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粉林
【摘要】 我國歷來注重閱讀,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腹有詩書氣自華”。古人為了讀書,“頭懸梁”、“錐刺骨”、“鑿壁偷光”、“廢寢忘食”。那為什么要讀書呢?
【關鍵詞】 閱讀 教學 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2-101-01
0
1. 讀書能讓人遠離淺陋,深厚積淀
對閱讀的忽視直接導致的是學生的無知和淺陋?!罢Z文(閱讀)天然是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不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孰不知,這就切斷了學生了解生活和社會的一條重要通道,也壓抑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眲倪@段話十分清楚地闡明了輕視閱讀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單一的教材學習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抑制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天然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的,閱讀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只有鼓勵學生積極閱讀,學會閱讀,才能使學生由無知變得睿智,由淺薄變得厚重,由幼稚走向成熟。
2. 讀書能讓人開闊視野,豐富想象
閱讀,其實是讀者與作品對話,與作者進行心靈交互的過程。走進作品,學生才能聯(lián)系自身或社會現(xiàn)實,激起更多的心靈感悟,自然而然地跳出“井底”,沐浴在陽光下,也就自然增強了感悟力和理解力,提高了分析力和鑒賞力,提升了聯(lián)想和想象的層次。
學生視野開闊了,必然會拓寬他們心靈自由馳騁的空間,激發(fā)起他們更為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這會養(yǎng)成他們彼此有機聯(lián)系的習慣,有了這種習慣,學生能由此及彼,一通百通。相反,不能積極閱讀者,思維就會閉塞,反應也會遲鈍,學習就會變得枯燥呆板。
學生學會閱讀,聯(lián)想豐富,就能自覺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新的情景中,去解決新的問題。能把閱讀中積累的觀點、材料、語匯、表現(xiàn)手法等移用到作文中;能把在閱讀中學的知識用到出墻報、作演講、寫書評中;生活中也能把在閱讀中培養(yǎng)的能力活用到社會實踐中。這樣,學生在不斷的應用中,自然養(yǎng)成了遷移知識技能的習慣。
3. 讀書能讓人純潔情趣,提升品位
閱讀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學生的閱讀在尊重其選擇和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積極地閱讀那些充滿人性,關注人類命運和地球家園的好作品,使他們能夠明辨是非、善惡、美丑,具有正義感,愛好和平,擁有愛心和溫情;尤其是當他們與那些人類良知的代表者如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魯迅、巴金等大師對話時,更能提升他們的境界,奠定人生的底蘊。
巴金說過:“文學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碧热敉ㄟ^閱讀,每個學生都能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那么,他們的閱讀也就達到了至高的境界,也就實現(xiàn)了閱讀的終極價值。
葉圣陶說:“看書讀書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情?!蹦敲慈绾沃笇W生進行有效的讀書,奠基自己的人生呢?
1. 抓緊有限的閑暇時間
閱讀無處不在。平時學習的間隙、生活閑暇之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坐下來隨時看書的習慣:手里拿著一份報紙,或是一本雜志,每天都能看一看,每天都能品一品,了解一些社會新聞,洞悉一些時事動態(tài),學習一些文化風情,捕捉一些生活訊息,這樣一定能豐富學生的生活和情感。
2. 有意誦讀點古典詩文
我國的文化源流長,其中不乏精美的詩文,這些詩文或意境深遠,或韻味十足,或語言雋永,讀來如飲醇釀,如啜芳茗。如《詩經(jīng)》、《論語》、《唐詩三百首》、《唐宋八大家散文》等,通過誦讀這類經(jīng)典佳作,讀出情感,讀出韻味,就能讓學生進入另一番天地,從而領略中華語言文字的奇妙詭譎。
3. 系統(tǒng)讀一些中外名著
一部好書,就是一部生活寶庫,它濃縮了人生的精華,流動著生活的韻律。而中外經(jīng)典文學名著的閱讀,正是中學生走近社會、走近生活的“綠色長廊”,能增加其生活厚度,強化其角色意識,提升其人文素養(yǎng),豐富其文化底蘊,使學生們盡速成長為一名善于品味生活、感悟人生的“有心人”。
4. 動手動筆方讀書
閱讀是日積月累的過程:積累習慣、積累方法、積累感悟,積累情感……只有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在語文學習、乃至生活中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但我們也有不少學生閱讀很多,但讀完卻如過眼云煙,收效甚微。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邊看書邊動筆的習慣??梢灾笇W生做讀書筆記,摘錄優(yōu)美詞句、作些批注、寫點感悟等等。
總之,引領學生進入閱讀的天地,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讀書的風氣,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將會綻放出燦爛的花朵,學生的人生之路也將流淌出優(yōu)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