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尕梅,彭 晶,劉曉萍,趙紅艷,郭 宇,楊慧琴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連體雙嬰是一類復雜而罕見的新生兒畸形,其發(fā)病率約為1/5萬~1/10萬,他們具有相同的染色體核型、性別、血型、毛發(fā)顏色及指紋等[1],女性多于男性兩倍多[2]。連體兒多數(shù)在胚胎期或出生后就已死亡,其中活產的連體嬰兒能夠手術的較少,能夠成功手術分離且存活的連體兒更罕見[3]。我院成功實施一例劍臍連體、肝臟共用嬰兒分離術,術后經嚴密觀察、各項監(jiān)測、精心護理,保證了手術的順利、成功。現(xiàn)將連體嬰兒分離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報告如下。
患嬰A和B,系第二胎,足月順產于當?shù)匦l(wèi)生院,生后10小時轉入我院,均為女嬰,呈面對面對稱性相擁體態(tài),連接部位為劍臍,上緣平劍突,下緣平臍部,共用臍帶,共同體橋上下徑10.0 cm,左右寬約6.0 cm;連體部上端有輕微撕裂,其余皮膚完整無破潰。兩嬰共同體重5.7 kg,體型相差不大。檢查結果提示,兩嬰血生化谷草轉氨酶均高,A嬰114.0 U/L,B嬰102.0 U/L,余未見異常。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治療17日后復查,A嬰谷草轉氨酶12 U/L,B嬰11 U/L。B超提示B嬰卵圓孔未閉,無大血管相通;MRI提示連體雙嬰肝臟在中間部位相互融合、連接,腸管之間界限不清,門靜脈系統(tǒng)獨立,胰腺及腎臟相互獨立;A、B兩嬰各行全消化道造影檢查,腸管之間未見相通,各具獨立胃腸道。于生后43天行連體雙嬰分離術,手術分離相連的胸腹壁、肝臟,腹壁無張力自然關閉縫合,術后愈合出院。
2.1.1 皮膚護理(1)定時翻身,防止受壓部位皮膚損傷。連體雙嬰呈面對面相擁狀態(tài),兩側肢體、顳處皮膚及耳郭骨隆突處很容易形成壓瘡。為了保護皮膚,每天常規(guī)洗澡,避免長時間受壓,每2小時翻身1次,翻身時由甲、乙兩位護士配合完成,護士甲、乙分別站在暖箱兩側,護士甲托住一嬰兒的頭頸及臀部,護士乙托住另外一嬰兒的相同部位,一上一下,同步翻轉,用力均勻,防止用力不當或者過慢,導致患兒臟器移位而發(fā)生意外[4]。
(2)體橋護理。抬高體橋,由于身體重力牽拉擴大體橋張力。自制小枕,材料選擇透氣性好的布料制作,24小時持續(xù)墊于體橋下,首次小枕的高度為10 cm,隨著患兒體重的增加,小枕的高度逐步增加,術前患兒體重增加至8.08 kg,小枕高度增加至20 cm,墊高體橋的高度,依靠重力牽拉,分時段在體橋部皮膚處涂維生素AD滴劑后按摩體橋部位皮膚,增加皮膚和體橋張力,逐漸拉伸體橋皮膚寬度,滿足術中無張力分離及縫合的需求,減少連體兒術后高張力縫合等引起的并發(fā)癥,提高連體嬰兒分離術后存活率[5]。
(3)體橋連接部破潰皮膚護理。連體雙嬰順產于當?shù)匦l(wèi)生所,生產過程中的牽拉致雙嬰體橋上端連接處皮膚存在約0.5 cm×2.0 cm撕裂,入院后出現(xiàn)輕微感染,每日用碘伏擦拭撕裂處兩次,保持其清潔干燥,3日后破潰結痂,逐漸愈合。
2.1.2 保暖 連體雙嬰因不便穿衣、合體體重大、占用空間大于單體嬰兒,入科后使用Drager(2M50098-00ARWA-0054)超大型新生兒暖箱保暖,此暖箱箱體空間大,溫度及濕度控制精準,易拆卸,便于進行各項操作,適宜連體兒活動、生長。
2.1.3 營養(yǎng)支持 術前連體兒均行人工喂養(yǎng),由專人負責,根據連體兒吃奶情況、大便以及體重,逐漸增加奶量,以便提高患兒手術耐受力。
2.1.4 感染的控制 連體雙嬰入科后即住單間病房,嚴格限制探視,每周1次擦拭、消毒、更換暖箱;對家屬進行手衛(wèi)生重要性健康教育,家屬表示理解并掌握;床尾放置速干手消液,醫(yī)護人員和家屬接觸連體兒前后均進行手衛(wèi)生消毒,并嚴格執(zhí)行;病房每天用空氣消毒機消毒一次。
2.1.5 保肝治療 入科后的生化檢查顯示:A嬰的谷丙轉氨酶(ALT)114.0 U/L,谷草轉氨酶(AST)351.0 U/L;B 嬰谷丙轉氨酶102.0 U/L,谷草轉氨酶368.0 U/L。兩嬰均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鈉等保肝輸液對癥治療,一個療程后復查血生化,轉氨酶恢復正常,停止保肝治療。
2.1.6 心理護理 患兒為連體雙嬰,比較罕見,家屬普遍接受度差,有些甚至認為生了“怪胎”。另外手術風險大、住院時間長、費用大,其父母需要承受身心、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為緩解家屬的焦慮情緒,我科為其提供單間,保護隱私,并為其申請基金補助,緩解經濟困難,責任護士每日為家屬進行心理疏導,樹立信心,使其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
由于連體嬰兒病情特殊,術前需進行認真評估,成立專門的治療護理小組,制訂詳細的護理計劃,嚴格按計劃進行,全方位護理。術后避免交叉感染,置于單人監(jiān)護室監(jiān)護,限制人員進出,維持相對濕度及溫度。
2.2.1 做好入室前的準備工作,術后嚴密監(jiān)測 連體兒入PICU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將輻溫床溫度及濕度調試合適,檢查呼吸機的濕化瓶、各種連接管路和空氣壓縮機連接緊密,同時準備好吸痰器及合適的吸痰管,與醫(yī)生一起調好呼吸機參數(shù),備好心電監(jiān)護儀,使其處于備用狀態(tài)。術后即轉入PICU,行心電、血氧、血壓、體溫監(jiān)測,持續(xù)頭罩吸氧,3~4 L/min。
2.2.2 肝功能監(jiān)測(1)肝功能指標監(jiān)測。術后當日即進行生化檢查:A 嬰的 ALT 61.0 U/L,AST 108.0 U/L;B 嬰的 ALT 76.0 U/L,AST 162.0 U/L,提示肝功能受損,即嚴密觀察病情,進行保肝治療,術后5天恢復正常。
(2)密切觀察出血傾向。肝臟能合成凝血因子,當肝臟受損時,肝臟合成的凝血因子減少,導致出血傾向。連體兒術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PTT)>120秒,立即輸入新鮮冰凍血漿150 ml后,3日逐漸恢復正常。由于凝血因子的缺乏,在護理上要避免增加出血的風險,動、靜脈穿刺后按壓穿刺點時間遠大于正常嬰兒,嚴密觀察。
2.2.3 呼吸道管理 術后給予氣管插管輔助呼吸,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調整呼吸機參數(shù)。因患兒術后分泌物較多,嚴格在無菌操作下給予不定時吸痰。連體兒術后第3天撤呼吸機,患兒分泌物仍較多,加強胸部物理治療,給予霧化吸入及定時翻身排背。
2.2.4 循環(huán)功能的監(jiān)測 保證組織有效的灌注,穩(wěn)定的循環(huán)功能是病情轉歸的必要條件。另外在肝臟分離手術中,出血是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因此密切監(jiān)測連體兒的心率、心律、血壓、皮膚顏色、尿量是非常重要的。術后給予有創(chuàng)動脈血壓(ABP)及中心靜脈壓(CVP)監(jiān)測,充分反映血容量、心功能及血管張力的綜合情況。術后A嬰ABP監(jiān)測66/39mmHg,立即給予多巴胺5μg/kg/min后,ABP波動在74/39 mmHg。
2.2.5 胃腸道功能的監(jiān)測 連體嬰兒術后因胸腹腔容量變小和張力增加[6],腹腔壓力增大,影響胃腸道功能,易引起腹脹和傷口延期愈合。術后有效的胃腸減壓可將胃腸道內的氣體及液體吸引出,從而降低腹腔壓力。本例連體兒術后出現(xiàn)腹脹,給予胃腸減壓配合小茴香熱敷腹部后逐漸減輕。
2.2.6 營養(yǎng)支持 連體兒術后加強營養(yǎng)治療,給予TPN治療,術后5日給予配方奶鼻飼,觀察無嘔吐、無潴留,術后6日經口吃奶,逐漸增加奶量。
連體嬰兒分離手術是將連體兒分開的唯一方式,此類手術涉及多學科,極具挑戰(zhàn)性,若要成功完成此類手術,需要技術高度熟練的醫(yī)療團隊和整套的設備。劍臍共肝連體兒圍手術期護理中,體橋護理至關重要,通過腹部連接處皮橋逐步牽引、延展皮膚,使皮膚足夠松弛,從而達到術中關腹的條件。另外術后的早期監(jiān)護也是使連體兒早日脫離危險的保障,在肝功能的監(jiān)測中,連體兒出現(xiàn)了凝血及肝功能的異常,經及時處理轉歸良好。此例連體兒成功分離為我們積累了更多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