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棗莊職業(yè)學院 創(chuàng)業(yè)園,山東 棗莊 277800)
中國工匠精神有一個孕育、發(fā)芽、生長、定型、成熟的過程。對中國工匠精神的探源主要是追尋其孕育、發(fā)芽時期。本文嘗試從技術(物質)和倫理(精神)兩個層面厘清源頭的同時,進一步探源技術與倫理之間的關系。其次,基于區(qū)域文化學理論,對工匠精神的探源也包括兩項內容:即源地探源和源頭闡釋。源頭探源是指分析工匠精神源于棗莊地域的歷史地理因素,源頭闡釋是指深入分析挖掘在工匠精神產生成長過程中不斷顯現(xiàn)的胚胎式基因。
神話是民族文化之根,它是撬起工匠文化起源的“阿基米德點”。因此,對工匠精神的探源要追溯到遙遠的古代神話時代。棗莊地區(qū)以其豐富的古神話遺存初步顯示了中國工匠精神的源地特點。
1.中國古神話與工匠精神
神話是人類的初極關懷,各民族神話是對不同民族生活的反映,發(fā)展歷程千差萬別,呈現(xiàn)的神話表象也截然不同:諸如主題風格、敘事特點、神話形象等等,皆各具有民族性地域特色。不同的神話造就了人類不同的童年,這種文化差異作為民族文化的基因一代代傳承下來,在歷史演進中不斷豐富和反復強化,最終沉淀和定型,形成各自獨特的的倫理精神和民族性格。①
中國古神話雖然也很豐富,但始終流傳于民間,在文化地位上未處于正統(tǒng)的位置,記載得散、亂、少、雜,無法與規(guī)模宏大系統(tǒng)的希臘羅馬神話相提并論,而這一點也昭示了東西方工匠文化價值本源的最終分野。中國古神話呈現(xiàn)出這一特點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傾向于魯迅先生所持觀點:“中國神話之所以僅存零星,說者謂有二故:一者華氏之民,先居黃河流域,頗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實際而黜幻想,不更能集古傳以成天文;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實用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說。”②魯迅先生指出中國神話凋零的兩大原因,其一,太古時期環(huán)境惡劣,生活艱難,先祖?zhèn)凁B(yǎng)成了勤奮務實的性格,故而神話對中華倫理的影響是簡約的潛在的,從而也給中國工匠文化打上深刻的烙印。其次,孔子所創(chuàng)的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長期處于正統(tǒng)地位,其敬鬼神而遠之的疏離態(tài)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國神話的登堂入室。科圣墨子授業(yè)于儒,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更突破了儒家以血緣家庭出身為核心的等級理念,為天下蒼生計,墨子倡導節(jié)儉實用,其對鬼神態(tài)度的撲朔迷離亦可見其對神話一說的冷淡。儒墨兩家對鬼神態(tài)度的約略一致性,也給中國工匠精神染上了自己的特點。
在內容上,倫理性的古史神話占優(yōu)勢。在中國古神話中,人們首先關心的是神話形象的“道德性質”是善的還是惡的,對善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美和真的重視和追求。在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里,伏羲、女媧分別為中華人文始祖和中華民族總先妣,他們就是中華民族善的代表和化身。③傳說中的伏羲結網發(fā)明漁獵工具“罟”,制作樂器“琴瑟”等,規(guī)范婚姻制度禮儀,畫八卦以明太極天理。傳說中的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發(fā)明樂器笙簧,做女媒做婚姻,促成人類最終擺脫亂婚狀況的野蠻時代。③二位先祖戰(zhàn)天斗地,創(chuàng)造發(fā)明,其宗旨就是呵護天下百姓,讓天下黎民過上好日子,其豐功偉績,從遠古流傳至今。
古神話亦有技術層面上的工匠精神萌芽。剛剛提到二位先祖的各種創(chuàng)新,山海經記載的祝融生火,刀耕火種時代,共工發(fā)明石刀,有巢氏做屋子、奚仲造車等。相傳舜“陶河濱器皆不苦窳”,說的是舜在河濱制陶時,追求精益求精,以身示范帶動周圍的人們杜絕粗制濫造的故事。
總起來說,中國古神話中潛在的工匠精神的胚胎和基因,就其倫理層面,具有天下為己任“尚德”精神;就其技術層面來說,具有“精益求精”、不斷“創(chuàng)新”的特點;就其倫理道德和技術的關系,具有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就其價值本源來說,是中國文化的“以人為本”,而非西方文明的“神本”走向。“以人為本”的尚德精神,精益求精的創(chuàng)新精神,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這就是中國工匠精神,它孕育在古神話中,并作為中國工匠文化的基因,在中華民族此后的文化演進中一再顯現(xiàn)。
2.棗莊古神話遺存與中國工匠精神
首先以嶧城區(qū)為中心的棗莊地區(qū)是女媧神話流傳的核心區(qū)域。棗莊區(qū)域內與創(chuàng)世神話相關的遺物、遺跡和地貌的具有集中性、豐富性和原始性特點。各種資料史籍證明,棗莊就是女媧伏羲神話的主要源地。棗莊境內有許多與伏羲女媧有關的歷史遺存,其中以今棗莊市山亭區(qū)西集鎮(zhèn)伏里村最為直接明顯,伏里村里有伏羲廟和村旁有伏山,更加深了伏羲故里特征。在棗莊地區(qū)多處出土了刻有伏羲女媧人首蛇身交尾圖的漢畫石,由此可見兄妹婚在棗莊流傳之深入,同時也印證了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中盛傳的女媧伏羲兄妹婚姻的源起。
其次,棗莊是中國工匠精神的孕育地區(qū)。據傳,炎黃之爭導致棗莊(東夷)地區(qū)居民流離失所,四散逃亡,創(chuàng)世神話傳播到中華大地。伏羲、女蝸、共工等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基因,他們身上體現(xiàn)著胚胎式、基因式的工匠精神,滋養(yǎng)了我們中華民族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其豐功偉績,流傳至今。當然,盡管有豐富的史料佐證,創(chuàng)世神話源地仍然是一個容易惹人爭議的論斷。但是,棗莊豐富的歷史遺存足夠證明創(chuàng)世神話對該地區(qū)的深刻影響和不容爭辯的文化烙印,而這正是工匠精神孕育的先決條件。
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地理環(huán)境對于人類早期文明產生決定性影響,并進而決定其文明類型及發(fā)展進程。處于泰沂山區(qū)南部邊緣的棗莊,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和瀕湖低地,境內河流較多,湖洼澡澤遍地,其地形地貌總體特征在更新世已基本定型。棗莊氣候屬于暖溫帶季風性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尤其距今7200~6000年這一階段,是中國大暖期鼎盛時期,魯南一帶的氣候較為溫暖濕潤。多樣化地貌和適宜的氣候環(huán)境,使自然空間具備了互補性和接替性優(yōu)勢,形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相對穩(wěn)定特點,為原始農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1.史前文明
7300年前,在棗莊孕育了東方最早的農耕文明,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北辛文化。迄今為止,在黃淮地區(qū)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北辛文化是該地區(qū)最古老的文化。遍布于棗莊境內的各類古遺址,展示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
農業(yè)的起源與新石器時代息息相關,對于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推進作用。棗莊境內的新石器文化璀璨奪目,不僅類型多,而且相互銜接。迄今已在棗莊境內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遺存200余處,分別屬于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這五類原始文化在發(fā)展階段上前后銜接、各具特色,由早至晚大約延續(xù)了4000多年。其中最為光華燦爛的就是北辛文化。
總之,在優(yōu)越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下,棗莊地區(qū)的史前文明歷史悠久,光輝燦爛。這期間生產工具不斷改良,生活用品精益求精,不止注重實用性,開始賦予器具藝術禮儀和宗教內涵。在史前人類歷史的不斷精進中,我們看不到今天概念中的工匠,卻通過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看到了棗莊先祖精益求精、不斷創(chuàng)新的高大背影。如果說神話是人類的童年,這些遺址遺物就是棗莊先祖工匠精神的實際存在。
2.先秦文化
棗莊境內地理環(huán)境呈現(xiàn)多樣性特點,丘陵、平原、濕地、河流等多種地形地貌并存,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決定了人們的不同生活方式。那些身份各異的人們互相穿插,能夠隨時交流生存智慧。先秦時期魯南境內區(qū)劃更迭頻繁,小國林立密集,又因戰(zhàn)事頻仍,更加加劇了土著居民與外來人口的文化碰撞,促成不同區(qū)域文明的相互融合。③因而,在多元開放融合的自然地理政治環(huán)境下,棗莊區(qū)域也形成了與之相一致的文化特點。
棗莊的區(qū)域文化兼有多元性、融合性、開放性特點,同時它的文化又是獨特的,有自己一以貫之的傳統(tǒng)文化堅守?!皫F固鄙小縣,然當魯與齊、楚之交,英雄戰(zhàn)爭之地也?!雹墼诖髧鵂帒?zhàn)中,夾縫中求生存的魯南境內幾個小國,文化深受地緣因素的影響,民風“遷染于諸國者,亦多有之?!雹叟c此同時,又固守自己價值觀,尚和平,反對戰(zhàn)爭,講仁義,形成與時俱進的生存之道。③
以任繼愈為代表的史學家考證墨子與魯班同為邾國人(今滕州境內),并推斷出墨家學說應屬于鄒魯(邾婁)文化系。鄒魯文化可以上溯到夏商時期,比魯文化先進發(fā)達,“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自然科學發(fā)展水平,以鄒魯為最高。古代舟、車、服、用器物,多稱以邾或婁,可推知來自邾、婁地區(qū)。相傳古代造車的奚仲,其基地距墨子故里木石鎮(zhèn)不過十多里”④。之于魯南區(qū)域文化的發(fā)達,方授楚在他的《墨子源流考》中把鄒魯?shù)貐^(qū)比作希臘文明城度最高的雅典:“鄒魯?shù)貐^(qū)。其俗喜學術,好技藝,頗似希臘之雅典。明乎此種關系,則魯為儒術最盛之邦,又為墨學淵源之地;以技巧言,輸之攻,墨子守,乃同出于魯人;庶可恍然知其故矣?!雹?/p>
先秦時期,棗莊區(qū)域自然科學發(fā)展水平最高,呈現(xiàn)出文化發(fā)達、科技昌明、巧匠云集,圣賢輩出的局面,從而導致了中國工匠精神的最終形成。
棗莊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深厚的文化積淀孕育了中國工匠精神,在哲思飛揚的先秦時期,車神奚仲、科圣墨子、百工圣祖魯班——三位生于棗莊的歷史巨匠承前繼后,最終完成了對中國工匠精神的奠基。
對于奚仲造車的創(chuàng)新精神,墨子給予高度的評價:“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車,巧垂作舟。然則今之鮑函車匠,皆君子也,而羿、伃、奚仲皆小人邪?且其所循人必或作之,然則其所循皆小人道也?”⑤
為制造器物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精神還體現(xiàn)在重視機械原理的確立。清人俞樾指出:“墨子維兼愛,是以尚同。維尚同,是以非攻。維非攻是以講求備御之法。近世西學中,光學、重學、或言皆出于墨子,然則其備梯、備突、備穴諸法,或即泰西機器之權輿乎?!雹捱@既是對墨家科技思想的總結,也是對墨子及其門生弟子重視制造機械原理的贊揚。魯班作為工匠的杰出代表,他關于“云梯”和“木鳥”的設計和制造,其機械原理思想是豐富的和科學的。
為制造器物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精神還體現(xiàn)在追求美觀舒適上。這一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魯班身上??v觀魯班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他不僅關注器物的實用性,而且還注重外形的美感,傳說他刻制過精巧絕倫的石頭鳳凰。
墨學以兼愛為核心,墨子以兼愛為核心的愛民思想,與儒家的“仁者愛人”有所不同。墨家的愛是完全突破血緣等級,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普遍平等地相愛互助。為達兼愛之目的,“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愛中》),既有平治天下的胸懷,又有大俠的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犧牲精神。墨子思想不僅影響了一代門徒,對國人尤其是魯南厚道仗義民風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
縱觀奚仲、魯班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可以發(fā)現(xiàn)其以民為本的“崇德尚賢”精神,在形成伊始便成為中國工匠精神的倫理走向。
首先,為確保器物的設計與制造的品格和質量,必須依“法”制作。這個“法”就是矩、規(guī)、繩、懸、水等規(guī)定的數(shù)?!痘茨献印ば迍沼枴吩疲骸盁o規(guī)矩,雖奚仲不能以定方圓;無準繩,雖魯般不能以定曲直?!雹?/p>
其次,為確保制造器物的最佳實際效用,注重對制造器物的模擬試驗。魯班與墨子一樣十分注重對制造出來的器物進行模擬試驗,檢驗器物能否達到設計的預期效果。墨子與魯班關于“云梯”效用演示之爭,字面上是墨子為止楚攻宋。但從墨家手工集團十分注重技藝發(fā)展的思想實質看,二者關于“云梯”效用的演示,是一次很典型的模擬試驗,
墨子出身于工匠,是由工匠上升為士的,春秋時期的士人們開始與匠人劃界,但墨子仍然堅持直接參加手工匠的生產勞動,并以擁有精湛的手工技術為榮。⑦《莊子·天下》以此評價墨子“以繩墨自矯”,繩墨即木匠。墨子創(chuàng)辦墨家班,其成員也具有赴湯蹈火,不怕犧牲,以利天下的精神?!痘茨献印ぬ┳逵枴氛f明的,“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⑧。墨家成員也大都直接參加了各種工藝技術活動,掌握了各種手工業(yè)生產技術。
魯班被尊為百工祖師,墨子組織墨家班,其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對現(xiàn)代學徒制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墨子要求他的門徒“兼士”必須符合三條標準,即“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即兼士必須是擁有高尚的品德,淵博的學識,精湛的技藝綜合性人才。⑨
西方工匠精神是西方文明的產物。西方文明起源于三種文化的交匯:古希臘羅馬文化、日耳曼精神、基督教文明。從民族文化源頭古希臘神話開始,西方文明就彰顯出與中國神話截然不同的特點:系統(tǒng)龐大完整,內容多彩豐富,對西方政治生活產生深厚長遠的影響。在古希臘時代,神是至高無上的,即使在民主風氣濃厚的雅典共和國,一個裝扮成雅典女神的人單槍匹馬就可以奪取政權,人們就會毫不猶豫的相信膜拜。在宗教改革前夕的基督教社會,情形亦與古希臘時代相似。按照當時天主教的說法,現(xiàn)實世界是塵世“淚谷”,拯救自己的辦法是抵制各種誘惑,爭取超度到死后的另一個世界,社會的主角是修行的僧侶,而不是努力工作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勞動者。宗教改革夕的基督教會反對創(chuàng)新,西方文化史學家馬里亞諾·格龍多納指出:當年在教條主義一統(tǒng)基督教天下時,馬丁·路德以他的《論綱》對圣經作出了他自己的解釋,成為宗教界知識多元化的先驅。在那個時代,離經叛道被視為異端邪說,是不可饒恕的大罪。然而,只有在思想上提出疑問,才能勇于創(chuàng)新,而只有創(chuàng)新,經濟才會發(fā)展,人類才會進步。⑩西方學界一般認為,西方真正工作價值觀(工匠精神)的形成開始于14、15世紀的宗教改革,這個時間與中國大致相差2000年左右。
從西方工匠精神的起源來看,體現(xiàn)出與中國截然不同的“神本”走向。古希臘神話以及后來的整個西方文明表現(xiàn)出對神、對宗教的青睞,社會生活彌漫著久遠的深厚濃郁的宗教氛圍,即便是今天倡導的創(chuàng)新也是對上帝創(chuàng)世的致敬。因此,西方工匠倫理的價值本源、道德的終極意義必須訴諸于神性,人們很容易在努力救贖中把上帝設定為倫理的價值本源。
推動日本工業(yè)化發(fā)展的工匠精神起源也與宗教密切相關。我國唐代禪僧百丈懷海創(chuàng)立百丈清規(guī),確立了我國禪宗戒律的獨特形式:不奉戒苦行,而把佛門思想與規(guī)儀付諸“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日常生活實踐中。江戶年間百丈東渡并在日本逝世,其思想由神僧鈴木正三承繼。鈴木在百丈戒律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指出:“世法即佛法”,教育人們把“各敬其業(yè)”視為成佛之道。鈴木正三是日本第一個把工匠精神倫理化的思想家。鈴木在中國佛教勞動觀的基礎上,結合日本歷史時代特點所詮釋的勞動觀與職業(yè)倫理,成為日本工匠精神的主要思想基礎。
中國工匠精神的起源,從創(chuàng)世神話中女媧煉石補天,到墨子兼愛精神為核心的工匠倫理的形成,以再到后期儒道兩家對工匠精神的文化再造,都體現(xiàn)了天下情懷,對“民本”的強烈關注。作為墨家本身對天下對蒼生的關懷超出了血緣等級,具有超越時代的意義墨子的知行合一與儒家的由凡入圣,不僅給中國的工匠文化,也給整個傳統(tǒng)文化豎起了一面理想主義的旗幟,對傳統(tǒng)社會的個體人格起到一種非宗教而超乎宗教的作用。這種人格理想的定位,表現(xiàn)出個體人格人生價值取向的開放性,其一開始就與社會群體相連,人生終極目標的實現(xiàn),超越了個體人格的利益需求。受此觀念影響,那些真正造福世人的勞動者,在中國工匠文化中才被尊奉為人格神,如車神奚仲,百工圣祖魯班,科圣墨子等。
注釋
①趙慶杰,家與中國古神話,《華夏文化》,2007-03-25.
②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頁.
③馬世之,伏羲文化中原覓蹤,《尋根》,2003-02-25.
④任繼愈,《墨子與墨家》見《墨子大全》第捌拾伍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7頁.
⑤佚名,中國奚仲造車解說_奚仲-網絡http://blog.sina.com.
⑥清,孫詒讓,《墨子閑詁》序.
⑦佚名,墨子評傳,互聯(lián)網文檔資源http://www.360doc.co.
⑧佚名,墨子與墨家學派,互聯(lián)網文檔資源http://www.360doc.co.
⑨薛棟.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職教論壇》,2013-12-10.
⑩馬里亞諾.格龍多納《經濟發(fā)展的文化分類》TalcottParsons,TheSocialSystem(NewYork:FreePress,1959,chap,1).
[1]劉慶柱.考古學視閾下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J].中國史研究,2016,(5).
[2]牛家義.女媧本事的演變[J].春秋,1997,(6).
[3]孫明春.始祖女媧今安在?——記第二屆中國.棗莊始祖女媧文化節(jié),軍星燦爛-網絡http://blog.sina.com.
[4]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5]胡小林.棗莊區(qū)域文化論綱——從編纂《棗莊區(qū)域文化通覽》談起[J].棗莊學院學報,2012,(3).
[6]佚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shù)據庫系統(tǒng)_奚仲造車_福客網技術支持http://fy.folkw.com/.
[7]佚名.關于古薛國、奚仲、孟嘗君、奚仲廟等古籍記載資料_有熊氏禺陽后人http://blog.sina.com.
[8]王京傳.奚仲造車事跡及其價值解讀,中華奚仲網官網http://www.xizhong.gov.cn/content.aspnewsid=428
[9]過常寶.論先秦工匠的文化形象[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10]朱傳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墨家魯班工匠精神,中國墨子網,http://www.chinamozi.
[11]佚名.墨子與墨家學派,互聯(lián)網文檔資源http://www.360doc.com.
[12]雷蕾.墨子“鬼神”觀新論[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13]佚名.農業(yè)起源與新石器時代農業(yè)革命_上郡農夫-網絡http://blog.sina.com.
[14]佚名.“工匠精神”的前世今生:源于對文化的虔誠與敬畏_之蘭-網http://blog.sina.com.
[15]陳勁.清華大學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主任領銜翻譯.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16]郭長風.文化基因論——地域文化對區(qū)域經濟的影響[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
[17]謝選駿.空寂的神殿——中國文化之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18]王丹,樊小蘭.墨子文化資源產業(yè)開發(fā)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4,(3).