如此,在華的寫作中一直貫穿著對人與自然、自我和他者、形式和內容等諸多二元思維之間空間的探索。
從他的早期詩集的標題,如《山》(1967)、《樹》(1972)、《地球》(1974)中不難看出,華積極回應著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然而,華并不是把自然當作客觀對象描述它,正如鮑沃林所說,華“比我知道的任何人都更成功地塑造了世界的整體形象”(Bowering: 12)。在華的詩歌中,世界的整體形象體現在人與自然的融合中。他很享受被融合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甚至試圖成為大自然:“冬春之交/我試著成為這地方,/直到我的凝視如同樹—臉/雪松—頭,太陽—照耀”(1980:46)。
華挑戰(zhàn)的一對自我/他者的二元思維是作家/讀者。評論華的詩歌時,鮑沃林提出要注意爵士樂的影響:“爵士樂的即興演奏方式不僅使作曲家和表演者合二為一,同時兼任,而且它把作曲家也變成了聽眾,他在聽他第一次演奏的樂曲……這就不難理解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弗雷德·華想將說出的和寫出的融合在一起”(Bowering: 16)。《門》這部詩集的標題詩很好地表現了華對聲音的重視:
門是木板 門是固定的
門被隔離 門被懸起
門被厭棄 門被剝離
門被鎖緊 門被拴上
門被開膛 門被關閉
門被關上 門被損壞
門是罐子 門被言語
門被釘住 門是一個詞(2009:29)
閱讀這首詩,讀者可以看到,并實際上聽到聲音的重復、頭韻和尾韻。事實上,華的詩歌以其音樂性聞名,鮑沃林甚至稱贊華是他們當中最具音樂性的。這首詩值得注意的另一個特點是它的排版方式。這首詩的中心是一個空白的存在,有趣的是這正像一扇門。這樣的視覺效果邀請讀者參加意義的生產,因為是由讀者決定如何閱讀這首詩,無論是以傳統(tǒng)的方式,即從左到右,還是從每邊的上到下。順從聲音和意義的線索,似乎從上到下閱讀是更正確的方式,就像一對對聯掛在門的兩邊。這樣,不僅作家是一個讀者,讀者也成為合作者。
形式創(chuàng)新是華的畢生追求。早在創(chuàng)辦《蒂什》的時候,華就開始轉向美國自由詩的范式。他把“陌生化”作為一種帶來解放與自由的書寫工具。碎片、分離、被打斷的語法、非常規(guī)的標點符號和文字游戲在華的詩歌中常常出現。例如,《門》中收錄的第一首詩——“伊莎多拉吹”:
伊莎多拉吹啊吹大海砂石藍色木板高高的波浪打碎破裂分裂白墻的水漫過屋頂(真的?。M地板的海水咆哮但你也會以藍天開始一天藍色也能騙你看看現在的痛苦你能看穿可憐的悲傷和孤獨她知道你會一個人度過寂寞的夜晚不知道錯過某人多少的憂郁!(2009:9)
伊莎多拉是2002年襲擊了尤卡坦半島的颶風的名字,實際上本書的標題《門》幾乎是伊莎多拉的同音詞。在這首詩中,有時不容易判斷一個句子的結尾和另一個句子的開頭,并且?guī)讉€名詞或形容詞堆積在一起。但是,語言和形式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呢?在《詩人談話》(Poets Talk)的前言中,兩位采訪者提出了類似的問題。華認為,“你對語言、變化和社會變化有一個道德責任”(166),“我相信,只有當寫作提供了意識轉變的可能性,甚至有希望轉變我們體驗世界的方式,它才是有趣的”(167)。在“伊莎多拉吹”中,華用有些混亂的語言代表被颶風嚴重破壞的特爾查克港海濱,位于尤卡坦半島北部海岸的一個小村莊,并表達他對自然災害帶來的后果的擔憂。華并不描述災后的景象,這首詩正是災后的景象。
對華而言,形式創(chuàng)新一直是顛覆霸權并讓他發(fā)出獨特聲音的一種方式。連字符的概念滲透在他的作品中,華試圖激活夾在中間的空間,消除種族、文化、社會和其他傳統(tǒng)的二元對立思維。
參考文獻:
[1]Beautell, Eva Darias. Writing Back and Beyond: Postcoloniality, Multiculturalism and Ethnicity in the Canadian Context. Eds. Rocio G. Davis and Rosalia Baena. Tricks with a Glass: Writing Ethnicity in Canada[M]. Amsterdam & Atlanta: Rodopi, 2000:19-35.
[2]Bhabha, Homi K. The Location of Cultur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3]Bowering, George. The Poems of Fred Wah. Selected Poems: Loki Is Buried at Smoky Creek.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George Bowering[M]. Vancouver: Talonbooks, 1980:9-22.
[4]Butline, Pauline and Susan Rudy. Poets Talk: Conversations with Robert Krooetsch, Daphne Marlatt, Erin Moure, Dionne Brand, Marie Annharte Baker, Jeff Derksen and Fred Wah[M]. Edmonton: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Press, 2005.
[5]McGonegal, Julie. Hyphenating the Hybrid ‘I: (Re)Visions of Racial Mixedness in Fred Wahs Diamond Grill [M]. Essays on Canadian Writing,2002:177-95.
[6]Wah, Fred. Selected Poems: Loki Is Buried at Smoky Creek.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George Bowering[M]. Vancouver: Talonbooks, 1980.
[7]Faking It: Poetics & Hybridity[M]. Edmonton: Ne West Press, 2000.
[8]Diamond Grill. Landmark Edition[M]. Edmonton: Ne West Press, 2006.
[9]Is A Door[M]. Vancouver: Talonbooks,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