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樂府演變論:從漢樂府到明清擬樂府

2018-02-19 23:01王輝斌
學(xué)術(shù)論壇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楊維楨樂府詩樂府

王輝斌

樂府詩的每一種類型,在其各自的發(fā)展史上,都先后經(jīng)歷了“誕生→發(fā)展→再發(fā)展”這樣的一種“前進式”過程,其中的“發(fā)展”與“再發(fā)展”,即是導(dǎo)致各種各類樂府詩“變化”與“再變化”的關(guān)鍵所在。而這種“變化”與“再變化”事實的存在,既豐富了各類樂府詩的演變歷程,又構(gòu)成了助推其走向更廣闊天地的一股內(nèi)驅(qū)力,而或彼或此,都是與樂府詩的繁榮與發(fā)展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有鑒于此,本文特著眼于“發(fā)展→再發(fā)展”與“變化→再變化”的角度,對舊題樂府(古樂府)向擬樂府(擬古樂府)過渡的演變之況,以及擬樂府與舊題樂府的同異、擬樂府因演變所獲成就與所存在的問題,作一具體考察與透視。

一、樂府舊題的歷史成因

在樂府詩的接受史上,人們一般以郭茂倩《樂府詩集》為據(jù),將唐及唐以前的樂府詩分為兩大類,即把漢魏、晉、六朝三個階段的樂府詩稱為舊題樂府,唐人自創(chuàng)新題的樂府詩則稱為新題樂府。所以,舊題樂府實質(zhì)上是相對于唐代的新題樂府而言的。一新題,一舊題,所反映的則是樂府詩在其發(fā)展史上的巨大變化。在李唐一代,舊題樂府又被稱為“古樂府”,因其題為“舊題”或者“古題”而使然,如元?。?79-831)《樂府古題序》中之“古題”,即為其例。而唐人所言之“古題”,主要指的是漢魏樂府題,其次則為兩晉、六朝的樂府題,如吳兢(670-749)《樂府古題要解》之“古題”,指的即為漢魏、兩晉、六朝的樂府題(有少許為“前樂府”題,說詳下)。吳兢是初、盛唐之際的一位史學(xué)家,其所言“樂府古題”之最“古”者,自然是漢代的樂府題,因為在吳兢看來,“樂府古題”之“古”是不可能超越漢代的,這從其《樂府古題要解序》之“樂府之興,肇于漢魏”[1]云云,便可準(zhǔn)確獲知。漢與魏作為兩個歷史朝代,雖然關(guān)聯(lián)度甚為密切,實則是以曹丕登帝位于黃初元年(220)為分界線的,即從漢武帝“乃立樂府”的元朔五年(前124)始①關(guān)于漢武帝“乃立樂府”的具體時間,史書無載,此作元朔五年者,具體參見拙作《“前樂府”概觀》一文,載《寧夏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8年6期。,至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止,其340余年間的所有樂府詩,皆屬于漢代樂府,也即為人們所習(xí)稱之“漢樂府”。

但吳兢卻不知曉,在漢武帝“乃立樂府”之前,也是有“樂府古題”的,而這種“古題”,實際上就是“前樂府”之“古題”②關(guān)于“前樂府”的概念、生成及其創(chuàng)作實況等,具體參見拙著《中國樂府詩批評史》第一章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第1-26頁。,如揚雄(前 53-18)《琴清英》所載之《雉朝飛操》《履霜操》等,即為其例。僅就這兩例“古題”言,吳兢《樂府古題要解》雖然“要解”了《雉朝飛操》(卷下作《朝雉飛》),但于《履霜操》則未收入。其實,據(jù)拙著《中國樂府詩批評史》第一章第二節(jié)可知,類似于《履霜操》這樣的“前樂府”之“古題”,共有九十五題,凡一二六首樂府詩①參見拙著《中國樂府詩批評史》第一章第二節(jié),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第15-26頁。。但無論是“前樂府”抑或漢樂府的“古題”,都存在著一個無可否定的文學(xué)史事實,即其最初主要是音樂之題(曲名),而非文學(xué)之題(樂府詩名)。如《呂氏春秋》卷五《仲夏紀·五曰古樂》所載有云:

帝嚳命咸黑作《聲歌》:《九招》《六列》《六英》?!蹏看笙?,乃以康帝德。帝堯立,乃命質(zhì)為樂。質(zhì)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置缶而鼓之……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舜立……乃令質(zhì)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 ……殷湯即位,夏為無道,暴虐萬民,侵削諸侯,不用軌度,天下患之。湯于是率六州以討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寧。湯乃命伊尹作《大護》,歌《晨露》,修《九招》《六列》《六英》,以見其善。[2]

其中所言之《九招》《六列》《六英》《大護》《晨露》等,皆為《聲歌》之屬,而作為《聲歌》的《九招》等,首先是帝嚳時期之曲名,之后則乃有“咸黑作”“質(zhì)修”“伊尹作”,即依之以填寫其各自時期的曲辭,于是,作為上古曲名的《九招》《六列》等音樂之題,即因此一變而為樂府詩之題。所以,《呂氏春秋》卷五《仲夏紀·五曰古樂》所載之《九招》《六列》等,既為上古時期的曲名,又為咸黑、質(zhì)、伊尹藉之所“作”之辭名,也就是“前樂府”之題名。

這種由音樂之題而樂府詩之題的演變實況,在上古時期的“前樂府”中是如此,于漢、魏、晉、南朝、北朝時期的樂府詩之題的演變,亦屬如此。如釋智匠《古今樂錄》引王僧虔《大明三年宴樂技錄》有云:“平調(diào)有七曲,一曰《長歌行》,二曰《短歌行》,三曰《猛虎行》,四曰《君子行》,五曰《燕歌行》,六曰《從軍行》,七曰《鞠歌行》。 ”這里所錄載的“平調(diào)七曲”之《長歌行》《猛虎行》等,皆為(平調(diào))曲名,據(jù)此七曲而填寫的曲辭,即為“平調(diào)歌辭”,具體則為《燕歌行》等曲辭。但在傳唱的過程中,《猛虎行》等曲調(diào)因戰(zhàn)爭等原因,早已佚亡,所流傳之曲辭,即成為了舊題樂府《燕歌行》《猛虎行》等?!豆沤駱蜂洝芬跎洞竺魅暄鐦芳间洝酚钟性疲?/p>

“瑟調(diào)曲”有《善哉行》《隴西行》《折楊柳行》《東門行》《東西門行》《順東西門行》《飲馬行》《上留田行》《新城安樂宮行》《婦病行》《孤子生行》《放歌行》《大墻上蒿行》《野田黃爵(雀)行》《釣竿行》《臨高臺行》《長安城西行》《武舍之中行》《雁門太守行》《艷歌何嘗行》《艷歌福鐘行》《艷歌雙鴻行》《煌煌京洛行》《帝王所居行》《門有車馬客行》《墻上難用趨行》《日重光行》《蜀道難行》《棹歌行》《有所思行》《蒲坂行》《采梨橘行》《白楊行》《胡無人行》《青龍行》《公無渡河行》。[3]

共錄載了“瑟調(diào)曲”的三十六曲之名。其中,《長安城西行》《武舍之中行》《帝王所居行》《艷歌福鐘行》《艷歌雙鴻行》《采梨橘行》《青龍行》七曲,不僅曲調(diào)早已佚亡,而且據(jù)郭茂倩《樂府詩集》可知,其曲辭也未能流傳下來。這一實況表明,王僧虔《大明三年宴樂技錄》所錄載之“瑟調(diào)曲”三十六曲之名,至遲于唐以前只剩下二十九曲之名,而這二十九曲的曲辭,即為《善哉行》《隴西行》等樂府詩,也就是二十九首舊題樂府。

而實際上,無論是“前樂府”抑或漢魏樂府等,其詩題早先皆為樂曲之名,后則由于曲辭的緣故,大都演變成了樂府詩之題。這些樂府詩題雖然皆與曲名相關(guān),但于其曲調(diào)已基本上沒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了,故郭茂倩在編撰《樂府詩集》時,僅將其分為“郊廟歌辭”“相和曲辭”“琴曲歌辭”等而已。由是而觀,可知樂府詩雖然與音樂關(guān)系密切,但其在流傳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早已與音樂脫離了關(guān)系,音樂之名即因此成為了曲辭之名,也即后人所稱道的樂府詩題。

二、唐人所認識的古樂府

唐代是一個樂府詩相當(dāng)繁榮發(fā)達的國度,且舊題樂府與新題樂府的創(chuàng)作異常熱鬧,并涌現(xiàn)出了一批名家與大家,如元結(jié)、杜甫、王維、李白、王昌齡、李賀、柳宗元、韓愈、劉禹錫、張籍、元稹、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溫庭筠等,其各自集中即都存在著數(shù)量不等的樂府詩佳構(gòu)。這些詩人之于漢、魏、晉、六朝樂府如《行路難》《猛虎行》等詩題,一般稱之為“古題”,而以之創(chuàng)作的樂府詩,則稱之為“古樂府”,更有甚者,則是將“古樂府”待之為一門專門的學(xué)問,如詩人李白(701-762),晚年就曾授“古樂府之學(xué)”于韋渠牟(749-801)。對此,權(quán)德輿《左諫議大夫韋公詩集序》已有所載,云:

初,君年十一,嘗賦《銅雀臺》絕句,右拾遺李白見而大駭,因授以古樂之學(xué),且以瓖琦軼拔為己任。[4]

其中的“古樂之學(xué)”,《文苑英華》卷七一二、《全唐文》卷四九○著錄是文,均作“古樂府之學(xué)”,甚是。關(guān)于李白“古樂府之學(xué)”的內(nèi)涵及其要義,拙著《中國樂府詩批評史》第五章第二節(jié)已言之甚詳,此不具述。

其實,唐代詩人所言之“古樂府”,主要包含著兩種類型,其一為對唐以前樂府詩的總稱,即漢魏樂府、兩晉樂府、南北朝樂府,以及少許“前樂府”,均屬“古樂府”的范疇。對于這類“古樂府”,曹操、曹植、鮑照、李白、李賀等人之作,最具代表性,因而所獲成就也最高。其二即元稹《樂府古題序》所言“雖用古題,全無古義”之類的“古樂府”。這種類型的“古樂府”,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以舊題寫新事,如“《出門行》不言離別,《將進酒》特書列(烈)女”等;二是以新題寫時事,也即“或頗同古義,全創(chuàng)新詞者”之謂,如“《田家》止述軍輸、《捉捕詞》先螻蟻”等[5]。這兩種情況的“古樂府”,皆為元稹友人劉猛、李馀肇其始,元稹還因其“咸有新意”,而“和”了劉猛十首(即《夢上天》《冬白纻》《將進酒》《采珠行》《董逃行》《憶遠曲》《夫遠征》《織婦詞》《田家詞》《俠客行》,“和”了李馀九首(即《君莫非》《田野狐兔行》《當(dāng)來日大難行》《人道短》《苦樂相倚曲》《出門行》《捉捕歌》《古筑城曲》《估客樂》),共十九首①元稹所“和”劉猛“古樂府”十首、李馀“古樂府”九首者,具體參見《全唐詩》卷一四八《夢上天》《君莫非》之題下注,第4605、4607頁。此十九首“古樂府”并為是卷所著錄,特此說明。。 此則表明,元稹對于這兩種情況的“古樂府”,乃是相當(dāng)雅好與喜愛的。

存在于唐代的上述兩類“古樂府”,前者屬對漢魏、兩晉、南北朝樂府的仿作,也即因模擬所致,后者則為一種全新的創(chuàng)制。以前者論,如李白集中的《將進酒》《行路難》《猛虎行》等篇,雖然皆為膾炙人口的名作,但卻都是建立在樂府舊題的基礎(chǔ)上的,即這些樂府詩均為李白以前詩人的樂府舊題而為,故后人多稱之為“擬作”或“仿作”。而在先唐詩人中,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的樂府詩,無論是四言(曹操)、七言(曹丕)抑或五言(曹植),即均屬于“擬作”之列,對此,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xué)史》已言之甚詳②參見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xué)史》第二編第一章,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年,第126頁。,可參看,此不具述。但就“擬作”之藝術(shù)實踐言,則其又可分為兩種形式:一即所擬者純?yōu)闃犯f題,如曹操《蒿里行》、曹丕《燕歌行》、李白《行路難》等;一為題前有“擬”字,如荀昶《擬相逢狹路間》、領(lǐng)邊秀《擬三婦》、鮑照(414-466)《擬樂府白頭吟》等③在南朝詩人的樂府詩中,另有一種題前有“代”字的,如《四部叢刊》本《鮑氏集》卷一《代挽歌》《代東門行》等,雖亦屬“擬”題之列,但因其在樂府詩史上影響甚微,故本文不將其列入討論的對象,特此說明。。就唐人的古樂府而言,其只有前者而無后者,這一事實表明,唐人對于古樂府之“擬作”或“仿作”的認識,與曹氏父子是完全等同的。

被元稹認為“咸有新意”且“和”了十九首的另一類“樂府古題”,其實就是一種與新題樂府關(guān)系密切的“古樂府”,即其完全不同于曹操、李白、李賀集中的那種漢魏、兩晉、六朝時期的古樂府。這實際上是一種全新的“古樂府”,完全可以“新古樂府”名之。中唐時期的這種“新古樂府”,參與創(chuàng)作的詩人雖然并不多,但其于元代晚期乃至有明一代,于“鐵崖古樂府”與擬古樂府,卻是產(chǎn)生了相當(dāng)大的影響的。

三、擬古樂府與樂府舊題

所謂“擬古樂府”,又稱“擬樂府”,指的就是以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的樂府詩,也即“古樂府”,其雖然肇始于曹操父子,但正式被稱之“擬古樂府”且為眾所接受者,則是在明代初、中期之際。據(jù)徐陵《玉臺新詠》可知,在樂府題前冠以“擬”“擬樂府”等字樣者,乃為晉、宋時期的一批詩人,如荀昶、領(lǐng)邊秀、鮑照等人(詳上)。至宋,則有黃庭堅、周紫芝等人以為,如黃庭堅作于治平三年(1066)的《擬古樂府長相思寄黃幾復(fù)》一詩④黃庭堅《擬古樂府長相思寄黃幾復(fù)》作于治平三年者,具體參見此詩之題下注:《全宋詩》卷一○一九《黃庭堅》四十一,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第11634頁。,即為其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收錄古樂府二十八首,其中如《擬梁父呤》《擬桃葉團扇歌》等,即皆冠有“擬”字。雖然如此,但擬古樂府之成為一種創(chuàng)作時尚者,則是在朱明一代,如茶陵派領(lǐng)袖人物李東陽(1447-1516),就曾將其樂府組詩名之為《擬古樂府》①李東陽的這組大型古樂府組詩,《四庫全書》本《懷麓堂集》卷一作《古樂府》,中華書籍版錢謙益《列朝詩集》丙集第一,則作《擬古樂府》,此作《擬古樂府》者,從《列朝詩集》,特此說明。。這是一組大型古樂府,凡101首(也有為整100首的,即無最后一首《花將軍歌》),詩題全為作者所創(chuàng)制,且?guī)缀跞珵槿诸},如《申生怨》《綿山怨》《屠兵來》《筑城怨》《避火行》《掛劍曲》《漸臺水》《卜相篇》,等等,其名曰“擬古樂府”,實則皆為新題。而其內(nèi)容,則皆屬詠史的范疇,且所詠之史乃由先秦而明初。詩之開首,附有《擬古樂府引》一文,詳細介紹了作者創(chuàng)作《擬古樂府》的動機與原委,如有云:

予嘗觀漢、魏間樂府歌辭,愛其質(zhì)而不俚,腴而不艷,有古詩言志依永之遺意,播之鄉(xiāng)國,各有攸宜?!评钐撞耪{(diào)雖高,而題與義多仍其舊,張籍、王建以下無譏焉。元楊廉夫力去陳俗而縱其辯博,于聲與調(diào)或不暇恤?!g取史冊所載忠臣義士、幽人貞婦奇蹤異事,觸之目而感之乎心,喜愕憂懼憤懣無聊不平之氣,或因人命題,或緣事立義,托諸韻語,各為篇什,長短豐約,唯其所止,徐疾高下,隨所會而為之。內(nèi)取達意,外求合律,雖不敢希古作者,庶幾得十一于千百謳吟諷誦之際。[6]

在這篇《引》文中,李東陽主要言及了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對漢魏樂府及李白、張籍、王建、楊維楨等人樂府詩的簡要評價;二是交待了其創(chuàng)作《擬古樂府》之宗旨與材料來源,以及藝術(shù)方面之特點等。其中的“因人命題”與“緣事立義”,確屬與李白“題與義多仍其舊”的古樂府迥然有別,而近似于元稹的“即事名篇”與白居易之“因事立題”。此則表明,古樂府在其發(fā)展的路途中,已由其舊有的“本事”“本義”,向著新題樂府之“新事”“新義”變化。而這種變化,著眼于淵源的角度審視,其實是遠紹唐代元稹等人“新古樂府”、近承元末楊維楨“鐵崖古樂府”所致。

元稹、劉猛等人的“新古樂府”,上已言之,此不贅述。楊維楨(1296-1370)的“鐵崖古樂府”,因《鐵崖古樂府》一書而得名。這是一部由楊維楨門人吳復(fù)選編的古樂府詩集,凡十卷,共收古樂府400余首②關(guān)于楊維楨的《鐵崖古樂府》,行世者既有十卷本,也有十六卷本,十卷本全為“古樂府”,十六卷本的前十卷為“古樂府”,后六卷為《復(fù)古詩集》及有關(guān)附錄。又,十卷本《鐵巖古樂府》由于版本不同,其所收“古樂府”的數(shù)量也不相同,如明刻本收詩四一二首,《四庫全書》本收詩四〇九首,《四部叢刊》本收詩四一四首。,其中的古樂府詩題,由兩部分組成:一為先唐時期之樂府古題,如《履霜操》《別鶴操》《雉朝飛》《將進酒》《日重光行》等;一為楊維楨自創(chuàng)新題,如《平原君》《春申君》《地震謠》《南婦還》等。 這兩種“古樂府”之所述所寫,主要在于時事、今事與新事,即如屬于詠史范疇的《平原君》《春申君》《鴻門會》等,也大都具有“舊事翻新”的特點,而喻今與鑒今,則又為其重心之所在。這其實是一種“楊維楨式”的“古樂府”,而與元稹等人的“新古樂府”幾無區(qū)別。不獨如此 ,楊維楨的這種“古樂府”,在制題方面還與古體詩具有很強的一致性,如《春情》《虎丘篇》《小臨海曲》《道人一畝宅》《禽演贈丁道人》《佛郞國進天馬歌》《鐵面郞美趙御史也》《蔡君健五世家慶圖詩》等,不僅二字題、三字題、四字題、五字題、六字題、七字題、八字題、九字題應(yīng)有盡有,而且在楊維楨看來,似乎什么樣式、什么內(nèi)容的詩題,都是可稱之為“古樂府”詩題的。受楊維楨的影響,一個專門創(chuàng)作這種“古樂府”的詩派——鐵崖詩派即因此而產(chǎn)生,并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古樂府運動”,且一直持續(xù)于明代初期③關(guān)于元未以楊維楨為代表的“古樂府運動”,以及其產(chǎn)生的過程與影響等,具體參見拙著《唐后樂府詩史》第七章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黃山書社2010年版,第269-282頁、第283-298頁。。

而與楊維楨同為“古樂府運動”代表人物的李孝光(1285-1350),不僅在自制新題方面較楊維楨更甚(其“古樂府”題如《黃民尚所藏王若水〈陶令歸來圖〉》《云之陽送人之兄代之》《行則有車送李德章侍尊父入京師》等),而且還于其“古樂府”中有意識地安排了許多“兮”字(也有部分“之”字),如“山有云兮”(《魯氏怡云堂》)、“有車兮涉遠”(《有車送韓從事行縣》)等,并美其名曰“古樂府騷”[7]。這完全是一種特點獨具的“古樂府”。從淵源的角度考察,李孝光的這卷“古樂府騷”,應(yīng)是受了理學(xué)家張載《古樂府》組詩(共九首)影響的結(jié)果,因為其中的《鞠歌行》等篇,即多以“兮”字而為④關(guān)于張載《古樂府》多用“兮”字之實況,具體參見拙著《唐后樂府詩史》第二章第二節(jié),黃山書社2010年版,第68-87頁。;要之,便是與蔡琰《胡笳十八拍》關(guān)系密切。這種“古樂府”較之楊維楨的“鐵崖古樂府”,雖然更具有“新”意,但離唐人(元稹、劉猛、李馀等人例外)所言之古樂府則更遠也更偏。所以,從總的方面講,元季以楊維楨、李孝光為代表的一批“楊維楨式”的“古樂府”(也即“新古樂府”)的問世,則是徹底地顛覆了人們對古樂府的認識。正因此,楊維楨的這類“古樂府”,在明代頗受人們所雅好,如李東陽即為其一。上引李東陽《擬古樂府引》之“元楊廉夫力去陳俗而縱其辯博,于聲與調(diào)或不暇恤”云云,即是對楊維楨“鐵崖古樂府”的一種首肯(“力去陳俗而縱其辯博”),其中雖然也言及了“聲與調(diào)或不暇恤”的缺憾,但卻是無關(guān)宏旨的。故而,李東陽才“間取史冊所載忠臣義士、幽人貞婦奇縱異事”,創(chuàng)作了一組大型《擬古樂府》。

繼李東陽之后,先后執(zhí)“后七子”牛耳的王世貞、李攀龍,以及皇甫汸、李同芳、金圣嘆、袁宏道等諸多詩人,也皆曾以“擬作”之法,創(chuàng)作了數(shù)量不等的古樂府①關(guān)于明代擬古樂府(古樂府)的創(chuàng)作實況,具體參見拙著《唐后樂府詩史》第七章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黃山書社,2010年,第269-282、283-298頁。。但這些詩人的古樂府,既有別于楊維楨、李孝光的“新古樂府”,也不同于李東陽的“擬古樂府”,即其皆屬以樂府舊題而為者。以李攀龍為例,其《滄溟集》所收錄兩卷古樂府,不僅全屬以舊題樂府而為,且不乏《白云謠》《南山歌》這樣的“前樂府”題;而值得注意的是,李攀龍的這兩卷古樂府,還一反元稹、楊維楨、李東陽等人“新古樂府”之“常規(guī)”,即其所述所寫,皆為史事、舊事,而與時事、今事基本無涉。袁宏道有《擬古樂府》組詩,凡十首,皆屬以舊題而為,其中雖有所感懷,且不乏新意,但作者更注重的卻是這組《擬古樂府》的“本事”與“本義”。這種兩“注重”的情況,一直由明未而清初,甚至清中期。這樣看來,可知自元稹、劉猛、李馀等人所興起的“新古樂府”,在經(jīng)歷了宋、元、明時期之諸種變化后,又于明中、晚期之際回到了李白、李賀時期以舊題創(chuàng)作古樂府的文學(xué)“原點”。

四、擬古樂府得失之種種

在三千年的樂府詩(含“前樂府”、漢唐樂府、唐后樂府三大階段)史上②關(guān)于樂府詩史的“三千年”之說,具體參見拙著《中國樂府詩批評史》附于卷首的《幾點說明》一文,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第1-2頁。,因了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的藝術(shù)實踐,擬古樂府(即擬樂府)才得以正式問世于漢、魏之際,由斯時而清中期(清仁宗嘉慶年間),其間約1600年左右,此即擬古樂府發(fā)展的大致時段。在這約1600年中,擬古樂府的發(fā)展主要經(jīng)歷了前后兩個時期,其中以劉猛、李馀創(chuàng)作“樂府古題”、元稹“選而和之”的元和十二年(817)為分界線[8],前者為前期,以曹操三父子、鮑照、李白、李賀等詩人為代表;后者為后期,以元稹、劉猛、李馀、周紫芝、楊維楨、李孝光、李東陽等詩人為代表。前者的擬古樂府創(chuàng)作,實際上就是“以舊題作樂府”,后者之?dāng)M古樂府,雖有舊題,但更多的卻是一些新題,有的甚至全為新題,此即這兩個時期擬古樂府最為本質(zhì)的區(qū)別。綜觀擬古樂府約1600年的演變之況,其于創(chuàng)作、發(fā)展與傳播的歷史進程中,成就既卓,問題亦非少,而正是因了這二者的并存,才使得擬古樂府更為世人所關(guān)注。

前期擬古樂府所獲之成就,要而言之,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1)注重所“擬”樂府題的“本事”與“本義”,這是樂府詩除音樂之外的一項最本質(zhì)、最核心的內(nèi)容。正因此,“題解”樂府者大都在“本事”“本義”上下功夫,如楊雄《琴清英》、蔡邕《琴操》、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左克明《古樂府》等,即無不如此。(2)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這一時期的古樂府,在題材內(nèi)容方面,較之問世未久的新樂府而言,更為寬廣豐富,舉凡病時、傷民、詠史、吊古、感懷、游仙、戀情、軍旅、相思、宴飲、習(xí)俗等,幾乎無所不包,對此,僅曹氏三父子的86題 130首舊題樂府③曹操三父子現(xiàn)存樂府詩數(shù)量為:曹操二十一題二十七首,曹丕十九題二十四首,曹植四十六題七十九首,合計八十六題一三〇首,具體參見拙著《先唐詩人考論》第三章第三節(jié),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93-105頁。,即足可為之證。(3)于創(chuàng)作實踐中,進行了多方面的變革,使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如“以律作古”,即是近體詩在初唐反映于樂府詩創(chuàng)作中的一項重要變化,并對宋、元、明、清諸朝之樂府詩創(chuàng)作以深遠影響。而李白古樂府中之“舊題新事”“舊題翻新”“擬題求變”等創(chuàng)獲④關(guān)于李白古樂府之創(chuàng)獲,具體參見拙作《李白與“古樂府學(xué)”及其批評史意義》,載《李白研究論叢》總第六輯,第36-52頁。,則更是成為了擬古樂府之演變在李唐前期的一種直接反映。(4)推出了多種形式的連章體,如曹操《氣出倡》3首是一種形式,即“雜言體式”;鮑照《擬行路難》18首是一種形式,即“七言體式”;而韓愈《琴操》10首則是又一種形式,即“詩序體式”,乃皆為其例。

后期擬古樂府所獲之成就,其重點則為:(1)制題更具特點。這一特點的存在表明,“擬古樂府”四字之于此期,直接成為了題名或者題名的一部分,如黃庭堅《擬古樂府長相思寄黃幾復(fù)》、李東陽《擬古樂府》100首、胡纘宗《擬涯翁擬古樂府》、袁宏道《擬古樂府》10首等,這是對“擬古樂府”這一名目在藝術(shù)實踐中的公開標(biāo)舉,于當(dāng)時社會各階層對擬古樂府之重視所起的作用,應(yīng)是不可低估的。(2)創(chuàng)制出了一種全新的古樂府題名,此即上所言之“新古樂府”。元稹在元和年間所“和”劉猛、李馀之“樂府古題”19首,以及劉猛、李馀的“樂府古題”之作、方回《木綿怨》①方回的《木綿怨》為作者創(chuàng)制之古樂府題,其“并序”已明言之,可參看。、楊維楨《鐵崖古樂府》、李孝光《古樂府騷》、李東陽《擬古樂府》等,即全屬于“新古樂府”的范疇,其之問世,無疑是擴大了古樂府之?dāng)M題界域的。(3)無論是舊題樂府抑或“新古樂府”,其病時、傷民的成份更重,作者的時代責(zé)任感也更強。如梅堯臣《猛虎行》、周紫芝《公無渡河》、李彌遜《行路難》、袁桷《東門行》,以及楊維楨《苦雨謠》《地震謠》《大風(fēng)謠》《鹽車重》《鹽商行》《食糠謠》等,即皆為這方面的代表作。(4)以詠史為重點的創(chuàng)作實況。以詠史為題材的古樂府歷代皆有,但此期之詠史古樂府,卻成為了詠史樂府詩史上的一座高標(biāo),且直接影響著有清一代詠史樂府創(chuàng)作高潮的到來,而宋澤元所編之《四家詠史樂府》,即是對此最好之例證。此書共選編了楊維楨、李東陽、尤侗、洪亮吉四人的詠史樂府778首,其中,楊維楨365首、李東陽100首、尤侗100首、洪亮吉213首。因此之故,楊維楨等4人即成為了樂府詩史上的“詠史樂府四大家”。

以上所論,雖有前后期之分,但其中并無重合之處,這一實況表明,擬古樂府在其發(fā)展與演變的過程中,所獲成就是相當(dāng)之多的,這對于助推1600年間樂府詩的繁榮與發(fā)展,顯然是起到了相當(dāng)大的影響與作用的。雖然如此,但擬樂府在其發(fā)展與演變的過程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有的還較為嚴重,為便于認識,下面茲例舉兩端,以窺其一斑,具體為:

第一,關(guān)于部分“新古樂府題”的問題。擬古樂府中的“新古樂府”之題,如元稹《夢上天》、方回《木棉怨》①、楊維楨《鴻門會》、李孝光《雙松圖》、李東陽《筑城怨》等,因大都為作者所創(chuàng)制,“無復(fù)依傍”,本為新題,似不得稱為“樂府古題”。而以之創(chuàng)作的樂府詩,也自然是不得稱之為擬樂古府的。所謂“擬古樂府”,本是指以樂府舊題“仿”“擬”之古樂府,若為新題,則就應(yīng)歸類于新樂府。正因此,李東陽的《擬古樂府》100首,即多為時人與后人所批評,如馮班《鈍吟雜錄·古今樂府論》即其為例。該文有云:

李西涯作詩三卷(指《懷麓堂集》之《擬古樂府》二卷與《詩稿后》之《古樂府》一卷——引者注),次第詠古,自謂樂府。此文既不諧于金石,則非樂也;又不取古題,則不應(yīng)附于樂府也;又不詠時事,如漢人歌謠及杜陵新題樂府,直是有韻史論,自可題曰史贊,或曰詠史詩,則可矣,不應(yīng)曰樂府也?!餮闹~,引繩切墨,議論太重,文無比興,非詩之體也。[9]

其中的“又不取古題,則不應(yīng)附于樂府也;又不詠時事……不應(yīng)曰樂府也”云云,即已將問題說得相當(dāng)清楚:既然“不應(yīng)曰樂府也”,自然就更不得稱其為擬古樂府了。此為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有不少新題純?yōu)椤半s言題”,如楊維楨《蔡君健五世家慶圖詩》、李孝光《黃民尚所藏王若水〈陶令歸來圖〉》等,因與古樂府的命題規(guī)律毫不相干,而成為了一種地道的古體詩題。

第二,關(guān)于古樂府的“擬作”問題。古樂府雖然與音樂密切相關(guān),但其曲辭卻是頗講究作法的,因之,后人擬作古樂府者,理應(yīng)按其作法以為,而不得進行大的“變化”,否則即不得稱為“擬”或者“擬作”了。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一,在論及擬古樂府的作法時,曾如是寫道:

今欲擬樂府,當(dāng)先辨其世代,核其體裁,《郊祀》不可為《鐃歌》,《鐃歌》不可為《相和》,《相和》不可為《清商》;擬漢不可涉魏,擬魏不可涉六朝,擬六朝不可涉唐,使形神酷肖,格調(diào)相當(dāng)。即于本題乖迕,然語不失為漢、魏、六朝,詩不失為樂府,自足傳遠。[10]

在這段文字中,胡應(yīng)麟分別就擬古樂府所涉之“世代”“體裁”“本題”等進行了討論,認為“擬漢不可涉魏,擬魏不可涉六朝,擬六朝不可涉唐”,而實際的情況是,不少擬古樂府的作者,大都以“自說自話”的方式在進行著古樂府的擬作,因而自然就會遭到時人與后人的非議,如李攀龍即為其一。李攀龍《滄溟集》收古樂府凡兩卷,且皆為漢、魏樂府古題,但因未能依古樂府之作法而為,故錢謙益于《列朝詩集·李按察攀龍》之李攀龍小傳中,乃大加指責(zé),認為:

其擬古樂府也,謂當(dāng)如胡寬之營新豐,雞犬皆識其家。寬所營者,新豐也,其阡陌衢路未改,故寬得而貌之也。令改而營商之毫,周之鎬,我知寬之必束手也?!孜遄侄鵀椤段屉x》,易數(shù)句而為《東門行》《戰(zhàn)城南》,盜《思悲翁》之句而云“鳥子五,鳥母六”,《陌上?!犯`《孔雀東南飛》之詩句而云“西鄰焦仲卿,蘭芝對道隅”,影響剽賊,文義違反,擬議乎?變化乎?[11]

在明、清兩朝的詩話著作中,類似于胡應(yīng)麟《詩藪》、錢謙益《列朝詩集》作者小傳對擬古樂府之批評者,還有很多,恕不一一贅述。此則表明,無論是就擬古樂府的成就、特點而言,抑或其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而論,對于擬古樂府的得與失,都是需要認真總結(jié)與歸納的。因為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在其歷史的發(fā)展長河中,更為全面、翔實、系統(tǒng)地認識樂府詩與擬樂府的關(guān)系,以及各自之成就與特點。

猜你喜歡
楊維楨樂府詩樂府
樂府詩中發(fā)展出早期敘事詩
《樂府新聲》2021年(第39卷)總目錄
樂府詩
倪瓚 楊維楨 “潔”與“臟”的故事
品讀樂府
周志高
徐利明
逼我做官,我就跳海
《樂府三首》
《傳奇匯考》《樂府考略》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