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市天河區(qū)珠村小學(510000)區(qū) 昕
人教版語文教材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在部分課文后面編排了相應(yīng)的“資料袋”。這些“資料袋”內(nèi)容豐富,有介紹作者生平的,有介紹時代背景的,有豐富學生閱讀視野的……巧妙運用這些“資料袋”展開教學,對于學生閱讀質(zhì)量的提升具有明顯的促進與推動作用。
在語文教材中,有些課后“資料袋”指向的是作者的生平介紹,有些指向的是文本內(nèi)容的背景介紹……這就為學生搭建起了通往文本深處的橋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資料袋”導入,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如人教版語文《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作者以樸實純真的筆調(diào)和夢幻般的語言把讀者帶入了一個特定的場景中,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深究起來,其實這篇文章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課后“資料袋”中顯示了對作者林海音的生平介紹以及《城南舊事》的作品簡介。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先為學生播放了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借助歌曲,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文本所描寫的情境之中。在這種教學氛圍中,我再把《城南舊事》這本小說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簡單說說自己對這本小說的了解,然后再讓學生借助課后“資料袋”說說自己從中又知道了哪些信息。這樣一來,借助“資料袋”,學生明白了這是一本自傳體小說,主要內(nèi)容是對作者難忘的童年舊事的回憶。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根據(jù)課文后面“資料袋”內(nèi)容的特點,我讓學生先閱讀其中的內(nèi)容,再展開閱讀教學。這樣的學習鋪墊,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期待,可以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課文學習之中。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對文本感到困惑或者感悟不夠深刻的地方。為了幫助學生真正吃透文本,獲得對文本內(nèi)容豐富的感悟與體驗,教師可以借助“資料袋”的輔助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
如人教版語文《一夜的工作》一課,主要通過對周總理工作的描述,表現(xiàn)了周總理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課后“資料袋”里為學生展出了1974年3月26日至27一天中總理的日程安排。在課堂教學的時候,為了使學生感受到周總理工作的辛苦,在閱讀到“我想高聲對全世界說……”這個部分的時候,我借機對學生說:“其實,這時候周總理已經(jīng)被查出了患有癌癥,可他還在堅持工作。請大家再把資料袋中總理的日程安排讀一讀,并想一想,作為一個正常人,每天工作8小時就覺得很辛苦,可是,我們的總理一天要工作23個小時,正常人都難以承受,周總理卻仍然帶病堅持工作著。此時此刻,你又有什么感受?”這樣教學,學生很容易感受到周總理為了工作鞠躬盡瘁的精神。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由于生活在新社會的學生對于周總理缺少認識,很難體會到他工作認真,不知疲倦的精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我把課后“資料袋”的內(nèi)容巧妙地穿插其中。這樣一來,學生對周總理的認識就不再是表面文字所帶來的淺層感知,而是真正產(chǎn)生了心靈的震顫。
作為語文教材中的“資料袋”,大都是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必要的補充,并不是很全面。教師如能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以查資料的形式對“資料袋”進行補充,那么,這“資料袋”將會成為學生的寶庫和認識世界的窗口,意義非凡。
如人教版語文《鯨》一課,作為一篇科普文,主要通過對鯨的種類以及特點的描述,激發(fā)了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熱情。為了豐富文本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在這一課教學結(jié)束以后,我讓學生把“資料袋”的內(nèi)容默讀一下,并說說自己從“資料袋”里又了解了哪些知識。學生通過閱讀,從中知道了鯨的繁殖能力、目前面臨的情景以及全世界鯨的現(xiàn)存量。這樣教學,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自然被激發(fā)了出來。借助這一學習契機,我趁機說:“從‘資料袋’中我們可以看出目前藍鯨總數(shù)不到50頭,那么,其他稀有鯨的現(xiàn)存數(shù)量又如何呢?請大家利用課余時間查找相關(guān)資料,把這個‘資料袋’再補充一下?!边@樣教學,延伸了學生的學習期待,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借助課后“資料袋”,我一方面對學生進行了動物保護意識的滲透,另一方面,我又以“資料袋”為學習媒介,鼓勵學生完善“袋子”,充實“袋子”。如此教學,不僅豐富了文本內(nèi)容,拓展了學生視野,而且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作為人教版語文教材中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資料袋”雖然被編排在教材文本之后,但是其意義與作用卻不容小覷。語文教師應(yīng)充分挖掘并發(fā)揮“資料袋”的教學價值,為提升閱讀教學質(zhì)量助上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