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
摘 要:修辭是根據(jù)一定的語境,利用語言諸要素或其他表達方式對言辭對象進行藝術(shù)加工和選擇。修辭上的兩次“兩大分野”,即陳望道先生提出的消極修辭、積極修辭的兩大分野和駱小所先生所提出的表層修辭、深層修辭的兩大分野。本文主要論述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
關鍵詞:修辭 修辭格 積極修辭 消極修辭
一、修辭
修辭學作為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在語用學中顯得舉足輕重。我國語言學的鼻祖——劉勰在其《文心雕龍·宗經(jīng)》中說:“立德樹聲,莫不師圣,而建言修辭,鮮克宗經(jīng)。”他認為我們在說話或者寫作中所使用到的修辭,是很少直接借鑒于經(jīng)書,修辭并不像樹立人的德行、樹立人的聲譽那樣可以效法古代先賢。這無疑已經(jīng)淺略地談到了修辭的創(chuàng)造性意識和創(chuàng)新性原則?!靶揶o”這個術(shù)語在劉勰那已經(jīng)初現(xiàn)端倪。而這個端倪要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了,直到1932年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發(fā)凡》問世,才真正掀起了修辭學研究的浪潮,“修辭”這個術(shù)語才被廣征博引。八十多年來,各派修辭學專家和學者都對其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探討和研究?!缎揶o學發(fā)凡》認為:“修辭當作調(diào)整或適用語辭”“修辭不過是調(diào)整語辭使達意傳情能夠適切的一種努力?!薄罢Z辭”包括書面語辭和口頭語辭兩種。“調(diào)整或適用”使之“適切”是指要根據(jù)表情達意的需要而進行恰當?shù)恼{(diào)整。之后,很多的修辭學專家對于修辭的理解大多循著這一觀點做深入研究。其中駱小所就是有繼承又有發(fā)展的一個研究者。駱先生在其《現(xiàn)代修辭學》中對“修辭”的解釋比較全面:“修辭是一種話語交際的需要,為了較好地表達思想感情,適應特定語境,而采用的運用語言和語言風格的方法、技巧和規(guī)律?!币簿褪钦f修辭是為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根據(jù)一定的題旨和條件利用語言諸要素或其他表現(xiàn)方式對語言進行藝術(shù)選擇和加工,“修辭是一種選擇過程”。修辭就是調(diào)整和修飾語言的技巧,對同義關系的字、詞、句式、修辭方式、語體和語言風格等通過比較、選擇,使之呈現(xiàn)出更加完美的表達效果。
二、修辭格
修辭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辭格,也可以稱為語格、辭藻、藻飾、辭式等等。唐鉞在《修辭格》中定義修辭格時,認為:“凡語文中因為要增加或者確定詞句所有效力,不用通常的語氣而用變格的語法,這種地方叫作修辭格。”這是“修辭格”術(shù)語第一次正式被提出來。隨后,陳望道也對“修辭格”做了相應的闡述:“把語詞運用的可能性發(fā)揚光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脫尋常文字、尋常文法以至尋常邏輯的新形式,而使語辭呈現(xiàn)出一種動人的魅力。在修辭上有這種魅力的有兩種:一種是比較同內(nèi)容貼切的,其魅力比較深厚的,叫作辭格,也稱‘辭藻;一種是比較同內(nèi)容疏遠的,其魅力也比較淺淡的,叫作‘辭趣?!憋@然他將修辭格分為了辭藻和辭趣。而駱小所先生則將修辭格定義為:“是為了增加語言的表達效果,借助特定的語境,對語言進行特殊的運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語言形式。”修辭格是修辭的重要內(nèi)容,它是由多種不同的修辭方式所組成,自然構(gòu)成了修辭格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修辭格是一種復雜而有趣的語言現(xiàn)象,修辭格本身就具有多種屬性,其功能也不是單一的,況且修辭格之間存在著很多方面的聯(lián)系,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將它們進行類別劃分。根據(jù)修辭格的作用或者效果來分類的話,有具體形象類、強調(diào)突出類、貫通連貫類、含蓄隱約類、幽默詼諧類、深化深刻類等;根據(jù)修辭格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表達效果又可以分為:材料類、意境類、詞語類、章句類;根據(jù)語言因素和表現(xiàn)手法的關聯(lián)可以分為:描繪類、布置類、表達類等;根據(jù)修辭格特定的結(jié)構(gòu)進行分類,則有描述體和對象體類、借換體和本事體類、引導體和隨從體類、形變體和原形體類等;根據(jù)語言美學規(guī)律對修辭格進行分類,包括均衡美類、變化美類、側(cè)重美類、聯(lián)系美類等。
三、兩大分野——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
為了能盡善盡美地完成修辭的表達效果,修辭問題的研究進入到了具體的、多維的研究領域。早在李耆卿的《文章精義》、洪邁的《容齋隨筆》、韓子蒼的《陵陽室中語》、王若虛的《滹南遺老集》等著述中就提出了“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直到《修辭學發(fā)凡》問世,陳望道先生開始對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的問題做了系統(tǒng)的探究。他提出了“修辭的兩大分野”的理論體系。修辭的兩大分野,從修辭形式和內(nèi)容必須統(tǒng)一的觀點出發(fā),談到修辭三大境界(記述、表現(xiàn)、糅合)的兩大分野關系,提出了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的觀點,著重從修辭和邏輯關系上闡述兩大分野的理論根據(jù)。他認為:“大概消極修辭是抽象的、概念的,必須處處與事理符合。也就是說事實必須合乎事情的實際,說理論又須合乎理論的聯(lián)系。其活動都有一定的常軌:說事實常以自然的、社會的關系為常軌;說理論常以因明的、邏輯的關系為常軌。我們從事消極修辭方面的修辭,都是循著常軌來做伸縮的功夫?!笨梢?,消極修辭要遵循抽象思維和形式邏輯的規(guī)律,要求表達準確恰當、合乎實際。但是積極修辭不受抽象思維和形式邏輯的限制,它與生活可以是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就像陳先生指出的:“然而積極修辭卻是具體的、體驗的。價值的高下全憑意境的高下而定,只能體現(xiàn)生活的真理,反映生活的趨向,便是現(xiàn)實世界所不曾經(jīng)見的現(xiàn)象也可以出現(xiàn),邏輯規(guī)律所未能推定的意境也可以存在。其軌道是意趣的連貫。它同事實雖然不無關系,卻不一定有直接的關系?!边@就像是藝術(shù)往往反映的是生活的“藝術(shù)之真”和科學常常反映的是“物理之真”的差異,都必須去反映生活的真理,但表現(xiàn)形式卻可以各具特點,自然修辭境界也就會有所不同??梢姡@一種修辭上的兩大分野恰恰反映了邏輯上的兩種思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傊?,消極修辭是真實、客觀地表達事物概念,以闡明事理為目的的修辭活動,目的在于說理,要求符合題旨,所以消極修辭一般在科技、公文中用得比較多。而積極修辭是借助辭格,以形象、生動地表達言說者內(nèi)心情感的修辭活動,其目的在于表情,要求切合情景,故積極修辭大多用在散文、詩歌、小說等文藝語體中。王安石在《上人書》中說:“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使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彼赃m切才是修辭的第一要義。
在使用積極修辭的同時有時也會用到消極修辭。
舉例來看,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夏天敏的成名小說《好大一對羊》的結(jié)尾片段這樣描述:“她小心翼翼地走著,盡管小小的瘦瘦的身體很輕很輕,但還是像降落在草莖上的蝴蝶一樣左右搖擺起來。越往里進泥越稀稠粘軟,開始只是陷到腳脖子,她艱難地拔出腿來,一步一步朝里挪……那是生命的顏色呵!綠色。那里有蔥綠茁壯鮮嫩的草,汁水四溢、甜美細嫩的草……她越掙扎,拉的速度越快,她絕望地大叫,那聲音像水里的漣漪一圈一圈散去,引不起任何反映。漸漸地、漸漸地、泥潭里只剩下一顆小小的頭顱……黑蝴蝶倏然飛走了。”小女孩為了割到鮮嫩的草去喂羊,不慎掉入沼澤地,整個過程作者寫得凄美。這里的“凄”是消極修辭,“小心翼翼地走”“越往里進泥越稀稠粘軟,開始只是陷到腳脖子,她艱難地拔出腿來,一步一步朝里挪”“她絕望地大叫”,這些句子都屬于寫實的消極修辭,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場景,沒有過多地加入作者的感情在里面。但是正是這樣的真實客觀的消極修辭,讓我們仿佛看到一個正在艱難掙扎地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小生命,此為“凄”。而“美”則是作者使用了變格的積極修辭,“但還是像降落在草莖上的蝴蝶一樣左右搖擺起來”“那聲音像水里的漣漪一圈一圈散去,引不起任何反映”,這兩句使用的是比喻,將小女孩進去沼澤地時搖搖晃的樣子比作草莖上的蝴蝶??蓯鄣纳碛?,悲劇的命運。又將小女孩呼救時的聲音比作散去的漣漪,無人發(fā)現(xiàn)和施救的絕望像這散去的漣漪一樣?!氨M管小小的瘦瘦的身體很輕很輕”“漸漸地、漸漸地、泥潭里只剩下一顆小小的頭顱”,這里使用了幾次反復,似乎是在放慢鏡頭,等待路人來救援,作者對小女孩的憐惜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還有“那是生命的顏色啊”使用了移就,“那里有蔥綠茁壯鮮嫩的草,汁水四溢、甜美細嫩的草”用的是通感,從讀者的角度來看草應該屬于視覺范圍,但是“鮮嫩”“細嫩”是觸覺,而“甜美”又是味覺了,讓讀書有種身歷其境的代入感。“黑蝴蝶倏然飛走了”使用了借代。以上這些積極修辭的使用,美化了小女孩的死,表達了作者的憐惜之情,諷刺了那個特有時代的愚昧和悲哀。
總之,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都各司其職,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 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 張志公.修辭和修辭教學·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3] 唐鉞.修辭格[M].北京:商務印書館,1923.
[4] 駱小所.現(xiàn)代修辭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