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寧陽縣第二十一中學 程俊芝
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21世紀,處處充滿了機遇與挑戰(zhàn),相信任何人都樂意在大庭廣眾之下滔滔不絕,引經據典,口吐連珠妙語。而現實卻不盡人意。學生不僅字都念錯,閱讀能力更讓人不敢恭維。那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更是難上加難。
大家都知道,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將閱讀能力簡單地理解為一定的語文知識和一定規(guī)則技巧的運用。也就必然產生相應的價值取向的閱讀過程,具體是“講”有余而“讀”不足;“析”有余而“感”不足;“練”有余而“品”不足,這樣勢必會造成學生被動的接受,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為此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新世紀語文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應當精于讀、長于寫、敏于聽、善于說,有豐富的人文修養(yǎng),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有敢于競爭、善于合作的生存膽識和才干。而這樣的人才必須要用古今中外最優(yōu)秀的人文精品來滋養(yǎng)熏陶。
《語文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中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目前的中學生讀書的不多,社會大環(huán)境是個因素,學生的壓力太大,學生見書就煩,也有人說看書太費勁,不如看電視省功,打游戲熱鬧,這就需要我們對學生做好引導,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興趣。
在近年的閱讀教學中,我特別注意一上閱讀課,自己就拿著自己喜歡的書籍和學生一塊兒閱讀,營造讀書氛圍。起初學生很好奇,認為老師還用看書?我也不解釋。時間長了,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學生也對讀書有了興趣,以致于學生要求我多上閱讀課。閱讀課上學生也真正做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課外書”。這樣學生端正了閱讀態(tài)度,閱讀習慣也慢慢養(yǎng)成。
第一,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對學生意識到但在意識深處不十分明了的地方及時進行“點化”,使其“覺悟、開竅”。
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寫父親為“我”買橘子時,用“蹣跚”一詞來描寫他的體態(tài)。如果僅憑對詞語的理解,學生僅能理解到“走路搖擺的樣子”這一層次。其實,作者使用這樣一個詞不僅寫出了父親對兒子厚重的愛,也表現了兒子對父親一生坎坷困頓的憐憫及未能盡孝道的愧疚,父親的背影蹣跚而去了,去得沉重,去得拖沓。而在那蹣跚的背影中包含了作者多少揮之不去的蒼涼和悲傷??!對這個層次的理解,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感悟,否則學生就很難體會到了。
第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做到知識的遷移、拓展與運用,提升學生閱讀的思維空間。
閱讀作為以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運用信息的心智技能,有其科學性;作為一種文化,又有其人文性。因此,我們應把閱讀向課外延伸,即通過識記作品、了解作者,間接認識古今中外的社會,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貼近廣闊的世界。使自身的知識經驗得以擴充,觀點得以改變,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
第三,指導學生學會閱讀“精品”。
人類文化典籍浩淼如海,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大,課外時間又極其有限,要使學生頭腦中的活水不斷,應指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書籍。
為此,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我定期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暢銷書,讓學生結合作品暢談自己的閱讀感悟,逐步“上行下效”引導學生讀書。
此外,結合學校要求的內容,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必讀書目,定期組織閱讀交流會。記得我們學習《魯濱孫漂流記》這篇文章時,由于學生課下已經讀過不止一遍,講課時,我直接上成了閱讀交流課。同學們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的讀書體驗和感悟,這樣讀與思結合、讀與評相融,既保證了學生閱讀的質量,又提高了閱讀品位。
最后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家在父母的指導下留心收聽收看新聞節(jié)目,通過父母互聯網微信文本材料的“精品”閱讀,引導學生關注時事動態(tài),了解社會發(fā)展現狀。
這樣不斷地閱讀優(yōu)秀作品,閱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會相應提升,為學生的課外空間打開了閱讀世界。
讀書完全要靠自己去體驗、去感悟,不應只為了讀而讀,或為了寫作而讀,而應追求閱讀的社會化、個性化。讓閱讀不僅成為學生獲得閱讀知識的途徑,更要成為學生開發(fā)智力、體驗人生、陶冶情操的手段。
如在《最后一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作品悲憤激越的感情基調,讓學生將心比心沉浸在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的憤慨悲壯中。通過朗讀中語速、語調的處理,人物舉止、言行的模仿,再現韓麥爾先生寫“法蘭西萬歲”宣布教學的情境,使書中人與書外人都陷入極度悲憤之中,學生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更堅定了他們珍惜今天大好時光的決心。這樣的閱讀教學既挖掘了文本的思想意蘊,也與文化內涵、人文教育做到了完美統(tǒng)一。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學生是“消極的知識者”,被動的接受。在今天的《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標準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愛護學生的好奇心,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要使學生有閱讀感悟,有閱讀體驗,,必須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老師要引導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閱讀見解,對學生的一些獨特看法和“出格”的理解給予積極地鼓勵,允許他們向權威挑戰(zhàn)。真正做到學為主體。
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只有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積累起來,才能厚積薄發(fā),達到所謂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做到這一點,教學中我倡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梢哉浳闹芯渥踊虿糠终鹿?jié),可以概括大意,可以對文章內容加以點評,也可以記錄感想與體會,引導學生每讀必寫,讀寫結合。
閱讀課上,也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會,鼓勵學生把自己積累的名言警句、精彩語段、感人文章推薦給大家。既能吸收經典文學的精華,又能源源不斷地吸取新知識,吸取生活的活水。
總之,只要把閱讀教學放在首位,發(fā)揮其主陣地作用,我們的語文成績就會逐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就會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