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輝
(商丘師范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大理國亡后,尚有一些原大理國文人活躍于蒙元初文壇,其代表人物有段福和趙子元等,他們的文學(xué)成就,更多的得益于大理國時期所受的教育,也可以反映大理國文學(xué)的水平。云南地方史料中保存的忽必烈與段福唱和詩,是大理國末期和蒙元初期的重要文獻(xiàn),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和史學(xué)價值,然而后人對其存在許多誤解,本文試詳析而厘正之。
蒙古海迷失后稱制三年(蒙哥汗元年,1251),忽必烈長兄蒙哥登基成為蒙古帝國大汗,是為元憲宗。因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長且賢”,蒙哥遂命忽必烈總領(lǐng)漠南漢地事務(wù)。[1](P57)蒙哥汗二年(1252),蒙哥命忽必烈率師征伐大理。大理國天定三年癸丑(蒙哥汗三年,1253)十二月,蒙古軍攻占大理國都羊苴咩城,大理國權(quán)臣高泰祥(即高祥)逃奔姚州(今云南姚安),國王段興智退守陪都善闡(今云南昆明)。段興智叔父段福當(dāng)在此時被俘或者歸降了蒙古。蒙古軍攻破姚州,高泰祥被俘,被斬于五華樓下。天定四年甲寅(1254)春,忽必烈登臨蒼山十九峰之蘭峰,段福扈從,二人并作詩唱和助興。不久忽必烈自大理北返,留大將兀良合臺繼續(xù)平定大理未附各地。同年秋,兀良合臺攻克善闡,段興智被俘?!对贰へA己吓_傳》載:
甲寅秋,復(fù)分兵取附都善闡,轉(zhuǎn)攻合剌章水城,屠之。合剌章,蓋烏蠻也。前次羅部府,大酋高升集諸部兵拒戰(zhàn),大破之于夷可浪山下,遂進至烏蠻所都押赤城。城際滇池,三面皆水,既堅且險,選驍勇以炮摧其北門,縱火攻之,皆不克。乃大震鼓鉦,進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為,如是者七日,伺其困乏,夜五鼓,遣其子阿術(shù)潛師躍入,亂斫之,遂大潰。至昆澤,擒其國王段智興(應(yīng)為興智)及其渠帥馬合剌昔以獻(xiàn)。[2](P2979―2980)
合剌章即原大理國都羊苴咩城,押赤城即善闡,昆澤在今云南宜良。“馬合剌昔”據(jù)張星烺先生考證,為梵語maharajah之譯音,與“摩訶羅嵯”同義,為段興智的稱號。波斯拉斯特丁《史記匯編》曰:“大理其王稱曰馬哈剌(Mahara),猶言大王也?!盵3](P565)此處言“擒其國王段智興及其渠帥馬合剌昔以獻(xiàn)”,方國瑜先生認(rèn)為應(yīng)作“擒其國王馬合剌昔段興智及渠帥以獻(xiàn)”,[3](P565)因《元史》倉促成書,抵牾之處很多。兀良合臺于蒙古憲宗五年乙卯(1255)遣人將段興智和段福一道送往北方,向大汗蒙哥獻(xiàn)捷,同行的還有波麗國主細(xì)嵯甫等人。
段福字仁表,太和(今云南大理)人。他文武雙全,在與段興智一起朝見蒙古大汗蒙哥、表示歸順之后,蒙哥賜以金符,讓二人歸國。時蒙古意圖從南北兩面夾攻宋朝,故對其采取懷柔政策?;氐酱罄砗?,段興智和段福率僰、爨軍為前鋒,導(dǎo)兀良合臺討平未附諸郡,又南攻交趾(今越南),北上伐宋?!对贰肪硪话倭缎跑谌諅鳌份d:
歲癸丑,當(dāng)憲宗朝,世祖奉命南征,誅其臣高祥,以段興智主國事。乙卯,興智與其季父信苴福入覲,詔賜金符,使歸國。丙辰,獻(xiàn)地圖,請悉平諸部,并條奏治民立賦之法。憲宗大喜,賜興智名摩訶羅嵯,命悉主諸蠻白、爨等部,以信苴福領(lǐng)其軍。興智遂委國任其弟信苴日,自與信苴福率僰、爨軍二萬為前鋒,導(dǎo)大將兀良合臺討平諸郡之未附者,攻降交趾。入朝,興智在道上卒。[4](P3910)
信苴為白語,意為王子。李京《云南志略》載白人稱“諸王曰信苴”。[5](P175)段福與段興智一起去朝覲蒙哥,說明其為大理國統(tǒng)治集團的重要成員。次年,段興智向蒙古獻(xiàn)大理國地圖,請求平定諸部,并條奏治民立賦之法。蒙哥大喜,賜興智名“摩訶羅嵯”,意為大王或大僧王,命其繼續(xù)掌管諸蠻白、爨等部,以段福統(tǒng)領(lǐng)軍事,段氏又在一定程度上恢復(fù)了過去的權(quán)位。從段福的經(jīng)歷來看,他熟諳軍事,但大理國后期高氏專權(quán),他只有在降蒙后才正式成為軍事統(tǒng)帥。
明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明太祖朱元璋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永昌侯藍(lán)玉為左副將軍、西平侯沐英為右副將軍,率兵平定云南。年底,明軍大破梁王軍隊,掃平滇東,進駐善闡。大理總管段世聞明軍至威楚(今云南楚雄),遣使致書,請依唐宋故事,奉正朔,修歲貢。傅有德不聽,答書令其速降,文中稱:
汝段氏繼蒙有土四百余年,元世祖南征,段興智、段福祥以全城內(nèi)附,又率蠻眾從師伐宋,爾祖段實繼任,再續(xù)勛勞,累官參政,子孫相承,綿至于今,亦可為名世之家矣。
書中段福作段福祥,祥應(yīng)為衍字,或另有所據(jù)。又段福降蒙在先,可能在段興智和高泰祥逃走后,段福以全城內(nèi)附;段興智降蒙在后,為兵敗被俘,并非以全城內(nèi)附。明彭時等纂修《寰宇通志》載:“段信苴福,太和人,思平之裔,隨元將兀良合臺征交趾,以功授參知政事,所著有《征行集》。”[6](P142)說明段福在云南行省建立后,曾任參知政事,為行省高級官員,他又受封武威公,故云南地方史料中一般稱其為武威公。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一生戎馬倥傯,在用兵之余,也能作詩,在攻克羊苴咩城之后,他曾登臨蒼山蘭峰,段福等人扈從。忽必烈在登山返回后,詩興大發(fā),作《陟玩春山紀(jì)興》詩云:
時膺韶景陟蘭峰,不憚躋攀謁粹容。
花色映霞祥彩混,爐煙拂霧瑞光重。
雨沾瓊干巖邊竹,風(fēng)襲琴聲嶺際松。
凈剎玉毫瞻禮罷,回程仙駕馭蒼龍。[7](P369)
蘭峰在大理府城北,為蒼山十九峰之第八峰,北為三陽峰,南為雪人峰。元程距夫在《元世祖平云南碑》中稱:“唯點蒼之山,嘗駐蹕也?!盵5](P146)明周季鳳纂修《正德云南志》卷三《大理府》“平云南碑”條云:“在點蒼山下,元世祖征南駐蹕之地,后寺廢,碑尚存?!盵8](P142)據(jù)《清一統(tǒng)志·大理府·古跡》:“駐蹕臺,在太和縣北蘭峰無為寺龍苑庵,元世祖駐蹕于此,亦名翠華堂?!盵9](P544)建于唐代的無為寺位于蘭峰之麓。韶景指春景、美景,梁武帝《纂要》:“春景曰韶景”。玉毫指佛像,張籍《題玉像堂》詩:“玉毫不著世間塵,輝映分明十八身?!杯偢芍溉缬竦闹窀?,蒼龍指青色的駿馬。忽必烈于天定三年(1253)十二月攻克大理都城,第二年春天,由原路返回漠北,此詩當(dāng)作于天定四年(蒙哥汗三年,1254)春。詩中的“韶景”“花色”,點明了登山觀景時值春天。春天的蒼山時雨時晴,百花盛開,松竹掩映,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忽必烈一行風(fēng)雨無阻,不畏艱辛,到達(dá)位于山頂?shù)姆鹚拢岸Y佛像。在詩人筆下,山花與紅霞相映,祥彩融合;爐煙拂著白霧,瑞光重疊。細(xì)雨打濕了崖邊瓊玉般的竹竿,山風(fēng)吹響了嶺旁琴瑟般的松聲。爐煙裊裊、琴聲悠揚,表明無為寺為忽必烈的登臨觀景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此詩明彭時等纂修《寰宇通志》作《春日玩山》,文字稍異,題“元世祖詩”,認(rèn)為乃忽必烈之作。[6](P142)清代所編的《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也收此詩,題世祖忽必烈作。新近出版的《全元詩》將其列于開首。元世祖忽必烈傳世詩歌僅此一首,故極為珍貴,后人評價很高,認(rèn)為“其風(fēng)格、筆力,同唐太宗、高宗等的作品相近,甚或過之?!盵10](P48)
段福步忽必烈《陟玩春山紀(jì)興》詩韻所作《翠華臺扈從詩》云:
叨從萬乘陟蘭峰,一片青螺起梵鐘。
日映仗霞祥彩遍,花明輦路景光重。
天戈肅肅參巖竹,仙樂泠泠響澗松。
停看玉毫明海國,朱旗揮霍擁蒼龍。[11](P1563)
萬歷《云南通志》謂翠華臺在蒼山蘭峰無為寺,忽必烈曾駐蹕于此。翠華臺又名翠華堂、駐蹕臺。青螺喻青山,唐劉禹錫《望洞庭》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比展庥痴詹氏?,鮮花盛開路旁。天戈與巖邊修竹摻雜,仙樂與松柏風(fēng)聲交響,顯示出忽必烈幕僚隨從、護衛(wèi)隊伍的盛大陣容。詩人到達(dá)山頂后,回首眺望,看到佛像在寬闊的洱海之濱分外閃亮,紅旗在巨龍般的蒼山之巔迎風(fēng)招展,蔚為壯觀。此詩與前詩用韻相同,當(dāng)作于同時,為忽必烈詩之和詩。
《景泰云南圖經(jīng)志書》卷五《人物》載:
段信苴福,字表仁,泰和人,隨元大將兀良吉歹征交趾,經(jīng)鄂渚,所著有《征行集》。
說明段福不僅熟諳軍事,也擅長文學(xué)。他曾隨蒙古軍攻交趾(今越南),伐南宋,轉(zhuǎn)戰(zhàn)萬里,創(chuàng)作較多,后來編纂為《征行集》,為有文集見于史籍記載的另一位大理國作家?!缎伦朐颇贤ㄖ尽h至元耆舊傳》稱:“段福,字仁表,大理人,段思平之后。元世祖駐蹕大理,福扈駕,以文學(xué)得幸,嘗從段興智入觀,獻(xiàn)地圖,條奏治民立賦之法?!睋?jù)此,則段興智所上治民立賦之法可能為段福所起草。段福的作品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散佚,只留下詩歌二首,其中一首為上述扈從忽必烈登臨蒼山蘭峰時的和詩。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這組極其珍貴的忽必烈與段福的唱和詩,后人多有誤解。如在《景泰云南圖經(jīng)志書》卷七中,將“元世祖:《陟玩春山紀(jì)興》”誤為《元世祖陟玩春山紀(jì)興》,以為段福之作。方國瑜先生主編的《云南史料叢刊》第二卷《元人滇事詩選鈔》中,沿襲此錯誤,將這兩首詩均系于段福名下,誤認(rèn)為均為段福所作,并云“按:上二首當(dāng)有一首為后人改作?!盵3](P667)不僅把忽必烈詩誤以為段福詩,而且認(rèn)為二詩應(yīng)為一詩,因后人改作而出現(xiàn)不同。在《元代少數(shù)民族詩選》中,由于編者不知道蒼山蘭峰在何處,便將其釋為“有蘭草的山峰”,而非固定名稱,并將詩題《陟玩春山紀(jì)興》中的“玩春山”三字誤為山名,稱“一云,玩春山似乃山名,或即元時的翁山,即清代的萬壽山,在北京西郊頤和園內(nèi)?!盵10](P48)竟將蒼山蘭峰誤為北京之萬壽山。
段福為大理國末年至蒙元初人,屬大理國遺民,作此和詩時,大理國尚未滅亡,段興智仍在鄯闡,由其詩歌可以窺見當(dāng)日大理國的文學(xué)水平。[12]段福也是大理國存詩最多的作家。其《春日白崖道中》詩云:
煙雨濛濛野外香,蒼茫四合動陰云。
青歸岸柳添春色,碧入山荒破燒痕。
百里人煙誠杳杳,十年戎馬尚紛紛。
詩成更怕東風(fēng)起,添得吾曹老一分。
這首詩當(dāng)是中統(tǒng)三年(1262)春視察其封地白崖時所作。正德《云南志》卷三“白崖城”條云:“在趙州東南九十里。南詔有十瞼,此其一也。夷語謂州為瞼,元置千戶所,至元間改建寧縣,尋省入州?!盵8](P142)從天定三年(1253)歸順蒙古,到這時確實已經(jīng)是整整“十年戎馬”了?!盁邸敝富馃莶菟艉圹E。在西南云貴一帶,過去種田多采用刀耕火種的方式。蘇軾《正月二十日》詩:“盡放青青沒燒痕”。詩中道出了元初戰(zhàn)后的殘破,百里無人,戎馬紛紛,戰(zhàn)爭的破壞觸目驚心,并說明當(dāng)時戰(zhàn)亂尚未結(jié)束。兩年后,至元元年(1264),僰僧舍利威聯(lián)絡(luò)威楚、統(tǒng)矢、善闡等地以及三十七部的各族人民舉行起義,殺死各地的蒙古守將。起義軍聲勢浩大,“于是東方諸爨部并起應(yīng)之,眾至三十萬”,[13](P241)先后占領(lǐng)善闡、威楚、統(tǒng)矢、新興(今玉溪)、石城(今曲靖)、尋甸等城,進攻大理,銳不可當(dāng)。蒙古在云南的統(tǒng)治岌岌可危,于是向以段實為首的地方民族上層求援。段實率兵首先鎮(zhèn)壓了洱海至姚州一帶的反抗,然后引兵東向,在安寧、新興等地與舍利威激戰(zhàn),鎮(zhèn)壓了舍利威,再至尋甸、石城等地,打敗了當(dāng)?shù)亍傲_羅”(彝族)、白族人民的反抗武裝。在這次鎮(zhèn)壓彝族和白族人民反抗的過程中,段實進一步取得了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和賞識,對他“庸示至優(yōu)之渥,以彰同視之仁”(李道源《大崇圣寺碑銘并序》),[5](P262)給以他和蒙古貴族同等的待遇,其子孫在元朝時期一直世襲“大理總管”。段福作此詩時正處于舍利威領(lǐng)導(dǎo)各族人民大起義的前夜,詩中正好反映出了這種形勢。全詩即景抒情,層次分明,自然流暢,深受好評。[14](P344)段福的詩也被收錄于《元詩選癸集》中。[11](P1563)
[1](明)宋濂等撰.元史(卷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6.
[2](明)宋濂等撰.元史(卷一百二十一)[M].北京:中華書局,1976.
[3]方國瑜主編.云南史料叢刊(第二卷)[M].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1998.
[4](明)宋濂等撰.元史(卷一百六十六)[M].北京:中華書局,1976.
[5]大理白族自治州王陵調(diào)查課題組編.古籍中的大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6]方國瑜主編.云南史料叢刊(第七卷)[M].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1.
[7](明)陳文撰,李春龍、劉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圖經(jīng)志書校注(卷之七)[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8]方國瑜主編.云南史料叢刊(第六卷)[M].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0.
[9]方國瑜主編.云南史料叢刊(第十三卷)[M].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1.
[10]王叔磐,孫玉溱,張鳳翔,等.元代少數(shù)民族詩選[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11]顧嗣立,席世臣編.元詩選癸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1.
[12]杜成輝.大理國文學(xué)成就略論[J].大理學(xué)院學(xué)報,2007,(7):1―4.
[13](明)諸葛元聲編.劉亞朝校點.滇史(卷九)[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94.
[14]張文勛主編.白族文學(xué)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