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陽中學 浙江 310000)
教育改革的需要
根據(jù)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語言學習有三層意義,獲取語言與信息、理解文化內(nèi)涵、提升思維能力。因此,英語高考的試題也發(fā)生了質(zhì)變,向能力立意、語用為主的外語教育方向推進。《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英語科考試說明(高考綜合改革試驗省份試用)(第一版)》)提供的信息顯示,從2016年10月開始的浙江省英語新高考中將出現(xiàn)全新的寫作題型 — 讀后續(xù)寫和概要寫作,兩種題型將在不同考次不定期交替使用。其中概要寫作原文材料350詞以內(nèi),以說明文、議論文為主。要求學生在閱讀短文的基礎(chǔ)上寫出一篇60詞左右的內(nèi)容概要。其評分標準從四個角度來描述:(1)文本理解的準確性與要點呈現(xiàn)的全面性;(2)語法結(jié)構(gòu)和詞匯使用的準確性;(3)語句間連接成分應用的有效性;(4)各要點語言表達的獨立性??偠灾?概要寫作(summary writing)是一種控制性的寫作形式,是一種對原文基本內(nèi)容進行濃縮并再次加工的語言輸出形式,它以迅速掌握原文內(nèi)容梗概為目的,最終形成不加主觀評論和解釋,但簡明、確切地表達原文重要內(nèi)容的再加工式短文(趙金東,2002)。
概要寫作是對文章主旨大意的概括,培養(yǎng)學生準確獲取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對文章整體結(jié)構(gòu)的把握能力。是基于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的二者的有機結(jié)合體,是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的溝通橋梁。
1.學生現(xiàn)狀
面對這一新題型,學生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由于詞匯,復雜句式等的干擾,學生無法準確理解原文信息,從而導致理解有誤差。第二,由于分析、判斷、歸納和概括能力薄弱,學生不善于區(qū)分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無法準確獲取關(guān)鍵信息、概括段落和全文的大意。第三,由于語言積累的匱乏,學生難以選擇恰當?shù)脑~匯清楚、準確地再述原文核心意思。最終出現(xiàn)不同程度照抄原文現(xiàn)象。
2.教學現(xiàn)狀
目前,所有教師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開展對概要寫作的教學活動,但由于理論指導和實踐經(jīng)驗的缺乏,大家都處于不斷探索研究階段,未能形成系統(tǒng)的,有指導意義的概要寫作教學策略并運用于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開始研究和實踐如何從關(guān)注形式講解和操練的教學定式中走出,將這些關(guān)注語義、語境、語用和語感培養(yǎng)的測試形式有機地轉(zhuǎn)化、融入、豐富為我們?nèi)粘=虒W活動,使教學向語義和語篇層次上移,從而引導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聚焦語義、聚焦信息獲取、處理、整合和建構(gòu),以及表達能力提升,促進學生形成真正的語言應用能力。
1、剖析文章體裁,品味不同篇章
文章體裁是決定學生概要寫作難度的主要因素之一(Hidi&Anderson,1986)。Hidi和Anderson(1986)認為,概要寫作中對考生認知能力產(chǎn)生影響的文本特征主要有三項,即文章的長度、體裁(如記敘文和說明文)以及復雜性(如詞匯、句子結(jié)構(gòu)、內(nèi)容抽象性、話題熟悉度、文章結(jié)構(gòu)的清晰度等)。同時他們也指出,相對其它類型而言,有些類型的文體更容易概括。把體裁分析理論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可以了解不同文體文章的語言特點。文體不同要求使用的閱讀方法也不一樣,掌握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方法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體裁就是文章的形式,比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等。記敘文又可分為故事、人物傳記、新聞報道、史地知識等;說明文有關(guān)于科普的;議論文有關(guān)于政治的、經(jīng)濟的,還有社會各方面的;熟悉并掌握文章的體裁特點對概括文章的主要要點很有幫助。以下筆者對幾種文章體裁特點進行分析以及案例展示。
(1)人物傳記類
人物傳記類文章屬于記敘文。記敘文的概要,一般包括記敘文的六個要素(who;when;where;what;how;why)。而人物傳記類文章又有自身的特點,通常按時間順序記錄傳主的人生經(jīng)歷。一般來說,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歸納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體現(xiàn)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評價、這事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對我們有什么啟迪等。
案例1:
這是一篇標題為“Helen Keller”的人物傳記。
學生習作:Born in Alabama in 1880,Helen Keller was an A-merican writer and speaker.At the age of nineteen months,she became sick and lost her eyesight and hearing.In 1887,Anne Sullivan taught her how to speak and communicate and Helen became the first deaf and blind person to earn a Bachelor of Arts degree in 1904.In her life,Helen wrote 14 books and tried to help poor people and other blind people by giving lectures.Helen died in 1968,unmarried.Helen inspires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o do great things.(91 words)
人物傳記類的文章多數(shù)信息瑣碎繁多,學生在概要 寫作過程中往往會將提到的信息一一羅列,無法概括重 點。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著重從文章體裁入手。首先讓學生了解人物傳記類文章三段論的基本結(jié)構(gòu),并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每段中人物介紹的各個方面,如右圖所示:
在此基礎(chǔ)上,筆者要求學生根據(jù)文體特點分析此篇 文章的篇章結(jié)構(gòu),文章第三段的重點是 “overcome the difficulty”,所以學生習作中提及的第三段中“Helen became the first deaf and blind person to earn a Bachelor of Arts degree in 1904.”可省略。
綜上所述,對于人物傳記類文章的概要寫作,學生可以將關(guān)于 此 人 的 所 有 信 息 按 照 birth、death、family background、appearance、hobbies、education、difficulty、achievements和evaluation等不同方面進行分類,然后就每個方面的信息作進一步的刪選和整合,保留最主要的信息或是合并可以整合的信息。
(2)新聞報道類
新聞報道類文章主要有兩種結(jié)構(gòu)形式,即倒金字塔法和時間順序法。倒金字塔法是傳統(tǒng)的新聞篇章結(jié)構(gòu),它的特點是按重要性遞減的順序來安排新聞中的各項事實,即最主要的、最精彩的部分置于篇章的第一自然段,常稱為導語,略為次要的信息放在導語之后 ,最次要的則置于篇章的末尾。導語是一篇新聞的精華,是新聞報道傳遞信息的集中體現(xiàn)。它既是對標題的進一步闡釋,又是對全文的概括。另外,在報道某些較為復雜的事件或故事性的素材時,還常采用時間順序法,報道的事實按時間順序排列,逐漸進人高潮。
除此以外,新聞報道的篇章更接近口語,并較多地使用直接引語、間接引語和插人語。為了增添報道的真實性 、生動性 ,減少文字沉悶感 ,同時又能表明作者的客觀立場,作者常交待某種觀點、看法、意見的來源,注明誰是講話人,他說了些什么,他的觀點、意見是什么,并通過插人語對所敘述的新聞事件加以補充、說明、提供更多的背景材料。
案例2:
這是一篇標題為“Cambodian rice”的新聞報道。在此文概要寫作過程中,由于學生忽略了新聞報道的文體特點,在閱讀原材料的過程中只注重對單個的詞、短語和句子的理解,對于文章第3段與第4段的重點把握只停留于對破碎信息的處理。例如,學生認為第3段的主題句是“The purpose of the rice policy is to reduce poverty and help people in rural areas earn more.”第4段的主題句是“But the country’s rice industry continues to suffer from the same problems it has had for many years.”為了讓學生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筆者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
Q1.What function does Para 1 serve?Q2.What’s the main idea of Para 2?
Q3.How many people are mentioned in Para 3&4?Q4.Why are these people mentioned?
原文:Para 3 Sok Puthyvuth is the president of the Cambodia Rice Federation.“We need better seeds,we need a better collection process,we need better storage,we need better logistics(物流),and also our exports need to brand Cambodian rice to be one of the top brands in the world.”Keat Chhon is Cambodia’s deputy prime minister.He says increasing rice exports will improve the lives of many of the country’s farmers.He says the purpose of the rice policy is to reduce poverty and help people in rural areas earn more.This is highly beneficial to making the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Cambodia smaller.Para 4 But exporter David Van says the country’s rice industry continues to suffer from the same problems it has had for many years.He says these include the high cost of electricity and a lack of good seeds.And he says the country’s rice industry needs to change the way it markets its product to show it is different from what other countries offer.“You need to differentiate your product from your competitor next door.Otherwise,you will keep on being compared automatically to what the next-door competitor is offering.”Cambodia faces other problems.Countries like Myanmar(緬甸)also want to increase their rice exports.And,Thailand has extra rice,which is forcing down prices.
根據(jù)問題3,學生關(guān)注到3、4兩段中共提及3個人,即Sok Puthyvuth、Keat Chhon和David Van。在學生思考問題4時,筆者提醒學生關(guān)注quotation mark(引號)以及多次重復使用的“he says”。根據(jù)提示,學生意識到3、4兩段闡述了3個人對于“Cambodian rice policy”的看法。在這一認知基礎(chǔ)上,筆者總結(jié)了新聞報道類文章的特點之一,即為了提高新聞報道的可信度,常把講話人的話原本引用出來,作為依據(jù)。根據(jù)這一特點,筆者又指導學生在概要寫作中如何客觀地表達某人的觀點。首先,在觀點前使用“According to sb.”,其次,在轉(zhuǎn)述觀點時將句子的主語改成第三人稱。
綜上所述,對于新聞報道類文章的概要寫作,學生可以利用該體裁的結(jié)構(gòu)特點在導語中或是根據(jù)事實發(fā)展找到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圍繞中心區(qū)分主次信息作相應的刪選。同時也應特別關(guān)注新聞報道中對引用的不同人的觀點的概括,必須以第三人稱的口吻客觀地概括。
(3)科學研究報告類
科學研究報告屬于說明文。根據(jù)說明文的不同類型,通常可以將文章分成三種結(jié)構(gòu)。一是描寫某事物的性質(zhì)功用。即“對象+性質(zhì)功用+利好”;二是針對某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或措施。即“問題+解決方法”;三是介紹某現(xiàn)象及其原因和結(jié)果。即“現(xiàn)象+原因+結(jié)果”。
案例3:
這是一篇標題為“The cause of eczema”的科學研究報告。這類科普類的說明文,科技詞匯多,句子結(jié)構(gòu)復雜,理論性強,內(nèi)容難懂,因此筆者從“What style of passage is it?”入手。在學生得出答案“A scientific study”之后,筆者又根據(jù)科學研究報告的結(jié)構(gòu)特點,在黑板上板書“5 research stages”,即Stage 1 Find a problem;Stage 2 Think of a method;Stage 3 Collect the results;Stage 4 Draw a conclusion;Stage 5 Make further study。然后引導學生find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about the 5 research stages and underline them。筆者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對文章結(jié)構(gòu)有清晰的認識,從而降低閱讀的難度。在此基礎(chǔ)上,筆者又提出更具體的問題幫助學生提煉每個研究階段的主要要點。例如,Stage 1(Para 1)
—What’s Dr.Flohr’s study about?;Stage 2(Para 2)—What did researchers do in the study?;
Stage 3-4(Para 3)—What did the study show?;Have the researchers draw the conclusion yet?;
Stage 5(Para 4)—What further study will Dr.Flohr make next?結(jié)合文體特點和具體的問題,學生能快速地抓住每部分的中心。根據(jù)筆者提出的科學研究的5個步驟,學生對每段的主要內(nèi)容有了清晰的認知,同時根據(jù)筆者提出的具體問題對每段中的信息進行主次信息的區(qū)分和刪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普類文章給學生帶來的理解困難,也為學生應對此類文章的概要寫作提供了思路。
(4)議論文類
議論文通常用來講明道理、論辯是非、提出觀點和看法。作者通常先提出正面或反面論點,然后通過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式論證論點,最后以重申論點或提出建議的方式得出結(jié)論,即論點、論據(jù)和結(jié)論。因此在議論文的概要寫作中筆者引導學生按照topic sentence supporting sentences concluding sentence的模式來找出主題句。
2.分析語段結(jié)構(gòu),巧用主題句
一篇文章有中心,而文章的段落也有這一段落的中心,就是段落的主題句。每個段落往往由一個主題句和幾個陳述句構(gòu)成,它們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有時在開頭,首先點明本段大意;有時在結(jié)尾,總結(jié)本段大意。多數(shù)情況下,抓住主題句就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但是學生在尋找主題句過程中往往存在思維定勢,習慣選定每段首句或是最后一句為主題句,而忽略了每個段落構(gòu)成中各自的特點,或總分,或分總,或并列,或?qū)Ρ?或轉(zhuǎn)折,或因果,或舉例歸納,或分類,或承接等。不同段落構(gòu)成方式意味著主題句的位置不同。例如,對于由總分關(guān)系的句子組成的段落,總句就是中心句;對于因果關(guān)系的段落,表結(jié)果的句子往往是中心句。通常,文中會出現(xiàn)體現(xiàn)段落構(gòu)成方式的詞或短語,稱作提示詞,如表示結(jié)果的as a result、so、therefore以及其它如in fact、actually、as a matter of fact等。
案例4:
這是一篇標題為“Half marathon”的說明文。
學生習作:The appeal of them is that they require less
training than full marathons.如右圖所示:
原文:Para 2 The appeal(吸引力)of half marathons
can be easily understood.They do not require as much
training as full marathons,but training is still advisable,
and it can be very dangerous to try to participate in a long run if a person has not worked hard
in advance to gain the endurance(耐力)he’ll need to do it.Lots of people train together in groups
or join marathon-training programs in order to prepare enough to make a 21km run.Most of
these events also have pre-registration(預先登記)which gives people time to train.
這篇文章共4段,每段中都能找到主題句。由右上圖可知,學生在第2段的主題句確定上出現(xiàn)偏差,很明顯學生選擇首句為主題句,同時補充第二句的前半句為主題句的補充信息。選擇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忽視了第2句句子本身的邏輯關(guān)系,筆者提醒學生將第2句讀完,并關(guān)注連詞“but”的作用。這時學生才意識到存在轉(zhuǎn)折關(guān)系,這就意味著表轉(zhuǎn)折的部分往往是語義的中心所在。借助該詞,學生可以找準主題句,即:training is still advisable.趁熱打鐵,筆者又引導學生歸納類似表 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提示詞,如yet、however、nevertheless、nonetheless等,并提醒學生閱讀過程中關(guān)注表達不同邏輯關(guān)系的提示詞,根據(jù)句子本身或是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找準主題句。
3.理清內(nèi)在邏輯,辨明主次信息
有些段落中沒有出現(xiàn)主題句,需要學生歸納概括出來。此時區(qū)分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就是另一個重要策略。主要信息是作者為了表明寫作目的或論證觀點而使用的重要論據(jù),概括性強,是概要寫作中的必要信息。而次要信息,比如事例、實例、數(shù)據(jù)等,是作者論證觀點時對論據(jù)展開細致、深入的論述或描述,往往起到突出或強調(diào)等作用,在概要寫作時應該省略。
案例5:
這是一篇標題為“The cause of eczema”的科學 研究報告。
原文:Para 3 The study found that hard water is linked to an 87 percent increased risk of eczema for babies of three months of age.“Our study builds on growing evidence of a link between exposure to hard water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eczema in childhood.It is not yet clear whether calcium carbonate has a direct bad effect on the skin barrier,or whether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directly related to water hardness,such as the water’s PH,may be responsible,”Dr.Carsten Flohr said.
根據(jù)文章體裁特點,第3段中心為研究結(jié)果和結(jié)論,因此學生不難找出此段中的主要要點為第1句和第3句,但同時學生也面臨著句子太長,信息太多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必須具備區(qū)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次要細節(jié)信息的能力。因此,筆者通過一些技巧點撥,讓學生能夠抓住主要信息。
如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知,筆者利用keep the key information;leave out the modifiers;leave out the complementary(補充的)information which is to list details,give examples or reasons等技巧引導學生刪除次要信息。
當然,具體的技巧還有很多,例如,Leave out those words used to explain the topic sentence;Leave out those are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Words after“however”and“but”are more important.等。筆者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利用各種學生習作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在概要寫作教學實踐中,筆者采取逐步深入、循序漸進的方式。學生的概要寫作恐懼感明顯減少同時興趣有一定增加,水平在逐步提升,思辨意識也在逐漸增強。當然,對于有效的教學而言,并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模式。教師應根據(jù)學情有針對性地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滲透概要寫作策略,從而持之以恒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及思維能力。
1.學生在概要寫作實踐中,學會了反思
在研究實踐過程中,筆者重點關(guān)注學生在每次習作中存在的各個方面問題。然后組織學生根據(jù)《考試說明》中概要寫作的評分要求進行討論,自我分析并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每一次分析、討論和歸納,學生不僅對如何寫一篇概要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清楚意識到自己在概要寫作過程中面臨怎樣的困難,存在哪些問題。一方面,學生可以在今后的寫作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另一方面,學生會積極思考如何克服同樣的困難,如何解決同樣的問題。
2.教師在概要寫作教學中,學會了研究和總結(jié)
此課題研究著重從學生平時概要寫作中暴露的問題入手,因此筆者需要認真研究學生的學情,分析學生存在的知識、能力漏洞。同時也要不斷地學習相關(guān)的教學理論,研究幫助學生克服寫作障礙的有效解決策略,從而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除此以外,筆者還在教學之余,對自己的所有的教學行為進行深入地反思,以追求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績效的合理性。在此基礎(chǔ)上,將教學過程中有效但零碎的概要寫作解題技巧根據(jù)不同層面進行概括總結(jié),這樣有利于同行們根據(jù)需要有針對性的借鑒。
[1]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教育部考試中心.2015.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英語科考試說明(高考綜合改革試驗省份試用)(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王文偉.2017.高中英語概要寫作策略的時間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6):34-39
[4] 嚴菁.2017.例談新高考下英語概要寫作教學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1):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