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東+吳炳發(fā)
一、導(dǎo)入新課
師:同學們好!課前老師請大家聽了一首歌,大家聽得很認真,聽出來唱的是什么了嗎?
生:《憶江南》。
師:歌中所唱的《憶江南》是我們學過的一首詞,你能說說對詞都有哪些了解嗎?
生:我知道每一首詞都有詞牌名。
生:詞和詩不一樣,句子有長有短。
師:你們說得不錯。(課件出示:詞牌,詞的調(diào)子名稱,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diào)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詞調(diào)是寫詞時所依據(jù)的樂譜。有的詞牌原來就是詞的題目,如《憶江南》就是寫對江南的回憶,但是后人所寫的《憶江南》,內(nèi)容就和回憶江南無關(guān)了。)有的作家就在詞牌之外另注明詞題,如蘇東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江城子”就是——
生:詞牌。
師:“密州出獵”就是——
生:詞的題目。
師:對,就是這樣。那么,說到詞啊,我們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叫——(板書:張志和),以及他所寫的——(板書:漁歌子)。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漁歌子,張志和。
師:張志和的《漁歌子》不僅是中國古代的詞宗,也是日本詞學的開山。大約在張志和寫成《漁歌子》49年后,詞傳到了日本,立即成為皇室以及漢學家模仿的藍本,從而流芳千古。那么張志和和他的詞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張志和以及他的《漁歌子》。
【評析:課始,一曲《憶江南》把學生的思緒帶到了美麗的江南,為《漁歌子》的教學埋下情感伏筆。順勢,教師在談話中拓展學生對詞的原有認知,并簡介詩人,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二、讀出詞中美景
1.讀通詞
師:讀古詩詞,首先要讀通順。請同學們讀兩三遍,把詞讀順,并注意它的節(jié)奏。
(生自由練讀)
師: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F(xiàn)在誰來單獨讀給大家聽聽?請你來讀。
(一生讀得響亮、正確)
師:這位同學第一次讀就全部正確,聲音也十分響亮。誰再來讀一讀?
(第二位學生讀)
師:真不錯,我從你的聲音中聽出,你讀得很用心。還有同學想試試嗎?
(第三位學生讀)
師:這幾位同學讀得都不錯。這首詞中有兩個生字比較難讀,一個是“箬笠”的“箬”,另一個是“蓑衣”的“蓑”,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
生: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同學們,這首詞很短,但是寫到的內(nèi)容卻不少。我們可以通過誦讀時的停頓來表現(xiàn),有的地方長一些,有的地方短一些。請大家先自己試著讀一讀。
(生結(jié)合教師要求,自由練讀。)
師:好,誰來試一試?
(生讀詞)
師:我發(fā)現(xiàn)你剛才在讀第二句的時候停頓的要長一些,是不是?(生:是的。)為什么要停頓得長一些?
生:因為第二句后面是個句號,句號停頓要比逗號長一些。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根據(jù)標點來停頓。那么,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使這里的停頓要長
一些?
生:我認為“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應(yīng)該是一樣的,后面是寫雨的,和前面不同,所以這里要停頓得長一些。
師:你說前面兩句是一樣的,能說清楚為什么是一樣的嗎?
生:“西塞山前”和“桃花流水”都是寫景的,“白鷺飛”和“鱖魚肥”都是寫動物的。
師:那么后面兩句又是寫什么的呢?
生:后面寫下小雨時,只要穿上青箬笠、綠蓑衣,雨多大也沒關(guān)系。
師:你所說的“青箬笠,綠蓑衣”,其實是在寫什么?。?/p>
生:是指穿著雨具。
師:誰???
生:張志和。
師:可以這么理解。
生:我覺得有可能是在寫某個人在釣魚的時候。
師:你說到了——人,這里沒有寫人,是因為我們看到了——
生:青箬笠,綠蓑衣。
師:原來這首詞是通過漁父身上的穿著來表示漁父這個人。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些發(fā)現(xiàn)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吧。
(生響亮整齊地朗讀詞)
【評析:讀是學習詩詞的重要法門。而如何讀出詞的節(jié)奏韻味是進入詞境、體悟詞情的關(guān)鍵。教師沒有強勢傳授方法,而是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chǔ)上,引導(dǎo)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出停頓的依據(jù),這便是高明的教法。】
2.審美景
(1)欣賞“漁歌九象”。
師:聽著同學們的朗讀,就好像你們看到了詞中的景色。有人說,這是一幅用詞寫就的美麗的山水畫。請同學們自己一邊讀一邊圈畫,看看這幅畫中有些什么景物。
(生自由誦讀,并圈畫景物。)
師:來,說說你找到了哪些詞語?
生:我找到了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青箬笠、綠蓑衣,還有斜風和細雨。
師: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到了所有寫景物的詞語。(課件出示“漁歌九象”)
師:當我們看著這些詞語,
就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就好像看到一幅很美的圖畫,里面有西塞山,有粉紅的桃花,還有飛來飛去的白鷺。
生:還有長得很肥的鱖魚,
天空中下著小雨,一個漁父戴著箬笠,穿著蓑衣,在江邊
釣魚。
師:是的,當我們看到這些詞語,就仿佛看到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讓我們把這些詞語放回句子中,再來讀一讀吧。(課件出示整首詞)
(生有感情地齊讀整首詞)endprint
【評析: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詩詞貴在入境,而入境的首要是能想象詩詞所描繪的畫面。教學中教師引導(dǎo)學生一邊讀詞,一邊畫出詞中之景物,并啟發(fā)想象畫面,然后在美讀中領(lǐng)略“漁歌九象”所營造的意境。一步步引導(dǎo),學路清晰,收效甚大?!?/p>
(2)感受美麗景色。
師:同學們,你覺得詞中的漁父喜歡這里的景色嗎?
生:喜歡。
師:為什么?
生:因為后面寫道,“斜風
細雨不須歸”,就算刮風下雨也用不著回去,說明漁父很喜歡這里的風景,很喜歡在這里
釣魚。
師:是啊,西塞山前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一邊讀一邊想象這美麗的景色吧。
(師課件出示前兩句,生非常投入地朗讀這兩句詞。)
師:讀著讀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見白鷺在藍藍的天空飛著,桃花開得正旺,春水漲上來了,鱖魚在水里自由地游來游去。
師:說得真好!
生:我仿佛看見清幽的西塞山前,白鷺在藍天自由飛翔,
桃花盛開,春水上漲,鱖魚也
肥美。
師:哇,她剛才呈現(xiàn)給大家的畫面美不美?。?/p>
生:美。
師:這是怎樣的西塞山呀?
生:這是一座郁郁蔥蔥的西塞山。
生:這是一座風景優(yōu)美的西塞山。
師:就在這樣蔥郁美麗的西塞山前,有幾只白鷺飛來飛去,真是一行白鷺——(生:上青天。)讓我們配上音樂,再來一起讀一讀吧。
(隨著音樂,學生十分投入地深情朗讀詞句。)
師:你還看到了怎樣的美
景呢?
生:我還看到了盛開的桃花一片粉紅,肥美的鱖魚在清澈的流水中悠閑地游來游去。
師:是啊,這真是一幅色彩明麗、充滿生機的畫面啊!一
起讀!
(生深情地朗讀這兩句)
【評析:讀書貴在設(shè)身處地?!澳阌X得詞中的漁父喜歡這里的景色嗎?為什么?”一句看似輕松隨意的提問,瞬間點燃學生設(shè)身處地去主動探尋詩人為什么“斜風細雨不須歸”的熱情,目光又一次聚焦到詩句描繪的美景中。眼中所見的畫面色彩變得更加明麗,細節(jié)也更加具體生動,為感悟詩人陶醉山水深情做了鋪墊?!?/p>
(3)感悟陶醉深情。
師:雨中青山,天空白鷺,兩岸紅桃,水中鱖魚,讀著讀著,在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中,你是否覺得這幅畫面更美了呢?(課件出示: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生齊讀這兩句詞)
師:不須歸,讀著讀著是不是畫面更美了呢?
生:是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在斜風細雨里,漁父還在悠閑地釣魚,說明這里的景色美得都讓他不想回家了。
師:是啊,都美得讓人不想回家了。誰再來說說?
生:我想給前面的同學作個補充,因為西塞山的美景讓
作者流連忘返,所以他不想回
去了。
師:都不想回家了,真是美。再說說看,還有什么地方看出更美???
生:我覺得漁父已經(jīng)和西塞山融為一體,產(chǎn)生了一種朦朧的美。
師:為什么融為一體了?
生:因為下雨會有霧,看過去朦朦朧朧,感覺漁父和西塞山在一起了。
師:哪里看出在一起了?
生:就是漁父戴的箬笠和穿的蓑衣,本來都已經(jīng)發(fā)黃了,可是現(xiàn)在它們都變成青的、綠的了,和西塞山這里的綠色融為了一體。
師:是啊,漁父和山水已經(jīng)——(生:融為一體。)連箬笠和蓑衣都有了色彩。一起讀。
(生有感情誦讀這兩句詞)
師:同學們,讓我們遠遠地凝視這心中的畫面,讓我們再來吟誦一曲《漁歌子》。
(師課件出示整首詞,全體學生聲音響亮、情感飽滿地誦讀整首詞。)
師:如此美妙的畫面,已經(jīng)讓詞人沉醉了,與山水融為一體,早已忘記了回家。再讀——
(生再次誦讀全詞)
師:透過迷離的江面,透過青箬笠、綠蓑衣的背影,我們看到了漁父的神情,那是怎樣的神情?
生:那是陶醉于美景之中的神情。
生:他可能釣到了肥美的鱖魚,臉上流露著豐收的喜悅。
師:是啊,他陶醉其中,這是他對大自然美景的一種深深的喜愛之情。(板書:愛自然)
【評析:“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痹诮虒W中,從詞眼“不須歸”入手,引導(dǎo)學生感知詞的意象之美而后感受情感美,加深理解,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能力。于是在動情的朗讀中,感悟到詞人已與山水融為了一體,連陶醉的神情也清晰可見。課行至此,人、情、景已和諧交融?!?/p>
(4)研讀詞中意象。
師:其實,寫春天的景物可以有很多選擇。(課件出示)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楊巨源《城東早春》
師:這些都是寫春天的詩
句,你看,他們都選擇了哪些景物來寫呢?
生: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里有早鶯、綠樹、燕子、春泥這些景物。
生:葉紹翁的《游園不值》里有紅杏,戴叔倫的《蘇溪亭》里有燕子、煙雨、杏花。
生:最后一句里寫到了綠色的柳樹。
師:是的,同學們一下子就找到了這些詩句中描寫春天的景物。我們說詩言志,寫詩詞其實就是在表達自己獨特的感情。那么,在西塞山前的山水之間不想回家的張志和,他為什么選擇這些景物,而不是其他景物來寫呢?請你選擇一種景物,來說說你的理解。endprint
生:我覺得張志和選擇寫西塞山前的白鷺,是想表達自己也想像白鷺那樣自由飛翔,沒有
束縛。
師:你說得真好!自由飛翔,沒有約束,張志和將這份情感寄托于白鷺。
生:桃花也很好,因為桃花非常美麗,望過去像一片彩云,張志和非常喜歡,通過桃花來表達這份喜愛。
師:你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桃花的美就像張志和對大自然深深喜愛的內(nèi)心。
生:我還覺得,張志和寫斜風細雨是更想突出自己對大自然的這份喜愛之情。
師:剛才,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說了說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景物來寫,很有自己的看法。而桃花,在古時候還有一種特殊的象征在里頭,《桃花源記》中就有這么一段有關(guān)桃花的描寫。(課件出示,朗讀。)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譯文: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
師:看了這段資料,你覺得作者選擇寫桃花還有什么原因嗎?
生:我覺得桃花不僅花開得非常旺盛,而且感覺這里就是桃花的世界。
師:這是桃花的世界,這還是一個——
生:這還是一個充滿自由的世界。
師:正是這樣,作者選擇桃花,用桃花傾訴著對自由的無限喜愛之情。(板書:愛自由)
【評析:本以為教師引導(dǎo)學生“入境、入情”后也就完成了一首詞的教學,然而,教者卻不滿足于此。通過一組詩句引導(dǎo)學生深度思考和發(fā)現(xiàn)詞背后的表達秘妙:寫春天的景物有很多可以選擇,為什么詩人偏偏就選這些,而不是其他?這是關(guān)于詩歌意象與情感表達的選擇考量。教師適時補充資料,提供幫助,學生很快就領(lǐng)悟到了“白鷺”“桃花”意象背后的情感意味。教學巧妙地把握住了詞的文體特征?!?/p>
(5)情意交融誦全詞。
師:是啊,這青山白鷺,見證著作者逍遙的人生態(tài)度。(回讀全詞)
師:這桃花流水,寄托著作者親近自然的情懷。(回讀全詞)
師:這斜風細雨,包含著作者向往自由的別樣性格。(回讀全詞)
師:(響而快)西塞山前——(生:白鷺飛。)(慢而輕)西塞 —— 山前 —— (生:白 ——鷺 ——飛。)
師:你看到悠然翻飛的白鷺了嗎?這白鷺翻飛的是作者的什么?
生:是作者自由的心靈。
師:(響而快) 桃花流水——(生:鱖魚肥。)(漸輕漸慢)
桃花 —— 流水 —— (生:鱖魚 ——肥。)(很輕很慢)桃——花——流——水——(生:鱖——魚—— 肥。)
師:此刻,看到了桃花流水了嗎?那是怎樣的桃花、怎樣的流水?
生:那是自由盛開的桃花、
歡快奔騰的流水。
師:你看到那嬉戲游弋的鱖魚了嗎?它們游出的是什么呀?
生:它們游出的是真正的
自由。
生:它們游出的是悠閑的
生活。
師:(響而快)青箬笠,綠蓑衣——(生:斜風細雨不須歸。)(漸輕漸慢)青箬笠,綠蓑衣——(生:斜風細雨不須歸。)(漸輕漸慢)斜風細雨——(生:不須歸。)
師:不須歸,在于詩人對山水的熱愛;不須歸,在于對自由生活的向往。真是詞如其人,和張志和名字一樣,心志平和,寧靜淡然。讓我們再一次吟誦這首情景交融的好詞吧。
(生配樂深情吟誦,感情投入。)
【評析:在時而響亮輕快,時而漸讀漸慢,時而悠然緩慢的誦讀中,詞的意象與作者的情感完美融合。誦者儼然化為詩人張志和。此乃化境也?!?/p>
三、背誦留駐精彩
師:這么美的文字,這么美的畫面,值得永遠地留在我們的腦海里,一起背誦。
(全體背誦)
師:同學們,其實《漁歌子》不只一首,而是五首。如果大家讀了另四首,會對第一首詞有更深刻的理解。請大家課外自學這兩首詞。(課件出示)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評析:誦讀古詩詞,積累古詩詞,是古詩詞教學的重要任務(wù)。借助一次次情境中的誦讀,學生已經(jīng)熟讀成誦了。而最后點燃了學生探尋張志和與《漁歌子》的熱情,播下研讀詩詞的種子,課終情未了?!?/p>
【總評】
周躍東老師的這堂中年級古詩詞教學課充盈著濃濃的詩詞味兒,整堂課學生在對話中思維活躍,在美讀中情意交融,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啟迪。
一、研讀意象,緊扣文體教學
《文心雕龍·定勢》中有言:“夫情致異區(qū),文變殊術(shù),莫不因情立體,即體成勢也?!币馑际钦f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感情、旨趣不同,采用的表述方式也不同,因情意的不同來確定文體,并依著不同的文體來成就不同的氣勢。正所謂“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課堂教學必須有強烈而清晰的文體意識。周老師執(zhí)教《漁歌子》,深諳此道,遵循詞的文體體征,引導(dǎo)學生從感受意象意境入手,在圈畫“漁歌九象”中欣賞美麗景色,感悟詩人陶醉深情,并在比較中質(zhì)疑“詩人為什么選擇這些景物,而不是其他景物來寫”,研讀意象選擇背后的情感表達,體會作者的獨運匠心。
二、關(guān)注學情,基于學習起點
臺灣李玉貴老師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試著重新將自己過多的教學專業(yè)歸零,真心關(guān)注每個學生的眉目與氣息??s小教,放大學;試著讓‘學成為課堂的前景,努力使‘教淡化為背景。時刻聆聽與觀察、探究與理解:何謂兒童?何謂學習?何謂教育?何謂人?”周老師執(zhí)教《漁歌子》,沒有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是以兒童的視角,基于兒童的學習起點,基于課標的年段要求,有序有度地展開教學。如新課導(dǎo)入時引導(dǎo)學生認識詞,就是建立在《憶江南》的學習起點上,通過談話和討論拓展學生對詞的認知。再如,詩歌朗讀節(jié)奏的把握,是在學生自讀自悟的起點上,總結(jié)出可依據(jù)“不同標點”“不同內(nèi)容”來停頓。再如體會詩眼“不須歸”,通過比較質(zhì)疑、想象畫面、知人論世,落實第二學段“體會關(guān)鍵詞句表情達意作用”的年段要求。
三、聚焦學力,激活思維流量
葉圣陶先生曾說:“知識不能憑空得到,習慣不能憑空養(yǎng)成,必須有所憑借。那憑借就是國文教本。國文教本中排列著一篇篇文章,使學生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師給予幫助(教師不教學生先自設(shè)法理解,而一篇篇講給學生聽,這并非最妥當?shù)膸椭?;從這里,學生得到了閱讀的知識。更使學生試去揣摩它們,意念要怎樣地結(jié)構(gòu)和表達,才正確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師幫助;從這里,學生得到了寫作的知識?!边@就是說,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特別是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研讀詞中意象時,學生無法理解意象背后詩人的情感。周老師及時引入一組描寫春天的詩句和《桃花源記》中有關(guān)桃花的語句,學生在比較質(zhì)疑中激活了思維,發(fā)現(xiàn)了意象背后的寫作秘妙,融通了詩詞的情與意。
四、“讀”占鰲頭,美讀情意交融
劉勰說得好:“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苯虒W中要引導(dǎo)學生津津有味地去吟誦,去觸摸和咀嚼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霸O(shè)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
縱觀整堂課,吟誦美讀之聲伴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讀通詩詞到有節(jié)奏、有韻味地初讀,從想象入境的朗讀,到領(lǐng)悟意象后情意交融的師生合作誦讀,以及最后的配樂深情吟誦、積累背誦、美讀悟情,層層深入,可謂“讀”領(lǐng)風騷!
(作者單位:浙江桐鄉(xiāng)市崇德小學/浙江桐鄉(xiāng)市濮院茅盾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