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朝鮮詔使詩世界觀探析:以祁順為例

2018-03-18 20:09:08
關(guān)鍵詞:朝鮮

文化交流史、全球史研究是目前世界人文領(lǐng)域最重要的研究趨勢之一。透過彼此不同視角的觀看與摹寫,進而在文化實踐活動中獲得新生,自非一番順境,而是要歷經(jīng)種種轉(zhuǎn)折、誤讀、偏見、改編等復(fù)雜的交互作用,幾乎可謂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居間穿針引線的中介人物,則常是隱而不顯的一群。過去研究文化交流史,作為中西文化溝通重要媒介的傳教士,夙為學(xué)界所重視,相關(guān)的研究不勝枚舉,然大多側(cè)重在傳教士引入的天主教神學(xué)、科學(xué)技術(shù)等層面。近年來,種種新視角的研究方法大行其道,從物質(zhì)文化(如茶葉、瓷器、顏料、火炮兵器)、藝術(shù)手法(如透視法、銅板畫)、書寫方式(懺悔錄、第一人稱、敘事角度、旅行書寫)到翻譯史等等不一而足,大大拓展了研究者的視野。

中西交流史研究盡管精彩迭出,東亞文化交流史的研究進境亦不遑多讓,相關(guān)研究勝義紛然。近年關(guān)于東亞內(nèi)部的文學(xué)與文化交流也有重大的進展,此固有以致之,約有數(shù)端可說:(一)邇近韓國、日本、越南等大量漢文文獻、數(shù)據(jù)集相繼出版,例如《韓國歷代文集叢刊》《燕行錄》《琉球漢文文獻》《越南燕行文獻》《朝鮮通信使文獻》《使琉球錄》,日韓筆談記錄等等珍貴文獻如今呈現(xiàn)在研究者面前,開啟了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二)研究視角的多元化與價值觀念的再反思。例如日本京都大學(xué)的名譽教授夫馬進、金文京對于東亞使節(jié)文化的提倡,中國南京大學(xué)域外漢籍研究所張伯偉教授鼓吹“域外漢籍”的研究,復(fù)旦大學(xué)文史研究院葛兆光教授致力于推動“從周邊看中國”的課題等。臺灣中研院研究團隊在石守謙教授的領(lǐng)導(dǎo)之下,結(jié)合文學(xué)、藝術(shù)、宗教、歷史不同的研究取徑,開創(chuàng)“東亞文化意象”,嘗試就東亞文化交流互動尋求一個具有高度涵攝效力的解釋模式。另一方面,面對過去習(xí)以為常的國族主義、世界史、主體性等概念,學(xué)界不同的研究視角成就了不同的學(xué)術(shù)成績,其對此類研究大有推波助瀾之功自不待言。(三)作為東亞共同溝通媒介的漢詩文,近年大有重新評價的趨勢。明清以來的使節(jié)詩戰(zhàn),無法不令人想到當(dāng)年《左傳》賦詩言志的傳統(tǒng)。中土使節(jié)與朝鮮、安南、琉球儒者、文人、僧人彼此唱和贈答不斷,一如歐洲的拉丁文,漢詩文成為東亞知識社群彼此溝通情志最重要的媒介。透過共同的知識結(jié)構(gòu),雖然彼此觀看視角與書寫方式之間有所異同,仍舊構(gòu)筑一個相互傳唱的基礎(chǔ)平臺,而對漢詩文(乃至漢學(xué))在東亞知識社群中的功能與角色省思,目前也是學(xué)界關(guān)注的焦點。

對于漢文詩,過去論者多側(cè)重在其理想風(fēng)格的呈現(xiàn)、文獻真?zhèn)蔚目甲C或者異國風(fēng)土的記述,但對于居間的中介人物,如使節(jié)、通事、海商、僧侶的身份與作用,卻多存而不論。以使節(jié)詩為例,明代中葉以后,朝鮮方面就中土與朝鮮儒臣酬唱之作編成《皇華集》,自是該書在東亞知識社群中具有相當(dāng)程度的典范作用,也引起中土批評家的注意。例如,明清之際的詩壇尊宿錢謙益曾經(jīng)批評《皇華集》風(fēng)格靡弱,他的說法招致朝鮮文人的反擊,其中申昉就駁斥道:“錢牧齋《皇華集跋》謂奉詔諸公貶調(diào)就之,以寓柔遠之意,尤可笑也。前后天使有文者,蓋不多人,豈皆文章之士?而我之儐接必簡一時之英,豈至使天使自貶調(diào)降格以見護也。”[注]申昉:《屯庵詩話》,趙鐘業(yè)編:《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第6冊,首爾:太學(xué)社,1996年,第99頁??陀^來說,錢謙益的說法并不能代表中土多數(shù)詩家的看法。從清初的王士禛、汪楫、徐葆光,到清代中葉的紀(jì)曉嵐、翁方綱、法式善、洪亮吉,莫不對異邦漢詩人青眼有加,如洪亮吉就指出,“本朝文教覃敷,即異域人亦皆工于聲律”。[注]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五,《叢書集成初編》,第2598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56頁。事實上,明代以來的使節(jié),如祁順、朱之蕃對于朝鮮漢詩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與賞譽,說明中土人士早就注意到異國漢詩質(zhì)量俱佳。[注]關(guān)于這點,詳參拙著:《從“搜奇獵異”到“休明之化”——由朱之蕃看晚明中韓使節(jié)文化書寫的世界圖像》,《漢學(xué)研究》(臺北)第29卷第2期(2011年6月),第53-80頁。而清代中葉朝鮮四家與中土士人維持良好的互動關(guān)系,已為老生長談。朝鮮之外,清代中葉的批評家法式善對《中山詩文集》的琉球漢詩作者群,如周熙命、曾益、蔡鐸等人的作品抱有良好印象,從其《梧門詩話》中的記述來看,[注]如“周熙臣新命與程寵文同為中山講解師,著有《翠云樓詩箋》,頗為閩中士大夫傳誦。錄其《寄程寵文》。云:‘與子握手別,愁心繞故鄉(xiāng)。驛亭花徑冷,江路草橋荒。客夢隨山月,溪聲落雪堂。故人如問訊,萬里一空囊。’”曾益“為中山文秀,好讀書,尤長于詩。早歲登仕版,以陪貳來閩,晉秩正議大夫。與閩中陳昌其元輔稱莫逆,陳為刻其《詩草》?!队挝骱吩疲骸髯雍^別有天,醉看花鳥盡嫣然。六橋柳色搖晴綠,三竺鶯聲帶曉煙。走馬客過桃葉岸,吹簫人上酒家船。飛來一片峰前立,為問林逋放鶴年?!辈惕I“官中山正議大夫。康熙戊辰冬,奉貢至閩,亦與陳昌其友善。詩有‘十里柳堤雙槳曲,半陂僧語一鐘孤’、‘疏林孤磬凌空響,斜日輕鷗映水雙’ 之句”云云。參見張寅彭、強迪藝:《梧門詩話合?!肪砣⒕硎?,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年,第116、358-359頁。不論抒情或?qū)懢?,在法式善看來,琉球漢詩人與中土詩人頗能心意相通。以上諸人對東亞漢詩人的毀譽是否得宜先且不論,但有一點明清以來的中土批評家似乎皆未措意:東亞諸國的漢詩作者往往皆具有使節(jié)身份,至少相當(dāng)程度參與使節(jié)的接待過程。[注]此處“使節(jié)”一詞采用最廣義的解釋,包括非正式使節(jié)的從客、通事等。邇近數(shù)年,筆者于東亞使節(jié)詩學(xué)有所涉獵,希冀透過東亞使節(jié)詩作,嘗試就詩人的異文化經(jīng)驗與世界圖像有所發(fā)明。而在明清兩代出使朝鮮的使臣文人當(dāng)中,明代前期的詔使祁順在中朝詩史上留下巨大的投影,本文即以祁順為例,就其時空書寫的精神特質(zhì)加以闡析。

一、祁順與《皇華集》

作為海東文物之首的朝鮮,詩論家對于使節(jié)的作用與影響始終未曾或忘,從高麗到朝鮮,韓國漢詩史上,出色的作者幾乎皆多少具有相當(dāng)程度的涉華外交經(jīng)驗。特別是《皇華集》中所記錄的中朝詩人的互動,一直是韓國詩論家觀看的重點。例如朝鮮后期的金漸就曾說道:“近代有《皇華集》,皆明使臣詩也。如倪尚書謙、陳祭酒鑒、張給事寧、金太仆湜、祚郎中嘉、董尚書越、王給事敞、龔祭酒用卿、華學(xué)士察、張給事承憲、唐太史皋、史給事道、許閣老國、魏給事時亮、朱太史之蕃、梁給事有年、姜合老曰廣、王給事夢尹、熊行人化、劉學(xué)士鴻訓(xùn)輩,皆極一代之選。然興象唐,理趣不如宋,是明人而已矣?!盵注]金漸:《西京詩話》補錄,《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第13冊,首爾:太學(xué)社,1996年,鄭炳昱教授藏本,第642-643頁。按,《韓國詩話中論中國詩資料選粹》(鄺健行、陳永明、吳淑鈾選編,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320頁)??庇浹运泼摗安蝗纭倍帧_@段話專從詩作的風(fēng)格立論,《皇華集》中詩作往往近乎館閣體,非唐非宋亦不在意料之外。但以唐宋判分優(yōu)劣之前,朝鮮詩論家亦喜就中土詔使詩評次排比。如徐居正謂:“中朝使臣,前后來者皆文章節(jié)義之士?!惤o事嘉猷寬平正大,觀其氣象,知其為大人君子,文章亦平淡。張給事寧,其文章可伯仲于陳,而言行頗有強作處,然亦君子人也。金舍人湜工于七言四韻,筆法畫格亦高妙,但節(jié)行掃地。張御史城有溫雅氣象,而無奇節(jié)。姜行人潔有大寬之量,而少文行。祁戶部順篤實有節(jié)行,文詞亦純正,其陳、張兩給事之儔乎。張行人瑾文章操行不及祁,而在其范圍之內(nèi)耳?!盵注]徐居正:《筆苑雜記》下,《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第1冊,第557頁。這一說法表明雖然明代詔使絡(luò)繹于途,且其著作多收入《皇華集》,但彼此之間仍然存在極大差異,不應(yīng)一以視之。與徐居正約莫同時的成俔對明代詔使的評價多有不同,但評騭科次的態(tài)度并無二致。[注]成俔:《慵齋叢話》,《韓國漢籍民俗叢書》,第7冊,臺北:萬卷樓,2012年,第29頁。其他如權(quán)應(yīng)仁稱“古今天使無高下,仆品題于湖陰,祁順為首,倪謙、董越次之,金舍人湜七言律極好,張寧似為未熟”。[注]權(quán)應(yīng)仁:《松溪漫錄》上,《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第1冊,第748頁。尹根壽曰:“恭憲王朝,黃洪憲天使有先聲,一日于經(jīng)席問鄭林塘惟言曰:‘我國詔使所著詩,誰為第一?’林塘對以祈(祁)順,張寧次之。以今觀之,張靖之詩,篇篇皆絕唱,合其第一,而林塘之對云然。何邪?”[注]尹根壽:《月汀漫筆》,《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第2冊,第57頁。李五峰謂“《皇華》詩,許國為第一,祁順為第二,張寧第三”,而李睟光對此不以為然。[注]李睟光:《芝峰類說》,《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第1冊,第299頁?!毒仗门耪Z》一書作者不詳,其中有“詔使能文章者,倪侍講、張給事之后,稱祈(祁)戶部云”等語。[注]《菊堂排語》,《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第3冊,第229頁。綜觀諸家言,不難看出,朝鮮詩論家喜尚殊途,然于詩文一道,大抵皆推祁順、張寧為首。關(guān)于張寧,已有部分研究專著,且筆者亦將于別稿細論,本文先說祁順。

祁順(1434—1497),字致和,號巽川先生。廣東東莞人。天順二年,進士二甲二名及第。天順七年拜兵部主事,成化二年,轉(zhuǎn)戶部,累遷本部員外郎、郎中。成化十一年建儲,賜一品服,十二年,持節(jié)往詔朝鮮。成化十三年,任江西左參政,期間因事貶為貴州石阡府知府。后累升至江西左布政使。弘治十年,卒于官。享年六十四。著有《巽川祁先生文集》、《使東稿》(佚)、《寶安雜詠》(佚)。[注]關(guān)于祁順生平,可參見郭文炳編:(康熙)《東莞縣志》卷十二,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1994年據(jù)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清康熙刻本影印,第13頁a。祁順之名長久以來湮沒不彰,相關(guān)研究寥寥可數(shù)。[注]筆者搜尋各種數(shù)據(jù)庫,只尋獲溫建明:《祁順及其〈巽川祁先生文集〉研究》,《東莞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2013年第4期,第9-13頁。

《皇華集》卷八載“成化十二年丙申頒冊立皇太子詔使。正:戶部郎中祁順;副:行人司左司副張謹(字廷玉)。遠接使議政府左參贊徐居正”。祁順受命即行,據(jù)說其出使之際“關(guān)人故集士兵千余,土物萬計,從而貿(mào)易。順乃悉屏斥,惟匹騎從往”,[注]嚴從簡:《殊域周咨錄》,余思黎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第22頁。且“惟一函詔、一篋衣,遼陽守臣如故事具供張,集夫力以俟,其富家奔走集貨,夤緣求往者紛然,公悉拒絕。留信宿,即行。護送數(shù)十騎而已。朝鮮接待陪臣供張宴物如前,皆不納,唯食常廩。至國中,雖禮饋物,一無所受”。[注]丘霽:《記朝鮮使事》,祁順:《巽川祁先生文集》附錄卷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7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yè),1997年,據(jù)東北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年在茲堂刻本影印,第 588-589頁。祁順以其清廉自持的高潔德行,被朝鮮方面譽為“中州鳳凰”。弘治元年,遭風(fēng)漂至中國的朝鮮人崔溥也與中國方面的士人就祁順有過一番問答。其記曰:

榮曰:“我朝郎中祁順、行人張瑾曾使朝鮮,著《皇華集》,國人賡和,徐居正居首列也。其詩有曰:‘明皇若問三韓事,文物衣冠上國同?!褚娮阆拢\千載一遇,蒙不棄,復(fù)承和詩,謹奉薄禮,少助舟中一膳,希目入幸甚。”臣曰:“祁郎中文章清德,人所欽慕,今為什么官職?張行人亦任什么職事?”榮曰:“祁郎中見貶為貴州石阡知府?!盵注]樸元熇:《崔溥漂海錄校注》,上海:上海出版社,2013年,第75頁。

這段話說明祁順在當(dāng)時中朝兩國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尤其在朝鮮,更是“文章清德,人所欽慕”,其著作有相當(dāng)程度之流傳,詩句亦膾炙人口。祁順之所以名冠詔使,與其令譽清揚恐非無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方面的讀者也注意到朝鮮方面與祁順唱和的詩人徐居正。事實上,雖然明代詔使與朝鮮文人的酬唱無代無之,但徐居正與祁順兩人的連篇酬唱在中朝使節(jié)詩史中特別受到當(dāng)代與后世的批評家的高度關(guān)注。

二、祁順與徐居正之詩戰(zhàn)

祁順與徐居正二人的詩戰(zhàn),一直是朝鮮批評家津津樂道的話題,親逢其盛的成俔就如是記述:

戶部純謹和易,善賦詩,上待之甚厚。戶部慕上儀采,曰:“真天人也?!北R宣城、徐達城為館伴。余與洪兼善、李次公為從事官,以備不虞。達城曰:“天使雖善作詩,皆是素構(gòu),不如我先作詩以希賡韻,則彼必大窘矣?!庇螡h江之日,登濟川亭,達城出呈詩數(shù)首曰:“丈人逸韻,仆未能酬。今綴蕪詞,仰希高和?!睉舨课⑿σ挥[,即撥筆寫下,文不加點。如“百濟地形臨水盡,五臺泉脈自天來”之句,“倚罷高樓不盡情,又攜春色泛空明。人從竹葉杯中醉,舟向楊花渡口橫”。又作《江之水》辭。乘舟順流而下,至于蠶嶺,不曾輟詠。達城膽落,岸帽長吟而已。金文良舌呿不收,曰:“近來我不針灸,詩思枯涸,故如此受苦耳?!辈荒艽胍晦o。人皆笑之。[注]成俔:《慵齋叢話》,《韓國漢籍民俗叢書》,第7冊,第 29頁。

成俔親臨現(xiàn)場的記述可信度極高,此段文字主要在推尊祁順詩才之高以及徐居正不自量力的莽撞。不過由于徐居正與祁順逞才競勝之事膾炙人口,后日文人常于此添枝加葉,更發(fā)議論。例如金安老就如是說:

成廟朝,祁戶部順來頒帝命。道途所由,覽物興詠。遠接使四佳徐先生以為平平,心易之。竣使事明日,四佳以漢江之游請。順曰:“諾。在途酬唱,客先主人;明日江上,主人先客以起興可也?!彼募杨A(yù)述一律,并錄夙制《永川明遠樓》詩韻,曰:“當(dāng)豎此老降幡矣?!钡綕ㄍ?,酒未半,于座上微吟,若為構(gòu)思之狀,索筆書呈一聯(lián),有曰:“風(fēng)月不隨黃鶴去,煙波長送白鷗來?!?順即席走毫,曰:“百濟地形臨水盡,五臺泉脈自天來?!鳖櫵募言唬骸笆欠??”筆鋒橫逸,不可枝梧,四座皆色沮。乖崖亦預(yù)席,當(dāng)和押,有“堆”字,苦吟思涸,攢眉顧人曰:“神耗意竭,吾其死矣。”久乃僅綴云:“崇酒千瓶肉百堆?!睜柡笥钟小邦^”字押,乖崖云:“黑云含雨已臨頭?!表樤唬骸翱上慈獍俣岩印!背酥鄯盆樍鞫?,江山役神,觴豆疲形,操觚瀝精,不暇流眄。而西日半銜,夕波微興,倚醺瞑目之頃,舟至蠶頭峰下。戶部開目曰:“是何地名?”舌者:“楊花渡?!奔匆髟娨宦稍唬骸叭藦闹袢~杯中醉,舟向楊花渡口橫?!彼募汛卧疲骸吧剿聘邞验L偃蹇,水如健筆更縱橫。”二公巧速略相似,猶兩雄對陣,持久不決,奇正變化,莫不相諳。鋒交戰(zhàn)合,電流雷迅,揖讓之風(fēng)存乎旗鼓之間。雖堂堂八陣,舉扇指揮;而仲達之算無遺策,亦未易降也。順嘗曰:“先生在中朝,亦當(dāng)居四五人內(nèi)矣?!毙蟹档脚R津舟上,四佳先賦古風(fēng)長韻,順卷紙尾置案上,手批徐徐,覽一句輒成一句,手眼俱下,須臾覽訖,而步韻亦訖。步訖而筆猶不停,連書竟紙,颯颯風(fēng)馳雨驟,而一篇又成。四佳心服之,顧從事蔡懶齋曰:“速矣!多矣!”額稍蹙然,即連賡兩什,意思泉涌,浩浩莫竭。彼一再唱,而和必重累,以多為勝,此亦希世之捷手也。[注]金安老:《龍泉談寂記》卷下,《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第1冊,第656-657頁。

《菊堂排語》的作者就此事說道:

正使戶部郎中祈順、副使行人張瑾來,頒冊立皇太子詔。遠接使:左參贊徐居正。正使《百祥樓宴席卻妓》詩曰:“因緣舊愧風(fēng)光曲,落魄空贏薄幸名。爭似昌黎文字飲,醉來歌詠有余清?!庇螡h江日,徐居正以為天使雖善詩,皆是宿構(gòu),吾可先作,以試其才。仍投七言律:“樓中佳麗錦筵開,樓外青山翠似堆。風(fēng)月不隨黃鶴去,煙波長送白鷗來。登酬臨唱三千首,賓主風(fēng)流一百杯。更待夜深吹玉笛,月明牛斗共徘徊。”頷聯(lián)乃麗朝蔡洪哲之句,而只改下數(shù)句,可謂發(fā)冢手也。正使即援筆次其韻:“樓前風(fēng)卷白云開,坐看群山紫翠堆。百濟地形臨水盡,五臺泉脈自天來。題詩愧乏崔郎句,對酒寧辭太白杯?;B滿前春景好,不妨談笑更遲徊?!薄队螚罨ǘ伞吩娫唬骸耙辛T高樓未盡情,又攜春色泛空明。人隨竹葉杯中醉,舟向楊花渡口橫。東海微茫孤島沒,南山蒼翠淡云生。從前會得江湖樂,今日襟懷百倍清。”又次副使韻,詩曰:“江頭風(fēng)景滿樓船,花柳爭妍二月天。帆影帶將飛鳥去,笛聲驚起老龍眠。山連兩岸云林合,石激中流雪浪濺。莫怪東來好游賞,尋常詩酒貫相穿。”愈出愈奇,見者吐舌。詔使能文章者,倪侍講、張給事之后,稱祈戶部云。[注]《菊堂排語》,《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第3冊,第228-229頁。

洪萬宗也說:

天使祈(祁)順嘗出游楊花渡,舟中有詩曰:“倚罷高樓未盡情,又攜春色泛空明。人隨竹葉杯中醉,舟向楊花渡口橫。東海微茫孤島沒,南山蒼翠淡云生。從前會得江湖樂,今日襟懷百倍清。”徐四佳公以儐使和之曰:“風(fēng)流江海十年情,坐待潮光撥眼明。山似高人長偃蹇,水如健筆更縱橫。柂樓舉酒日初落,官渡哦詩潮自生。更待明月扶醉去,杏花疏影不禁清?!眱稍娋慵眩碓娝苾?yōu)。四佳每當(dāng)酬答,蹙額有難色。祈公見四佳之作,甚獎詡。[注]洪萬宗:《詩評補遺》,《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第4冊,第147-148頁。

綜上諸家的說法,除了二人逞才競勝之外,還有若干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和韻雖然無代無之,但徐居正以為中土使臣多是“宿構(gòu)”,而非即景即事,祁順的才情固然推翻了這種刻板的印象,卻也說明歷來使節(jié)酬唱,不獨是文人雅興的詩酒風(fēng)流,更像是一場別具用心的特殊技能競賽,雖然沒有刀光血影,卻也隱隱然感受到叩關(guān)叫陣的火苗。(二)徐居正主動出擊,雖然最后仍然屈居下風(fēng),但說明他對個人才具的高度自信。從某個角度看,沈德符“朝鮮俗最崇詩文,亦舉鄉(xiāng)會試。其來朝貢陪臣多大僚,稱議政者即宰相。必有一御史監(jiān)之,皆妙選文學(xué)著稱者充使介。至闕,必收買圖籍。偶欲《弇州四部稿》,書肆故靳之,增價至十倍,其篤好如此。天朝使其國,以一翰林、一給事往。欲行者即乘四牡,彼國濡毫以待唱和,我之銜命者,才或反遜之。前輩一二北扉,遭其姍侮非一。大為皇華之辱。此后似宜遴擇而使,勿為元菟四郡人所笑可也”[注]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三十,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786頁。的說法,對于終落下風(fēng)的徐居正并不完全適用,不過倘若當(dāng)日所遇使臣才學(xué)非若祁順精彩,徐居正旗開得勝亦不無可能,沈德符雖然年代較晚,但明代知識階層顯然對于朝鮮充使介者的好學(xué)能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漢江游賞之際斗詩競勝一事,祁順亦曾為文記之,但文字情調(diào)與朝鮮各家截然不同,其言曰:

朝鮮國城南十里許有水曰漢江,源出五臺、金剛二山,合流入海。其景以幽勝聞而臨江有樓可以登眺。故前輩自中朝至者咸往游焉。成化丙申春二月,余與行人司副張廷玉奉使于斯,甫竣事,有以游漢江請者,諾之。是月二十有六日,偕館伴盧贊成思慎、徐參贊居正,自崇禮門出,歷山蹊村徑以達江滸,國王預(yù)遣都承旨柳輕、副承旨任士洪設(shè)宴樓上,而尹議政子云、金議政守溫、任中樞元浚、成中樞任、李判書承召皆在焉,時宿雨新霽,山川明媚,天光與水色相連,二難與四美兼得,于是登樓縱觀,舉酒相酌,徐參贊賦詩二律,余即和之。既而相拉登舟,沿流西下,居人來觀者,奔走爭先,而沙禽野鳥飛舞漁舟煙水間,亦若樂睹光華徘徊不忍去也。宴設(shè)舟中,烹麟炙鹿,暢飲無筭。酒酣,余復(fù)作辭二章詩一律,廷玉有作又和之,數(shù)里至楊花渡,乃各道餫餉所聚之處,倉廩層出,與山勢相高,又數(shù)里登龍頭山,山瞰水涯,視群峰特出,隔岸之人家遠近,海島之風(fēng)帆出沒,畢入望中。時日迫暮而山上先已供張開筵,意不容拒,乃復(fù)酌數(shù)巡,賦詩一律而返。及抵城中更漏作矣。嗟夫!朝鮮去中國數(shù)千里,非王事不得至焉,則漢江之游,非偶然耳,然斯游豈特探奇覽勝,留連詩酒而已哉。江之南,舊百濟也;百濟之東,古新羅也;而熊津都府又唐之遺址也。訪其跡,思其時,蓋有不勝懷古者矣。余念斯游之不可常,而恐其或忘也,于是乎記之。[注]祁順:《游漢江記》,《巽川祁先生文集》卷十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7冊,第530頁。

祁順之文平和沖淡,堪稱記游佳構(gòu),其中“宿雨新霽”等句及“山瞰水涯”數(shù)句狀景似畫,如在目前。亦寫燕集,“宴設(shè)舟中,烹麟炙鹿,暢飲無筭”,可謂融洽歡暢,幾乎沒有任何劍拔弩張的氣氛,而是一場公余之暇的快意行旅。這一方面說明祁順內(nèi)心的優(yōu)游自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中朝雙方觀看視角的異同。似乎對祁順而言,沿途吟詩只是游賞心懷的恣意揮灑,與朝鮮詩人內(nèi)心的高度緊張仍有一間之隔??陀^來說,祁順雖然奉命持節(jié),但畢竟只是往告建儲,公務(wù)性質(zhì)相對輕松,遠非倪謙、張寧之儔可比。更重要的是,祁順雖然也有天國上使的格套,但卻始終對朝鮮的風(fēng)土人物抱持欣賞的態(tài)度。在為徐居正的文集所作的序文當(dāng)中,祁順就詩貫串不同時空中的人心的重要功能如是說道:

詩之道大矣,古今異世而詩無間也,中外異域而詩無別也。蓋道之著者為文,文之成音者為詩。人有不同而同此心,心有不同而同此道,道同則形之言者,無往而不同矣。茍不于此求之而屑屑焉古今中外之較,豈知言哉?

這里,祁順強調(diào)詩作應(yīng)該構(gòu)筑在普遍動人的價值根源之上,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由于具有共通的語文、審美標(biāo)準(zhǔn)以及價值信念,彼此情志溝通方為可能,這段話顯示出相當(dāng)程度的道學(xué)色彩,多少有些“文以載道”的傾向。然而,或許正因如此,祁順引徐居正為同道中人,也因由此,祁順對徐居正的詩學(xué)涵養(yǎng)推崇備至。如其接上言道:

朝鮮以文獻雄東方,詩泒(派)相傳,夙有攸自,逮際皇明,氣化丕隆,聲教淪浹,能言之士尤彬彬乎視昔有加。剛中博古通經(jīng),擢巍科,躋顯仕,文學(xué)優(yōu)贍,國人咸推重之。天順庚辰,奉其主命入覲于朝,往還幾八千里,上觀乎都城之宏壯,宮闕之崇麗,車書文物之會同,禮樂典章之明備;下則睹乎山川之高深,道途之修迥,民風(fēng)土俗之熙皞,鳥獸草木之咸若,凡其接于目、觸于心者,悉于詩發(fā)焉。長篇短章沨沨乎其美盛也,淵淵乎其有本也,浩浩乎其不可窮也。推其所至,與中國之能聲詩者,殊不相遠。等而上之,雖古人亦豈難及哉。是固所謂心同道同而形之言者無不同也。[注]祁順:《北征藁序》,《巽川祁先生文集》卷十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7冊,第517頁。

祁順滯留朝鮮期間,想必已對徐居正于朝鮮一朝的重要性深有體會。徐居正除了文學(xué)特出之外,其赴華入覲往還中的見聞同樣也對朝鮮時政、文化生活發(fā)揮相當(dāng)程度的作用,而祁順在強調(diào)他們兩人心志相通的同時,也相當(dāng)程度地強調(diào)“江山之助”,或者,至少是見聞閱歷的重要性,這或許是出于二者經(jīng)驗類同,亦可視為祁順之夫子自道。對祁順而言,徐居正不僅可與中國當(dāng)世名家比肩,甚且有超邁古人之處。與異國一代詩豪的邂逅與酬唱往還,想必也是祁順畢生難忘的經(jīng)歷吧。

三、祁順使東詩作的時空描寫

詔使詩有強烈的紀(jì)行性質(zhì),前人言之已詳,無庸詞費。祁順奉詔使朝,觸目先見兩國之同,對他而言,朝鮮與中華體現(xiàn)相同的價值信念,最明顯的表征就是孔廟。在種種官方任務(wù)儀節(jié)之外,明清時期,由中國派往東亞各國的使節(jié)往往會晉謁孔廟??讖R除了是中華文化的表征之外,也成為文明開化的判準(zhǔn)。祁順雖未入道學(xué)傳,但其心中真誠崇奉儒學(xué)殆無可疑,他于漢城親謁孔廟,有詩記其事云:

杏壇深處謁先師,曲阜云山入望思。薦罷芳芹留戀久,一番時雨遍東夷。

又云:

朝鮮詩禮獨稱雄,孔廟規(guī)模上國同。數(shù)仞門墻無路入,千年絲竹有神通。

斯文自與天長久,吾道常如日正中。四海車書今一統(tǒng),典章何處不尊崇。[注]祁順:《余與左司張君廷玉奉使抵三韓,同謁先師孔子廟。廷玉賦七絕一首,余因和之》《短句未足盡懷,再復(fù)一律》,鄭麟趾等編:《皇華集》,第2冊,臺北:珪庭出版社,1978年,第693-694頁。

“朝鮮詩禮獨稱雄,孔廟規(guī)模上國同”兩句,文字略有異于《漂海錄》所載,不過推尊之意更為強烈。由此不難看出,祁順心目中的“道”,即是儒學(xué)。祁順時,陽明學(xué)尚未抬頭,中國儒生一意崇奉朱子,與朝鮮儒生可謂志同道合。入清以后,尊奉朱子學(xué)的朝鮮燕行使與中國的知識階層每就彼此信念異同屢起勃溪,與此形成強烈對比。對祁順而言,儒學(xué)就是普世價值的體現(xiàn),朝鮮崇奉儒學(xué)自然讓他覺得十分親切。其言:“孔子之道,遍于四方,行于萬世,而朝鮮能宗斯道,以雄于東,亦為知所重也已。《宋史》稱其俗喜讀書,庶賤之家,各于衢路,置局堂以相講習(xí),而國人金行成、崔罕、王彬相繼就學(xué)于國子監(jiān),擢進士第而歸,則詩書熏陶已非一日。我皇明文教誕敷,東漸尤近。朝鮮士人歲覲京國,耳聞目睹,所得尤深。宜其文物典章,不異中華而遠超他邦也。”[注]祁順:《謁孔廟詩序》,《巽川祁先生文集》卷十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7冊,第517頁。在祁順看來,雖然就儒學(xué)的普及亦即中華文化的流播而言,朝鮮與中國山川草木有以異之,但對人倫道德的向往則并無二致。

祁順在朝鮮孔廟,還披覽朝鮮諸生功課,亦有詩記其事曰:

青袍濟濟列生徒,千里驊騮汗血駒。論秀遠規(guī)周俊士,慕華同事魯真儒。

功名自古非難事,道德由來是坦途。莫學(xué)隋唐昧根本,只將詞賦費功夫。[注]祁順:《坐中獲睹諸生所作文賦,因贈以詩》,《皇華集》,第2冊,第695頁。

祁順勉勵諸生當(dāng)以道德為本,切莫在詞賦等枝微末節(jié)耗費心力,這樣的說法于道學(xué)家屢見不鮮,祁順的道學(xué)色彩再次獲得證實。在他看來,詞章末技非不重要,然儒者自當(dāng)以修身為本,不應(yīng)本末顛倒,刻意雕琢文辭,則有害道之嫌,如其言:“今諸生學(xué)圣賢之學(xué),尚思蘊為道德,發(fā)為功業(yè),以求高明遠大之歸,而不安于茍且卑陋之習(xí),斯為善學(xué)者矣。若徒屑屑于詞章末技,而弗究其本焉,則非中國所聞?!盵注]祁順:《謁孔廟詩序》,《巽川祁先生文集》卷十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7冊,第517頁。這種看法源乎朱子,朱子曾言,“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葉。惟其根本乎道,所以發(fā)之于文,皆道也。三代圣賢文章,皆從此心寫出,文便是道”,“才要作文章,便是枝葉,害著學(xué)問,反兩失也”。[注]朱熹:《論文上》,黎德靖編:《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九,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第8冊,第3319頁。祁順的儒者本色,于此又一次表露無遺。不過,祁順并不迂腐,雖然對他而言,儒學(xué)具有普世價值,也帶有文明啟蒙的色彩,但他的使節(jié)紀(jì)行詩也不無異國聞見,例如《開城小詠》十首、《奉使出京》十七首、《朝鮮雜詠》十首,于鴨綠江、驛樓、土民家皆有吟詠。

祁順在復(fù)命歸國之際,獻詩朝鮮國王,即《朝鮮雜詠》十首,于中頗能概括其此行心境,如:

詔下天門寵渥新,東藩人物入陶鈞。唐虞聲教覃荒服,孔孟詩書溢海濱。

百政修明夸令主,一心匡輔總賢臣。河山帶礪今猶昔,應(yīng)共皇圖億萬春。[注]祁順:《向辱國王餞別,嘗奉小詩,而意猶有缺也。矧未別之前,承致贐禮甚厚,雖不敢祇領(lǐng),而于盛德豈能少忘哉!途中懷仰日深,因輳七言律十章,用表惓惓之敬。倘不以為拙,時一展觀,千里猶覿面也》,趙季輯校:《足本皇華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年,第292頁。(其一)

營州東畔古名區(qū),耕有田疇讀有書。果下盡乘三尺馬,筵中多尚八梢魚。

綠通長白江分后,紅映扶桑日上初。自入圣朝文物盛,不應(yīng)還比舊扶余。[注]趙季輯校:《足本皇華集》,第294頁?!冻r雜詠》十首,見《足本皇華集》,第292-294頁;亦收入鄭麟趾等編:《皇華集》,第2冊,第681-684頁。以下不一一標(biāo)注頁碼。(其九)

這些詩篇帶有應(yīng)制詩的氣味,又有臺閣體之風(fēng),圣君賢臣的唱嘆先且不論,在傳統(tǒng)的修辭當(dāng)中,“海濱”往往是偏僻遼遠、文教不興的代稱。不過,在祁順看來,朝鮮雖僻處海濱,然君臣齊心推行儒教,文風(fēng)鼎盛,人物郁秀。徐居正日后修《東國通鑒》不知是否受到祁順的啟發(fā)?“果下馬”“八梢魚”(小章魚)是朝鮮風(fēng)俗的特征,藉此說明朝鮮民風(fēng)樸質(zhì)淳厚。值得注意的是,祁順來自廣東東莞,使行途中,對于朝鮮海濱別有會心,題海之作為數(shù)不少,例如其六題途中所觀之海島云:

六鰲戴三山,千仞浮海面。昔人求神仙,可望不可見。徒令方外士,欺世逞夸衒。謇予獲東游,海島看欲遍。驚濤破萬里,乘此天風(fēng)便。麻姑笑相邀,錯落開華宴。醉乎王方平,來問水清淺。

在中國傳統(tǒng)詩詞的修辭中,海洋往往伴隨神仙想象,而此詩乃在此一修辭傳統(tǒng)的延長線。詩中一方面嘲諷方外之士求仙的無稽,一方面又運用麻姑與王方平關(guān)于東?!皽婧IL铩钡牡涔室耘c中國神仙傳說相連接。大海之外,祁順對于神圣山岳也有一種恭仰崇敬之心,如其五寫朝鮮圣山金剛山:

金巖接寶山,相去纔咫尺。林巒弄光輝,徑路多赭色。坤靈孕富媼,所產(chǎn)輒奇特。既堪方麗水,亦可比垂棘。我聞古賢士,義利中不惑。外物雖足珍,視之猶瓦礫。而況治國家,輕重尤當(dāng)擇。九經(jīng)次尊賢,賤貨而貴德。

此詩先是表明金剛圣山的光華璀璨與物產(chǎn)豐饒,不過全詩后半則口氣一轉(zhuǎn),以為治國仍須以道德為本。在《朝鮮雜詠》組詩當(dāng)中,祁順基本上把朝鮮設(shè)定成為濱海仙山,甚至世外桃源,至少具有“君子國”的理想形貌。不過形塑此一理想國度的依憑并不是渺茫的神仙信仰,而是儒家真誠的道德教化。換言之,祁順等于間接歌詠大明文教(以儒學(xué)為表征)的開明宏猷?!冻r雜詠》組詩中,也有數(shù)首作品對過往的歷史抱持反省的態(tài)度,如其三云:

平壤多流水,發(fā)盧河更清。有唐恣吞噬,將士頻東征。李侯率偏師,來破新羅兵。俘囚余萬計,歷歲凡四更。徒因一朝捷,博此千載名。當(dāng)時交刃處,古渡扁舟橫。漁翁伴鷗鷺,終日兩忘形。

此詩以歷史為主題,大體本事于《新唐書》所載:“總章二年,徙高麗民三萬于江淮、山南。大長鉗牟岑率眾反,立藏外孫安舜為王。詔高侃東州道,李謹行燕山道,并為行軍總管討之,遣司平太常伯楊昉綏納亡余。舜殺鉗牟岑走新羅。侃徙都護府治遼東州,破叛兵于安市,又敗之泉山,俘新羅援兵二千。李謹行破之于發(fā)盧河,再戰(zhàn),俘馘萬計。于是平壤痍殘不能軍,相率奔新羅,凡四年乃平?!盵注]《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五《東夷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6197-6198頁。詩尾的今昔之感,映襯出戰(zhàn)爭的無奈與人民的悲辛。透過歷史回顧與省思,祁順或許在朝鮮國看到一個理想世界的可能性?!痘嗜A集》中固然不乏懷古詠史之作,但《平壤懷古》一詩仍然十分特別。其云:

朝鮮有國臨東海,箕子封來幾千載。就中平壤是雄都,昔時形勝今猶在。岡巒迂郁田野平,

樓臺雉堞空中橫。秦初遠作遼東徼,漢末新傳王險城。何年并入扶余裔,復(fù)自丸都遷此地。

沃沮濊貊紛來歸,渺渺東西六千里。隋兵三舉空擾攘,可堪秘記唐符皇。天山得捷薛仁貴,

浿水成功蘇定方。振衰繼絕不旋踵,五代之余遭有宋。玄菟樂浪息紛爭,使介聯(lián)翩奉朝貢。

嵩岳遷都久已成,長安舊名治西京。魯陽城古人非昔,馬邑峰高地有靈。胡元不道圖吞并,

分疆直抵慈悲嶺。西京內(nèi)屬將百年,贏得腥風(fēng)污邊境。圣明德化覃八區(qū),樂天字小古所無。

鴨江東畔平安道,還入朝鮮舊版圖。居民熙熙事耕鑿,女解蠶桑士知學(xué)。中華氣習(xí)見染深,

文物衣冠宛相若。使臣奉詔天上來,登高攬勝襟懷開。不須吊古重惆悵,寫景新詩聊爾裁。[注]祁順:《平壤懷古》,鄭麟趾等編:《皇華集》,第2冊,第617-619頁。

此詩前半回顧了平壤城興廢過程,借此匯整了朝鮮此前的歷史,末尾將朝鮮描繪成一個理想世界的縮影,而沾染中華氣習(xí),特別是儒學(xué)的價值規(guī)范,則是朝鮮王國人民安寧生活的保證。面對過去,無須惆悵,應(yīng)該勇敢面對新挑戰(zhàn),迎接新目標(biāo),全詩收之以曠達襟抱與無窮的希望。同時,祁順在詩中對朝鮮王國的高度肯定也格外值得注目。

通過以上分析,從某種角度來說,祁順可謂“文化主義者”,此次出使朝鮮,他不僅對于朝鮮王國的文化成就大感嘆服,同時,對儒學(xué)的化育之功也別有會心。而他的詔使詩一方面有異國風(fēng)物,一方面也呈現(xiàn)對于普世價值的追求;既有強烈的歷史感,又時時將目光投向當(dāng)下瞬間。

結(jié) 論

張其淦曾經(jīng)如是形容祁順其人其詩曰:

祈(祁順)巽川方伯,歷官中外,以清潔自守。卻海外之遺金,留江西之公帑。所謂以清白吏遺子孫者,斯人良不愧也。鐘云瑞謂巽川講敬齋、白沙之學(xué),立志于警非寡過,儒臣之宗也。袁昌祚謂巽川詩文其志潔,故其旨沖和。其行芳,故其詞雅淡,可謂知言也。

今讀巽川諸詩,古體潔凈,不事雕飾,近體五言如“地寒尤有樹,塞遠不揚沙”……七言如“隴梅欲寄春無便,池草春生夢有香”……諸作,均有沖淡夷猶之致。[注]張其淦:《東莞詩錄》卷八,東莞張氏寓園刻本,1924年,第76頁b。

在明清兩代,出使朝鮮的使臣文人當(dāng)中,能詩之名或有過于祁順者,但祁順在中朝詩史上卻留下巨大的投影,特別是其與徐居正的往來無間的相互酬唱,幾乎成為詩界傳奇,是為立言;持節(jié)王事,不辱君命,且祁順任職貴州石阡知府期間勤政愛民,離任之際,百姓泣別不忍去,是為立功;又終其一生,祁順始終維持高潔清廉的操守,縱使在最困頓艱難的時刻,也不改對于儒學(xué)信念的貫徹與提倡,嚴于律己,春風(fēng)待人,可謂立德。然而,祁順卻是個被遺忘的名字。學(xué)界近年頗著意于東亞文化交流,《皇華集》中的作者,如倪謙、董越、龔用卿、朱之蕃漸漸重回世人耳目之前,但在中朝詩學(xué)交流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祁順仍少被學(xué)界提及,是以筆者不揣淺陋,就正方家。

后世的朝鮮批評家也注意到使節(jié)往往并非中國詩壇大家,柳夢寅曾謂:“《皇華集》非傳世之作,必不顯。于中國使臣之作,不問美惡,我國不敢揀斥,受而刊之。我國稱天使能詩者必曰龔用卿,而問之朱之蕃,不曾聞姓名。祈(祁)順、唐皋錚錚矯矯,而亦非詩家哲匠。張寧稍清麗,而軟脆誣指,終于小家?!盵注]柳夢寅:《于于野談》,《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第2冊,第501頁。錢謙益也說:“本朝侍從之臣,奉使高麗,例有《皇華集》。……東國(朝鮮)文體平衍,詞林諸公,不惜貶調(diào)就之,以寓柔遠之意,故絕少瑰異之詞?!盵注]錢謙益:《跋皇華集》,《牧齋有學(xué)集》卷四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528-1529頁。雖然同樣都對《皇華集》詩格靡弱深致不滿,但兩者對所致之由看法不一,卻都歸咎于對方。嚴格來說,《皇華集》本近館閣體,故有“軟”“柔”之譏不在意料之外。詔使詩當(dāng)然未必與中國主流詩壇同聲響應(yīng),但代表著一種特殊的美感經(jīng)驗,特別是異文化接觸的因素,可謂別辟蹊徑。更重要的是,對于兩國詩壇的溝通,使節(jié)幾乎是最重要的媒介。從前述《漂海錄》的說法不難得知,朝鮮一代詩豪徐居正于當(dāng)時為中國讀者所知悉,祁順居間轉(zhuǎn)介之功實莫能或忘。

祁順詩作中的時空觀念,從宏觀的角度看,也相當(dāng)程度體現(xiàn)出明代詔使詩的共通點:對異國山川草木民俗保有某種程度的好奇心,修辭、句式、用韻具有一定程度的套襲,而且特別強調(diào)中華文化觀念的普遍化。由詔使詩亦可看出,在朝鮮一朝,儒學(xué)話語與價值觀念的影響力可謂無遠弗屆,孔廟成為兩國人士共同崇奉的價值符號。而透過歷史觀照,明代使臣往往特別強調(diào)兩國交流的密切,或投射自身的想望,例如刻意形塑箕子作為朝鮮文化主體性的根源。詔使詩未必完全反映歷史真實的情況,但至少是部分真實心境的反映。在祁順的詔使詩中,中華文化與皇明之化自有一種高大巍峨的姿態(tài),同時他對朝鮮王國的山川風(fēng)光、純樸民風(fēng)、圣君賢臣亦青眼有加。祁順的詔使詩基本上仍屬盛世之音,時空觀與價值觀仍然維持其一貫的調(diào)性,于清雅平和的館閣詩風(fēng)之外,又多了一點道學(xué)氣,此固然是個性使然,但同時也是時代精神的反映,或許朝鮮歷來詩論家對于祁順的推崇亦不無此意吧。

猜你喜歡
朝鮮
朝鮮·印象——朝鮮紀(jì)實掠影(二)
朝鮮·印象——朝鮮紀(jì)實掠影(一)
朝鮮國慶"輕松"閱兵顯自信
《朝鮮通信使文獻選編》
朝鮮試爆氫彈,中方堅決反對
南方周末(2016-01-07)2016-01-07 15:47:28
對《朝鮮日報》涉藏報道的思考
新聞傳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
朝鮮平靜度過“金正恩生日”
韓要求朝鮮為泄洪道歉
傳朝鮮有11個候補核基地
憶朝鮮東海岸的一場反情報戰(zhàn)
軍事歷史(2000年2期)2000-11-22 07:03:54
平阴县| 五峰| 万荣县| 广德县| 紫阳县| 广州市| 姜堰市| 英山县| 沁水县| 高州市| 姚安县| 大港区| 武川县| 衢州市| 贺州市| 赤水市| 达日县| 合阳县| 泾阳县| 红河县| 陆河县| 大丰市| 白城市| 于都县| 巴林右旗| 治多县| 固镇县| 昌平区| 天等县| 太仆寺旗| 江达县| 含山县| 天柱县| 凤城市| 民乐县| 平江县| 富阳市| 滨海县| 阿克苏市| 平利县| 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