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就是《共產黨宣言》中的核心思想。而我國的科學發(fā)展觀,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最新的組成部分。它利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以及方式,對我國的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回答。在此次研究中,首先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了簡要的介紹。然后在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下,對我國的法律體系以及馬克思主義法律二者之間的關系還有演化歷程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以此對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下,中國法律體系的發(fā)展進行更深入地了解。
關鍵詞:馬克思哲學;歷史唯物主義;法律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綱領,并且深入地解釋了人類社會的未來發(fā)展走向,同時也是我國所堅持貫徹的發(fā)展道路。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指的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我國的國情相結合,這對于我國的社會實踐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法律方面,馬克思法學為我國的法律奠定了基礎。
一、歷史唯物主義相關概念
歷史唯物主義是哲學中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普遍的規(guī)律以及理論,同時也是科學的歷史觀。在歷史唯物主義中指出,歷史中所有發(fā)生過的事件取決于物資的豐富程度。社會歷史的發(fā)展中,有著自己的固有的客觀規(guī)律。物質生活生產的方式決定了社會意識的存在,而社會意識又反作用于社會的存在。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的矛盾主要就表現(xiàn)在階級斗爭,而階級斗爭同時又是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馬克思曾經說過:“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彼噪A級斗爭是最高形式的社會革命,而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然而人民群眾卻經常受到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束縛。
二、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下,中國法律體系的演化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萌芽時期
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下,我國最初是伴隨著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初步傳播而逐漸出現(xiàn)的,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在這段時期,正好是新文化運動期間。因此,以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代表在我國開始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并且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之下,開始提倡走俄國道路,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也逐漸開始對中國產生了影響。在這段時期,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代表主要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中,法律以及政治方面的理論思想進行傳播,但是卻并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法學理論進行解釋。到了后來,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李達開始對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進行了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上,又對我國當時的社會問題以及法律進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總性的問題。李達使用馬克思主義的法論,對法學現(xiàn)象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且初步完善了馬克思主義法學與我國的法律的融合,以及我國法律體系的發(fā)展。
(二)對法律與國家制度問題產生初步認識
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下,我國法律體系發(fā)展的第二個階段主要就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們。這些老一輩的革命家在長期的革命抗爭過程中,對于如何運用工農革命的手段,來實現(xiàn)真正的人民群眾當家做主進行了理論上的闡述。毛澤東同時把馬克思主義法律觀作為了一種分析工具,并且結合了我國當時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最終指出了新民主主義下,革命的具體任務以及方法。在這個時期,毛澤東同志帶領著人民群眾逐漸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進程。是我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律,將其實踐化的一個重要進程。
(三)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與新中國法治建設實踐具體結合
在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下,我國的法律體系發(fā)展到了第三個階段,也就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與新中國的法制建設的具體的實踐相結合。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的法學界就開始向馬克思主義思想中的法律進行學習,并且對前蘇聯(lián)的法制建設進行了借鑒。法學界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討論中主要涉及到了法律的本質、法律的作用以及法制與人治之間的關系等等。并且在討論的過程中,還深入結合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建設實踐,同時進一步深化了人們對于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認識。尤其是我國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兼法學家董必武同志,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為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中國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個時期,新中國的理論發(fā)展逐漸豐富了毛澤東思想中關于建設民主主義社會的理論內涵。并且為之后改革開放的我國法律體系奠定了基礎。
(四)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曲折發(fā)展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經歷了一段內亂時期,在這段時期我國的法律體系建設陷入了混亂。而馬克思主義法學中,關于國家以及法律消亡的理論正在逐漸的教條化,轉向了另一個極端。在這一時期,我國的法律體系的建設歷經曲折,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發(fā)展也是不斷受阻。嚴重忽略了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中,對于社會發(fā)展的經濟因素以及政治因素之間的分析。最終導致了包括資產階級法權在內的,所有的法學理論都遭到了全面的否定。這直接影響到了新中國在國家制度以及法律體系方面的建設進程,間接地影響到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發(fā)展。
(五)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重新發(fā)展并得到認同
最后一個階段就是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并且得到了認同。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思想的糾正。經濟領域開始重新強調市場的歷史上的必要性以及必然性。對于法學方面的研究的深度以及廣度都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在這段時期,我國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思想,并且確定了依法治國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理念。而將道德建設與法律建設相互結合,是我國法律體系發(fā)展的一個新的特點,并且也是馬克思主義法學在我國中國化的進一步的發(fā)展。
三、結論
在立法的過程中,應當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這才是唯物主義的最基本的原則,也是科學的立法觀念。在馬克思主義法律觀中認為,法律是物質生活條件而決定的,是受到了客觀規(guī)律的約束。只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按照社會主義法制的原則制定我國的法律,才能夠真正的讓我國實現(xiàn)共產主義和諧社會。任何時代在進行立法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立足于當時的國情?,F(xiàn)在立法最主要的就是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維護我國人民的權利。彭真曾經表示:“實際產生法律,實際是母親,法律是兒子?!敝挥姓嬲馁N切實際,才能夠設計出一個完善的法律。我國的法律體系深受馬克思注意法學地影響,并且在與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不斷磨合、發(fā)展的過程中,成就了今天的法律。
參考文獻
[1]張盾.馬克思政治哲學中的個人原則與社會原則[J].中國社會科學,2013(08):15-20.
[2]江國華.實質合憲論:中國憲法三十年演化路徑的檢視[J].中國法學,2013(04):15-20.
[3]邱成梁.轉型期中國法律體系的建構一個經濟分析的視角[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4(02):46-49.
[4]雷磊.適于法治的法律體系模式[J].法學研究,2015(05):22-25.
[5]蔡守秋.論我國法律體系生態(tài)化的正當性[J].法學論壇,2013(02):82-86.
作者簡介
宋春雨(2000.02—),女,衡水第一中學高三學生,喜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