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樊
1.舊時代女性。蘇童筆下較為典型的一類女性形象,便是深受中國古代“男尊女卑”“一夫多妻”傳統(tǒng)秩序和觀念束縛的舊時代女性。由于長期受到“三從四德”封建禮教的束縛,在她們的潛意識中,要想獲得地位就必須受到男人的重視并設(shè)法得其寵愛。因而,在“一夫多妻”這樣特定的舊時代背景下,她們都將斗爭的焦點聚集到了自己的同類身上,即受男人寵愛的女人,她們就這樣互相爭斗、自相殘殺,最終無一不落入悲劇結(jié)局。
《妻妾成群》中的大太太毓如,小說中對她的描寫雖然只有簡單幾筆,但她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關(guān)鍵性人物。她是陳府中地位最高的女性,她一直盡力維持著府中妻妾之間的和平與穩(wěn)定,泰然自若地調(diào)節(jié)著多房姨太太之間的爭端。毓如看似端莊持重,整日誦經(jīng)念佛,無心爭寵,實則并未真正退出這場爭斗。這一點從頌蓮初入陳府時便可看出。毓如心知肚明自己已經(jīng)年老色衰,再無足夠心力去與這些年輕貌美的新太太爭奪寵愛,但是多一房姨太太,毓如原本就少得可憐的寵愛便會再減幾分,她深感這位新來的姨太太勢必又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心中掩不住的驚恐使得佛珠滾落一地。[1]在封建舊家庭中,一個女人雖得到眾人的尊重與敬仰,但卻得不到自己丈夫的寵愛,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2.“半新不舊”女性。如果說舊時代女性是由于終日身處深閨、見識淺薄而落入悲劇結(jié)局的話,那么像《妻妾成群》中頌蓮這般接受過大學教育的“新”女性最終又如何了呢?她自幼喪母,同父親和繼母生活在一起,與同齡人相比顯得異乎獨立,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她與陳佐千的初次見面約在了西餐廳,并且向陳老爺要了個蛋糕以此來提前慶祝自己的生日,這一舉動使陳老爺覺得眼前的頌蓮與先前所見過的胭脂俗粉都截然不同,由此而倍感新奇。然而正是這樣一個上過一年大學的所謂“新”女性,在遭遇家道中落、父親自殺等一系列變故之后,她心甘情愿走入陳府這樣一個封建大家庭中,以此來保證自己下半生的衣食無憂。作為一名五四時期的“新”女性,頌蓮并未選擇靠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自己,而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嫁入大戶人家做姨太太。由此可見,頌蓮并沒有因為接觸過新思想而摒棄了自己骨子里對男權(quán)的依附性,她無法逃脫封建家庭的束縛,也難以抗拒金錢的誘惑,甘愿放棄新女性的自主權(quán),自愿走入舊式“一夫多妻”的婚姻,兼具抗爭性與妥協(xié)性。[2]在她身上,我們可以窺見新舊矛盾的沖突與結(jié)合。
3.新時代女性。蘇童筆下的新時代女性逐漸擺脫了傳統(tǒng)舊時代女性所受鉗制和壓榨的地位,由于時代的進步,她們開始具有了與之前比較相對獨立的人格,開始嘗試靠自己的雙手謀生,不再完完全全依附于男性。除了觀念上的改變,中國的“一夫一妻”制度也從此時確立了起來,固定的婚姻關(guān)系使得女性不再是男性掌中的玩物,女性也不再像之前一樣為了爭寵而斗得頭破血流。由此,這類新時代女性顯現(xiàn)出許多之前所刻畫的女性不具有的新特質(zhì),但是從根本上看,仍舊免不了對男性有著一定的依附意識,因而仍難以避免悲劇結(jié)局。
《婦女生活》是以輕描淡寫的創(chuàng)作手法刻畫女性生存境遇的一部經(jīng)典小說,展示了一家三代女性在一個狹窄的生存空間里所發(fā)生的許多生活瑣事。嫻、芝、簫這三個女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到結(jié)束各自的悲劇命運時才發(fā)現(xiàn),盡管時間節(jié)點不同,但她們的人生經(jīng)歷和最終遭遇卻大同小異。這種悲劇與時代無關(guān),究其根本,是由蘇童筆下這些女性共同的思維軌跡與生存方式所決定的。一是她們都想通過控制男性來依靠男性,把自己的未來都寄托在男人身上,這種瘋狂的占有欲和控制欲最終會令男人不堪重負,從而移情背叛。在婚姻瀕臨滅亡的邊緣,新時代女性也曾想方設(shè)法要挽留住已經(jīng)死心的丈夫,如《離婚指南》中的楊蕓,先是試圖用孩子來拴住丈夫楊泊的心,再是到后來以死相威脅,但最終的結(jié)局還是耗盡了自己的自尊和全部的期望。二是女性之間的關(guān)系似乎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對抗性,即使是姐妹之間、母女之間也可以看出一種敵對性。這種相互爭斗的模式在蘇童“婦女系列”小說中最為明顯,如《另一種婦女生活》中相依為命的簡少芬、簡少貞姐妹倆和樓下三個嘰嘰喳喳的女人栗美仙、顧雅仙、杭素玉。在她們的身上,讀者很難看到女性本來應該有的溫婉與善良,取而代之的是兇狠和殘忍。[3]所以,盡管身處新的時代背景下,與舊時代女性有著明顯的差別,但由于幾千年來女性都生活在男權(quán)社會文化的枷鎖束縛之下,她們已經(jīng)習慣成為男性的附庸,要完全從男權(quán)社會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蘇童以其獨特的目光,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又一個心理陰暗、道德淪喪的女性形象。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這些女性或是因為可供生存的物質(zhì)資料極度匱乏,或是深受金錢、名譽、地位的誘惑,原本應該具有的美好品質(zhì)在她們身上逐漸褪去,留下的只有自私、無情和冷漠。蘇童小說中的女性在各種內(nèi)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性不斷發(fā)生變化,由單純美好走向扭曲變形,最終墜入悲劇的深淵。
以蘇童的代表作《另一種婦女生活》為例。故事是從醬園里的三個女店員開始的,身居閣樓的簡氏兩姐妹的故事穿插其中,以此為背景,蘇童向讀者講述了一系列發(fā)生在她們之間爾虞我詐的故事。顧雅仙、栗美仙、杭素玉三個女店員彼此不容,一直以來都沖突不斷,她們想方設(shè)法相互詆毀,甚至大打出手,最終因栗美仙的造謠,杭素玉死在了自己丈夫的刀下。而閣樓中相依為命的簡氏姐妹也因為顧雅仙的故意安排,讓妹妹簡少芬接觸到了閣樓外面的世界,打破了原本平靜的局面,簡少芬違背姐姐的意愿與鰥夫結(jié)婚,而姐姐簡少貞最終用繡花針刺破動脈自殺身亡。蘇童沒有像以往大多數(shù)作家那樣著力刻畫女性身上善良、美好的品質(zhì),而是將女性丑惡、自私的一面扒開給人看。他試圖在自己的小說中讓讀者看到女性的欲望,并讓這些女性強烈地表達出自己的欲望,為了填補欲望的溝壑而傷害自己的姐妹。這部小說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它講述的不再是一群女人為了爭奪一個男人的寵愛而獻媚爭斗,而是幾個女人雖然脫離了男權(quán)的窺視,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姐妹所出賣和剿殺。[4]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男權(quán)社會,女性本應該結(jié)成同盟,為維護和爭取自身的共同利益而斗爭。但在蘇童筆下,這些女性卻紛紛顯露出人性惡的一面,她們相互嫉妒、相互殘害,最終釀成了女性的悲劇,這種悲劇比以往傳統(tǒng)的悲劇更加發(fā)人深省,在讓人同情的同時又引發(fā)讀者的一系列思考。
1.男性的權(quán)威與高壓。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男性文化是主流,男權(quán)文化居于主導地位。幾乎在所有人的觀念中,男性都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者,是一切規(guī)則的制定者,以男性為標準確立的道德規(guī)范禁錮了國人幾千年,成為了統(tǒng)治思想。而居于弱勢地位的女性,則喪失了表達自己需求的權(quán)利和能力,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男性,成為男性掌中的玩物。
以《婦女生活》中的嫻、芝、簫三個不同時代女性的故事為例,雖然生活的時代不同,并各自經(jīng)歷著不同的愛恨情仇,但三人如出一轍的悲劇卻都不受個人控制,仿佛被一只隱形的大手所操控。那只大手,就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下所形成的一套森嚴的以男權(quán)為中心的文化傳統(tǒng)。在蘇童看來,男權(quán)文化的強大形成了男強女弱的固定格局,女性已經(jīng)自覺或不自覺地順應了男性文化的需求,接受了男性文化所賦予她們的諸多落后觀念,如“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等?!都t粉》中的小萼,她從未覺得自己從事妓女這一職業(yè)有任何不妥或是令她感到羞恥的地方,她已經(jīng)失去了自身獨立的價值,將自己變成了一種商品的形式,自然逃脫不了悲劇結(jié)局。
2.女性的繳械與依附。蘇童擅寫女性,對女性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一直認為是封建禮教和男權(quán)主義壓迫著女性,但女性自身的問題怎樣導致了自己的悲劇,這是我所感興趣的問題。我覺得,對女性的傷害已經(jīng)不僅僅是社會體制的問題,而且是人本身及女性自身的問題?!蓖ㄟ^觀察蘇童筆下一系列女性形象可以發(fā)現(xiàn),眾多女性雖性格各異,且身處的時代各不相同,但在她們身上都可以窺見一種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她們對自己應該享有的權(quán)利毫無概念,在自身的權(quán)利遭到侵犯時也只會一味地忍讓和后退。[5]以《妻妾成群》為例,當陳佐千一次次迎娶新的姨太太入門時,大太太毓如只知一味地沉默退讓,二太太卓云則絞盡腦汁算計自己的姐妹,她們都沒有意識到那個男人才是一切矛盾和沖突的根源,都沒有想過要爭取女性在婚姻中應有的地位與尊嚴。這些女性都將自己的前途命運委托于男性身上,丟失了自己獨立的人格,失去了把握自己命運的主動權(quán),有時甚至表現(xiàn)出一種自輕自賤的心理。
蘇童作為一名男性作家,在刻畫女性悲劇形象時,有著不同于一般女性作家的寫作范式,他的寫作重點不在于向讀者展現(xiàn)男權(quán)文化對女性的牽制和凌虐,而在于從女性——女性對立沖突的形式中,演繹女性自身與生俱來的缺陷,男性形象在小說中經(jīng)常是被弱化的存在?;蚴菫榱双@得男主人的青睞,或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們瘋狂地自相殘殺,將一切陰謀詭計都施于自己的姐妹身上,女性人性惡的一面完全暴露于讀者面前,不禁令人唏噓。[6]這一點在蘇童的婦女系列小說中隨處可見。如《妻妾成群》中的四房姨太太,甚至還有丫環(huán)雁兒參與其中的種種勾心斗角,再如《婦女生活》中嫻、芝、簫三代女性之間的愛恨糾葛,還有《紅粉》中的姐妹反目。在這些女性身上,讀者已經(jīng)完全看不到同性之間的惺惺相惜,取而代之的是瘋狂地自戕。蘇童以獨特的視角,描述了一個個有著強烈欲望的女性形象,她們在這種欲望的鞭策下展開猛烈的角逐,在這個過程中暴露出人性惡的一面,而最后則都以女性的悲劇作為收場。
蘇童以男性作家特有的審美眼光和極度冷靜、近乎白描的寫作手法,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可悲的女性生存世界。他的女性題材作品掙脫了歷史的束縛,顛覆了建國以來文學創(chuàng)作中傳統(tǒng)的理想化女性形象,具有開放性和進步性,引發(fā)人們對女性問題的密切關(guān)注和深刻思考,以男性作家理性和思辨的目光在文字中對女性的欲望進行批判,同時也流露出對這些女性的人文主義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