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海燕
近年來,我們在學校德育實踐中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問題直接影響到兒童的品德養(yǎng)成。一方面,家庭教育問題日益明顯。其一,隨著獨生子女和二代獨生子女大規(guī)模出現(xiàn),家庭中6個成人關注1個孩子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隔代養(yǎng)育,家庭教育失范、寵溺、驕縱、放任、缺乏基本道德教育的情形越來越嚴重。其二,現(xiàn)代家庭無視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西方教育觀念浸染和崇尚物質的社會風氣下,把平等、自由、自我、放養(yǎng)作為重要教育理念,導致兒童教育理念偏廢的問題日益嚴重。其三,由于離婚率不斷增長,家庭情感失和,家庭關系問題導致問題學生和行為偏差的學生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學校德育問題也不容忽視。長久以來管理主義的學校經營,應試主義教育,競爭主義學習環(huán)境,習慣把規(guī)范、約束、管理、批評和教導作為學校德育的重點,過度的功利、長久的慣性和集體無意識,導致學校道德教育口號化、政治化和邊緣化。這種現(xiàn)實背景下,我們評估學校以往的德育課程,發(fā)現(xiàn)其根本問題是缺乏了對真實社會問題的回應,遠離了兒童的真實生活情境,遠離了人性與人格發(fā)展的本義與規(guī)律,忽視了心靈教育的意義。因此,課程就難免缺乏了科學性、人文性、適切性和有效性。這些問題使我們想到,要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需要因循著德育的內在規(guī)律,試著基于兒童當下的真實生活情境,重建德育的價值與觀念,不斷探索德育目標、內容和方法,形成符合當下社會情境和本校校情的課程體系。
品德,是有意義生活的核心,是讓兒童發(fā)現(xiàn)人之為人,我之為我,尋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過程。我們認為,要實現(xiàn)“辦屬于孩子的學?!钡脑妇埃囵B(yǎng)“底蘊豐厚人格健全的陽光少年”,就要讓教育回歸德性,讓德育回歸兒童的真實生活?;貧w課程與教學本位,回歸實踐與活動本體,回歸知行統(tǒng)一本義,回歸人文、人性與人格本真。
我們在對校情學情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和家長、教師共同探討,從儒家文化中找到了有著核心要義的一個字——“仁”?!叭省睘槿寮宜枷氲暮诵膬热?,仁與禮相關聯(lián)。愛人,是仁的道德實踐,“愛”也符合當今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范疇的價值追求。因此,我們探索構建了“仁愛教育”德育課程體系。把“仁愛教育”解讀為: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愛祖國、愛自然。力圖以校園生活、班級生活、課堂生活和家庭生活為切入點,通過體驗與實踐,夯實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情感基礎,注重心靈互動和知、情、意、行的過程體驗,注重知行合一,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以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第一,確立了“仁愛教育”課程目標。我們把“仁愛教育”解讀為:愛自己,并對自己盡責;愛他人,并對他人盡責;愛社會,并對社會盡責;愛祖國,并對祖國盡責;愛自然,并對自然盡責。突出了一體化和適應性要求,將具有指導性、綜合性特征的德育目標轉化為細小、可操作的具體行為目標。
第二,建構了“仁愛教育”內容體系。對各年級應該達成的5大目標17個小目標進行具體行為描述,并將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三個方面18種好習慣,恰當融入各年級養(yǎng)成目標,由年級組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進行內容的建構,不同的年級培養(yǎng)目標、生活內容和月度主題活動構成了鮮活、立體的課程圖景。
孩子們在學校度過大量的時間。為此,我們致力于在校園環(huán)境中樹立榜樣、解釋意義、倡樹風氣、反思經驗和規(guī)勸訓誡,促進他們“知仁”、“愛仁”和“行仁”。
策略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校風氣。學校一切人員都是構成校風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著力培育管理者、教師、圖書管理員、行政人員、后勤、安保、餐廳人員等的美德行為,觀照其行為的示范作用。從餐廳到操場,到校園任何角落,他們都被當作榜樣、示范和贊許的對象。
策略二,鼓勵學生做學校的主人。讓學生成為課程開發(fā)和實施的主體,參與所有活動的策劃、行動和反思評價全過程,體驗成長過程,經歷對“仁愛目標”的辨析,理解學校道德守則。
策略三,校園一日生活中的細節(jié)教育。一個共同體的道德生活是由一日生活中許多小事和細節(jié)組成的。我們對學生在校園內的一切行為都有明確的道德期待。例如,我校會嚴格要求上學有序穿脫衣服,課堂尊重自我和他人的人格與權利,如廁要養(yǎng)成盥洗習慣,完成作業(yè)日有精進等。
策略四,創(chuàng)設富有意義的班級服務工作。我們?yōu)槊總€學生創(chuàng)設了班級服務和對他人、對自己盡責的崗位。例如,管理桌椅、花草、黑板,擦掉涂畫痕跡,統(tǒng)計加餐人數(shù),進行隊列管理,完成小組共同體成員監(jiān)督員、記錄員分工任務等,讓道德情感體驗和行為習慣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養(yǎng)成。
策略五,注重教材載體建設。各級部教師依據目標編寫了“仁愛教育”校本教材,將課程分解到兩個學期8個月中,所有學科教師和家長全員參與,對月度目標進行認領,并在課堂生活、班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實施。
策略六,注重核心美德培育。學校核心美德教育通過“十大主題”教育滲透。例如:1月份“我的去年和今年”迎新成長教育,2月份“我和地球有個約定”環(huán)境教育,5月份“我愛我”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到12月份“我是一個講誠信的人”誠信教育,通過每月一主題活動,讓核心美德“愛己、誠信、感恩、責任、合作”等教育貫穿整個學年。
策略七,注重活動的過程性。每一個德育小目標的組織和養(yǎng)成過程都經過詳細分工和認領,并經歷了發(fā)布、活動和評價的過程,確保了目標、內容通過實施來落地。
蘭·湯姆說過,教學是一種道德行為。兒童社會化是重要課題,而課堂生活是學生用時最長、對其影響最深的社會化場景。因此“仁愛教育”就要立足于兒童真實的課堂生活。
策略一,構建共同體課堂文化。我們著力于在真實的課堂生活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學習和工作中獲得成功所必須有的合作習慣。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度學習共同體課堂文化。這樣的課堂生活中,有著民主、平等與自由的師生、生生關系和氛圍,小組成員互相尊重、機會均等、捆綁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樂于傾聽、善于表達,使情感和思維都充滿了豐富性、多樣化和靈動性。
策略二,構建“仁愛教育”課堂教學價值。賦予課堂以如下內涵:尚學科之美、育學科之能、立人格之基。學科之美指向學科知識、學科思想、學科方法和學科獨特價值;學科之能指向學科關鍵能力;人格之基立足于學科本體,同時觀照勤奮意志、自尊自信、責任勇氣、誠實友善、創(chuàng)新人格、合作交往等習慣養(yǎng)成,和積極情感、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學校通過教學目標設計確保了課程的育人價值實現(xiàn),通過日常課堂評價去發(fā)現(xiàn)課堂是否關注了“仁愛教育”的長久主題任務和學科本身的德育要素。
策略三,培養(yǎng)終身的閱讀者。我們構建了教科書、泛閱讀、經典誦讀三位一體的閱讀課程體系。通過持續(xù)的經典誦讀、每日全校持續(xù)默讀、中高年級人人掌握的高效速讀、高效精讀法,實現(xiàn)了包含經典誦讀、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的海量閱讀。級部整體圖書漂流活動、班級讀書交流會、讀書節(jié)等系列閱讀與表達活動,使“人人喜愛閱讀,人人能快速閱讀,人人能海量閱讀,人人能負責任地表達”成為實小學生的重要美德標簽。
策略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范疇。我們確立了“照亮孩子成長的路,溫暖教師耕耘的心,提升父母智慧的愛”的心理健康教育宗旨,用一整套課程——開發(fā)心智潛能,融洽人際關系,學會自我調適,促進高效學習;用一本書——校長和教師根據教師和家長教育困惑寫成的人人能讀懂的心理學著作《試試這樣教育孩子》;一種文化——全員關注兒童心理健康與心靈成長的文化,讓孩子追求生命與生活意義、追求幸福美好生活,過有德性的生活成為可能,等等。
我們把吸引家長參與品德教育作為學校的重要責任,力圖讓德育回歸家庭生活。
策略一,建立家校發(fā)展共同體。我們把學校、家庭、教師、班級、課堂作為共同體去發(fā)展,搭建了班級共同體、仁愛大講堂、三級家委會等對話平臺。家長們積極響應學校和專家對品德的關注,通過與教師并肩協(xié)作和家長的共同切磋,不斷改進仁愛目標下家庭教育理念與操作方法。
策略二,建構“仁愛教育”家長課程。并由校內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擔任各級部家庭教育導師。每學期指導各級部班級開設3次以上“仁愛教育”家長課程,確定各年級家庭教育分層目標和近期養(yǎng)成點,討論養(yǎng)成情況和方法策略。
“仁愛教育”創(chuàng)設了12大主題實踐活動,旨在讓德育回歸知行統(tǒng)一和實踐本義,回歸社會生活。
策略一,創(chuàng)設豐富的主題實踐活動。我們創(chuàng)設了12大類主題實踐活動,各主題自成序列。涵蓋了四大類儀式活動、五大類親子活動、三大類少先隊活動系列活動和國際理解課程。這些實踐類活動,基于勞力之上勞心的理念,重情境,重體驗,重探究,重創(chuàng)造,重互動,旨在用豐富的載體搭建橋梁,讓德育回歸社會生活。
策略二,創(chuàng)建兒童主體的多維參與環(huán)境。12大主題實踐活動中,我們堅持兒童主體觀。讓學生參與活動策劃設計,參與各類勞作,體驗過程。
我們注重了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了品德教育從外部學習到內部強化,提高了學生反思和建構自我意識的能力。
學生通過“仁愛教育自控表”,對照標準,對每周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自我的評價,利用每日暮省時間進行反思,調控自我行為。
在教師主導下,班級的小組合作共同體成員在班會課上,針對本周養(yǎng)成目標,進行逐一交流,談自己的成長與感悟,問題與改進,講自己的一個美德故事。共同體成員互相討論,互相贊美,互相提出改進的期許。評價過程變成組內行為辨析、思維碰撞、情感共鳴、互助互愛的過程。一些班級進行了組內道德日記接龍,也讓品德養(yǎng)成變成了長程的堅持過程。
學校通過家長課程和班級家長圈平臺,指導父母進行有意識的情景觀察,對孩子進行賦予積極意義的以愛為基礎地指導、對話、欣賞、批評和期許,并將評價及時反饋班級。
學校德育評價都基于領導者、教師有意識的一日生活情景觀察。例如,“每月百星計劃”中,班級學生通過自我和民主推選,參選“每月百星”,學期末積分評選“星級學生”。每月初,孩子們總是成群結隊站在榜前閱讀別人的成長故事。這些榜樣故事,引導了學生對盡責、美善、優(yōu)秀的渴盼和行動。例如,在升旗儀式中,通過講校園美德故事,榜樣班組升旗等,形成共同話語和價值追求。學校研發(fā)了《實驗小學成長記錄手冊》,每學期的全過程,學生都將成長過程一一記錄,在美德樹上填滿美德的果子。誠實、友善、助人、自護、鍛煉等仁愛品格被一一踐行和記載。
在仁愛教育實施過程中,我們力圖通過通過生活教育,來完善學校兒童品德教育,有了初步的收獲。第一,教師、家長的德育觀念、信念與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家校達成了共同愿景,即確保雙方所有的努力都會使孩子們具有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愛祖國和愛自然的美德。第二,學生整體精神面貌和氣質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學生知仁、愛仁和行仁的風尚日益濃厚。學校德育經驗多次在區(qū)域內交流。第三,學校和教師在不斷研究和反思德育目標、組織氛圍、學校風氣、課程內容、正確的德育途徑、方法和策略的過程中,獲得了教育理性與自主發(fā)展。涌現(xiàn)了一大批有仁愛之心的班主任、教師和員工。這是學校的無價之寶。第四,學校被評為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并多次舉辦省市級專題會議,心理健康課題成果被評為煙臺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學校被評為山東省家庭教育示范學校,校長被評為山東省家庭教育專家組成員,學校出版和即將出版相關論著和教材等3本。
存在的問題是,從文化的視角看,學校各項規(guī)章體現(xiàn)“仁愛教育”意蘊不夠;“仁愛教育”過程中,知情意行的深度操作不夠;對人穩(wěn)定的性格與品性形成的機理和策略還需進行深入研究、反思和對話;“仁愛教育”目標和內容體系還有待于再聚焦和完善,使之更富有邏輯、更簡要、更易操作。
今后一段時間,學校將遵循“認知-理解-行動-反思”德育內在規(guī)律,遵循生活教育理念,以全員參與的行動研究為基礎,增進學校德育的科學性,增進學校與家庭教育的緊密結合度,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作者單位:煙臺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山東煙臺 264006)
(編輯:左秀娟 校對:高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