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粉玲 史雙院 付 磊 郭 璞 李景芳
寬行密植,是果樹省力化栽培的新模式之一。梨樹傳統(tǒng)栽培模式,樹形高大復(fù)雜,管理勞動強度大,封行后也不利于機械進入,生產(chǎn)成本高,效益差。為此必須從規(guī)范化生產(chǎn)入手,充分利用梨“新品種、新技術(shù)、新模式”,進行寬行密植標準化栽培,提高果農(nóng)收益。
1.1 品種搭配
1.1.1 品種選擇 主栽品種:玉露香;搭配品種:紅香酥、秋月梨、圓黃梨、早酥蜜等。
1.1.2 授粉樹配置 授粉樹占比在15%以上,與主栽品種配比為1∶1~3,間隔1~3行定植,相互授粉;配置比例較小時,應(yīng)采用梅花式定植。新高、愛宕、黃金梨、新梨7號等品種,不能作為授粉品種。
1.2 建園密度 采用寬行密植和高光效小冠樹形栽培模式的株行距宜1~2.5 m×3.5~4.5 m。
1.3 園地準備
1.3.1 土壤改良與耕翻起壟 春栽的園地宜上年秋末冬初整地;秋栽的園地宜夏季整地。每畝撒施優(yōu)質(zhì)腐熟土肥4000~5000 kg,加微生物菌劑60~80 kg和過磷酸鈣70~80 kg。進行全園耕翻耙平,沿行向起壟,壟寬100~120 cm,壟高20~30 cm。
1.3.2 挖定植坑 按確定的株行距沿行向定點挖坑,深、寬度 40~50 cm,熟土、生土分開堆放。
1.4 苗木準備與處理
1.4.1 苗木標準 依據(jù) GB 15569、NY 475和NY/T 2282的規(guī)定,選擇杜梨作基砧,要求品種
純正,苗高1.5 m以上,接口愈合良好,接口上方10 cm處的直徑達到1 cm以上,具有5條以上20~30 cm長的側(cè)根,苗齡為2~3年。
1.4.2 苗木預(yù)訂 提前1年向具有資質(zhì)的規(guī)范苗圃預(yù)訂所需梨苗。明確品種、砧木、苗木規(guī)格及苗木出圃時間等要求。
1.4.3 苗木沙藏 苗木運回后,應(yīng)及時栽植;若待栽時間較長應(yīng)對苗子進行假植,即選擇背陰處挖深、寬35 cm左右的假植條坑,一層樹苗埋一層濕沙土,將樹苗根系全埋并澆少量的水滲實。
1.4.4 栽前修剪 剪齊粗度0.3 cm以上的挖斷側(cè)根;剪除嫁接口部位的殘樁,解除嫁接口處塑料綁條;剪除樹干上的所有細弱側(cè)枝,注意預(yù)備留枝的帶分枝的大苗除外。
1.4.5 浸泡處理 栽前應(yīng)將苗木整株放入清水浸泡12~24小時,再用生根劑或70%多菌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中快速處理根系,促愈、生根、滅菌。
1.5 栽植
1.5.1 時期 秋栽宜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進行,入冬前應(yīng)采取根頸處堆培高約30 cm的土堆、樹干涂白、套袋等保護措施。春栽宜在土壤解凍后至萌芽前進行。
1.5.2 方法 栽植深度與苗木在圃內(nèi)土印一致或略深3 cm左右。先將樹苗提放在定植坑中央扶正,縱橫標齊,再在根系周圍填表土與肥料混合物并輕輕提苗舒展根系,邊填埋、邊踏實。后填底土,培土至根頸部位,扶正苗干,用腳踩實,做好樹盤。
1.6 栽后管理
1.6.1 定干 定干高度0.9~1.2 m,剪口芽應(yīng)留在迎風方向,摳除剪口芽下第1~2芽,涂抹封剪油或漆等保護。
1.6.2 灌水與覆膜 栽后及時灌飽水,待水下滲后繼續(xù)回填蓋土至嫁接口露出地面5~10 cm,然后沿行向通行覆蓋透明地膜保墑增溫,促進成活和生長。
2.1 土壤管理
2.1.1 深翻改土 秋季,結(jié)合施基肥同時進行擴穴深翻改土,深、寬度約50 cm,下部回填秸稈、樹葉等。
2.1.2 中耕除草 灌水或降雨后,樹盤及時中耕除草,深度 5~10 cm。
2.1.3 生草栽培 采取行內(nèi)清耕或覆蓋,行間種植綠肥或生草栽培。如毛葉苕子、箭舌豌豆、黑麥草、紫云英、鼠茅草、三葉草或雜草等。當草長高30 cm左右時,刈割覆蓋樹盤。
2.1.4 樹盤覆蓋 春季或越冬前用麥糠、麥秸、玉米秸、稻草等覆蓋于樹盤上,厚度15~20 cm,其上零星壓土防風防火,連覆2~3年后翻入地下深埋,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
2.2 施肥
2.2.1 基肥 秋季果實采收后施入,畝施有機肥 3000~5000 kg或油渣 100~150 kg,磷酸二銨50~60 kg。采用條狀溝、放射狀溝或撒施法施入,將肥料與表土攪勻填埋溝中下部,上覆底土。溝施深度 40~50 cm,撒施深度 20~30 cm,施肥后灌足水。
2.2.2 追肥
1)時期、種類。每年3次,萌芽前10~15天追施,以氮肥為主;花芽分化和果實迅速膨大期,以高鉀復(fù)合肥為主;采果后以高氮復(fù)合肥為主。施肥量以目標產(chǎn)量和土壤肥力確定。采用淺溝施或點狀穴施,深度15~20 cm。追肥后及時灌水。提倡配方施肥和肥水一體化施肥。
2)根外追肥。每年根外追肥4~5次,結(jié)合病蟲防治進行或單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噴施尿素;6月中下旬后,以磷、鉀、鈣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為主。
2.3 水分管理
2.3.1 灌水 全年4個關(guān)鍵時期,即萌芽前、花后、果實膨大期、土壤封凍前。采用溝灌、畦灌、滲灌、滴灌或微噴灌等。果實接近成熟時應(yīng)控制灌水,忌大水漫灌。
2.3.2 排水 低洼園地梨園要設(shè)置排水系統(tǒng),雨季和大水漫灌時,積水要及時排出。
3.1 細長紡錘形樹形結(jié)構(gòu) 干高60~70 cm,樹高3~3.2 m,中央領(lǐng)導干強壯直立,其上螺旋輪生分布25~35個小主枝或大中型枝組,枝間距保持15~20 cm,主枝或大中型枝組角度小于或等于90°,與同部位中心干粗度比3∶1。
3.2 細長紡錘形整形修剪
3.2.1 幼樹期 1~3年,中干或領(lǐng)導干短截,其上和主枝、輔養(yǎng)枝延長頭上的競爭枝、輪生枝和對生枝一律疏除,保持單軸直線延伸。從主干60~70 cm處往上相距15~20 cm選留枝干比1∶2~3的枝條緩放,枝與枝螺旋上升插空排列,主枝以長放、疏除為主。春季萌芽前后在領(lǐng)導干上應(yīng)發(fā)枝部位刻芽促枝,分枝都不短截,疏除強旺競爭枝、直徑超過著生部位中干1/2的主枝,臺剪以枝換枝。
3.2.2 初果期 4~5年,萌芽前后領(lǐng)導干繼續(xù)刻芽補枝,其上發(fā)出的新枝,相距15~20 cm留1枝,其余疏除。中干延長頭在其當年生枝次飽滿芽處剪截,當樹高已超過3 m的長放緩勢促花結(jié)果,以果控冠,頂端彎曲后回縮至較弱的發(fā)育枝處繼續(xù)長放以控制樹高。對中心干側(cè)生分枝,去除直徑超過2 cm的大枝,競爭枝一律疏除,保持單軸延伸,成花后留夠花芽剪截。
3.2.3 盛果期 成形后的細長紡錘形,保留25~35個均勻著生在中干上的主枝。此時需疏除過大的輔養(yǎng)枝,回縮主枝上著生的較大枝組,更新改造成小型結(jié)果枝組,保持緊湊樹形,解決通風透光問題。疏除樹冠外圍和中上部過密枝條,改善光照條件。采取先放后縮方法培養(yǎng)更新結(jié)果枝組。徹底疏除枯死枝、細弱枝、過密枝、下垂枝和病蟲枝等。
4.1 ?;ū9?/p>
4.1.1 補栽或高接授粉樹 對授粉品種配置不合理和缺少授粉樹的梨園,按配置比例補栽或高接授粉品種。
4.1.2 輔助授粉
1)放蜂。開花前 2~3 天,畝投放 100~150 頭壁蜂或5~10畝投放1箱蜜蜂,借蜂授粉。
2)人工輔助授粉。于初花期至盛花初期人工輔助授粉,上午8:00—10:00進行。初果園,采用人工對花、毛筆點授、花粉袋撒粉等方法授粉;成齡園,采取噴粉器噴粉,用1份純花粉混加20~30份填充物后對花噴授;液體噴授,即 1 kg水加入 2 g花粉、100~150 g糖、1~2 g硼砂或硼酸配制成花粉水懸液,用噴霧器對花噴授。
3)噴施?;ū9麆3趸ㄆ谥潦⒒ㄆ?,噴施1次200 mg/kg赤霉素+0.2%硼砂+2%蔗糖。
4.2 疏花疏果
4.2.1 疏花 顯蕾期,大果型、中果型和小果型品種按花序間距(分別為 25~30 cm、20~25 cm、15~20 cm)疏花。
4.2.2 疏果定果 盛花后2~4周開始疏果,15~20天內(nèi)結(jié)束。先將畸形果、小果、圓形果和病蟲果疏除,疏果時用剪刀在果柄處剪掉即可。留縱徑長的果,疏掉縱徑短的果;每花序自外而內(nèi)留第1至第3序位的1個果實,若花芽量不足可留雙果調(diào)節(jié)。
4.3 果實套袋
4.3.1 選擇果袋 褐色或黃白色品種宜選用內(nèi)黑外灰黃的果袋。生產(chǎn)綠色或淡綠色的產(chǎn)品宜選用內(nèi)外淺黃色或外黃內(nèi)白的專用果袋。紅色品種宜選用單層白袋或單層黃袋。
4.3.2 準備工作 在實施夏剪和定果工作的基礎(chǔ)上,套袋前1~2天,全園細致均勻噴1次殺蟲、殺菌劑并加鈣肥。
4.3.3 時間與方法 謝花后15~35天于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套袋為宜。套袋時,先用手撐開紙袋為桶狀,將幼果套入并懸在袋中,果柄置于袋子開口下沿處,再將袋口折疊,最后用扎絲沿袋口旋轉(zhuǎn)1周扎緊袋口。
4.3.4 除袋 紅色品種為了增色,可在采收前10~15天除袋。其他品種不需除袋。
5.1 防治原則 貫徹“預(yù)防為主,綜合防控”的方針,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基礎(chǔ),推廣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按照病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shù)。
5.2 主要病蟲害
5.2.1 病害 包括黑星病、干腐病、輪紋病、褐斑病、銹病、白粉病等。
5.2.2 蟲害 包括梨木虱、蚜蟲、葉螨、食心蟲、卷葉蟲、椿象、金龜子、梨莖蜂、梨星毛蟲等。
5.3 綜合防治方法
5.3.1 加強植物檢疫 按照 GB 15569的規(guī)定,對接穗、種苗和果實等進行嚴格檢疫。
5.3.2 農(nóng)業(yè)防治 選用抗性砧木和品種。加強土肥水管理??茖W整形修剪,剪除病蟲枝。合理負載,增強樹勢,給果實套袋。清除枯枝落葉,刮除樹干翹裂皮和枝干病斑,集中深埋。
5.3.3 物理防治 春季在樹冠上掛黃板,防治梨莖蜂;懸掛誘蟲燈誘殺金龜子和鱗翅目害蟲等。開花前園內(nèi)設(shè)置糖醋液盆誘殺。4月上中旬在樹干上纏1周粘蟲膠帶,以粘殺出土上樹的越冬代害蟲。8月中下旬,在樹干纏綁誘蟲帶,以誘捕下樹越冬害蟲等。
5.3.4 生物防治 應(yīng)用昆蟲性誘劑誘殺卷葉蛾、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等害蟲。利用捕食螨、瓢蟲捕殺紅蜘蛛、蚜蟲等害蟲。用生物農(nóng)藥如滅幼脲、BT乳油、阿維菌素等防治梨小食心蟲、卷葉蛾、蚜蟲、紅蜘蛛等。用多氧霉素、多抗霉素、農(nóng)抗120等防治梨黑星病、斑點落葉病等。果園養(yǎng)雞,除蟲滅草。
5.3.5 化學防治及注意事項 按照GB/T 8321和NY/T 2157的規(guī)定執(zhí)行。允許使用礦物源、生物源和高效低毒化學農(nóng)藥,有限度地使用中毒農(nóng)藥,禁止使用劇毒、高毒和高殘留農(nóng)藥。
1)加強梨園主要病蟲的預(yù)測預(yù)報。掌握其發(fā)生消長規(guī)律,抓住關(guān)鍵時期用藥。如桃小食心蟲的防治,地面施藥適期應(yīng)在其出土盛期,樹上防治則在其出土盛期后17~20天,或誘蛾量達到高峰1~2天后為宜。山楂葉螨第1次防治在麥收前,當百葉平均有蟲2頭時進行。卷葉蛾在卷葉株率達到1%時噴藥防治,并可兼治蚜蟲。干腐病以晚秋和早春刮皮后涂抹藥劑防治為宜。早期落葉病應(yīng)在病葉率達到2%~3%時立即噴藥防治。
2)嚴格執(zhí)行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每種農(nóng)藥每年最多使用2次,最后一次施藥距離采收期的安全間隔期應(yīng)在20天以上。注意不同農(nóng)藥交替使用和合理復(fù)配混用兼治多種病蟲,盡量減少施藥次數(shù)和施藥量。
6.1 適期采收 采收時期依據(jù)果實生育期、成熟度、用途、市場供應(yīng)等而定。當梨果面變色呈顯該品種固有色澤,果肉由硬變脆,果梗易和果臺脫離,種子變褐色時,即可采收。
6.2 采收方法 分批采收。成熟采收時帶果柄一起摘下,輕拿輕放減少碰、刺、壓、磨等機械傷害,保留完整果梗。套袋梨應(yīng)晚采7~15天,采果時連同紙袋一塊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