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平
【摘要】 隨著教育部提出的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教師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而數學嚴謹縝密的學科特點,并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為了加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學以致用的能力,需要教師們豐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學習動力,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給知識創(chuàng)新打下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創(chuàng)新學習 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2-065-01
0
小學階段的數學主要是給小學生一個啟蒙教育,內容較為基礎,重點是要培養(yǎng)好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思維,這樣才真正有助于學生在之后中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數學是萬物的基礎,對任何學科的深入學習都需要數學理論來作為支撐。目前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沒有正確認識數學的真正面貌,不能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從而導致不能有效開展深入的數學教學。畢竟與其它課程相比,數學較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容易使得學生望而卻步,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嚴重降低了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本文先分析了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學習的意義與作用,然后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數學思維給出了幾種有效的方法。
一、創(chuàng)新學習對小學數學的意義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觀是教學的首要目標,這是學生提高綜合素質能力的必要條件。創(chuàng)新學習是指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過認真思考和大膽探索之后提出新看法、新問題、新概念的學習活動,在數學當中就是一種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學習能力。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應該以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通過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不同學生之間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躍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課程上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為創(chuàng)新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三、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學習實驗與研究
1. 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要想學生深入到數學學習里去,必須先創(chuàng)立一個適合學習數學的環(huán)境,沒有做好數學教學的情境引入,難以開展進一步的深入教學。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事先準備好幾個不是數學但是與數學又相關的內容,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一個和諧風趣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有一個輕松、活潑而嚴肅的課堂,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養(yǎng)成,學習數學時能靈活運用做到舉一反三。
例如,教師在講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1~5的認識與加減法》時,可以先準備好一定數量的糖果,利用糖果對學生的誘惑來開展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并且對于正確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獎勵糖果,這樣又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這樣,通過糖果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有效的營造出歡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開心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學習。
2. 合理科學的制定教案
教材是創(chuàng)新教學的依據和基礎。教師需要反復研讀教材,尋找教材中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與層次關系,投入更多的精力來認真制定教學方案,使得教學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便于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趣味數學不再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學效率與學習質量。此外,教師還要設計合理的教學問題,讓學生能及時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答,充分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為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水平和綜合能力的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3.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作為全局的指導者,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的學習,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進行思考與學習。通過教師額適當引導,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時候不僅要勤動腦,還要多動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創(chuàng)立問題情境,把握課堂的整體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之中培養(yǎng)思維的意識和能力,從而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4.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共同探究問題
小組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各種問題進行探究的學習模式。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所要探究的問題進行思考和假設,然后讓小組成員根據已學的知識去共同解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通過這種學習模式,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共同探究問題的能力,還能夠通過小組討論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相互之間產生深厚的友誼,通過小組交流討論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
5.從生活中感受數學,將數學應用于生活
其實數學與生活與工作都有很大的聯(lián)系,應該使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的體現,把理論與實際想結合去更好的使用數學,從而起到觸類旁通的目的。因此在小學數學這個打基礎的階段,教師要從全局出發(fā),積極建立貼合實際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理論教學轉化為典型的實際問題。例如在講人教版上冊《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時候,教師先介紹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等概念后,問學生在生活中見過的哪些物體是這些形狀的,讓學生們從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知識,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也能增強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
四、結語
創(chuàng)新是民族興起的靈魂,是國家強大的核心,要想立足于國際的舞臺中央,就必須不斷提高一個國家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小學數學作為學生的重要啟蒙階段,教師要牢牢的抓住這個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開展創(chuàng)新性學習,讓學生更好地去面對未來的新挑戰(zhàn)。
[ 參 考 文 獻 ]
[1]吳桂春.談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學習的實驗與研究[J].教育.2017(3):0016-0016.
[2]蔡更芬.淺議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學習的實驗與研究[J].讀寫算:教師版.2017(33):20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