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跨文化傳播中的倫理缺失及全球倫理的構建*

2018-02-09 21:07楊小彬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跨文化倫理文化

■ 謝 丹 楊小彬

跨文化傳播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發(fā)生的信息傳播與文化交往,它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社會等多個領域。習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指出,“人類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持續(xù)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①。隨著歷史進程的不斷推進,人類進入了全球化時代,全世界人類的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不同文化間的跨文化傳播也在全球事務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居住于地球村中的人們基于命運共同體的意愿需要加強各國、各民族文化圈的對話和互動。

隨著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跨文化傳播已成為地球村村民們的生活常態(tài),跨文化傳播中日益顯現的倫理缺失問題也引起了更多的關注。如何實現跨文化傳播中文化多樣性的和諧統(tǒng)一,如何構建全球倫理問題是國內外學者討論的熱點。杜維明認為儒家倫理比抽象的普世主義更適合于全球倫理的構建,因為儒家倫理可以體現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統(tǒng)一②。單波認為只有相互尊重、達成共識,才能回避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沖突,實現和平③。李小川等指出跨文化傳播倫理機制應該至少包括公平、自由、寬容三要素④。單波將道德理性導入跨文化傳播研究,認為跨文化傳播可以為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中人建立文化共識,但是其倫理性也受到文化普遍主義和文化相對主義的巨大挑戰(zhàn)⑤。孫英春等指出當今世界全球化和本土化相互沖突又相互并存,這使得構建全球倫理的可能性受到挑戰(zhàn)⑥。孫志方等指出全球倫理的構建離不開中國傳統(tǒng)倫理的貢獻,認為“惟有‘和而不同’的倫理精神才能引領人類構建全球倫理”⑦。

一、跨文化傳播中的倫理缺失

1.對異質文化的抗拒和排斥

文化是指導個人行為與引導個人成為團體一分子的一組共同分享的符號系統(tǒng)。由于信息的傳播者和受眾都是依靠自身的文化系統(tǒng)(包括語言)對信息進行編碼和解碼,因此無論是哪種性質信息的傳播都必然打上文化的烙印。在跨文化傳播中,最容易引起矛盾和沖突的就是文化的差異?;蛘哒f,文化的異質性是引起跨文化傳播中的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是抗拒、排斥的核心因素。

我們應該看到,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史上,多樣性是其基本特征。多樣性就意味著差異,差異就需要交流和溝通。在交流和溝通中相互了解、理解,從而達到借鑒、融合。在跨文化傳播中,當人們面對這些文化的差異性,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思維上或者理性上,有些信息的受眾可能會表現出跨文化傳播的意識,傾向于尊重他人文化的主體性,試圖理解他人的文化、信念和行為方式,如“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堅決捍衛(wèi)你發(fā)表觀點的權利”“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特性”“保持文化的多樣性”等。但實際上,心理上或行為上自覺或不自覺地會表現出對異質文化的猶豫、徘徊,從而可能導致文化間的誤解和扭曲。有的人會堅信本文化的優(yōu)越性,對異質文化一開始就采取抗拒、排斥的心態(tài),采取各種方式阻礙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無論是以上哪種選擇都不符合平等、自主的人類基本倫理標準。

對異質文化的抗拒和排斥、對文化交流的抵制都是缺乏平等、自主、寬容、自信等人類基本倫理規(guī)范的表現,都將阻礙人類文明良性的互動和發(fā)展。

2.個體文化歸屬感的缺失

文化首先是特定人群的文化,它指導文化中人的價值觀的形成、信念的生成及日常行為。每個文化賦予了文化中人獨特的編碼、解碼程序。而文化中人也由于共享了這樣的程序而形成文化身份(identity)和身份認同(identification),從而接受這套編碼系統(tǒng)中對與錯的判斷標準,即倫理。文化賦予文化中人以個體道德,使其擁有明確的方向感,指引其判斷什么是好的、對的、有價值的,并最終決定其行為。當信息的互動不再受到物理時空的限制,信息的受眾要面對來自不同文化的海量信息,甚至有可能成為文化旅居者(sojourner)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文化。信息的受眾或文化旅居者需要逐漸感知信息,并適應和接受信息所帶來的異質文化。但在跨文化傳播的實踐中,其文化身份又會對其適應的過程產生阻礙。文化旅居者根深蒂固的本文化的指向性又讓他們自然地根據自己所屬文化的意義系統(tǒng)理解行為,往往表現出自己所屬文化的優(yōu)越性,從而導致文化沖突的加劇,引發(fā)“文化休克”現象的發(fā)生。

跨文化傳播中的倫理缺失在個體日常生活交往層面的體現在于,在跨文化傳播所帶來的多元文化并存、互動和交融的條件下,個體都面臨著文化身份認同的困難、文化屬性的界限模糊、文化意義符號系統(tǒng)混亂的困局。實際上,個人文化身份越是牢固,這種混亂局面所帶來的“文化休克”將會越嚴重。旅居者會感到焦慮、不安,他們感覺既不屬于他國文化,與自己原本所屬文化的聯系又日益遠淡,文化沖突讓他們的文化身份陷入迷茫。人們表面上擁有最基本的不受侵犯的選擇權,可以自主地拓展文化視野、自主地選擇文化屬性,但在實際的跨文化實踐中往往表現出相互冷漠、相互歧視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進一步加劇文化沖突,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讓個體很難找到文化歸屬感。

3.信息傳播的失衡

當資本成為一種重要力量在全球流動,西方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在跨文化傳播中存在著信息和文化產品傳播的嚴重失衡。傳播活動的特點之一就是其“系統(tǒng)性”,也就是說傳播活動總是發(fā)生在特定的背景或系統(tǒng)中,傳播的方式、內容以及信息所包含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跨文化傳播就更是如此。跨文化傳播必然深深帶上政治、經濟、教育等因素的印記。由于這些客觀因素的影響,跨文化傳播中的倫理缺失體現在信息傳播失衡所帶來的文化霸權。

這種文化霸權體現在信息傳播的單向流動、信息傳播內容不平衡和傳播媒介的發(fā)展不平衡上面。由西方主導的經濟全球化進程決定了跨文化傳播中,信息傳播大都是由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單向流動,發(fā)展中國家很難向發(fā)達國家發(fā)聲,即使發(fā)聲,也會被西方世界選擇性忽略。另外,在傳播內容上,發(fā)展中國家也受到發(fā)達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價值觀的滲透和影響,從而自覺不自覺地受到西方所謂的普世文化價值觀的影響,甚至是控制。最后,在自媒體和流媒體盛行的時代,傳播主體和受眾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跨文化傳播逐漸轉變?yōu)槿巳硕伎梢詤⑴c的活動,但是由于傳播媒介的發(fā)展不平衡,信息落差導致了知識嚴重分離和貧富過度分化⑧。很多時候新媒體上面的海量信息真假難辨,甚至是謠言滿天飛,跨文化傳播的倫理底線被一再突破,日漸摧毀著人們之間的互信和共贏共享的倫理信念。

文化霸權是霸權主義在文化領域的突出反映,其意圖是對文化的控制。跨文化傳播中表現出來的混亂感、不均衡、不合理違背了人們想象中的信息自由流動、平等互動對話、尊重多元主體、保持本土特征、實現共同繁榮的跨文化傳播中的倫理規(guī)范。如何尋求平等對話、尊重多元文化、保持文化個性已經成為當代跨文化傳播中急需要解決的倫理問題。

二、跨文化傳播全球倫理構建的可能性

面對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傳播的倫理缺失,人類該如何應對?究竟有沒有一個普適的全球倫理能指導跨文化傳播的行為,從而改善當前的倫理缺失?對于這個問題,學界至今還未有定論。部分學者對此持悲觀態(tài)度,如單波認為,“每一個人都是根據自己所屬的文化共同體的價值觀來理解這些倫理準則,因此,所謂的全球倫理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只是一種愿景式的“道德烏托邦”⑨。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這一“道德烏托邦”終有一天會實現,如孫英春等將視線聚焦在東亞傳統(tǒng)上,認為構建區(qū)域文化共同體有益于區(qū)域內部的對話與合作,也有益于為全球倫理提供更具普適性的內涵。李小川等從現實意義、歷史發(fā)展、文化自身和社會環(huán)境四個方面論述了跨文化傳播倫理機制構建的可能性。徐鳴等也從人類的普遍心理基礎、現有的思想理論基礎以及社會發(fā)展需求三個方面分析了構建新媒體時代跨文化傳播全球倫理的基礎。

在這個問題的爭論中有兩種立場——文化相對主義和文化普世主義。文化相對主義是從一種哲學觀點中來的。這種觀點認為,什么樣的行為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樣的行為是好的、什么是壞的,這些都不是絕對的,而是變化的和相對的。文化普世主義認為,不論何種環(huán)境與文化,應該存在著適用于所有文化的普遍道德準則。道德定律需要所有人來遵守,而不是僅僅針對某些特定文化群體。這種對于道德的普世態(tài)度可以在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著作中找到??档聢孕?如果一個人想讓自己的行為在道德上是正確的,那么他就必須有能力將他的語言或行動變成普遍的法則。與文化相對主義一樣,文化普世主義也強調了確定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于所有文化的跨文化道德標準是多么困難。

全球倫理的興起根源于解決全球問題的迫切,它是全球化的表征之一,同時也服務于全球化的具體實踐。1993年第二次世界宗教議會通過了世界歷史上第一份《全球倫理宣言》,標志著人類意識到全球倫理意識推向全球倫理規(guī)范的迫切性。而且全球倫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會隨著全球問題的日益發(fā)展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構建全球倫理的理論依據是什么呢?李·威爾金斯通過神經科學研究檢驗了世界主義理論。在他的模型中,即使是與經驗相聯系的道德推理也被視為是人原本就有的——通過這么多年進化發(fā)展的人類,已經有了一種原始的辨析對與錯的認知感。李·威爾金斯從生物遺傳的角度為人類道德感的普遍存在進行了分析,這為跨文化、跨種族的世界主義倫理的推廣提供了一個依據。杜維明認為,儒家思想的“己立立人”“推己及人”和“成己成人”、以“亦此亦彼”取代“非此即彼”的思路,亦是全球倫理的一種詮釋。

建立跨文化傳播全球倫理的可能性還來自于文化的特點之一:文化是動態(tài)變化的。每個文化的道德倫理都是在相對孤立的環(huán)境里發(fā)展起來的,是各個國家和民族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反映著該文化特有的行為方式和價值理念。但隨著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不斷改變,全球化不斷加深,每個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其他文化的影響。諸如人口的增加、技術的革新等因素每時每刻都在迫使人們對其做出反應,因此變化不可避免。雖然文化的許多部分都可能發(fā)生變化,但文化的深層結構卻很難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很難但并非不可能,也不意味著不應該。文化確實是變化的,道德倫理也確實是變化的。如果文化和倫理道德的變化是為了讓文化中人能更好地在這個地球村生存,那么為什么不使這些變化朝著所有人,或者說絕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認同的方向發(fā)展呢?

世界上的許多宗教都在某些方面對其成員有著相同的教導。各種各樣的“黃金法則”在任何一種文化中都可以找到,雖然用詞不同,但其中包含的道理是一樣的。佛教中的“如果你覺得自己會受到傷害,就不要那樣去傷害別人”,基督教中的“我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猶太教中的“你不喜歡的不要對別人去做,這才是法則,其他的都是評注”,美國土著的“尊重所有的生命是最根本的”,這些都和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謀而合。我們應該堅信,盡管文化上有差異,但某些特定的道德行為是無法被寬容的,某些特定的道德底線是不能被突破的,因此仍然存在一些適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文化的普遍倫理準則。換句話說,探尋一些適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文化的普遍倫理規(guī)范成為可能。

三、跨文化傳播全球倫理規(guī)范的構建要素

跨文化傳播全球倫理要求傳播主體和受眾跨越國家或民族的局限,不僅對傳播主體文化負責,也要對全球傳播受眾負責??缥幕瘋鞑ト騻惱響摫小笆澜绱笸⑺暮R患摇钡睦砟顐鞑惱?促使傳播者為更好地反映全球的多元化、促進不同文明間的相互理解而不懈努力。

1.平等、自主是構建跨文化傳播全球倫理規(guī)范的基本準則

平等、自主是人際傳播、國家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基石。在跨文化傳播中,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國與國之間的平等是全球倫理賴以存在的道德依據,離開了平等,就不會有相互尊重和相互溝通,更沒有互利互惠。只有全人類都深刻地認識到了平等的重要,都意識到應該在一種真正平等的基礎上建立一種相互合作關系,全球倫理才有可能最終建立。

跨文化傳播主體在地位、權利上都是平等的。同時,跨文化傳播的公平理念主要應該強調的是權力和義務、利益和負擔在相互關聯的不同文化傳播主體之間的合理分配或分擔。文化權利是人權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每個人都擁有表達自己的思想及進行創(chuàng)作和傳播自己的文化產品的權利。只有充分保護各民族的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民族平等,才有可能保障每個人都擁有自主使用、創(chuàng)造、傳播本民族主張的權利。每個傳播主體都應該承擔起平等傳播各國民族性文化的義務,都應秉承平等的準則真實地、合理地傳播各民族文化信息和產品,分擔促進不同文化體系的理解和融合的責任和重任。只有所有跨文化傳播的主體都能理性地用平等、自主原則來約束自己的傳播行為,并賦予其他傳播主體以同樣的平等、自主性,跨文化傳播才能避免文化霸權等倫理缺失現象。

2.寬容、互重是構建跨文化傳播全球倫理規(guī)范的基本理念

人最基礎的道德品質是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同樣,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一個不尊重自己民族和國家、不尊重別的民族和國家的人,很難說他是有道德的人。尊重是人類各民族在漫長歷史發(fā)展中逐漸積淀形成的基本倫理規(guī)范,這個全球共識的倫理原則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

世界的精彩美妙之一就在于每個個體都是不同的,都各有所長,文化亦是如此。每種文化中的價值、信仰、倫理道德、藝術、制度、習俗等都是每個國家和民族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為適應環(huán)境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些文化要素具有個體性、保守性、排它性和漸變性等特征。當這些不同屬性的文化發(fā)生互動時,最需要的就是一種彼此寬容、彼此尊重的心態(tài)?;谄降鹊木穸憩F出的對不同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的容忍、尊重是文化間溝通和交流的前提。由于文化的差異性,兩種文化的碰撞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一種文化征服另一種文化,這種可能帶來的必然是一種文化的逐漸消亡;第二種是彼此借鑒、互相交流??缥幕瘋鞑サ哪康漠斎皇谴龠M文化間的對話與交流。只有尊重文化的差異性,對不同于自己的文化屬性表現出寬容心,這種交流和對話才能成為可能。

在多元文化格局中,每一種文化都應該得到平等的獨立發(fā)展機會。我們要承認、尊重文化的多樣性,要協(xié)調多元文化之間的復雜關系,要反對文化霸權的擴張,要促進各種不同文化的和諧發(fā)展。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要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真正實現寬容、互重,各國政府和社會團體以及世界組織等還須大力提倡和宣傳。只有這樣,這種跨文化傳播全球倫理規(guī)范的基本理念才能指導人們的傳播行為,人與人、國與國、文化與文化之間才能進行更好的交往和互動。

3.共存、共贏是構建跨文化傳播全球倫理規(guī)范的基本目標

自然界的生存需要遵從自然法則,人類社會要有序地生存和發(fā)展同樣也要遵從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特別是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早已突破文化的界限,任何國家、民族在考慮生存、發(fā)展問題的時候必須將其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放置于全人類的大環(huán)境中。共存、共贏也不只是一種概念,它早已成為每個地球村的村民所不得不面對的生活現實。人們在經濟上互相依靠,共同創(chuàng)造財富;政治上互相制約,共同維護和平;文化中互相融合,共同實現繁榮;科技中互相借鑒,共同創(chuàng)新發(fā)明。共存、共贏已經成為這個全球化時代的主題,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

每一種民族文化都是獨特的,所以作為一種價值而言,它們均處于平等的地位,對于這一或那一民族本身說來,都是同樣重要的,對于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形成、持續(xù)推進都是不可缺少的。在跨文化傳播活動中,文化中人感知到異質文化,并懷著理解的心態(tài)進入、了解、理解異質文化,在異質文化中反觀自身的文化,在本文化和異文化的對比碰撞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這就是每個文化發(fā)展的過程。多元文明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為文化共同體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我們不否認共同體成員的個體自由,而是要強調個體的自由不能與共同體存在和發(fā)展的要求相抵觸,并且個體的自由也只有借助共同體才能更好地實現。既保持自身文化的傳統(tǒng),又吸納其他文化的精華,使本土文化順應時勢變遷,不斷調節(jié)發(fā)展軌跡,洋溢著生生不息的活力,這才是全球化時代文化發(fā)展、繁榮的必由之路?;诠餐幕瘍r值觀的國家更容易達成共識,從而能更好地實現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合作,由文化共同體上升為政治共同體、經濟共同體,最后成為命運共同體。實現各種文明的共存、共贏,這就是文化與價值觀在現代社會生態(tài)中所釋放出的巨大內在力量。

面對跨文化傳播中的倫理缺失,我們必須綜合全人類的價值觀念,通過探尋跨文化傳播之中內在的倫理需求,建立起一種以道德共識為基礎的全球倫理,以指導跨文化傳播的實踐,為全球信息互動和文化交往提供安全感、穩(wěn)定性和可預見性。當然,這是一項艱難的任務,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但我們相信,只要全人類都踐行平等、自主的準則,秉持寬容、互重的理念,一定能實現全球的文明共存和共贏,一定能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目標。

注釋:

① 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民日報》,2017 年1月20日,第2版。

③⑨ 單波、王金禮:《跨文化傳播的文化倫理》,《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年第1期。

⑤ 單波:《跨文化傳播的問題與可能性》,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91頁。

⑦ 孫志方、董興:《全球倫理的興起及其影響》,《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

⑧ 白奇峰:《新媒體語境下跨文化傳播倫理困境與建構原則分析》,《新聞研究導刊》,2016年第17期。

猜你喜歡
跨文化倫理文化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yǎng)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誰遠誰近?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醫(y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婚姻家庭法的倫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