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晚清變局中的存古困境*

2018-02-20 15:21
學術研究 2018年5期
關鍵詞:學部學制張之洞

朱 貞

自清末學制頒布,科舉停廢,以學堂兼顧中、西學的辦學方針最終得以確立。然而,新式學堂能否承接舊有學校體制存續(xù)舊學,引發(fā)時人憂慮。1907年,為延正學而固邦基,張之洞于湖北奏設存古學堂。此后,各地仿辦者漸次增多。存古學堂作為晚清保存國粹的教育舉措,初辦之時朝野咸為矚目,參與其事者也頗為自詡。然而綜合看待清末民初對其辦學成效的評價,卻毀過于譽。其中緣由,耐人尋味。

作為一種學制體系外另立的專門學堂,存古學堂出現(xiàn)于晚清社會變遷與教育轉型的大背景下,其辦學沒有取得成效。自民國以降,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教育史著述,立論大都以奉行西式教育觀念與否為標準,以之衡量存古學堂在近代教育史上的定位,難免流于一端。①相關史事的認知和評價,有待重新檢討。近十余年來,學人對于存古學堂的相關研究逐漸擺脫以西化為進化的觀念束縛,去除以外來和后來標準評判本國史事帶來的誤導,取得不小進展。作為開展固有學問的專門學堂,學界對于存古學堂的研究,由過去“保守逆流”的定位,納入新教育下的“改革”范圍內討論。②具體參見龔書鐸、黃興濤:《儒臣的應變與儒學的困境——張之洞與晚清儒學》,《清史研究》1999年第3期;羅志田:《清季保存國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觀念異同》,《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劉龍心:《學科體制與近代中國史學的建立》,羅志田主編:《20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史學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97-503頁。相關史事的研究細節(jié),也不斷深入。①這方面成果有:李細珠:《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郭書愚:《清末四川存古學堂述略》,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康永忠:《清末存古學堂考述——以湖北存古學堂為重點》,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郭書愚:《清末存古學堂述略》,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事實上,存古設學的本意,給身處其境者已經帶來極大困擾。而晚清學部為解決問題做出的調整,又將存古本身的設學本意加以推翻。通過對存古命運的探討,可進一步展現(xiàn)近代中國引進西式教育制度后的復雜場景。

一、奏設存古與設學本意

光緒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1907年7月9日),湖廣總督張之洞正式奏請設立存古學堂。張之洞寄希望于新的存古學堂,能夠致力于中國經、史、詞章之學,以存古學堂的開辦挽救普通學堂舊學教育的缺失。并擬試辦半年后,“如課程條目毫無窒礙,即請旨敕下學部核定,通行各省一律仿照辦理”。②《創(chuàng)立存古學堂折》,趙德鑫主編,吳劍杰、周秀鸞等點校:《張之洞全集》第4冊,武漢:武漢出版社,2008年,第304頁。后人對于存古學堂的認知,常由張之洞正式奏請開辦存古學堂的奏折而來,不少人即將1907年視作存古學堂出現(xiàn)的起點。實則,張之洞在光緒三十年前后年即已提出設立存古學堂的規(guī)劃,并在各省督撫辦學時形成影響。

在《張文襄公年譜》中,曾參與湖北辦學以門人自居的胡鈞記載了張之洞于光緒三十年六月,“以各學堂所講經史漢文太淺略,特設此堂以保國粹”。③胡鈞:《張文襄公年譜》卷5,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047),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第223頁。然而翻閱相關時期的奏議文牘,張之洞并未向清廷奏報創(chuàng)設存古學堂,是以現(xiàn)存編纂的《張之洞全集》均未收錄此事。④吳劍杰編著的《張之洞年譜長編》(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也未記載該事。詳究緣由,與張之洞此時創(chuàng)設存古的主張僅是面向湖北當?shù)氐淖稍?,并非上達天聽的奏議有很大關系。所以學部核對學務情形時,曾有湖北存古學堂未據咨報的說法。⑤《學部奏湘省學堂不合定章擬令改正折》,《東方雜志》第3年第6期(1906年7月16日),教育,第130頁。實則,張之洞創(chuàng)設存古學堂的想法要早于光緒三十年六月。在是年四月初七日致端方與梁鼎芬的電文中,正為江南制造總局移建新廠、購機諸事忙碌的張之洞提出,“經心書院本鄙人所創(chuàng),留此為保存中國古學之地,反復思之,似不可廢?!雹蕖稄堉粗挛洳藫崤_(端方)武昌府梁太守電》,光緒三十年四月初七,《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輯第36冊,第242卷,張之洞檔36,電稿,鄭州:大象出版社,2014年,第401頁。光緒二十八年,張之洞即有改經心書院為勤成學堂的計劃。次年,張之洞、張百熙、榮慶等人奏準癸卯學制和遞減科舉,正在大力推進科舉停廢進程、促使書院改辦學堂的張之洞,自然不免要對經心書院的何去何從加以籌謀。試圖留其為“保存古學之地”,應是存古創(chuàng)辦的最初肇因。

張之洞正式發(fā)布建設存古學堂札文的具體時間,依據當時報刊轉載的情況加以判斷,應在光緒三十年即已刊布。⑦郭書愚在其論文中已經注意到此點。自張之洞札設存古學堂,到正式奏請設立,期間歷時兩年有余,可謂籌謀良久。按照張之洞自己的說法,“該堂一切課程鐘點,經臣殫心竭慮,籌計經年”,并充分吸收他人建議,“督同提學司及各司道并各學堂良師、通儒往復商榷數(shù)十次,始克擬定大略”。目的在于以存古補普通學堂之不足,“總期多致心力于中國經、史、詞章之學,庶國文永存不廢,可資以補救各學堂之所不足”,而又略兼科學以開學堂學生普通知識,“俾不致流為迂拘偏執(zhí),為談新學者所詬病”。⑧《創(chuàng)立存古學堂折》,《張之洞全集》第4冊,第304頁。存古學堂的開辦,意在糾正普通學堂荒經蔑古的偏頗,試圖在學制體系外另立專門,以延正學。課程有意偏重經、史等舊學,養(yǎng)成傳習中學之師的專門人才。原本癸卯學制規(guī)定至大學分科階段研習的中國固有學問學術門類,已“下放至”存古學堂研究開展,并且按年分別規(guī)劃了學科程度與教學內容。作為保存舊學的專門學堂,在缺少西學掣肘的情況下,存古學堂章程進一步展現(xiàn)了張之洞本人對舊學的“妥善”安置。

張之洞奏設存古學堂,希望各省能夠一律仿照辦理。張之洞在奏辦存古學堂后不久,即于1907年8月至1909年8月入值軍機之際,兼管學部,得以將興辦存古的主張在各地推行。學部尚書榮慶此時整頓學務,也以推廣存古為要,“學部榮華卿尚書,屢議整頓學務??虜M通咨各省,先飭添設存古學堂,以存國粹。隨時嚴查女學堂,以維風化”。①《京事小言》,《申報》1907年9月6日第3版。學部官員也大力推動各省普設,據供職于學部的陳衍所述,“前者張廣雅相國,既設存古學堂于武昌,旋管學部,衍議請推廣各省,省設一區(qū),所以存中國學問于萬一”。②陳衍:《與唐春卿尚書論存古學堂書》,陳衍撰、陳步編:《陳石遺集》上冊,《石遺室文集》卷8,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第491-492頁。光緒三十三年翰林院侍讀周爰諏奏陳學務存在弊端,因廢科舉而并廢圣賢之書,致使亂臣賊子出現(xiàn)。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案,軍機處錄副奏折,文教類,學校項,7220-97,膠片號:538-1638。政務處議復,推崇湖北存古學堂的法良意美,“如湖北奏設之存古學堂,法良意美,應請飭各省督撫參照湖北章程,于省會量力建置”。同時給予各省辦學留有余地,“但各省財力不同,或另籌簡易辦法,惟期保存國粹為第一義。”④《清朝續(xù)文獻通考》卷103,學校10,第8624頁。自此,推廣存古有了合理依據,各省存古學堂漸次開辦。仿辦存古之風,蔚然流行。江蘇、湖南、貴州、陜西、廣東、四川、甘肅等地相繼奏報開辦存古學堂。

值得注意的是,張之洞此議實際已在學制規(guī)劃外。是在學制之外另尋途徑,以學堂為載體尋求保存舊學的一種嘗試。與普通學堂相比,存古學堂的學生程度與各階段學堂不同。湖北存古學堂學生原擬“選取高等小學畢業(yè)者升入”,說明存古類學堂與中學堂在學生來源上等同。然而,存古學堂學生畢業(yè)獎勵,又有“按照高等學堂例奏請獎勵”一說。以此來看,張之洞奏設的湖北存古學堂兼具普通中學堂和高等學堂兩種程度。存古學堂畢業(yè)生的獎勵辦法,也與學制章程規(guī)定嚴重背離。按照《奏定學堂章程》規(guī)定,中學堂與初級師范畢業(yè)生準充小學堂教習,高等學堂及優(yōu)級師范畢業(yè)生準充中學堂和初級師范學堂教習。湖北存古學堂畢業(yè)生,則規(guī)定了“凡畢業(yè)者,將來備充各師范、各普通中學堂、高等學、大學等學堂文學專門之師”。⑤《創(chuàng)立存古學堂折》,《張之洞全集》第4冊,第304頁。顯示存古學堂畢業(yè)生的安排,包括了中等以上各階段學堂的教習之用,與學制規(guī)定中畢業(yè)生的層級安排嚴重不符。在學科學習進度的安排上,存古學堂與學制規(guī)定的普通學堂也存在極大差異。如存古學堂七年之中的經學每學年進度,與高等學堂和大學堂分別交叉。第一、二年要求“遍覽九經全文,講明群經要義大略”,與學制安排下高等學堂經學課程要求用欽定八經講述經學大義類似。后五年的研究注疏、治專經之學以及??记蠼洉怨偶敖裰掠弥畬嵭б娪谑穫魅簳纫?guī)定,則與經科大學治經辦法一致。⑥《存古學堂各學科分年教法》,《張之洞全集》第6冊,第512-513頁。

上述種種情況,說明存古學堂是學制體系之外的專門學堂,其教育內容與程度的安排,與普通學堂存在很大分歧,而這也恰是張之洞的有意為之。癸卯學制推行一年多,張之洞發(fā)現(xiàn)各地辦學狀況出乎他的意料,“有議請廢罷四書五經者,有中小學堂并無讀經講經功課者,至有師范學堂改訂章程,聲明不列讀經??普摺?,讓他感慨學務的傾向的背離,“近來學堂新進之士,蔑先正而喜新奇,急功利而忘道誼,種種怪風惡俗,令人不忍觀聞。”擔心循是以往,各項學堂于舊學虛應故事,雖列其目亦僅視為具文,有名無實。且各地舊學水平大為下降,以至于論說文章、尋常簡牘,皆專尚新詞,捐棄雅故,難以解讀古籍,“馴至宋明以來之傳記詞章,皆不能解,何論三代”。繼而,“正學既衰,人倫亦廢。為國家計,則必有亂臣賊子之禍;為世道計,則不啻有洪水猛獸之憂?!痹趶堉纯磥恚瑢W制規(guī)定下的普通學堂課程難以偏重中學,存古學堂則可專門肄習中學,與學制辦法相輔而行,“蓋前奏各學堂章程,重在開發(fā)國民普通知識,故國文及中國舊學,鐘點不能過多。此項存古學堂,重在保存國粹,且養(yǎng)成傳習中學之師,于普通各門止須習其要端,知其梗概,故普通實業(yè)各事鐘點亦不便過多,以免多占晷刻?!毕M麅煞N學堂能夠互相補益,各有深意,不可偏廢,不可相非。①《創(chuàng)立存古學堂折》,《張之洞全集》第4冊,第304頁。

二、總教難選與風會所趨

審視各地奏設存古學堂的奏議,大都以財政支絀和教習難以得人為理由申請簡辦。端方在試圖辦理存古學堂時,鑒于“存古學堂為保存國粹之至計,權興于鄂,天下向風,斯事體大”,未易學步,原因之一就在于教習難得合適人選,“欲仿辦,其勢不能得如許名師,安望其有實效?”②《函復議改學堂事宜》,《北洋官報》第1650冊,1908年3月8日,新政紀聞,學務。四川存古學堂缺乏師資,以致一些課程難以開辦。甘肅存古學堂教習難以達到條件,以致課程開展達不到預期。

即便是作為仿行對象的湖北存古學堂,張之洞在奏折中,也對該堂監(jiān)督的選任以“一時暫難選得其人”③《創(chuàng)立存古學堂折》,《張之洞全集》第4冊,第304頁。簡要概括,與費時費力籌謀兩年多的實際情形并不吻合。一言難盡的背后,蘊含了存古監(jiān)督及教習聘任的極多波折。湖北存古學堂聘選總教呈現(xiàn)出的問題,折射出存古辦學的極大困境。

據許同莘記載,湖北存古學堂“先后延孫仲容主政為監(jiān)督,曹叔彥中翰為總教習,皆不就。會趙侍御罷職歸,敬其風骨,延之主講,已允矣,而不果來。最后留奏楊惺吾大令為總教習,稱為鄂省舊學宿儒之首選。定章設總教四人、協(xié)總教四人,皆須通儒宿學。開館之日,講席猶虛,蓋師資難得如此”。④許同莘編:《張文襄公年譜》,北京圖書館編:《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74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第208頁。事實上,許同莘的說法與史實不無出入。曹元弼曾經就任,而婉拒湖北存古學堂教席的也不僅孫詒讓、趙啟霖等人,據學人研究得出,王先謙、葉德輝、梁鼎芬等也曾先后辭謝。⑤參見李細珠:《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第161頁;郭書愚:《清末存古學堂述略》,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第97-98、106-108頁。

更可見波折的是張之洞曾數(shù)次邀請孫詒讓,都遭到拒絕,反映出了社會變遷帶來的影響。張之洞提出建設存古學堂的札文后不久,即已提出邀請孫詒讓擔任存古學堂監(jiān)督,并委托同籍的黃紹箕前往勸說,孰料孫詒讓明確表示拒絕。據黃紹箕光緒三十年六月初十電文稱,“孫極感盛意”,但是在孫詒讓看來,“惟渠意謂保存是要義,現(xiàn)以救危亡為急,此舉似可略緩?!辈⒄J為學堂學生樂于學習西學,存古恐難辦好,“且英俊有志者,多愿習科學,恐辦不好,轉辜委任。囑代婉辭陳謝?!雹蕖稄堉词諟刂蔹S學士(黃紹箕)來電》,光緒三十年六月初十,《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輯第98冊,第684卷,張之洞收各方來電,第664頁。兩日后,張之洞在致黃仲弢的電文中重申自己辦理存古學堂的宗旨,特設存古學堂以保國粹,強調存古只有一所,無礙救亡大局,救時局與存書種可以并行不悖。所以讓黃仲弢“務再力勸仲榮來鄂為此堂監(jiān)督”。⑦《張之洞致溫州電局專送瑞安黃仲弢學士電》,光緒三十年六月十二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輯第23冊,第144卷,張之洞檔23,電稿,第315-317頁。黃在回復電文中稱孫詒讓雖然佩服“鈞籌深遠”,但是以身體不適加以拒絕,“惟自云多病,難勝任”。⑧《張之洞收溫州黃學士(黃紹箕)來電》,光緒三十年六月二十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輯第99冊,第685卷,第83頁。

光緒三十三年,張之洞正式奏設存古學堂1個多月后,又親自致電孫詒讓,再次力邀他擔任湖北存古學堂總教。彼時禮部同時延聘孫詒讓擔任禮學館總纂,所以打算變通辦法,讓其兼任兩職。并主動減輕孫詒讓的工作負擔,示以大義,“堂中尚有協(xié)教、分教各員,分任教課,勞劇之事,不以相煩,但望到堂時開導門徑,宣示大義,為益已多。此為存絕學、息邪說起見,務希鑒允。天下士林,皆受其賜矣?!雹帷吨氯鸢矊O仲容主政》,光緒三十三年七月二十日,《張之洞全集》第11冊,第367頁。希望能夠打動孫詒讓。孫詒讓在回電中并未明確拒絕,“事關奏派,駐鄂一節(jié),恐難自由,俟到京再決定”。⑩《復張相國電》,光緒三十三年七月,張憲文輯、溫州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孫詒讓遺文輯存》,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37頁。但在與黃紹箕的聯(lián)系中,再次表達堅辭之意,“似不如徑以衰荼多病、不能遠行,辭之”。而堅辭原因,則為“實則年來意興闌珊,凡百灰心,亦必不任鞭策,此乃實情,非設辭也”。①《答黃仲弢書》,光緒三十三年,《孫詒讓遺文輯存》,第139頁。孫詒讓之子對此事也有表述,“公鑒于朝局每下愈況,已抱消極態(tài)度,京、鄂兩職,均無出就之意”。②《先征君籀公年譜》,《孫詒讓遺文輯存》,第139頁。

探究孫詒讓拒絕就任存古總教的原因,還與孫、張二人對待學務發(fā)展趨向的態(tài)度有關。因為孫曾明確表達過因多番辭謝對張的愧疚,“前此甲辰,南皮夫子開存古學堂于武昌,三次電召委存古學堂監(jiān)督,師意諄切,理不宜辭,再四籌思,終未敢應命。迄今念之,良深負疚?!雹邸秷笾Ъ厩涮釋W書二通》,光緒三十三年,《孫詒讓遺文輯存》,第143-144頁。但兩人辦學主張確實存在極大差異,在此前轉委黃紹箕代致辭謝的答復中,孫已表示出彼時興學應以救危亡為急,保存舊學的舉動可略緩的態(tài)度。而就榮慶擔任學部尚書一事,也可見兩人觀點迥異。孫詒讓曾慨言,“學部已設,外間皆屬望長沙(張百熙),不意竟以啟旗(蒙古正黃旗榮慶)主之,聞其宗旨極狹隘拘牽,不脫旗員故習,深可扼腕?!雹堋杜c黃仲弢書》,光緒三十二年,《孫詒讓遺文輯存》,第129頁。深刻扼腕的原因在于榮慶辦學“狹隘拘牽”,不利于普及應急務的西學。

時隔張之洞奏設存古學堂不久,光緒三十三年九月,在與有意問學的日人館森鴻的信札中,孫詒讓進一步展示了自己對時事的看法和對如何保存舊學的設想。孫詒讓表示自己對子孫輩亦鼓勵學習西學,“故平日在鄉(xiāng)里未嘗與少年學子論經、子古義,即兒輩入學校,亦惟督課以科學”。并表達了對于舊學傳承的看法,強調“書中自有學”。主張“凡治古學,師今人不若師古人”。并結合親身例子,證明自己“詒讓自出家塾,未嘗師事人,而亦不敢抗顏為人師”。⑤《答日人館森鴻書》,《孫詒讓遺文輯存》,第158-159頁。

結合以上所述,孫詒讓拒絕存古教職,就時局而言,認為舊學已成屠龍技,難以適應時代。就舊學本身而言,主張“書中有學”,學人可自得師,所以自己不敢“抗顏為人師”,拒絕湖北存古學堂教席的邀約。而湖北存古學堂學生本身的經歷,也印證了孫詒讓“英俊有志者,多愿習科學”的判斷,使得存古學堂的經學教育出現(xiàn)問題。湖北存古學堂開辦一年后,發(fā)現(xiàn)學生興趣集中于普通學,“鄂省存古學堂自去歲開學以來,各學生均習普通科學”,顯然與張之洞多習舊學專門的想法不合。⑥《存古學堂改章授課》,《北洋官報》第1696冊,1908年4月23日,新政紀聞,學務。

孫詒讓對時局的判斷及“先見之明”的婉拒教職,揭示了存古辦學的深層次癥結所在。張之洞本欲救時局與存書種兩不相廢,“新舊參合”,卻未料到欲存書種的存古設學,最大的問題恰是來自于救時局 “科學”的沖擊。在時局艱危的情況下,應急之學成為時趨。即便是對于存古主張極力支持的趙啟霖,也不得不發(fā)出“風會趨新,后生厭故”的感慨,導致了“學校雖逐漸推廣,國粹反日就湮微”。⑦趙啟霖:《請奏設四川存古學堂公牘》,施明、劉志勝整理:《趙瀞園集》,長沙:湖南出版社,1992年,第9-10頁。

三、新舊參合的困擾

張之洞札設存古時注意到了“即間有時勢變遷不盡適用”的問題,⑧《鄂督南皮尚書建設存古學堂札文》,《申報》1905年1月30日。又擔心“不加科學,恐遭部駁”,⑨羅振玉著、黃愛梅編選:《雪堂自述?集蓼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1頁。增設一些西學科目,所以有宗旨“新舊參合”一說。這種拋棄書院舊有途徑,又不完全等同于新式學制的做法,展示了存古學堂辦理的尷尬境遇,也預示了存古退出歷史舞臺的走向。

自光緒三十年,存古學堂浮出水面。在張之洞的倡設下,掀起了晚清教育轉型時期的“復古”浪潮。存古學堂的輿論評價,贊美褒揚與嗤之以鼻皆有,守成與趨新者也都有各自的立場。⑩參見羅志田:《清季保存國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觀念異同》,《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郭書愚:《清季在野一方對以官辦學堂保存國粹的反應》,《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6期。用后來眼光去看,所謂守成人士也未必全然贊同存古學堂的主張。存古學堂形象的形成,折射出了晚近社會歷史變遷的復雜場景。雖然在后來趨新輿論的攻擊中被視作復古倒退,但詳察張之洞辦理存古學堂的理念,與舊時書院育才辦法并不等同。張之洞出于對時風士習的憂慮,意圖借存古學堂以存書種。張之洞在致黃紹箕的電文中,鑒于“近日風氣,士人漸喜新學,頓厭舊學,實有經籍道息之憂”,而自己所擬訂的癸卯學制章程,雖然將舊學列為學堂分科,但時間有限,“僅恃各學堂經、史、漢文功課,晷刻有限,所講太略”,導致“文學必不能昌久之,則中國經史文字無師矣”。所以于武昌省城特設存古學堂,以保存國粹。針對辦理存古專門學堂有礙新學的說法,張氏認為“若以新學為足救危亡,則全鄂救亡之學堂已二三百所,而保粹之學堂止此存古一所,于救亡大局何礙。有才有志之士,知保粹之義者尚不乏人,斷無慮無人信從也”,最終達到救時局、存書種兩義并行不悖的結果。①《張之洞致溫州電局專送瑞安黃仲弢學士電》,光緒三十年六月十二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輯第23冊,第144卷,張之洞檔23,電稿,第315-317頁。

存古學堂章程強調以學堂教人,而非回到以書院育人的舊途。張之洞特別將湖北所設存古學堂與學部議駁的湖南、河南所辦專門學堂割裂開來,“再臣前見學部議復湖南擬設景賢等學堂、河南擬設尊經學堂內有該撫等迭稱仿照湖北存古學堂之語,臣查該兩省學堂章程,似與向來書院考課相仿,與鄂省存古學堂之辦法判然不同,毫不相涉。湘、豫兩省,系屬誤會,合并聲明?!睆娬{湖北、河南兩地學堂,仍舊采取書院辦法,與湖北以學堂存古的取徑截然不同。繼而請示湖北存古學堂試辦半年后,推廣全國,“如課程條目毫無窒礙,擬即請旨敕下學部核定,通行各省,一律仿照辦理,以延正學而固邦基。”②《創(chuàng)立存古學堂折》,《張之洞全集》第4冊,第304-305、304頁。

與傳統(tǒng)書院相比,存古學堂在層級劃分、科目設置與教學內容上存在根本上的不同。清代后期,大部分書院和府、州、縣學等王朝學校機構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學校差別很大,職在為科考服務,并無教養(yǎng)之實。傳統(tǒng)書院“教學”的職能嚴重弱化,也無分級與分科的觀念。而存古章程采取新學制按階遞升與分科設學的辦法,增設西學內容,并注意與高等、大學堂的學級銜接。存古學堂中的“中學”教育并非過去的整體一塊,被劃分為經學、史學、詞章、子部學等分科。凡此種種,顯示了存古實際是在學制體系外,另立專門偏重學習中學課程的新式學堂。

問題在于,張之洞在學制體系外另立專門學堂保存舊學的設想本想左右逢源,但是在落實的過程中卻由于存古學堂角色的難以定位,遭到了守成與趨新者的雙重質疑。

一方面,用后來眼光去看的守成官紳,并未全部贊成張之洞的存古主張。張之洞奏定存古學堂章程,特別強調存古學堂迥異于舊時書院,注重以新式學堂保存國粹。但是舊學能否很好地融入學堂,本就是一個問題。癸卯學制未嘗不對舊學加以注重,實際取得的效果卻讓人難以滿意。是以,在保存舊學的取徑上,是采取新式學堂辦法,抑或重走書院舊途,引起爭議。

羅振玉在張之洞奉命監(jiān)管學部時就提出了對于開辦存古類學堂的看法,明顯不同于張之洞主張:“(文襄)因詢以在兩湖時奏設存古學堂,君意云何?……予曰:職往于集議此案時,曾有說帖,乃推廣中堂之意,略謂各省宜設國學館一所,內分三部:一圖書館,二博物館,三研究所。因修學一事,宜多讀書;而考古,則宜多見古器物。今關、洛古物日出,咸入市舶,亟宜購求,以供考究。至研究所,選國學有根柢者,無論已仕、未仕及舉貢生監(jiān),任其入所。研究不限以經、史、文學、考古門目,不拘年限,選海內耆宿為之長,以指導之,略如以前書院。諸生有著作,由館長移送當省提學司,申督撫送部。果系學術精深,征部面試。其宿學久知名者,即不必招試,由部奏獎。如是,則成效似較可期?!雹哿_振玉著、黃愛梅編選:《雪堂自述?集蓼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1頁。在羅振玉看來,國學浩博,而存古學堂年限太短,難以取得預期成效。所以羅個人所持主張是設置包含圖書館、博物館以及研究所在內的國學館,不限門目及學習年限,“略如舊時書院”,其實就是一定程度上恢復學制頒布以前的舊學辦法。沈曾植同樣并不認可以“學堂”為載體存古的辦法,建議恢復舊時路徑,并在創(chuàng)辦安徽存古學堂時明確表達了這種觀點。他在寫給繆荃孫的信中說:“此間開辦存古學堂,鄙人用意,微與部章略存通變,與鄂章亦不盡同。大旨謂科學宜用西國相沿教法,古學宜用我國相沿教法,書院日程,源流有自?!倍蛟惨惨庾R到這種做法很容易招來復古守舊的標簽,因此特意向繆荃孫求助,“此意發(fā)表,將為時流大鬨,公必助我張目。倘能紆駕陋邦,作十日談,為鑒決此事即耶?”①顧廷龍校閱:《藝風堂友朋書札》上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74頁。

另一方面,而在趨新者眼中,“存古”字眼最易招致攻擊。主持商務印書館辭典部的陸煒士曾經與同事高鳳謙討論存古問題,分析“存古”二字,有“不成名詞”的看法。②高鳳謙:《論保存國粹》,《教育雜志》第1年第7期,宣統(tǒng)元年六月二十五日,社說,第81頁。張之洞奏設存古學堂后不久,趨新人士就對保存古學提出嘲諷。如針對學部尚書榮慶擬整頓學務,飭各省添設存古學堂以存國粹的消息,即認為宗旨頑固,視作復科舉。喬樹枏提出于京師設立存古學堂,也被認為“該丞堂其食古而化者乎”。③《京事小言》,《申報》1907年9月12日第3、4版?!洞蠊珗蟆穼iT刊出《論議立尊孔學堂之謬》批駁京師設立存古學堂的做法,感嘆于“我國政府好之好整以暇,且喜作無益以害有益之竟于此極也”。④《論設立尊孔學堂之謬》,《大公報》1908年2月10日第2-3版。

學部提出令各省統(tǒng)一設立存古學堂的憲政籌備計劃,也遭到質疑,“吾聞學部行各省開設存古學堂,不禁慨然有感矣”,感嘆“文之禍吾中國也烈矣”。認為存古學堂的保存辦法并無根據,“將以存中國之道德、風俗、學術、政治耶?道德、風俗、學術、政治之精者。雖不特設存古學校,而其理論當日以光輝,而無磨滅。將以存中國之文耶?文之美者,不必所言盡在道德、風俗、學術、政治也。言情之詩,比興之作,感于物者深遠矣?!闭J為應去除這種守舊心理,“心理不化,將中西之學皆無昌明之日”。⑤歐:《存古學堂》,《憲志日刊匯訂》第14號,1910年第4期,評價類,第23-24頁。

甚至圍繞張之洞死后的輿論評價,有因存古學堂而直接置惡評者。張之洞死后的輿論反應,各方評價并不統(tǒng)一,學人指出則是蓋棺論定而“論”難定。⑥桑兵:《蓋棺論定而“論”難定:張之洞之死的輿論反應》,《學術月刊》2007年第8期。張之洞死后,內閣奉上諭,對管理學部期間的張之洞評價為“宗旨純正,懋著勛勞”。⑦胡鈞:《清張文襄公年譜》,《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5輯,第287頁。宗旨純正一說的原因,是張之洞在癸卯學制章程中注重舊學,并倡辦存古學堂。而趨新輿論對張之洞辦學的評價,恰與此相反,以不合時宜居多。

停辦存古的論調也逐漸出現(xiàn)。高鳳謙就反對以存古學堂保存國粹的辦法,建議與其興辦存古學堂,不如以圖書館保存國粹。⑧高鳳謙:《論保存國粹》,《教育雜志》第1年第7期,宣統(tǒng)元年六月二十五日,社說,第79-82頁。存古學堂在持趨新教育觀念的時人眼中,成為教育普及的極大障礙,因而提議廢除。宣統(tǒng)三年(1911),莊俞發(fā)表文章,反對“人今而我古,人存而我亡”的做法,將存古學堂定性為有悖時勢,在他看來,倡辦存古學堂者,“其心大可憐,其事實難以圖成也”。認為興學應重在培養(yǎng)一般國民,停辦存古學堂。⑨《論各省可不設存古學堂》,《教育雜志》第3年第5期(1911年6月6日),言論,第52頁。而負責管理學務的提學使,也出現(xiàn)了對于辦理存古的質疑。廣東存古學堂舉行開學典禮,前任提學使致開學訓詞,認為存古有三難,在學生心性、入學目的和經籍浩繁上存在障礙,“少年習于奇袤,喜新厭舊,故強以反本復始,是猶方底而圓蓋,此一難也。利祿之徒,奔走天下,乃上不以是求,而下以是應,是猶當暑而進裘也,此二難也。載籍極博,茫無津崖,求艾七年,欲速不達,是猶日暮而途遠,此三難也?!闭J為有此三難,存古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⑩《前提學司蔣存古學堂開學訓詞》,《廣東教育官報》第1號,(宣統(tǒng)二年)第1期,附篇。

四、學部應對與結果

存古帶來的教育統(tǒng)序紊亂的問題,不僅為趨新教育家所抨擊,?《論各省可不設存古學堂》,《教育雜志》第3年第5期(1911年6月6日),言論,第52頁。也為學部所重視。但學部對于存古學堂章程的修訂,欲納存古入學制體系內,卻又使得張之洞的設學本意遭到背離,也讓存古學堂的存在徹底陷入危局。

1910年11月,資政院議員孟昭常質問學部,除了學堂獎勵、調京復試及中小學堂章程外,明確將存古學堂冠以“迂謬可笑”名義,提出質問,“學部忍詬而存之,懶散以將之,不以為非,亦不以為是,是何政策”。①《資政院議員質問種種》,《申報》1910年11月21日第1張第4-5版。在輿論壓力下,學部不得不于1個月后鄭重備文回復該質問,就存古學堂所提事項分三個層面解答:一是學部對于存古學堂的趨向,曾嚴加控制,“本部于湖南景賢、成德、逹材、船山等學堂曾經先后(奏)駁,可見審時度勢,本部原自有權衡。”二是存古無礙學務大局,“查江鄂等省先經設立存古學堂,然全國之大,不過數(shù)處,固出于調停新舊之苦心”。三是此后存古學堂的辦理將減少,“當資政院開會時,本部尚書演說教育方針,云擬將存古學堂酌量財力,歸并辦理,該議員諒已聞之矣。”②《學部負固不服之答復》,《申報》1910年12月21日第1張第5版。學部明顯注意到社會輿論對于存古學堂的種種批判,有意識地闡明控制存古學堂規(guī)模的立場。

學務經費的緊張,也限制了存古學堂的辦理。隨著宣統(tǒng)年間籌備憲政的加速,各地興學不斷增加內容,頭緒繁多,半日學堂、法政學堂、實業(yè)學堂等大量涌現(xiàn),導致各地教育財政異常緊張,存古逐漸讓位于其他新政事宜。1910年,江蘇行政經費預算,開始減少存古支出。③《度支部裁減蘇省行政費詳情》,《申報》1910年8月4日第1張后幅第2版。1911年,學部飭令湖北存古學堂改章,“一律裁減薪水,以昭公允”。④《存古學堂薪水一律酌減》,《申報》1911年5月3日第1張后幅第3版。原本湖北存古學堂學生優(yōu)待減免的費用也受到影響。⑤《存古學堂停課之原委》,《申報》1911年5月6日第1張后幅第3版。各省為節(jié)省經費,在財政預算案中開始要求廢除存古學堂。湖北諮議局即因財政問題,議決停辦存古學堂。⑥《論各省可不設存古學堂》,《教育雜志》第3年第5期(1911年6月6日),言論,第49頁。為節(jié)省經費,1909年,議員署寬在請補議江蘇教育事宜案中,已明確提出存古學堂應裁撤。⑦《江蘇議員署寬請補議江蘇教育事宜案》,《申報》1909年11月27日第3張第2版。次年,江蘇諮議局即就(宣統(tǒng)三年)蘇屬地方行政經費歲出預算案,形成裁存古學堂的決議。⑧《江蘇學務紀要》,《湖北教育官報》(1911年)第3期,紀事,第7頁。1911年,江蘇又有續(xù)辦存古學堂的打算,卻受限于財政而不得不擱置。⑨《內閣官報》第78號,1911年11月9日,折奏,學務。

自張之洞逝世后,學部對存古學堂的辦理失去熱情。1910年,學部奏陳第三年籌備憲政情形,提及存古學堂,“分別已設、未設省分,酌量設立?!雹狻秾W部第三年籌備之空談》,《申報》1910年11月9日第1張第5-6版。1911年,學部修訂存古學堂章程,鑒于“現(xiàn)在各省教育經費支絀情形,實覺力有未逮”,要求各省不必勉強設立存古學堂,因地制宜,“其財力實在艱窘者,暫準緩設,或與鄰省合并辦理”。張之洞另立存古于學制體系外的做法,被學部在宣統(tǒng)三年三月初五(1911年4月3日)奏定的《修訂存古學堂章程》推翻。學部提出,鑒于湖北存古學堂已設立數(shù)年,各省多有仿照設立者,但鑒于并未有統(tǒng)一章程規(guī)劃各地存古學堂,“章程迄未通行,未免彼此歧異”,以至于各省辦學,“或有名而無實,或費多而效少”,所以將原章修訂通行,以收“整齊劃一之效”。?《學部奏修訂存古學堂章程折并單》,《政治官報》第1249號,1911年4月24日,折奏類,第5頁。

與此前章程相比,因管理規(guī)則為張之洞創(chuàng)立存古學堂辦法所缺,參照學制章程酌量加入。同時按照學制對其進行調整規(guī)劃,使存古學堂盡量與學制中各層級普通學堂的程度和畢業(yè)生獎勵等銜接。在章程的具體變動上,學生修業(yè)年限既不同于此前湖北辦法所定七年畢業(yè),改為八年。“原章定為七年畢業(yè),期限較短,自應比照他項學堂定作中等五年、高等三年,以資深造?!睘榱伺c普通學堂對應,存古學堂分設中等科、高等科?!爸械瓤莆迥戤厴I(yè),高等科三年畢業(yè)。”雖然沒有明白表示采取癸卯學制辦法,但與學制規(guī)定下中學堂、高等學堂修業(yè)年限一樣的實情,顯示了讓存古學堂轉向變成兼具中學堂和高等學堂程度專門學堂的用意。在此基礎上的學階遞升發(fā)生了變化。開始嚴格中等科與高等科的生源,存古學堂中等科學生,“以高等小學堂四年畢業(yè)生考取升入”。將存古學堂各科畢業(yè)生與學制規(guī)劃下的分科大學聯(lián)系起來,存古學堂經學、史學、詞章學三門學生均訂立明確的升學方式,“經學門為預備升經科大學者治之,史學門為預備升考文科大學之中國史學門者治之,詞章學門為預備升考文科大學之中國文學門者治之”,并訂立高等科畢業(yè)升入文科大學的課程要求,保證了層級的順利銜接。存古學堂畢業(yè)生的獎勵,也有所調整。規(guī)定了高等科畢業(yè)考試及格者,除授予畢業(yè)文憑外,按照學部奏定高等學堂章程辦理,中等科畢業(yè)者應升高等科。存古學堂中等、高等科畢業(yè)生,明確相當于中學堂、高等學堂畢業(yè)生程度,張之洞創(chuàng)立存古學堂奏議所定充作大學堂專門之師的做法被刪去,存古學堂畢業(yè)生的資格清晰界定,層級不再紊亂。學制的銜接層級也進一步明確,學部實際上將存古學堂視為培養(yǎng)經科與文科大學生源的專門學堂,“此項畢業(yè)生祗能入文科大學之中國史學、中國文學二科,不能升入他科”。①《學部奏修訂存古學堂章程折并單》,《政治官報》第1249號,1911年4月24日,折奏類,第5、6、17頁。存古學堂兼具中學堂、高等學堂兩種程度,在修業(yè)年限、招生標準和畢業(yè)生獎勵上與癸卯學制規(guī)劃下的中學堂、高等學堂完全吻合,已經被規(guī)劃到整個學制進程中去。

學部通過對存古學堂章程加以修訂的辦法,達到了納存古學堂于學制體系內的目的。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削弱舊學課程,增加西學課程的比重,減少與普通學堂的差距。另一方面,修改存古學堂的修業(yè)年限、修習程度與畢業(yè)獎勵辦法,將存古學堂與各普通學堂進行銜接。而這一調整明顯背離了張之洞創(chuàng)立存古學堂初衷,時人曾揣測到張之洞的辦學本意,“南皮尚書存古學堂之建置也,其大旨要歸在于兩法互相補益,各有深意,不相菲薄,所以保存國粹者以此,所以維持學子者亦以此,蓋學至今日,無慮其不新,但慮其矯枉之過正?!雹凇蹲x南皮尚書建置存古學堂札文》,《江西官報》1905年第1期,論說,第6-9頁。然而,學部最終通過修訂章程,放棄了“兩法的互相補益”,推翻了張之洞原本在學制體系外另行保存舊學以與普通學堂相輔而行的設計初衷。就此而言,繼癸卯學制頒布后,以存古學堂為方案,提出用專門學堂保存舊學從而使中西學分途并造的辦法破產。

存古方案破產的原因很多,朝局、時局及辦學方針、教習授課方式、學生就讀興趣等,不一而足。但無可否認,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隨著時代變遷,舊學的地位發(fā)生了根本變化。自鴉片戰(zhàn)爭以降,時人對于固有學問本身逐漸失去信心,“國人一意自卑,而自毀其固有”。③熊十力:《讀經示要》,《熊十力全集》第3卷,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738-739頁。金毓黻也曾提及,“若自清以迄今二十余年,科舉廢,學校興,士子化于歐風,靡然從之,以提倡新思潮為務?!雹芙鹭鬼辏骸鹅o晤室日記》,沈陽:遼沈書社,1993年,第2321頁。再加上進化觀念的影響,用先進、落后劃分學術多為各地沿用,以至于舊學無用論廣為流傳。而呂思勉回憶個人經歷,也反映了時事變遷中對舊學認知的轉變:“甲午戰(zhàn)后,予始知讀報。其后則甚好時務報。故予此時之所鄉(xiāng)往者,實為舊日所謂經濟之學。于政務各門,皆知概略,但皆不深細。至于技術,尤必藉他人之輔助,僅能指揮策畫而已。此在今日崇尚技術之時言之,實為不切實用,但舊時以此種人才為通才,視為可貴耳。但予兼讀新舊之書,漸覺居今日而言政治,必須尊崇從科學而產生之新技術,讀舊書用處甚少。”⑤呂思勉:《自述》,卞孝萱、唐文權編:《民國人物碑傳集》,北京:團結出版社,1995年,第429頁。

存古學堂或許確實難以適應數(shù)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所以在“應時局”的輿論壓力下學部修訂章程,加以調試,由此失去創(chuàng)立本意。但是作為保存舊學的專門途徑,要理解晚近以來時人對于中西學交融碰撞的思考,探究《奏定學堂章程》頒行后學制框架內外對于舊學的處理,卻是不應避免的一個脈絡。

猜你喜歡
學部學制張之洞
張之洞的“三不爭”
黃河科技學院藝體學部素描作品選登
黃河科技學院藝體學部作品選登
再論晉撫張之洞之口外七廳改制
黃河科技學院藝體學部繪畫作品選登
教育部辟謠小學學制變5年
五行真經
學理與法理:中小學學制變革的依據
長學制醫(yī)學生全程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探討
張之洞被“教育”
灌云县| 孟州市| 旬邑县| 昌宁县| 宁陕县| 保靖县| 读书| 五大连池市| 仲巴县| 辽宁省| 琼海市| 三都| 安福县| 崇阳县| 东源县| 秦安县| 辽源市| 安达市| 方城县| 弋阳县| 西峡县| 南靖县| 乌拉特后旗| 教育| 会东县| 金坛市| 石渠县| 曲阳县| 高要市| 长海县| 虞城县| 观塘区| 宣城市| 天峻县| 含山县| 左贡县| 赤城县| 林西县| 鄯善县| 吉木萨尔县| 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