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郝贏
東溪古鎮(zhèn)原名萬壽場,建鎮(zhèn)1300多年,建場2200多年,因東丁河、福林河至西向東流入綦江河故名“東溪”。云、貴、川各民族地區(qū)文化在此匯聚,造就了古鎮(zhèn)形態(tài)各異的生活氣息。古鎮(zhèn)上有建造工藝精良的南華宮、萬天宮;有西南地區(qū)最古老的麻鄉(xiāng)約民信局;有宗教文化場所龍華寺、觀音閣;有氣勢磅礴的大小金銀洞瀑布;有蒼翠挺拔的古黃葛樹群;有見證兩千年滄桑歲月的鹽馬古道……
左右頁圖:東溪鎮(zhèn)位于重慶南部,與貴州省習水縣接壤,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設丹溪縣。東溪建鎮(zhèn)1300多年,建場2200多年,素有“川東第一山水古鎮(zhèn)”的美譽。
綦江河,古名夜郎溪、僰溪、南江,流域面積大,流量大,水力資源豐富,而且“水作蒼帛色”。明朝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明武宗皇帝微服私訪,周游全國,來到了綦江區(qū)安穩(wěn)里麻城(今東溪古鎮(zhèn)鎮(zhèn)紫街)。他看見綦江河由于年久無人治理,沿河兩岸雜草叢生,河道泥石阻塞,致使一江河水白白向北流去。而當時的綦江地勢偏僻,交通不便,百姓生活困苦。于是便設想:如果把綦江河整治開發(fā)出來行船,豈不是為人民造福?
武宗皇帝回到京城后,隨即降下圣旨,責令四川布政使司重慶府知府孫公豹(具體名字不詳)清理整治,開發(fā)綦江河。接到圣旨,孫公豹立即招募石匠民工,砍掉綦江河兩岸的樹木雜草,清掏河道的泥石,叫工人們用大錘打掉河床的巨石和淺灘的巖石,疏通河道。經(jīng)過半年多的治理,綦江河的河道變得既寬敞又通順,足可以載重幾噸的木船。從此,綦江河道的雛形形成。這個故事至今還流傳在東溪古鎮(zhèn)一帶的民間,人們對武宗皇帝降旨整治綦河的皇恩充滿了感激和欽敬之情。
而武宗皇帝到達過的麻城,正是依靠著綦江河的疏通,漸漸發(fā)展起來,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東溪古鎮(zhèn)的前生。
東溪古鎮(zhèn)的歷史也頗為悠久,早在公元前202年就已在此建場,取名萬壽場。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設丹溪縣,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4年)撤丹溪縣為鎮(zhèn),之后到清代均為安里統(tǒng)治中心,屬縣行政公署所在地。解放后,為東溪區(qū)公所駐地。因為丁山河向東流入綦江河和綦江河從東面來此,故而命名為“東溪”。
如此算下來,東溪已建鎮(zhèn)1300多年。
東溪古鎮(zhèn)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邊緣、貴州大婁山脈北端、重慶市南部,與貴州省習水縣接壤,也是萬盛石林、銅鼓灘漂流、南川金佛山、江津四面山等景區(qū)的重要中轉(zhuǎn)地。
前往東溪古鎮(zhèn)很方便,在南坪就有直達大巴。下車后,我以為古鎮(zhèn)就會靜靜地擺在眼前,第一眼看到的卻是一條小河,當?shù)厝私榻B這是福林河,既是東溪古鎮(zhèn)第一地標,也是通往東溪古鎮(zhèn)的指示牌。以小河為起點,分別有兩條路線可走,一條是河邊的人工小道,可通向太平橋、王爺廟等景點;另一條是沿東丁河走向老街,街上有南華宮、萬天宮和西南最古老的郵局——麻鄉(xiāng)約民信局。
沿福林河邊的人工小道前行,一路上流水潺潺,河內(nèi)怪石嶙峋。高低不平的青石板兩旁點綴著青綠的苔蘚,有些路段落滿了黃葛樹的黃葉,腳踩上去,伴隨著“沙沙”的聲音。一位當?shù)厝烁嬖V我,這片黃葛樹是西南地區(qū)面積最大的黃葛樹群,足足生長了大大小小五千多棵黃葛樹。
繼續(xù)往前,走了不到一里,便來到了“黃葛洞風雨亭”。亭有三層,盤旋的樓梯間擺放了一塊大石,必須下到底層才能繼續(xù)前行,亭前亭后長滿了黃葛樹,粗壯的枝干下,虬龍似的老根深深地插入地中。河道在這里突然變寬,水流也突然變得很急,地形的上下落差使得這里形成了一個小型瀑布。
這段河邊還散落著一些穿斗夾壁的木板房,但大多已損毀得十分嚴重。只在永久橋至太平橋一段還有一些古老房屋有人居住。至此,古鎮(zhèn)的一條線路已游覽完畢,我又沿著東丁河向居民口中的“老街”走去。
東丁河邊相比先前的福林河畔,就顯得熱鬧許多,住戶也多了起來。行至上平橋處,過橋便能抵達觀音閣,也就是當?shù)厝私旋埲A寺的地方。另一處有名的平橋鹽馬古道隱藏在觀音閣身后,曾經(jīng)是電視劇《傻兒師長》的拍攝地。
順此道而上,就可到達東溪古鎮(zhèn)的老街,街上的建筑都是清一色的仿古吊腳樓房屋,人造穿斗。經(jīng)當?shù)厝酥更c,才找到一條隱蔽的小路去往古鎮(zhèn)中規(guī)模最大的“萬天宮”。它建于康熙二年,供奉川祖,原為蜀人的會館。
東溪古鎮(zhèn)有三宮六廟,除了萬天宮,另一處值得去的便是南華宮。相傳它是一個名南華和尚所建。這和尚因家道中落,看破紅塵,就出了家。曾于廣東一廟內(nèi)當伙夫,廟內(nèi)住持道法高明,掐指推算,不久將命歸西天,于是在廟內(nèi)所有僧人當中改選住持。他提出的八個問題,參加應答的和尚均未能圓滿回答。平時沉默寡言的南華在住持病重的當晚,輕松自如地回答了主持的問題,于是老住持當晚便傳法于他,并說:“南華啊!受法之后你必須于天亮之前離開,你的五位師兄均未得到我的真?zhèn)鳎麄儠窔⒛愕?,切記遠走他鄉(xiāng),弘揚佛法?!崩献〕终f完后就圓寂了。
東華古鎮(zhèn)仍舊保持著舊有的形態(tài),道路兩邊均是清一色的吊腳樓房屋。
沿著鎮(zhèn)中一條隱蔽的小路向前走,就可看到古鎮(zhèn)里規(guī)模最大的“萬天宮”,它原是蜀人會館,以供奉先祖之用。
老住持的遺言成為現(xiàn)實,另外未得真?zhèn)鞯奈逦粠熜止嫦胫媚先A和尚于死地。由于南華和尚出家后只當伙夫,未能練就高超的武功本領,因此剛剛成為新住持,就不得不選擇出逃保命。當他逃到廣東韶關(guān)時,師兄五人追來,險些殺了他,因遇到犁田的老農(nóng)把他藏于溝中,再用泥土輕覆,這才幸免于難。后來,南華和尚歷盡千辛萬苦到了東溪古鎮(zhèn),想在東溪古鎮(zhèn)化一塊地盤來修南華宮。東溪古鎮(zhèn)的地主們與南華和尚協(xié)商,問他需要多大面積的地盤,南華和尚說只要他的袈裟那么大,眾人不信,袈裟大的地盤怎么修廟?南華和尚朗聲說:“諸位不管,出家人不打誑語,一言為定?!庇谑?,南華和尚將袈裟往空中一拋,口中念念有詞,袈裟神奇般地隨風變大,如一朵火燒火焰般的紅云,所罩之地甚闊,有四五百平方米,這便成了南華宮的廟基。
劃地成功之后,南華和尚又到丁山旺族趙家院“化緣”修廟所需的木材。趙大老爺眼見修廟是善事,不好推辭,但又舍不得好的木材,只好說:“凡是山中巔斷的樹木,可砍無妨?!闭l知當夜丁山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凡是大而直的樹都被狂風折斷了,南華和尚就叫人一一砍伐,趙大老爺有口難言,只是在心里犯嘀咕:“丁山山高路陡,無車又無船,看你和尚怎樣運走?!笔胫?,過了七天,夜里又是大雨傾盆,銀河倒掛,第八天早上起來一看,所伐之樹全無影蹤,不知去向。南華和尚回到東溪古鎮(zhèn),叫人到廟基內(nèi)的一口井內(nèi)撈,從井中撈起來一根,井下又冒起來一根,如此反復,就建成了南華宮。
離萬天宮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叫作“麻鄉(xiāng)約民信局”的建筑,乍一看,很普通的民居,細打聽,才得知這是西南地區(qū)最早的郵局。
這個郵局據(jù)說創(chuàng)建于清同治年間,創(chuàng)始人是綦江運輸業(yè)巨子陳洪義?!奥猷l(xiāng)約”一詞聽起很古怪,當?shù)厝私忉尩?,那是因為陳洪義是湖北孝感人,“麻”字指麻城,而“鄉(xiāng)約”則是舊時保長,甲長等職務。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陳洪義本人就是一臉麻子。此房屋建筑面積200多平方米,由于年代久遠,現(xiàn)在僅存木門與石壁為原先建造時的古物。石門框兩側(cè)均由兩米多高的整條石構(gòu)成,且上方左右鑿成三齒形裝飾。門為古老的五丘田木質(zhì)門,每丘田均有斜線條紋點飾,門楣上刻有四個繁體字。現(xiàn)在的屋主介紹說是“當衢向術(shù)”四字,曾有人前來辨認后告知他們,并說這是“通向大路”的意思,而兩旁的圓形圖案則是原先的郵徽。
別過麻鄉(xiāng)約民信局,總覺得還差一點什么,站在路邊對于不大的東溪古鎮(zhèn)反復打量,才想起當?shù)剡€有一座很有名的王爺廟,至今還不見蹤影。詢問路人,熱情地指向最開始選擇的那條河邊小道的方向,告訴我王爺廟就在離太平橋不遠的地方。
一邊往回走,一邊努力回憶:剛才在太平橋,看到的哪座建筑是王爺廟呢?直到走到太平橋,還是沒能迅速分辨出,好在一位熱心婆婆指點,才確認眼前一座較新的建筑就是苦苦尋覓的王爺廟。原來,這座建于清朝乾隆年間的王爺廟已被翻新,畢竟在古鎮(zhèn)里沒人會對新建筑產(chǎn)生興趣,況且當我圍繞王爺廟轉(zhuǎn)了一圈,除了一處景觀標識外就再也見不到任何指示牌,也難怪它容易被忽略了。
坐在廟門前,和先前的那位熱心婆婆閑聊,才知道她姓文,已經(jīng)九十高齡,自小便生活在王爺廟前。她告訴我,小的時候,王爺廟甚是熱鬧,東溪古鎮(zhèn)有名的川劇評書、嗩吶腰鼓、花燈舞獅等活動都會聚于此處,廟中那時還供奉了菩薩像,往來參拜的人絡繹不絕。只是前些年翻修后,菩薩像也不知移去了哪里,各種熱鬧的場景都已不再。文婆婆還說起一段在東溪古鎮(zhèn)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1998年,東溪古鎮(zhèn)遭遇特大洪水,洪水漲至王爺廟觀音像腳下突然就停止了,并且緩緩地退去。很多人都說這是觀音顯靈了,老天爺也出手保護東溪古鎮(zhèn),這也讓王爺廟的神奇色彩增添了幾分。
王爺廟在東溪古鎮(zhèn)下面的河邊,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古建筑基本保持了原貌,由山門、戲樓、廟壩、正殿、廂房等多所房屋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