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民工群體是伴隨社會轉型而出現的一個有特殊身份的群體。遼陽縣所屬各企業(yè)現有農民工1.6萬余人,各個鄉(xiāng)鎮(zhèn)還分布有各自的招商企業(yè),農民工約3000余人,為了使這些農民工安心工作,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遼陽縣文化館采取了許多舉措,大力加強農民工文化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
關鍵詞:民間力量 特色文化 農民工文化
一、加強農民工的文化組織建設
縣文化館高度重視農民工文化建設工作,精心組織,專門成立了農民工文化活動領導小組,由文化館館長任組長,各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長和部分企業(yè)的負責人任組員,其職責是弘揚先進文化,引導農民工在思想上、文化上奮發(fā)進取。
二、多層次開展培訓,建設農民工文化人才隊伍
(一)把業(yè)務人員的培訓放在首位,并常抓不懈
我館規(guī)定每周一例會制度,一方面總結安排工作,另一方面以會代訓常年進行業(yè)務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我們每年至少兩次對文化館員工、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長和農民工文藝骨干進行系統培訓,增強了群文隊伍的業(yè)務理論水平和業(yè)務技能。
(二)加強對農民工基層隊伍的培訓
除了館內的業(yè)務干部,我館還聘請了16名藝術顧問和培訓教師,常年對基層隊伍進行藝術培訓,幾年來累計培訓兩萬余人次。在八會鎮(zhèn)安排書畫家與農民工書畫愛好者進行交流和講學,在劉二堡紅高粱農民工藝術團、大溝村二人轉農民工藝術團、前杜村農民工舞龍隊都有我們文化館業(yè)務人員灑下的辛勤汗水。因為農民工作息時間的特殊性,文化館業(yè)務人員犧牲休息時間,每星期六晚上在縣城文化廣場為農民工進行排舞專項免費輔導培訓,累計輔導1.2萬余人次。
我館常年免費開放了綜合活動大廳、書畫展覽廳、非遺展覽廳、舞蹈室等群眾活動場所,每天免費開放時間達8小時以上,為農民工業(yè)余時間提供了互相學習交流和開展文化活動的場所。
三、加強農民工文化陣地建設,努力營造文化網絡系統
我們用三年時間建立起由農民工文化活動基地、協會、共建單位組成的農民工文化活動網絡,其中農民工文化活動基地有天祥鈦業(yè)集團合唱基地,劉二堡、唐馬鼓樂基地,前杜村農民工文化活動基地,八會鎮(zhèn)農民工書畫基地等。建立和參與的協會有農民工秧歌協會、鼓樂協會、象棋協會、毽球協會。建立的共建單位有天祥鈦業(yè)集團、正德集團、新風集團等企業(yè)。
這些農民工文化基地和農民工文化團體常年開展活動,都不同程度取得了成效。如前杜村農民工秧歌隊多次獲得縣市秧歌大賽一等獎,并在2013年撫順舉辦的中國滿族秧歌大賽上獲得表演獎;還有民間鼓樂基地的活躍表現,使我縣成為省級民間鼓樂基地,并促成了我縣民間鼓樂大賽的圓滿舉辦;秧歌協會的工作促成了兩年一次全縣秧歌運動盛會的舉辦;各文藝團體和基地的精彩節(jié)目為我們文化下鄉(xiāng)演出和廣場演出等活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節(jié)目源。
四、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激發(fā)農民工的參與熱情
一是圍繞節(jié)慶,開展節(jié)日文化活動。針對不同的節(jié)日,舉辦“金秋”舞蹈大賽、“七一”健身賽、“遼陽縣群眾文化藝術周”“十一”廣場文藝演唱會等系列文化活動,每年舉辦10余場,為農民工展示自我提供了平臺。
二是順應形勢,開展專題文化活動。開展“抗震救災”、愛心捐贈文藝演出、農民工演講、慶祝建黨9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以及“五月槐花節(jié)”文藝活動等,為全縣的各項工作展開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三是社企共建,開展企業(yè)宣傳活動。近年來,連續(xù)舉辦了“移動杯”“信合杯”等籃球賽和卡拉OK大賽,這些以農民工為主的文體活動的開展,不僅宣傳了企業(yè)本身,也促進了農民工文化活動地深入開展。
五、今后工作重點
(一)多交流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取長補短,擇善而從,兼收并蓄,在不斷吸取各種文明養(yǎng)分中豐富和發(fā)展中華文化?!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講話中的一段精彩論述,形象地說明了交流在文化工作中的重要性。今后,我館要加強與農民工及同行的交流,進一步做好群眾文化工作。
(二)加強對業(yè)務骨干的培訓,盡快提高業(yè)務水平及組織能力
培訓的方式要根據業(yè)務干部的不同愛好和水平有針對性地分別進行,有條件的還要進行脫產培訓或外出學習。
(三)抓特色,出精品
特色文化是專指一定地域具有獨特風格的群眾文化活動,是對當地民風民俗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它體現當地群眾文化的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本地的知名度。
遼陽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燕太子丹的傳說,唐王駐蹕的美譽廣為流傳,一代才子王爾烈就出生在這塊土地上,木魚石的傳說流傳千古。我們的民間鼓樂早在2005年就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我們的特色農民工文化建設,就是要把傳統藝術同現代生活氣息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生產出帶有泥土味的文化精品,既讓農民工易于接受,又能引起共鳴。這樣我們也就能激活民間力量,合力打造具有遼陽縣特色群眾文化。
(作者簡介:董暉,女,本科,遼寧省遼陽縣文化館,中級職稱) (責任編輯 肖英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