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劉杰
我推薦《艾約堡秘史》為本期冠軍作品。張煒是一位值得讀者期待的作家。從《古船》到《你在高原》,從前年的《獨藥師》到今年的《艾約堡秘史》,張煒厚積薄發(fā),一路走來,作品中揮之不去的神秘感,呼之欲出的心靈史,足以讓讀者陶醉其中,難舍其味。《艾約堡秘史》最大的過人之處就在于對私營企業(yè)家主人公的非概念化塑造和去功利化寫作。因為我們讀到的寫私營企業(yè)家的概念化人物和功利化作品實在太多,以至于我們的感覺對此都已經(jīng)變得麻木和遲鈍?!栋s堡秘史》在同類題材中另辟蹊徑,獨樹一幟,社會變遷縮微于一堡,人生百味凝結(jié)于一心,其厚重和深度都是其他作品無法比肩的。如果說別人是在鑿一條淺渠,張煒則是在挖一口深井。淺渠中流淌的,是飲之無味的河水;深井中涌出的,則是醉人心脾的甘泉。我們期待著《當代》刊發(fā)更多像《艾約堡秘史》這樣直面現(xiàn)實、直擊靈魂的長篇佳作。
讀者:孟捷
張宏杰老師用平實冷靜的文字,豐富翔實的考據(jù),娓娓道來。把一百多年前的歷歷往事鮮活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中興名臣曾國藩為人也非白玉無瑕,想青史留名后李元度也會陣前失節(jié)。人生的匪夷所思,人性的復雜深奧,生活就是這樣,似乎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推薦《曾國藩和李元度的恩與怨》為本期最佳。
讀者:馮驅(qū)
2018年第一期,又見張煒老師長篇,語言風格未變,想起他早期發(fā)表的《古船》,那時他還很年輕,現(xiàn)在這個年齡還在爬格子也屬不易。愿在《當代》發(fā)表作品的作家們寫作青春常駐,老讀者時常在他們的作品中與之交流。若說短篇小說,當推一期中《歸宗》寫得好,從續(xù)族譜引出一段鮮為人知的維護國家版圖完整的事件,足見作家季宇構(gòu)思巧妙,小說中語言表達舒暢,情節(jié)變化起伏引人入勝并頭尾呼應,讀后感覺很過癮。
讀者:夏瀛淼
讀過余華的《沒有一種生活是可惜的》之后,深有同感。余華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自己與作家馬原生活交往中的一件件往事,展現(xiàn)了當代作家平凡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作家并不只是通宵達旦地一味寫作,他們心中有著更崇高的理想,作家是沒有“家”的,應該像馬原一樣,到處漂泊,四海為家,吸取生活中豐富的給養(yǎng),投入更多的精力為文學事業(yè)做一番貢獻,讓大眾對作家有了更深一層次的認識與理解。每一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著潛在的閃光點,只要用心發(fā)掘,都能成為良好的文學素材。
讀者:王路遙
推薦本期拉力賽冠軍為《曾國藩和李元度的恩與怨》。相比李鴻章左宗棠和沈葆楨,李元度的名氣著實太小,歷史沒有留給李元度太多的機會,但是作為朋友,李對于曾國藩的認可和幫助,對于整個湘君集團的發(fā)展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文人多意氣,在戰(zhàn)敗和急于獲得認可的路上,李元度與曾國藩越走越遠,一度反目,但最終,朋友間的情誼和支持超越了派系政見,兩人最終和好。但兩人的友情卻摻雜了太多不該有
的負擔,與其說是盛名之下的壓力,毋寧說是特殊年代下你我所不得不面對的慘淡,這不是小人物所獨有,而是你我逃脫不掉的軌跡。
讀者:王兵
《手套》讓人骨泣!修白的筆下,沒有了食指和中指的玉梅放棄了在美國打拼、經(jīng)營多年的餐館回到上海,用剩余的小指為八十多歲的姨爹,摳鼻屎、掏耳垢。照顧姨爹的垂暮時光,作為同是女性的姨母當年不收養(yǎng)失去了母親的玉梅,還用菜刀砍斷她的食指與中指,致使親侄女小小年紀進了孤兒院。如今,五十多歲的玉梅仍孤身一人。當年她生日那天,姨父給她送來了一雙手套,遮擋了小伙伴們的嘲弄,疑問,讓她銘刻至今?!都t樓夢》里有一句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那么,玉梅摒棄前嫌,不記舊恨,從鼻屎、耳垢、肉體這些小泥塊到死亡的大泥土墓前鋪出了一條綠色通道。作者的雋永筆調(diào)讓柔軟的人性顫動魂驚!
讀者:趙培龍
《艾約堡秘史》是近期以來讀到的精彩長篇,似乎找到了當年讀《白鹿原》時的那份沖動與驚喜,對《當代》開年就給讀者奉獻一份大餐感到欣慰與滿足。我推薦該作品為本期最佳。小說從第一章第四節(jié)開始就十分好看而引人入勝了。淳于寶冊,一個歷經(jīng)磨難的暴發(fā)戶,因成長環(huán)境的惡劣,創(chuàng)業(yè)過程的艱辛,帶來人格的扭曲、秉性的怪異、精神的“荒涼”、富后的苦難、精神的回歸……透過“遞了哎喲”秘史以及淳于寶冊個人成長足跡,讓我瞰見了多年來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保護之間既高度信賴又相互糾結(jié)的全景,感受了中國社會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中公平與正義的較量,再次思考什么是正義、真愛和尊嚴……開頭作品佳,全年定更好。
讀者:陳軍
《曾國藩和李元度的恩與怨》并非成敗蕭何的故事簡單重演。咸豐三年(1853年),曾國藩兩封暖洋洋的來信,促使湖南平江舉人李元度告別家鄉(xiāng),馳騁疆場。十年之后,又是曾國藩三道冷冰冰的奏折,讓李元度名譽掃地,落寞歸里。曾李二人的恩與怨,折射出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種種性狀:一面是書生報國,建功立業(yè)的博大情懷,一面是自以為是,為自己戰(zhàn)敗尋找說辭的狡辯;一面是曾國藩的“三不忘”,一面是李元度的“帶勇實非所長”;一面是曾國藩的“三次嚴參”,一面是曾、李的重續(xù)舊好。恩義最重,怨懟最烈,是曾、李二人性格和命運最恰切最逼真的寫照。
讀者:徐文剛
自從《你的高原》獲得茅盾文學獎之后,一直關(guān)注張煒的創(chuàng)作動向,先是看到了他的新作《獨藥師》,這次又看到《艾約堡秘史》這部近30萬字的長篇小說,小說通過一個私營企業(yè)巨頭吞并風光旖旎的海濱沙岸的典型事件,聚焦當今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保護之間既高度依賴又相互糾結(jié)的尖銳現(xiàn)實。應該說小說家時刻關(guān)注現(xiàn)實,他堅持文學作品的純度和嚴肅,沉入生活的“深水區(qū)”,用文學的方式審思時代大變革。在當前階段看是了不起的。是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要求的。我贊成此作品榮獲冠軍。
讀者:艾力發(fā)
蘇蘭朵的中篇小說《詩經(jīng)》以力透紙背的藝術(shù)的真實闡釋了當代詩人在世俗生活中的困境與靈魂的掙扎。小說圍繞一次詩賽的冠名活動,通過主人公崔啟發(fā)分別在“紅酒坊”“飯館”等場所與相關(guān)人物的幾次聚會場面的描寫,運用白描式的、簡筆勾勒的藝術(shù)手法,以極為儉省的篇幅成功地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恃強凌弱、精神空虛,想以“文化”裝臉面卻又心疼自己的15萬元贊助費的寵物貓養(yǎng)殖場老板崔啟發(fā);行為乖張、高傲,卻違心地對有恩于己的文化官僚高主席俯首稱臣的詩人聞?chuàng)P;敢愛敢恨、追求精神純潔,而在嚴酷的生存困境面前卑微與無奈的詩歌愛好者、打工妹袁紅麗;八面玲瓏、善于交際、唯利是圖的文化掮客小五;虛偽平庸卻狐假虎威的文化官僚高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