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非:教育者必須明白:學習,不是生命的全部。教會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在獨處時尋找快樂,教會學生在個人空間內(nèi)培育趣味,這些,也是教育的任務。
——轉載自吳非著作《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吳非老師數(shù)十年課堂教學經(jīng)驗與反思》
@劉長銘:只有那些對知識有獨立見解與領悟的老師,那些能給知識賦予生命色彩和活力的老師,那些與學生分享生活感悟和闡釋生活意義的老師,那些不斷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向往與自信的老師,那些對未來社會和人生充滿希望和光明的老師,才是我們未來最需要的老師。
——轉載自《現(xiàn)代教育報》
@張方:我們在給孩子提供優(yōu)越條件的同時,也要給孩子的培養(yǎng)設定底線。這個底線就是做人的品質,倫理學中稱之為“德性”“美德”或者“善”,我們通常喚作“良知”。什么是“良知”?它是做一個“好人”的最基本品質,也可以說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大公約數(shù)。至于這品質或公約數(shù)究竟有幾項?我想,就兒童而言,不必分得太細,說得太多。大體上,有這么四項是最要緊的,那就是誠實、善良、守法和正義。
——轉載自“中國教育研究”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